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陕西考古发现商代环屋形建筑

发布时间:2014-12-22文章出处:新华网作者:都红刚
   陕西考古研究院通报,在以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考古人员今年对陕北清涧辛庄遗址发现的一组大型殷商建筑群进行了全面发掘,发现其外形壮观罕见。在建筑群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与建筑相关的古代先民居住区。 
 
   陕北清涧辛庄遗址位于陕西清涧县辛庄村东的梁峁上,地处无定河支流川口河的上游,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面貌以商代晚期遗存为主。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三年的发掘,初步证实该遗址是一座殷商时期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的宗教礼仪建筑群。
 
   经进一步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该建筑群是先民利用山峁顶部的自然地貌,将最高部分四周通过夯土包边、砌石加固,形成高约10余米、顶部约1万平方米范围的圆角长方形平台。在台面中南部位再以包崖镶坡形式夯筑成两级台阶,整体外围呈现三重夯土台面,在保存较好的东、南两侧台面上,可见回廊式重楼环屋建筑遗迹,在其中间又建成了一个下沉式长方形的庭院。这个庭院残长35米,南北宽22米,面积700多平方米。在进入大房子的门道,考古人员还发现铺设有木地板、疑似地脚线、过门石等,于今天的房屋装饰也颇为相似。
 
   考古专家介绍,这种重楼环屋复原后和庭院建筑的整体,占地面积可达4200平方米,规模十分宏大,这种多重环屋式楼宇建筑,外形壮观,形制独特,非常罕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今日拉萨的布达拉宫的外貌特征。
 
   在今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位于建筑群北50米处发现了分为南北两个院落的排房建筑区,院内地面平坦,每个院落各有一排小型居住排房。在南院发现的15间房址分为单间、一堂一室、一堂三室和开放式等类型,其中单间的面积约在4到12平方米,室内发现有常见的烧面、灶坑、灶台、烟囱、壁炉等遗迹。北部的排房现存4间,与南部相似。在该建筑群的山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墓地,虽遭严重盗扰,但仍出土了陶器、骨器、铜器等文物。
 
   专家表示,山顶的建筑群目前尚无发现有人居住的痕迹,推测应是宗教礼仪建筑,附近的居住的先民是守卫礼仪建筑的还是在此居住的,目前还无定论。但从出土的农具石斧、石刀,还有猪、羊、狗等动物骨骼上,则反映出当时这里的先民们应以农业经济为主,并经营少量畜牧业,这些发现,改变了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我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属于所谓草原牧业文明的观念。而规模宏大设计独特的重楼环屋建筑群以其考究的营造方式和内在装饰,极大的超越了中国历史建筑内装的传统,在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专家表示,该建筑形式,属于商代陕北先民的文明创新,还是受到了其他文化交流影响而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

陕西考古发现商代环屋形建筑

发布时间:2014-12-22

   陕西考古研究院通报,在以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考古人员今年对陕北清涧辛庄遗址发现的一组大型殷商建筑群进行了全面发掘,发现其外形壮观罕见。在建筑群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与建筑相关的古代先民居住区。 
 
   陕北清涧辛庄遗址位于陕西清涧县辛庄村东的梁峁上,地处无定河支流川口河的上游,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面貌以商代晚期遗存为主。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三年的发掘,初步证实该遗址是一座殷商时期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的宗教礼仪建筑群。
 
   经进一步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该建筑群是先民利用山峁顶部的自然地貌,将最高部分四周通过夯土包边、砌石加固,形成高约10余米、顶部约1万平方米范围的圆角长方形平台。在台面中南部位再以包崖镶坡形式夯筑成两级台阶,整体外围呈现三重夯土台面,在保存较好的东、南两侧台面上,可见回廊式重楼环屋建筑遗迹,在其中间又建成了一个下沉式长方形的庭院。这个庭院残长35米,南北宽22米,面积700多平方米。在进入大房子的门道,考古人员还发现铺设有木地板、疑似地脚线、过门石等,于今天的房屋装饰也颇为相似。
 
   考古专家介绍,这种重楼环屋复原后和庭院建筑的整体,占地面积可达4200平方米,规模十分宏大,这种多重环屋式楼宇建筑,外形壮观,形制独特,非常罕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今日拉萨的布达拉宫的外貌特征。
 
   在今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位于建筑群北50米处发现了分为南北两个院落的排房建筑区,院内地面平坦,每个院落各有一排小型居住排房。在南院发现的15间房址分为单间、一堂一室、一堂三室和开放式等类型,其中单间的面积约在4到12平方米,室内发现有常见的烧面、灶坑、灶台、烟囱、壁炉等遗迹。北部的排房现存4间,与南部相似。在该建筑群的山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墓地,虽遭严重盗扰,但仍出土了陶器、骨器、铜器等文物。
 
   专家表示,山顶的建筑群目前尚无发现有人居住的痕迹,推测应是宗教礼仪建筑,附近的居住的先民是守卫礼仪建筑的还是在此居住的,目前还无定论。但从出土的农具石斧、石刀,还有猪、羊、狗等动物骨骼上,则反映出当时这里的先民们应以农业经济为主,并经营少量畜牧业,这些发现,改变了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我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属于所谓草原牧业文明的观念。而规模宏大设计独特的重楼环屋建筑群以其考究的营造方式和内在装饰,极大的超越了中国历史建筑内装的传统,在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专家表示,该建筑形式,属于商代陕北先民的文明创新,还是受到了其他文化交流影响而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都红刚

文章出处: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