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发布时间:2020-06-19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公众号作者:尚玉平 陈意

  拉甫却克墓地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博斯坦村,东距哈密市65公里,紧邻拉甫却克古城。古城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属唐宋时期城址,现留存有城墙、角楼、马面、佛寺等遗迹。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科院遥感所等合作,对白杨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在拉甫却克古城西北新发现墓地、佛寺、仓储等建筑遗址,9月至12月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2座,主要有斜坡墓道墓、偏室墓和地面葬。

拉甫却克墓地全景

地面葬M16墓室(北-南)

斜坡墓道墓M55墓室(南-北)

砖室墓M3墓室(西南-东北)

砖室墓M9侧室(西-东)

偏室墓M38墓室(东-西)

偏室墓M62墓室(东-西)

  斜坡墓道墓19座

  斜坡包括2座斜坡墓道砖室墓,均未发现地面建筑。墓道多呈南北向,个别为东西向。墓室开凿于墓道北侧,均为洞室,短斜坡墓道,开口略窄、底部略宽,前半部较陡,后半部较平。墓口处用土坯封闭。墓室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平顶、直壁。墓底多留生土二层台为棺床,多在西侧或北侧。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不一,有单人、双人或多人多次葬。其中5座墓葬有木棺,个别木棺外有彩绘。随葬器物有开元通宝、五铢钱、陶灯、陶罐、金币、金戒指、银簪、铜勺、铁剪刀、漆木碗等。M3,位于墓地南端崖壁处,由墓道、耳室、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道呈东北西南向,短斜坡,较陡,墓道尽头两侧各掏挖1耳室,弧顶、直壁、平底,青砖垒砌封门。甬道为弧顶、直壁、平底。墓坑平面呈东西向圆角长方形,四壁平直,墓底东北留有生土二层台,人骨置于二层之上,最少为2人。墓室内砖砌结构破坏严重,仅存东南小部,均为满绳纹青砖,采用横砖平铺错缝垒砌,黄泥勾缝。

  竖穴偏室墓19座

  均未发现地面建筑。墓道呈长方形或长圆形,偏室均开凿于墓室西壁,开口处均用土坯封闭,少则一两层,多则五六层,为平铺垒砌,黄泥填缝,土坯长0.4×0.2×0.1米。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为主,头向朝南。墓道呈长方形者,墓主多为男性,无葬具,偶见墓底铺有杆状植物,疑为芦苇草席,随葬品单一,多为单耳陶罐,置于墓主头部东南侧。墓道呈长圆形者,墓主多为女性,且多数有箱式木棺作为葬具,随葬器物较为丰富,有铜镜、漆盒、开元通宝、萨珊波斯银币、粉盒、陶单耳罐、发簪、剪刀、珠饰等。

  地面葬21座

  除1座在原地面用土坯修筑长方形墓室外,其余均借用早期房屋建筑基底稍加改建而成。墓室开口呈长方形,四壁为土坯,个别墓底铺有草席。墓葬均被扰动,死者头向不一,以直肢葬为主,墓室个体2人以上。随葬品有银耳环、开元通宝、蜻蜓眼玻璃珠等。耳环直径较大,约6厘米,多串有1颗天河石珠或玻璃珠。

  初步认识

  拉甫却克墓地是哈密地区首次发掘的历史时期墓葬,对于新疆唐宋时期考古、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贸易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拉甫却克墓地偏室墓相较于吐鲁番地区同类墓葬在形制和随葬器物上有明显变化,诸如墓道长宽比例变化较大,阶梯状墓道,墓室较浅,头向均朝南等,随葬品比较丰富,有四神十二生肖镜、萨珊波斯银币、开元通宝等。特别是带有铭文的“上方作竟”龙虎纹镜最为引人瞩目,铸有“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长□□二亲矣 □”28个汉字,在新疆尚属首次发现,根据出土器物特征判断,这批偏室墓的年代在唐初,较吐鲁番地区稍晚。

  斜坡墓道墓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填补了斜坡墓道墓由河西地区向天山一带传播线路上的缺环,从出土的开元通宝、满绳纹墓砖、漆木器等遗物判断,年代在唐初到中期。

四神十二生肖镜

“上方作竟”龙虎纹镜

出土开元通宝

  地面葬特征突出,风格独特,墓室窄长,流行合葬,埋葬个体2人以上,随葬品以大耳环、珠饰等装饰品为主,同类器物在新疆历史时期遗存中,仅见阜康白杨河墓地唐宋时期墓葬。这类地面葬在新疆历史时期极为少见,仅有的发现多为火葬墓,与拉甫却克地面葬有所不同,测年数据晚至北宋时期。

  唐贞观四年(630年),在哈密置伊州,辖伊吾、柔远、纳职三县。《元和郡县志》载,“纳职县,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俱密山,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山北二十里正抵蒲类海”,从地望看,唐伊州下辖的纳职县与今拉甫却克古城相吻合。该处墓地虽未发现墓志,但砖室墓规格和等级在墓地中级别最高,显示墓主人特殊的身份地位。出土较多的开元通宝和一件底部朱书汉字款识的漆碗,体现中原文化对这一区域的影响。

  哈密古代历史文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中亚等地文化元素也在哈密地区传播与交融,此次拉甫却克墓地发掘出土的仿东罗马金币、萨珊波斯银币、金戒指、瓜棱珠大耳环等器物,以及口含萨珊波斯银币、手握开元通宝的丧葬习俗,均反映出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显示出哈密在丝绸之路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萨珊波斯银币 正面

萨珊波斯银币 背面

戒面兔形图案金戒指

金戒指

耳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尚玉平;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 陈意)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

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

发布时间:2020-06-19

  拉甫却克墓地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博斯坦村,东距哈密市65公里,紧邻拉甫却克古城。古城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属唐宋时期城址,现留存有城墙、角楼、马面、佛寺等遗迹。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科院遥感所等合作,对白杨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在拉甫却克古城西北新发现墓地、佛寺、仓储等建筑遗址,9月至12月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2座,主要有斜坡墓道墓、偏室墓和地面葬。

拉甫却克墓地全景

地面葬M16墓室(北-南)

斜坡墓道墓M55墓室(南-北)

砖室墓M3墓室(西南-东北)

砖室墓M9侧室(西-东)

偏室墓M38墓室(东-西)

偏室墓M62墓室(东-西)

  斜坡墓道墓19座

  斜坡包括2座斜坡墓道砖室墓,均未发现地面建筑。墓道多呈南北向,个别为东西向。墓室开凿于墓道北侧,均为洞室,短斜坡墓道,开口略窄、底部略宽,前半部较陡,后半部较平。墓口处用土坯封闭。墓室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平顶、直壁。墓底多留生土二层台为棺床,多在西侧或北侧。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不一,有单人、双人或多人多次葬。其中5座墓葬有木棺,个别木棺外有彩绘。随葬器物有开元通宝、五铢钱、陶灯、陶罐、金币、金戒指、银簪、铜勺、铁剪刀、漆木碗等。M3,位于墓地南端崖壁处,由墓道、耳室、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道呈东北西南向,短斜坡,较陡,墓道尽头两侧各掏挖1耳室,弧顶、直壁、平底,青砖垒砌封门。甬道为弧顶、直壁、平底。墓坑平面呈东西向圆角长方形,四壁平直,墓底东北留有生土二层台,人骨置于二层之上,最少为2人。墓室内砖砌结构破坏严重,仅存东南小部,均为满绳纹青砖,采用横砖平铺错缝垒砌,黄泥勾缝。

  竖穴偏室墓19座

  均未发现地面建筑。墓道呈长方形或长圆形,偏室均开凿于墓室西壁,开口处均用土坯封闭,少则一两层,多则五六层,为平铺垒砌,黄泥填缝,土坯长0.4×0.2×0.1米。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为主,头向朝南。墓道呈长方形者,墓主多为男性,无葬具,偶见墓底铺有杆状植物,疑为芦苇草席,随葬品单一,多为单耳陶罐,置于墓主头部东南侧。墓道呈长圆形者,墓主多为女性,且多数有箱式木棺作为葬具,随葬器物较为丰富,有铜镜、漆盒、开元通宝、萨珊波斯银币、粉盒、陶单耳罐、发簪、剪刀、珠饰等。

  地面葬21座

  除1座在原地面用土坯修筑长方形墓室外,其余均借用早期房屋建筑基底稍加改建而成。墓室开口呈长方形,四壁为土坯,个别墓底铺有草席。墓葬均被扰动,死者头向不一,以直肢葬为主,墓室个体2人以上。随葬品有银耳环、开元通宝、蜻蜓眼玻璃珠等。耳环直径较大,约6厘米,多串有1颗天河石珠或玻璃珠。

  初步认识

  拉甫却克墓地是哈密地区首次发掘的历史时期墓葬,对于新疆唐宋时期考古、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贸易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拉甫却克墓地偏室墓相较于吐鲁番地区同类墓葬在形制和随葬器物上有明显变化,诸如墓道长宽比例变化较大,阶梯状墓道,墓室较浅,头向均朝南等,随葬品比较丰富,有四神十二生肖镜、萨珊波斯银币、开元通宝等。特别是带有铭文的“上方作竟”龙虎纹镜最为引人瞩目,铸有“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长□□二亲矣 □”28个汉字,在新疆尚属首次发现,根据出土器物特征判断,这批偏室墓的年代在唐初,较吐鲁番地区稍晚。

  斜坡墓道墓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填补了斜坡墓道墓由河西地区向天山一带传播线路上的缺环,从出土的开元通宝、满绳纹墓砖、漆木器等遗物判断,年代在唐初到中期。

四神十二生肖镜

“上方作竟”龙虎纹镜

出土开元通宝

  地面葬特征突出,风格独特,墓室窄长,流行合葬,埋葬个体2人以上,随葬品以大耳环、珠饰等装饰品为主,同类器物在新疆历史时期遗存中,仅见阜康白杨河墓地唐宋时期墓葬。这类地面葬在新疆历史时期极为少见,仅有的发现多为火葬墓,与拉甫却克地面葬有所不同,测年数据晚至北宋时期。

  唐贞观四年(630年),在哈密置伊州,辖伊吾、柔远、纳职三县。《元和郡县志》载,“纳职县,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俱密山,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山北二十里正抵蒲类海”,从地望看,唐伊州下辖的纳职县与今拉甫却克古城相吻合。该处墓地虽未发现墓志,但砖室墓规格和等级在墓地中级别最高,显示墓主人特殊的身份地位。出土较多的开元通宝和一件底部朱书汉字款识的漆碗,体现中原文化对这一区域的影响。

  哈密古代历史文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中亚等地文化元素也在哈密地区传播与交融,此次拉甫却克墓地发掘出土的仿东罗马金币、萨珊波斯银币、金戒指、瓜棱珠大耳环等器物,以及口含萨珊波斯银币、手握开元通宝的丧葬习俗,均反映出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显示出哈密在丝绸之路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萨珊波斯银币 正面

萨珊波斯银币 背面

戒面兔形图案金戒指

金戒指

耳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尚玉平;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 陈意)

责编:韩翰

作者:尚玉平 陈意

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