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庆市南川区来游关宋代墓葬考古发现与收获

发布时间:2019-03-28文章出处:重庆考古作者:汪伟

  重庆市南川区古称隆化。据文献记载,唐代贞观十一年(637年)分渝州地置隆化县(因县西永隆山得名),并改属涪州。先天二年(713年)因避李隆基讳改名宾化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复名隆化。熙宁七年(1074年)熊本平木斗之乱后始建南平军,以涪州隆化县属之。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南平军治所从铜佛坝(今綦江区赶水镇)迁至隆化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改隆化县为南川县,明清两代沿用之。

来游关宋墓位置卫星影像图

来游关墓地地貌航拍

  来游关宋代墓葬位于南川区西城街道,地处东西向坡地上,前临凤嘴江(大溪河)、背依永隆山。2019年2月至3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及南川区文物管理所对来游关墓地两座宋代墓葬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发现

  此次发现的两座宋代墓葬均为异穴并室合葬墓,墓葬形制皆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并带八字挡墙与排水沟。墓室从前往后依次由封门、廊道、墓门及棺室组成,棺室顶部用藻井。墓室雕刻精美,右侧1号墓雕刻内容包括仿木建筑、六牙象、狮子、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图案及“觉”“路”“超”“願”“西方二路”“認意受生”“早”“登”等文字;左侧2号墓雕刻内容包括仙鹤、四神、飞天、摩羯、莲花等图案及“福”等文字。棺室淤填土内出土青白瓷瓷碗、料珠及铜饰等遗物。

墓葬俯视

1号墓墓室内展开图

2号墓墓室内展开图

  考古收获

  两座宋代墓葬中发现了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宋代墓葬雕刻,可能与川渝地区佛教净土宗的影响有关。

1号墓墓室内场景

1号墓藻井雕刻

  来游关1号墓墓室中发现有“早”“登”“觉”“路”等题字,常见于敦煌发愿文与题记中。棺室两壁的狮子、六牙象在佛教中往往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各自的坐骑,靠近后龛处浮雕的引魂幡一般认为是佛教所创为死者引路的丧仪旗幡。左侧引魂幡所书“西方”指西方净土,意佛教所谓西方极乐世界;右侧引魂幡所书“受生”同“寿生”,源于《佛说受生经》。整组画像及题记反映了阿弥陀佛接引亡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具有鲜明的佛教净土宗特色。“西方二路”“認意受生”等词组未见于佛教经籍及其他传世文献中,其发现是对佛教文献的重要补充。

1号墓北壁内侧引魂幡图案,上书“西方二路”

1号墓南壁内侧引魂幡图案,上书“認意受生”

1号墓北壁狮子图案及“願”字题刻

1号墓南壁狮子图案及“早”字题刻

  来游关2号墓则更具道教色彩,表现在其棺室左、右两壁下部对称分布有三组屏风式仙鹤图案,仙鹤、四神旁发现有“福”“寿”“福寿”等题记,但其藻井部分的摩羯与飞天等图像又无不彰显佛教元素。以上反映出宋代四川地区佛教的兴盛以及佛道合流对传统丧葬礼俗的深刻影响。

2号墓墓室内场景

2号墓藻井雕刻

2号墓北壁青龙及摩羯图案

2号墓玄武图案及“福寿”题记

2号墓北壁“仙鹤”图案

  在重庆地区宋代墓葬中首次发现朱雀、玄武错配(前后方位颠倒)。宋代买地券文中常见“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等类似界定墓田四至的内容,表现在墓室内的雕刻,则为依墓葬朝向,左为青龙图像,右为白虎图像,前为朱雀图像,后为玄武图像,或朱雀、玄武图像并置于墓室内同一横梁上。而来游关2号墓则出现了朱雀、玄武图像错配颠倒的现象,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拓片工作中

拓片

  此次两座宋代墓葬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被发现,基于文物保护利用原则,为有效保护和展示利用两座宋代墓葬中的重要宗教考古发现,让公众在后期也能体验考古发掘成果,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两座宋代墓葬进行了VR全景拍摄,并与南川区电视台合作,对墓室清理、记录过程及遗迹本身等制作了专题片。

(原文标题:往生极乐——南川区来游关宋代墓葬考古发现与收获 图文转自:重庆考古网)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

重庆市南川区来游关宋代墓葬考古发现与收获

发布时间:2019-03-28

  重庆市南川区古称隆化。据文献记载,唐代贞观十一年(637年)分渝州地置隆化县(因县西永隆山得名),并改属涪州。先天二年(713年)因避李隆基讳改名宾化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复名隆化。熙宁七年(1074年)熊本平木斗之乱后始建南平军,以涪州隆化县属之。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南平军治所从铜佛坝(今綦江区赶水镇)迁至隆化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改隆化县为南川县,明清两代沿用之。

来游关宋墓位置卫星影像图

来游关墓地地貌航拍

  来游关宋代墓葬位于南川区西城街道,地处东西向坡地上,前临凤嘴江(大溪河)、背依永隆山。2019年2月至3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及南川区文物管理所对来游关墓地两座宋代墓葬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发现

  此次发现的两座宋代墓葬均为异穴并室合葬墓,墓葬形制皆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并带八字挡墙与排水沟。墓室从前往后依次由封门、廊道、墓门及棺室组成,棺室顶部用藻井。墓室雕刻精美,右侧1号墓雕刻内容包括仿木建筑、六牙象、狮子、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图案及“觉”“路”“超”“願”“西方二路”“認意受生”“早”“登”等文字;左侧2号墓雕刻内容包括仙鹤、四神、飞天、摩羯、莲花等图案及“福”等文字。棺室淤填土内出土青白瓷瓷碗、料珠及铜饰等遗物。

墓葬俯视

1号墓墓室内展开图

2号墓墓室内展开图

  考古收获

  两座宋代墓葬中发现了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宋代墓葬雕刻,可能与川渝地区佛教净土宗的影响有关。

1号墓墓室内场景

1号墓藻井雕刻

  来游关1号墓墓室中发现有“早”“登”“觉”“路”等题字,常见于敦煌发愿文与题记中。棺室两壁的狮子、六牙象在佛教中往往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各自的坐骑,靠近后龛处浮雕的引魂幡一般认为是佛教所创为死者引路的丧仪旗幡。左侧引魂幡所书“西方”指西方净土,意佛教所谓西方极乐世界;右侧引魂幡所书“受生”同“寿生”,源于《佛说受生经》。整组画像及题记反映了阿弥陀佛接引亡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具有鲜明的佛教净土宗特色。“西方二路”“認意受生”等词组未见于佛教经籍及其他传世文献中,其发现是对佛教文献的重要补充。

1号墓北壁内侧引魂幡图案,上书“西方二路”

1号墓南壁内侧引魂幡图案,上书“認意受生”

1号墓北壁狮子图案及“願”字题刻

1号墓南壁狮子图案及“早”字题刻

  来游关2号墓则更具道教色彩,表现在其棺室左、右两壁下部对称分布有三组屏风式仙鹤图案,仙鹤、四神旁发现有“福”“寿”“福寿”等题记,但其藻井部分的摩羯与飞天等图像又无不彰显佛教元素。以上反映出宋代四川地区佛教的兴盛以及佛道合流对传统丧葬礼俗的深刻影响。

2号墓墓室内场景

2号墓藻井雕刻

2号墓北壁青龙及摩羯图案

2号墓玄武图案及“福寿”题记

2号墓北壁“仙鹤”图案

  在重庆地区宋代墓葬中首次发现朱雀、玄武错配(前后方位颠倒)。宋代买地券文中常见“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等类似界定墓田四至的内容,表现在墓室内的雕刻,则为依墓葬朝向,左为青龙图像,右为白虎图像,前为朱雀图像,后为玄武图像,或朱雀、玄武图像并置于墓室内同一横梁上。而来游关2号墓则出现了朱雀、玄武图像错配颠倒的现象,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拓片工作中

拓片

  此次两座宋代墓葬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被发现,基于文物保护利用原则,为有效保护和展示利用两座宋代墓葬中的重要宗教考古发现,让公众在后期也能体验考古发掘成果,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两座宋代墓葬进行了VR全景拍摄,并与南川区电视台合作,对墓室清理、记录过程及遗迹本身等制作了专题片。

(原文标题:往生极乐——南川区来游关宋代墓葬考古发现与收获 图文转自:重庆考古网)

责编:荼荼

作者:汪伟

文章出处: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