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陕西咸阳发现隋代王韶家族墓园

发布时间:2020-07-03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微信号作者:李明 赵占锐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该墓园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围沟形成的兆域南北长147.7米、东西宽138.5米,面积2136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的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隋代墓园兆域。墓园内埋葬王韶、王韶嫡长孙王弘、北周原州刺史王楷(王韶祖父)长子王显、王楷长孙王仕通等数代七人。王韶墓规模最大,系地面有封土的7天井双室土洞墓,全长60米、深13.6米,其规模仅次于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远高于已发现的普通隋墓。

图1 隋王韶家族墓园分布图

  围沟呈口大底小的沟槽状,南围沟中部一段向南凸出,模拟墓园入口。兆域内分布有7座墓葬(编号2019XDHM1-M7),均为斜坡墓道多天井的土洞墓,坐北朝南,具有典型的北周-隋代墓葬形制特征。

图2 围沟局部

  墓地以M1王韶墓规模最大、等级最高。M1地表原有封土,早年被推平,现仅存底部厚约0.3米。封土平面近方形,底部南北长19.48米、东西宽15.56米。墓葬位于兆域内最东侧,系斜坡墓道7天井的双室土洞墓,天井宽度与墓道相同,长度向北逐渐加长。墓室近方形,穹窿顶,东壁中部开凿一侧室,门外两侧各有一壁龛。该墓被盗严重,墓室内共出土各类随葬品67件(组),散乱分布在墓室和壁龛内,器形可辨有武士俑、镇墓兽、骑马俑、立俑及陶猪、陶鸡等。另有少量墓志残块,无法复原。

图3 M1王韶墓全景(北-南)

图4 M1王韶墓墓室(西-东)

  M7的规模仅次于M1,且位于兆域正中,为斜坡墓道3天井的前后室土洞墓,水平总长25.2米,墓底距现存地表深7.84米。墓室内共出土各类随葬品59件(组),有武士俑、骑马俑、立俑,陶罐、陶瓶,铜钗、铜镜、铜饰等。

图5 M7前室(东-西)

  M3王仕通墓与M2、M6墓葬形制一致,为斜坡墓道2天井的前后室土洞墓,水平总长22.12米,墓室底距地表深7.6米。墓道略呈口小底大状,东、西两壁底部隐约可见红色底栏。墓室内共出土各类陶罐、铜钱和墓志等随葬品4件(组),据志文知墓主为北周原州刺史、冠军侯王楷长孙王仕通,终于北周保定年间,隋开皇九年迁葬祖茔。

图6 M3王仕通墓全景(北-南)

  M6王显墓是所有墓葬中随葬品最丰富的,共出土66件(组),主要分布在前室,以骑马俑和立俑为主。王显为王楷长子(应为王仕通之父),终于北周,与王仕通同日迁葬。

图7 M6王显墓墓室

  M4王弘墓与M5形制相近,为单室土洞墓,水平总长23.68米,墓室底距地表深7.32米,墓室呈北宽南窄的梯形。墓室内共出土陶罐、铜镜、带钩和墓志等随葬品7件(组)。王弘系隋项城公王韶世孙、主持修建大兴城的隋工部尚书、安平公宇文恺外孙,11岁夭亡,开皇十五年与早夭的北周广城公段永(尔绵永)孙女段娘娘冥婚合葬祖茔,并与王韶同日下葬。

图8 M4王弘墓墓室(西-东)

  王韶字子相,《隋书》有传,世居京兆,北周至隋履立军功,在隋任并州长史、项城公,先后辅助晋王广和秦王俊镇并州,颇受隋文帝信赖。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王韶与宇文恺联姻,其亡孙与北周名将段永孙女配冥婚,显示了关陇集团极力经营家族地位、维持家族影响力的努力,这也是他们建设家族墓地的目的。

  隋王韶家族墓园内的7座墓葬分布规律,形制统一,随葬器物具有典型的隋代特征而无北周特征,显然是隋代规划的墓园。出土的4合墓志记载,王韶家族墓园在至少隋开皇九年(589)和开皇十五年(595)两次下葬,两座墓为亡于北周时代的家族成员的迁葬墓。王显、王仕通墓志明确记载迁祔于冠军侯之茔域,以墓葬规模和位置来看,M7极有可能就是隋初下葬的北周冠军侯王楷墓。

图9 出土陶俑

  隋王韶家族墓园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墓主身份明确,出土物较为丰富,是北周至隋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为了解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的特征、成员的埋葬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李明 赵占锐)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

陕西咸阳发现隋代王韶家族墓园

发布时间:2020-07-03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该墓园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围沟形成的兆域南北长147.7米、东西宽138.5米,面积2136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的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隋代墓园兆域。墓园内埋葬王韶、王韶嫡长孙王弘、北周原州刺史王楷(王韶祖父)长子王显、王楷长孙王仕通等数代七人。王韶墓规模最大,系地面有封土的7天井双室土洞墓,全长60米、深13.6米,其规模仅次于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远高于已发现的普通隋墓。

图1 隋王韶家族墓园分布图

  围沟呈口大底小的沟槽状,南围沟中部一段向南凸出,模拟墓园入口。兆域内分布有7座墓葬(编号2019XDHM1-M7),均为斜坡墓道多天井的土洞墓,坐北朝南,具有典型的北周-隋代墓葬形制特征。

图2 围沟局部

  墓地以M1王韶墓规模最大、等级最高。M1地表原有封土,早年被推平,现仅存底部厚约0.3米。封土平面近方形,底部南北长19.48米、东西宽15.56米。墓葬位于兆域内最东侧,系斜坡墓道7天井的双室土洞墓,天井宽度与墓道相同,长度向北逐渐加长。墓室近方形,穹窿顶,东壁中部开凿一侧室,门外两侧各有一壁龛。该墓被盗严重,墓室内共出土各类随葬品67件(组),散乱分布在墓室和壁龛内,器形可辨有武士俑、镇墓兽、骑马俑、立俑及陶猪、陶鸡等。另有少量墓志残块,无法复原。

图3 M1王韶墓全景(北-南)

图4 M1王韶墓墓室(西-东)

  M7的规模仅次于M1,且位于兆域正中,为斜坡墓道3天井的前后室土洞墓,水平总长25.2米,墓底距现存地表深7.84米。墓室内共出土各类随葬品59件(组),有武士俑、骑马俑、立俑,陶罐、陶瓶,铜钗、铜镜、铜饰等。

图5 M7前室(东-西)

  M3王仕通墓与M2、M6墓葬形制一致,为斜坡墓道2天井的前后室土洞墓,水平总长22.12米,墓室底距地表深7.6米。墓道略呈口小底大状,东、西两壁底部隐约可见红色底栏。墓室内共出土各类陶罐、铜钱和墓志等随葬品4件(组),据志文知墓主为北周原州刺史、冠军侯王楷长孙王仕通,终于北周保定年间,隋开皇九年迁葬祖茔。

图6 M3王仕通墓全景(北-南)

  M6王显墓是所有墓葬中随葬品最丰富的,共出土66件(组),主要分布在前室,以骑马俑和立俑为主。王显为王楷长子(应为王仕通之父),终于北周,与王仕通同日迁葬。

图7 M6王显墓墓室

  M4王弘墓与M5形制相近,为单室土洞墓,水平总长23.68米,墓室底距地表深7.32米,墓室呈北宽南窄的梯形。墓室内共出土陶罐、铜镜、带钩和墓志等随葬品7件(组)。王弘系隋项城公王韶世孙、主持修建大兴城的隋工部尚书、安平公宇文恺外孙,11岁夭亡,开皇十五年与早夭的北周广城公段永(尔绵永)孙女段娘娘冥婚合葬祖茔,并与王韶同日下葬。

图8 M4王弘墓墓室(西-东)

  王韶字子相,《隋书》有传,世居京兆,北周至隋履立军功,在隋任并州长史、项城公,先后辅助晋王广和秦王俊镇并州,颇受隋文帝信赖。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王韶与宇文恺联姻,其亡孙与北周名将段永孙女配冥婚,显示了关陇集团极力经营家族地位、维持家族影响力的努力,这也是他们建设家族墓地的目的。

  隋王韶家族墓园内的7座墓葬分布规律,形制统一,随葬器物具有典型的隋代特征而无北周特征,显然是隋代规划的墓园。出土的4合墓志记载,王韶家族墓园在至少隋开皇九年(589)和开皇十五年(595)两次下葬,两座墓为亡于北周时代的家族成员的迁葬墓。王显、王仕通墓志明确记载迁祔于冠军侯之茔域,以墓葬规模和位置来看,M7极有可能就是隋初下葬的北周冠军侯王楷墓。

图9 出土陶俑

  隋王韶家族墓园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墓主身份明确,出土物较为丰富,是北周至隋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为了解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的特征、成员的埋葬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李明 赵占锐)

责编:韩翰

作者:李明 赵占锐

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