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南京考古发现“江表之虎臣”之一丁奉及其家族墓地

发布时间:2021-01-21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公众号作者:周保华等

  1项目位置及区域概况

  2019年下半年至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五佰村地块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10座,其中四座孙吴砖室墓(编号2020NGWM2~M5,以下简称M2~M5)保存较好,形制趋同,时代清晰,出土器物丰富,为近年来六朝墓葬考古中所少见。尤为重要的是,M3出土砖地券,墓主明确为三国孙吴名将丁奉。这次重要考古发现,不仅为研究六朝墓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而且对推动三国历史文化普及提供了直观鲜活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发掘全景

  五佰村项目地块位于幕府山南麓、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幕府山古墓葬群区”范围内。幕府山是位于长江南岸的丘陵山脉,自古以来即为南京北郊的重要屏障和战略要地,也是六朝以来古人择地而葬的重要地区之一。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发现众多六朝时期古墓葬,包括一些重要人物的墓葬地或家族墓地,诸如象山东晋王氏、老虎山东晋颜氏、郭家山东晋温氏等家族葬地以及汽轮电机厂大墓等高等级贵族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象山王氏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墓葬介绍

  四座墓葬方向基本一致,均为南北向,东西并列分布。墓葬均为土圹竖穴前后室砖墓,形制保存基本完好。

  M2为前后室穹窿顶砖室墓,由墓道、墓圹、砖室等部分组成,方向185°。墓道因受晚期坑扰动,残长5.12~5.22、宽1.48、残深1.1~2米,坡度24°。砖室土圹长7.38~7.48、宽2.88~3.44、残深2~2.45米,由封门墙、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8.36米,前室宽3.19米,后室宽2.56米。封门墙单层封砌于墓门外,其后为短甬道,券顶。前后室均为四边券进式穹窿顶。后室穹窿顶已坍塌,前室穹窿顶则保存基本完整,前后室之间有短过道。前室墓壁略弧,长2.7~2.76、宽2.7~2.88、残高2米。后室内长3.38~3.4、宽1.96~2.25、高1.82米。墓砖青红色,素面。起券部分砖缝间用碎瓦、瓷片等填缝以增强牢固性。墓底铺砖为斜人字形平铺。

  出土有陶马、陶狗、陶羊、陶牛等动物俑,陶井、陶仓、陶灯、陶磨、陶臼、陶熏、陶盆等陶质模型明器以及青瓷碗、罐等共30件。

出土陶猪、牛、羊、狗

  M3亦为前后室穹窿顶砖室墓,方向190°。由墓道和砖室组成。墓道阶梯状,坡度23°。残长8.64、宽1.38~1.7、深0~2.2米,台阶落差约为0.1米。砖室土圹长7.1、宽3.2米。砖室由甬道、前室、耳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8.24米。甬道双层券顶,长1.14、宽0.95、高1.38、内高1米,前有封门。前室内长2.72、内宽2.65~2.88、残高1.8米。前室设有东侧室,保存完好,四边券进式穹窿顶,内长2.82、宽1.44~1.74、高2.07米。后室内长3.24、内宽1.92~2.32、高2米。墓底铺砖有二次修补痕迹。原为斜人字形平铺,修补区域为横砖错缝平铺。墓砖青红色,素面。

  墓葬遭晚期盗扰,出土文物凌乱,质地有金、银、铜、铁、漆、陶、瓷等。器型有桃形金叶片,银饰,铜钱,陶牛、狗、磨、碓、盘、碗、灯,釉陶魂瓶、骑马俑、盒,漆盘等近200件。

金比翼鸟步摇挂件

  M4为前室穹窿顶、后券顶的竖穴土圹砖室墓,方向186°。墓道平面呈梯形,长9.3、宽1.8~1.88、残深2.7米,坡度19°,坡长9.7米,由台阶式、坡道式及平台三部分组成,其中台阶部分总长6.45米,坡道部分长1.65米,平台长1.6米。台阶残存15级,单级长1.5~1.8、宽0.3~0.5、高0.04-0.14米。砖室土圹长11.9、宽4.2~4.68、残深2.76~3.46米。砖室由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9.8米,前室宽6.18米(加东西耳室),后室宽3.14米。甬道前砌有封门,双层封堵。甬道内长1.36、宽0.95、高1.4米;前室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内长2.9、宽2.9、残高1.45~2.35米。起券高度1.12米。前室东西两侧砌有耳室。东耳室内宽1.16、高1.42、长1.54米;西耳室宽1.2、高1.39、长1.26米。前后室之有过道相通。后室券顶,内长4.2、宽2.18~2.29、高2.59~2.62米,起券高度1.06米。后室有砖砌棺床及棺板残存。墓底砖为人字形平铺。墓砖多为素面,少部分砖的长侧面或短侧面饰菱形纹印纹砖,极少部分砖有放射形和钱纹印纹。

  M4晚期盗扰严重,出土文物散乱,有金、银、铜、铅、陶、瓷等质地。器型有青瓷魂瓶、罐、、熏、扁壶、鐎斗、灶、鸡埘、猪圈、羊圈、砚台,釉陶盒,陶猪、甑,银带饰,铜钱,铜饰件等50余件。

M5前室青瓷器物

  M5为前后室穹窿顶竖穴土圹砖室墓,方向183°。墓道平面呈梯形,长8.25、宽1.84~1.85、深0.03~2.4米。斜坡墓道,坡残长7.4米,坡度20°。墓道与封门连接处有0.44米长的平台。砖室土圹长10.08~11、宽4.96~5.2、残深2.4~2.9米。砖室部分由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10.62米(加后耳室),前室宽6.42米(东西耳室),后室宽2.82米。甬道前有封门。甬道券顶,内长1.14、宽1.21、高1.16米;前室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内长3.16、宽3.25、残高0.14~1.82米,起券高度1.14米。前室东西两侧砌有耳室。东耳室宽0.98、高0.98、长1.28米;西耳室宽1、高1.02、长1.2米;前后室间以过道连通。后室平面长方形,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内长3.95、宽2.13、高2.25米,起券高度0.74米。后室后壁砌筑有耳室,宽0.75、高0.72、长0.75米。墓底铺砖除前后室过道和耳室为席纹外,其它均为人字形平铺。墓砖多为花纹砖,均为侧面饰对菱纹、卷草纹等。

  M5遭晚期盗扰,棺木无存,器物主要出土在前室,分布凌乱,有金、银、铜、铁、漆、陶、瓷等质地,包括青瓷魂瓶、水井、猪圈、羊圈、鸡舍、仓、房、盒、熏、盘、勺、磨、罐、扁壶、盂、碗,陶灯,釉陶罐,铜钱,金钗等随葬器物120余件。

  3重要意义

  (一)墓葬形制基本相同,保存较好,规模较大,为近年来少见的六朝早期砖室墓葬。

  四座墓葬虽经盗扰,墓葬本体遭到部分破坏,但基本形制保存较好。墓葬均为前后双室,或带有侧室,或带有耳室。单从墓葬形制、用砖、出土器物等分析,四座墓葬均为孙吴西晋时期。砖室主体均在8米以上,规模较大,属于这一时期内的大中型墓葬。同时代类似的墓葬有马鞍山朱然墓、南京郭家山M7永安二年墓、南京幕府山五凤元年黄甫墓M2、南京江宁孙吴“天策元年”墓、南京仙鹤观孙吴大墓等。此类墓葬非官僚阶层、世家大族即为豪民富户。对于南京六朝墓葬,尤其是孙吴时期达官贵族的墓葬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铜立人

砖地券

  (二)墓葬排列有序,身份明确,年代确定,为孙吴名将丁奉家族葬地

  四座孙吴砖室墓方向基本一致,均为南北向,东西并列分布。根据四墓规模结构、墓砖形制、出土器物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组:西侧两座时代偏早;东侧两座时代略晚。两组墓葬相隔不到7米,且时代接近,应为一处家族墓地。

  更重要的是,M3出土四块地券砖,字迹清晰可辨,可知墓主为孙吴名将丁奉。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史称“江表之虎臣”。起于微末,从甘宁、陆逊、潘璋等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刚毅果敢。以军功擢升,终位达三公。丁奉生年不详,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吴主,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交战,维护吴国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刀光剑影中亲身见证了三国的兴衰存亡。终封使持节、左军师、右大司马、徐州牧、左护军、无难右部都督、大将军、安丰侯。吴建衡三年(271年)卒。九年后的天纪四年(280年),末帝孙皓降,三国一统于晋。四块地券砖,其一纪年为太元元年(251年),其它均为建衡三年。从地券分析,太元元年,丁奉夫人卒,营墓入葬。建衡三年,丁奉卒,合葬。从墓葬的形制也可以看出,其属于孙吴早期的风格。

骑马俑

玳瑁盖

  (三)出土文物众多,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座墓葬虽经盗扰,但依然出土较多文物。其中M3出土一批釉陶骑马俑,虽均已破碎,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出或敲鼓,或吹箫,推测为一组骑马鼓吹仪仗俑。骑马鼓吹,是古代一种乐队形式,初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频繁,对于鼓吹的记述,除文献记载外,多见于出土壁画或画像砖石上。

  此次的骑马俑出土,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行仪仗等提供了新的材料。除釉陶器外,在M4、M5中还出土大量青瓷器,种类较多,有罐、碗、盏、碟、鐎斗、扁壶、魂瓶、仓、屋、水井、方盒、熏、羊圈、猪圈、狗圈、鸡埘、磨盘、水碓、臼、杵等,制作精美。此外,本次发掘还出土有金钗,金环,步摇上的金桃形叶片、金坠件以及金丝;银质的剪刀、镊子、带銙;铜钱、铜镜,铁剑等,为南京近年来少见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年代确定,在孙吴墓葬发掘中具有重要断代意义

  丁奉墓,是继马鞍山朱然墓以后,具有明确记载的官职最高的三国孙吴名将之墓。近年来,南京、马鞍山、苏州等地发现数处重要的孙吴墓葬,有南京江宁上坊大墓、马鞍山“天子坟”孙吴墓,苏州虎丘孙吴墓等。与之相比,丁奉墓虽然规模略小,但墓主身份明确,时代清晰,对于研究六朝墓葬年代分期、出土器物断代以及社会风俗、葬制、葬俗等更具有标尺意义。

1金钗、2金叶、3银镊、4银剪

  本次墓葬发掘始终贯彻科技考古的理念,注重多学科合作,强化发掘和保护同重意识。在勘探结束、正式发掘前,我院与南京测绘院开展合作,运用探地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五佰村进行了前期物探,采集数据,对比发掘后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以期通过更多项目的系统收集处理,建立起相应的测绘数据库,从而逐步提高对考古遗迹尤其是墓葬的物探技术水平。另外,充分发挥我院文物保护移动实验车的作用,夯实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分析鉴定材质属性,更好的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该项目的资料整理、文物修复以及墓葬的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其重要的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将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认识深化。(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

南京考古发现“江表之虎臣”之一丁奉及其家族墓地

发布时间:2021-01-21

  1项目位置及区域概况

  2019年下半年至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五佰村地块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10座,其中四座孙吴砖室墓(编号2020NGWM2~M5,以下简称M2~M5)保存较好,形制趋同,时代清晰,出土器物丰富,为近年来六朝墓葬考古中所少见。尤为重要的是,M3出土砖地券,墓主明确为三国孙吴名将丁奉。这次重要考古发现,不仅为研究六朝墓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而且对推动三国历史文化普及提供了直观鲜活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发掘全景

  五佰村项目地块位于幕府山南麓、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幕府山古墓葬群区”范围内。幕府山是位于长江南岸的丘陵山脉,自古以来即为南京北郊的重要屏障和战略要地,也是六朝以来古人择地而葬的重要地区之一。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发现众多六朝时期古墓葬,包括一些重要人物的墓葬地或家族墓地,诸如象山东晋王氏、老虎山东晋颜氏、郭家山东晋温氏等家族葬地以及汽轮电机厂大墓等高等级贵族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象山王氏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墓葬介绍

  四座墓葬方向基本一致,均为南北向,东西并列分布。墓葬均为土圹竖穴前后室砖墓,形制保存基本完好。

  M2为前后室穹窿顶砖室墓,由墓道、墓圹、砖室等部分组成,方向185°。墓道因受晚期坑扰动,残长5.12~5.22、宽1.48、残深1.1~2米,坡度24°。砖室土圹长7.38~7.48、宽2.88~3.44、残深2~2.45米,由封门墙、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8.36米,前室宽3.19米,后室宽2.56米。封门墙单层封砌于墓门外,其后为短甬道,券顶。前后室均为四边券进式穹窿顶。后室穹窿顶已坍塌,前室穹窿顶则保存基本完整,前后室之间有短过道。前室墓壁略弧,长2.7~2.76、宽2.7~2.88、残高2米。后室内长3.38~3.4、宽1.96~2.25、高1.82米。墓砖青红色,素面。起券部分砖缝间用碎瓦、瓷片等填缝以增强牢固性。墓底铺砖为斜人字形平铺。

  出土有陶马、陶狗、陶羊、陶牛等动物俑,陶井、陶仓、陶灯、陶磨、陶臼、陶熏、陶盆等陶质模型明器以及青瓷碗、罐等共30件。

出土陶猪、牛、羊、狗

  M3亦为前后室穹窿顶砖室墓,方向190°。由墓道和砖室组成。墓道阶梯状,坡度23°。残长8.64、宽1.38~1.7、深0~2.2米,台阶落差约为0.1米。砖室土圹长7.1、宽3.2米。砖室由甬道、前室、耳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8.24米。甬道双层券顶,长1.14、宽0.95、高1.38、内高1米,前有封门。前室内长2.72、内宽2.65~2.88、残高1.8米。前室设有东侧室,保存完好,四边券进式穹窿顶,内长2.82、宽1.44~1.74、高2.07米。后室内长3.24、内宽1.92~2.32、高2米。墓底铺砖有二次修补痕迹。原为斜人字形平铺,修补区域为横砖错缝平铺。墓砖青红色,素面。

  墓葬遭晚期盗扰,出土文物凌乱,质地有金、银、铜、铁、漆、陶、瓷等。器型有桃形金叶片,银饰,铜钱,陶牛、狗、磨、碓、盘、碗、灯,釉陶魂瓶、骑马俑、盒,漆盘等近200件。

金比翼鸟步摇挂件

  M4为前室穹窿顶、后券顶的竖穴土圹砖室墓,方向186°。墓道平面呈梯形,长9.3、宽1.8~1.88、残深2.7米,坡度19°,坡长9.7米,由台阶式、坡道式及平台三部分组成,其中台阶部分总长6.45米,坡道部分长1.65米,平台长1.6米。台阶残存15级,单级长1.5~1.8、宽0.3~0.5、高0.04-0.14米。砖室土圹长11.9、宽4.2~4.68、残深2.76~3.46米。砖室由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9.8米,前室宽6.18米(加东西耳室),后室宽3.14米。甬道前砌有封门,双层封堵。甬道内长1.36、宽0.95、高1.4米;前室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内长2.9、宽2.9、残高1.45~2.35米。起券高度1.12米。前室东西两侧砌有耳室。东耳室内宽1.16、高1.42、长1.54米;西耳室宽1.2、高1.39、长1.26米。前后室之有过道相通。后室券顶,内长4.2、宽2.18~2.29、高2.59~2.62米,起券高度1.06米。后室有砖砌棺床及棺板残存。墓底砖为人字形平铺。墓砖多为素面,少部分砖的长侧面或短侧面饰菱形纹印纹砖,极少部分砖有放射形和钱纹印纹。

  M4晚期盗扰严重,出土文物散乱,有金、银、铜、铅、陶、瓷等质地。器型有青瓷魂瓶、罐、、熏、扁壶、鐎斗、灶、鸡埘、猪圈、羊圈、砚台,釉陶盒,陶猪、甑,银带饰,铜钱,铜饰件等50余件。

M5前室青瓷器物

  M5为前后室穹窿顶竖穴土圹砖室墓,方向183°。墓道平面呈梯形,长8.25、宽1.84~1.85、深0.03~2.4米。斜坡墓道,坡残长7.4米,坡度20°。墓道与封门连接处有0.44米长的平台。砖室土圹长10.08~11、宽4.96~5.2、残深2.4~2.9米。砖室部分由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通长10.62米(加后耳室),前室宽6.42米(东西耳室),后室宽2.82米。甬道前有封门。甬道券顶,内长1.14、宽1.21、高1.16米;前室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内长3.16、宽3.25、残高0.14~1.82米,起券高度1.14米。前室东西两侧砌有耳室。东耳室宽0.98、高0.98、长1.28米;西耳室宽1、高1.02、长1.2米;前后室间以过道连通。后室平面长方形,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内长3.95、宽2.13、高2.25米,起券高度0.74米。后室后壁砌筑有耳室,宽0.75、高0.72、长0.75米。墓底铺砖除前后室过道和耳室为席纹外,其它均为人字形平铺。墓砖多为花纹砖,均为侧面饰对菱纹、卷草纹等。

  M5遭晚期盗扰,棺木无存,器物主要出土在前室,分布凌乱,有金、银、铜、铁、漆、陶、瓷等质地,包括青瓷魂瓶、水井、猪圈、羊圈、鸡舍、仓、房、盒、熏、盘、勺、磨、罐、扁壶、盂、碗,陶灯,釉陶罐,铜钱,金钗等随葬器物120余件。

  3重要意义

  (一)墓葬形制基本相同,保存较好,规模较大,为近年来少见的六朝早期砖室墓葬。

  四座墓葬虽经盗扰,墓葬本体遭到部分破坏,但基本形制保存较好。墓葬均为前后双室,或带有侧室,或带有耳室。单从墓葬形制、用砖、出土器物等分析,四座墓葬均为孙吴西晋时期。砖室主体均在8米以上,规模较大,属于这一时期内的大中型墓葬。同时代类似的墓葬有马鞍山朱然墓、南京郭家山M7永安二年墓、南京幕府山五凤元年黄甫墓M2、南京江宁孙吴“天策元年”墓、南京仙鹤观孙吴大墓等。此类墓葬非官僚阶层、世家大族即为豪民富户。对于南京六朝墓葬,尤其是孙吴时期达官贵族的墓葬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铜立人

砖地券

  (二)墓葬排列有序,身份明确,年代确定,为孙吴名将丁奉家族葬地

  四座孙吴砖室墓方向基本一致,均为南北向,东西并列分布。根据四墓规模结构、墓砖形制、出土器物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组:西侧两座时代偏早;东侧两座时代略晚。两组墓葬相隔不到7米,且时代接近,应为一处家族墓地。

  更重要的是,M3出土四块地券砖,字迹清晰可辨,可知墓主为孙吴名将丁奉。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史称“江表之虎臣”。起于微末,从甘宁、陆逊、潘璋等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刚毅果敢。以军功擢升,终位达三公。丁奉生年不详,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吴主,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交战,维护吴国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刀光剑影中亲身见证了三国的兴衰存亡。终封使持节、左军师、右大司马、徐州牧、左护军、无难右部都督、大将军、安丰侯。吴建衡三年(271年)卒。九年后的天纪四年(280年),末帝孙皓降,三国一统于晋。四块地券砖,其一纪年为太元元年(251年),其它均为建衡三年。从地券分析,太元元年,丁奉夫人卒,营墓入葬。建衡三年,丁奉卒,合葬。从墓葬的形制也可以看出,其属于孙吴早期的风格。

骑马俑

玳瑁盖

  (三)出土文物众多,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座墓葬虽经盗扰,但依然出土较多文物。其中M3出土一批釉陶骑马俑,虽均已破碎,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出或敲鼓,或吹箫,推测为一组骑马鼓吹仪仗俑。骑马鼓吹,是古代一种乐队形式,初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频繁,对于鼓吹的记述,除文献记载外,多见于出土壁画或画像砖石上。

  此次的骑马俑出土,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行仪仗等提供了新的材料。除釉陶器外,在M4、M5中还出土大量青瓷器,种类较多,有罐、碗、盏、碟、鐎斗、扁壶、魂瓶、仓、屋、水井、方盒、熏、羊圈、猪圈、狗圈、鸡埘、磨盘、水碓、臼、杵等,制作精美。此外,本次发掘还出土有金钗,金环,步摇上的金桃形叶片、金坠件以及金丝;银质的剪刀、镊子、带銙;铜钱、铜镜,铁剑等,为南京近年来少见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年代确定,在孙吴墓葬发掘中具有重要断代意义

  丁奉墓,是继马鞍山朱然墓以后,具有明确记载的官职最高的三国孙吴名将之墓。近年来,南京、马鞍山、苏州等地发现数处重要的孙吴墓葬,有南京江宁上坊大墓、马鞍山“天子坟”孙吴墓,苏州虎丘孙吴墓等。与之相比,丁奉墓虽然规模略小,但墓主身份明确,时代清晰,对于研究六朝墓葬年代分期、出土器物断代以及社会风俗、葬制、葬俗等更具有标尺意义。

1金钗、2金叶、3银镊、4银剪

  本次墓葬发掘始终贯彻科技考古的理念,注重多学科合作,强化发掘和保护同重意识。在勘探结束、正式发掘前,我院与南京测绘院开展合作,运用探地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五佰村进行了前期物探,采集数据,对比发掘后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以期通过更多项目的系统收集处理,建立起相应的测绘数据库,从而逐步提高对考古遗迹尤其是墓葬的物探技术水平。另外,充分发挥我院文物保护移动实验车的作用,夯实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分析鉴定材质属性,更好的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该项目的资料整理、文物修复以及墓葬的保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其重要的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将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认识深化。(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作者:周保华等

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