淮安发掘一古墓群 战国跨至东汉
发布时间:2014-01-07文章出处:扬子晚报作者:朱鼎兆 陈哲
92座墓葬,600余件各类出土文物……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淮安市博物馆昨日发布消息称,在该市清浦区武墩境内发现的战国至西汉时期古墓群发掘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这是淮安市博物馆近年来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出土物最丰富的一个墓地。
可观!
施工发现十几座战国至西汉时期古墓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发现和挖掘的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古墓群距七里墩战国墓不到1000米,古称“御马墩”。据淮安市博物馆馆长助理胡兵介绍,去年7月份,一家物流园二期工地进行施工时发现地下有文物。
据胡兵介绍,发现地下有文物后,淮安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该物流园二期工地进行勘探,发现了十几座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墓。去年7月19日,考古人员告知物流园方面,其二期工地处在市区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在建设前应该向文物行政部门申请考古调查、勘探,但是物流园方面不予配合。8月30日,考古人员又随同淮安市文广新局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前往武墩镇协调。同时让家住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村民老李对发现的古墓群区域进行巡查,因为老李参与过文物保护发掘,对文物保护工作也很热心,所以被淮安市博物馆聘为义务巡查员,职责是巡查当地的文物保护情况。
古墓群挖掘现场 图片均由淮安市博物馆提供
可惜!
古墓群被保护后仍然遭到大规模盗掘
让人想不到的是,尽管相关部门已做了大量工作,但古墓群还是遭到破坏,甚至当时警方也曾介入。去年9月份,扬子晚报记者曾与考古人员一起来到被破坏的古墓群现场,细心的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铁剑残段、玉质剑格。根据这些器物,他们当时大致推断出古墓的年代处于战国到西汉时期。考古人员当初指着一处开挖得方方正正的土坑告诉记者,这很可能就是墓坑,而像这样的坑有七八处之多,也就意味着七八座古墓被破坏。
“大部分墓坑都被回填了,墓坑中的白膏泥都被翻到上面了。如果是平整土地,根本用不着这样先开挖又回填,况且只开挖了这么一小块地方。”考古人员当时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专业判断,这应该是一起有目的的盗掘古墓行为。“而且动用挖掘机,十分嚣张”。
去年9月16日下午,武墩派出所、清浦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以及淮安市公安局内保支队的民警赶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后来,警方已找到了挖机手,并收缴了一面铜镜和多枚古钱币。不过,警方表示事件详情仍在调查之中。
高空俯视下的古墓群
古墓之揭秘
规模有多大?
共清理出92座中小型墓
据淮安市博物馆馆长助理、考古领队胡兵介绍,墓地位于淮安市首批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七里墩古墓群文物埋藏区,距七里墩战国墓不到1000米,古称“御马墩”。“据了解,御马墩为一直径约100米、高约3米的高大土墩。上世纪80年代,因烧窑取土,土墩被破坏,但在取土过程中出土过玉蝉、陶罐等文物。从清浦城南、淮阴区码头镇密集分布的诸如武墩、七里墩、宫墩、泰山墩等大墩子来看,御马墩同样可能为一座重要的战国汉代时期墓葬。”胡兵告诉记者,当初他们以为此地只有七八座古墓。
据了解,考古发掘工作从2013年11月初开始,在考古队全体队员、陕西宝鸡专业技术工人、王庄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共勘探和清理中小型墓葬92座,初步统计出土各类文物600余件,
年代有多久?
从战国末年到东汉早期
在古墓群现场,众多墓葬纵横交错,十几位王庄村村民正在配合技工进行扫尾工作,大部分墓葬已经被清理完毕,一块块墓葬棺木正被搬上货车准备送往仓库。墓葬排列有序,呈向心结构排列,出土如玉环、玛瑙剑璏、琉璃饰件、铜镜、铜剑、釉陶器等珍贵文物,墓葬随葬品成组成对出土,从随葬品看墓葬时代早至战国末年,晚至东汉早期,跨越整个西汉时期。
来自陕西宝鸡的技工曾红强是市文物局专门请来的7位专业技师之一。他正指导着几位村民清理40号葬墓。“此次发掘严格按国家文物局最新要求执行,为了赶工程进度,探测和发掘同步进行,有村民帮忙,速度快些。”
从古墓群中发掘出来的铜镜
墓主啥身份?
初步判断是一大户家族
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墓地面积不大,但是密集程度很高,棺材都在地下1.2米左右,棺木全部采用楠木,有单人葬,也有夫妻葬,夫妻合葬有同时埋葬的,也有先后埋葬的。所有墓葬呈向心结构排列,统一朝向35号墓葬。“随葬品多的一个墓葬有二十多件,少的也有两三件,还有一些墓葬带有随葬坑,初步判断是当时大户人家的家族墓地。”
据猜测,墓葬的主人可能是汉代淮阴一带的居民,由于当时墓葬所在地地势较高,所以选择葬于此。不过,专业人士强调,还要通过鉴定骨骼、文物,才能确定墓地主人真实身份,死亡年龄以及性别等。
古墓之宝贝
1 新莽时期小泉直一钱币
相当于现在的一分钱
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从40号墓葬里发掘出了一把铜镜、一些青铜币和一把环手刀。曾红强拿起其中一枚较小的钱币,有些激动:“这是新莽时期(编者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于公元9年称帝,改国号为“新”,故称新莽)的小泉直一,是当时面值最小的钱币,相当于现在的一分钱,而那个大一些的则是大泉五十,五十枚小泉直一,相当于一枚大泉五十。”曾红强坦言,自己参加过不少大型考古项目,却已有十多年没见过小泉直一了。除此之外,在32号墓葬中还发现了大布黄千、西汉五珠、东汉五珠等钱币。
2 女性陪葬品中发现铁剑
还发掘到弩机和戈矛等兵器
在离墓地不远的仓库里,记者看到一些修复好的文物摆满了一间十平方左右的屋子,屋子周围装有严密的监控设备。文物包括玉环、玛瑙剑璏、琉璃饰件、铜镜、铜剑、釉陶器、铜弩机、铜刀、铜矛、铜戈等。“在当时,铜镜是生活必需品,几乎每一个墓葬里都有,这里完整的铜镜就有35把。”市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褚亚龙说,大部分墓葬中也发掘到了弩机、矛戈等兵器,一般来说在男性陪葬品中发现铁剑是很正常的,但在此次发掘时发现,古墓群中有的女性陪葬品中也发现了铁剑,这说明拥有者是习武之人。
发掘出来的弩机
从女性墓葬中发现的铁剑
3 发现了四枚生锈的印章
出土文物以陶器居多,且成组成对
“这次出土的文物最大特点就是以陶器居多,而且都成组成对出土,器型比较大。”胡兵指着一对大型的釉陶瓮说,从器型大小上来看,墓地主人应该是家庭比较殷实、有一定身份的人。
“清理出的文物很多都是碎的,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修复。”胡兵说,文字性的东西最能说明墓地的年代和墓主人的身份,在32号墓葬里发掘出了四枚印章,但因为印章表面生锈,所以要将锈去除才能做进一步研究。
胡兵告诉记者,此次考古发掘是淮安市博物馆近年来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时代跨度长,出土物最丰富的一个墓地。“这在江苏省也是比较少见,对研究淮安地区战国两汉丧葬习俗、墓葬排列规律、物质文化以及由此反映的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