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山东博兴北营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发布时间:2020-06-29文章出处:“山东考古”微信号作者:张恒

  遗址概况

  北营遗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北营村村北约100米的小清河北岸,地处泰沂山脉北麓山前冲积平原上,地势较为平坦。遗址平面呈东西长椭圆形,东西长约700,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

  为配合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建设,2020年4月-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北营遗址被占压区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丰富的汉代和龙山时期遗存。

北营遗址发掘区全景图

  汉代遗存

  汉代遗迹发现灰坑十余座,沟3条,墓葬2座,水井1座,遗物以板瓦、筒瓦为主,另有少量陶豆、陶盆、陶拍、陶井圈等器物,年代以西汉时期为主。大量废弃的陶制建筑材料表明发掘区周边可能存在规模较大的汉代建筑或制陶作坊,丰富了该地区当时的生产生活信息。

汉代灰坑

废弃的汉瓦堆积

  龙山遗存

  北营遗址龙山时期遗存堆积厚,遗迹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已发掘灰坑110余座,房址柱础40余处,墓葬19座,窑1座,壕沟1条。

  龙山时期房址只发现一些柱础,主要分布在发掘区的南部和东部,排列较为有序。柱础建造考究,平面呈圆形,直壁,圜底,内填细碎的陶片、红烧土块、蚌壳等,经仔细分层加工,质地坚硬。

龙山时期柱础

  墓葬主要集中在发掘区北部,多成排或成组分布,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头向以东南为主,普遍没有随葬品,仅个别墓葬随葬有陶罐、陶杯等。

龙山时期墓葬

  在发掘区西部发现一条龙山时期南北向壕沟,宽约26米,深约4米。从勘探和发掘情况看,北营遗址很有可能是一处规模较大的龙山时期环壕聚落。

  北营遗址出土龙山时期遗物丰富,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质和蚌质工具。陶器胎质轻薄、形制规整,陶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陶色多黑灰陶、黑陶和灰褐陶,器表多素面或磨光,器形有鼎、罐、鬶、甗、杯、器盖、纺轮等。

北营遗址出土龙山陶器

  本次发掘的龙山时期遗存,以早、中期为主,为研究鲁北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特征、聚落形态、社会生业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尤其是数量较多的柱础遗迹,为研究龙山时期的房屋建筑方式提供了珍贵资料。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

山东博兴北营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发布时间:2020-06-29

  遗址概况

  北营遗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北营村村北约100米的小清河北岸,地处泰沂山脉北麓山前冲积平原上,地势较为平坦。遗址平面呈东西长椭圆形,东西长约700,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

  为配合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建设,2020年4月-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北营遗址被占压区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丰富的汉代和龙山时期遗存。

北营遗址发掘区全景图

  汉代遗存

  汉代遗迹发现灰坑十余座,沟3条,墓葬2座,水井1座,遗物以板瓦、筒瓦为主,另有少量陶豆、陶盆、陶拍、陶井圈等器物,年代以西汉时期为主。大量废弃的陶制建筑材料表明发掘区周边可能存在规模较大的汉代建筑或制陶作坊,丰富了该地区当时的生产生活信息。

汉代灰坑

废弃的汉瓦堆积

  龙山遗存

  北营遗址龙山时期遗存堆积厚,遗迹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已发掘灰坑110余座,房址柱础40余处,墓葬19座,窑1座,壕沟1条。

  龙山时期房址只发现一些柱础,主要分布在发掘区的南部和东部,排列较为有序。柱础建造考究,平面呈圆形,直壁,圜底,内填细碎的陶片、红烧土块、蚌壳等,经仔细分层加工,质地坚硬。

龙山时期柱础

  墓葬主要集中在发掘区北部,多成排或成组分布,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头向以东南为主,普遍没有随葬品,仅个别墓葬随葬有陶罐、陶杯等。

龙山时期墓葬

  在发掘区西部发现一条龙山时期南北向壕沟,宽约26米,深约4米。从勘探和发掘情况看,北营遗址很有可能是一处规模较大的龙山时期环壕聚落。

  北营遗址出土龙山时期遗物丰富,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质和蚌质工具。陶器胎质轻薄、形制规整,陶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陶色多黑灰陶、黑陶和灰褐陶,器表多素面或磨光,器形有鼎、罐、鬶、甗、杯、器盖、纺轮等。

北营遗址出土龙山陶器

  本次发掘的龙山时期遗存,以早、中期为主,为研究鲁北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特征、聚落形态、社会生业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尤其是数量较多的柱础遗迹,为研究龙山时期的房屋建筑方式提供了珍贵资料。

责编:韩翰

作者:张恒

文章出处:“山东考古”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