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武县渡头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吴简
一、发现及考古经过
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南岸,西南距县城约13公里。1986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定为汉代古城址。1989~2009年,临武县文物管理所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复查,新发现有多座带有封土堆的墓葬。
遗址于1990年被公布为临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郴州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2023年,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重大项目部署,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郴州市博物馆、临武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对渡头古城遗址开展了系统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根据发掘计划,先后在护城壕、城内、城外遗址区(图一)及周边白石和渡头墓群做了长达7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取得重要收获。
图一 渡头古城遗址历年发掘位置示意图
二、地层堆积和清理遗迹
渡头古城遗址地层堆积厚薄不一,古城城门处地层堆积较薄,厚0.5~0.8米,城内、护城壕内地层堆积较厚0.8~3.8米,城外生活区地层堆积较薄,厚0.8~1.2米。
2017~2023年,先后在城址以及墓葬区,发掘出护城壕、灰坑、灰沟、房址、柱洞、水井(图二)、道路、墓葬等各类遗迹360余处。
图二 2022年清理J1俯拍
三、重要收获及初步认识
(一)聚落面貌
通过多年的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确认渡头古城遗址是一处以渡头古城址为中心并包括了周边墓群、矿冶遗址的古城邑聚落遗址,分布面积近32万平方米,年代为汉至六朝时期。
结合出土吴简、历史文献分析和城址位置及文化内涵,证实渡头古城遗址是汉至六朝时期临武县治所在地,其中古城是临武县衙署区,城址外东北遗址区是普通居民生活区,城外西北部矿冶遗址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区域,古城周边墓群是重要的埋葬区(图三)。
图三 渡头古城聚落遗址图
(二)营建方式
渡头古城地处武水河边一处低缓的山岗上,遗址旁边有一条古道经过。现存城址(衙署区)平面呈方形,北墙正中有一门,城址东南有一角楼相连。古城选址建在水路与陆路交通的交汇地带,其营建方式是先将山顶削平或填平,然后将山顶四边修成陡壁,并挖有壕沟,使城外地面与城内形成较高的落差,起到类似城墙的效果。这种城址与地面建有较高的夯土城墙、但与城墙内外地面落差不大的城址有明显的差别。类似的城址在岭南地区有较多发现,如广东的五华狮雄山城址、广西的勒马古城。
总体来看,渡头古城是一座“山城”,其依地势而建,属于比较典型的“岭南型”城址。
(三)修建过程
在城墙外揭露出两条不同时期的护城壕,晚期城壕较宽,早期城壕略窄,且晚期城壕打破了早期城壕(图四)。通过城壕的解剖,基本明确了城址始建于西汉中期,孙吴时期有一次大的重修,重修时城址面积较汉代缩小,且在城址东南角修建了防御性质的角楼。
图四 渡头古城遗址北城壕发掘剖面图
(四)办公建筑及道路
通过多年的发掘,在城址中部较完整揭露了一座六朝时期的大型建筑F2,平面呈长方形,坐东北朝向西南,南北长22米,东西宽8.5米,门道宽约5米。房址位于城址中部偏东,房址基槽内铺有青砖,房内有砖井J1,门道外与道路相连(图五)。房址基槽、门道、道路、水井、活动面等保存较好,初步判断该房址为六朝时期重要的衙署办公建筑。
图五 渡头古城遗址F2、J1和L1
在城内、北城门外均揭露有道路遗迹。城内道路与城外道路基本相通,应是城址的1条主要道路,系用碎陶瓦、残砖以及鹅卵石铺设而成,残宽0.8~1.2米,残厚0.06~0.2米。发掘道路位于城址中部,是城内通向城外的重要道路,也是渡头古城控制水路、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
(五)城外墓地
墓地分布在城外四周的低矮山岗上,可分为白石、渡头、南福三个大的墓群,其中渡头墓群又分为公公坪墓区和三星赶月墓区。从调查和发掘情况来看,周边墓群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其中南福墓群、渡头公公坪墓区主要为西汉时期墓葬区,而白石墓群、渡头三星赶月墓群主要为东汉至六朝时期墓群。
2017~2023年,先后在渡头、白石墓群已发掘西汉至六朝时期墓葬21座。墓葬多位于低矮山岗山腰东南或西南。墓葬葬于网纹红土中,棺椁、人骨腐朽无存。
西汉墓葬11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墓葬大多呈东北西南向。出土陶器组合以鼎、盒、壶或鼎、盒、罐为主,有少量铜器、石器。在渡头公公坪墓区发掘了一座带过洞式斜坡墓道的夫妻同穴合葬墓。合葬墓出土有陶鼎、陶盒、陶钫、铜矛、漆器、环首铁刀、四联罐,年代为西汉晚期。从墓葬形制来看,可能来自中原,但墓葬随葬品还包含了岭南常见的四联陶罐。
东汉墓7座,主要见有带斜坡墓道的刀形竖穴土坑墓和平面呈“中”字形的砖室墓。砖室墓多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组成,部分墓葬有排水沟(图六)。墓砖多为青砖,另有少量红砖,烧制火候较低,多见菱格纹。墓葬被扰严重,出土残存器物数量较少,见有陶器、铜器、银器、铁器、串饰等。
图六 渡头三星赶月墓葬发掘航拍
晋代墓葬3座。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组成。出土有陶器、青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等。墓砖基本为青砖,纹饰多为菱格纹,基本沿袭东汉墓纹饰风格。
(六)城外矿冶遗址
在渡头古城遗址西北约10公里山区发现一处东汉至宋代矿冶遗址,冶炼遗址面积近15万平方米,遗址堆积较厚,在炉渣中采集到较多的东汉至六朝时期遗物。
(七)出土遗物
通过连续多年的发掘,在城址和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物,其中最重要的是2022~2023年,在古城内中部及西北部清理了两口古井J1和J2,共清理出近1万枚简牍。
1.水井概况及出土简牍
J1为砖砌井,位于房址(F2)内北部,坑口平面呈圆形,直径约2.4米,坑壁竖直,经修整,井深13.35米。砖砌七边形井口,直径约1米,顺丁相间成圈,以七块长方形砖横立对接,在两砖结合处插以侧立长方形砖,朝向井心呈齿轮状,上下层砖之间逐层错缝相叠砌,自11.9米开始,砖井井体开始向内收缩,至底部直径约为0.7米。J1所用井砖多为条形青砖,红砖较少,另见有少量楔形砖;砖上有绳纹、菱格纹、叶脉纹等。
J1清理出有字简牍120余枚,无字简牍2000余枚。出土简牍发现有“嘉禾元年”“嘉禾五年”文字,“嘉禾”为东吴孙权的年号,初定为三国吴简。吴简包括木简、木牍、签牌、封检、削衣等,内容大致为经济券书、账簿、名刺、书信等。
J2位于城址内西侧偏北,为竖穴式土井,口大底小,口径约3.7米,深度12.2米。J2内填土堆积自上而下分为12层,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青瓷器残片以及简牍,另有少量砖块、瓦片及动物骨骼。陶器见有罐、釜、盆、钵、碗及少量板瓦、筒瓦等;青瓷器见有罐、钵、碗、器盖、瓶等。简牍集中出土于J2⑩层堆积,该层位中还伴出大量的竹木制品。
J2出土简牍较J1保存相对较好,现清理出有字简约1500余枚,无字简约7000余枚。
J2出土简牍不仅出现“嘉禾”,还有“黄武”“黄龙”等孙权的年号,包括木简、木牍、签牌、封检、削衣等。J2出土简牍内容与J1出土简牍内容基本相似,涉及赋税、户籍、屯田等,简文中还出现临武“锡”矿的记载。
渡头古井出土简牍中有纪年,年代明确,确认为吴简。包括木简、木牍、签牌、封检、削衣等,内容丰富,涉及赋税、户籍、屯田、郡县、矿冶、乡里等等(图七、图八),多见佃田租税和各官署机构挑拨物资的券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缴纳租税的经济券书,详细记载了征收物品的种类、时间、交付人及接收者等相同信息。简文还有中间书有一个“同”字符号,再被剖分成三份或两份,分别保存,古称“莂”,今为“合同”,简文记载“临武”及其辖属乡里情况,并涉及“郴”“长沙”等郡县往来文书资料。通过简纹可知渡头吴简是三国时期吴国临武县的官府簿籍档案。
图七 简牍记载郡县和签牌
图八 J2出土吴简
2.出土陶器与聚落分期、年代
(1)出土陶器
城址、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青瓷器、金银器等各类文物标本500余件,各文化层和遗迹出土遗物差别较大,时代特征明显。遗址出土陶器主要有建筑遗物和生活用器,建筑遗物有瓦当、板瓦和筒瓦,生活用器有陶罐、盆等(图九)。墓葬出土陶器有鼎、盒、壶(图一〇),模型明器等,还有少量的铜镜。
图九 渡头古城遗址出土建筑遗物和生活用器
图一〇 渡头西汉墓出土陶鼎、盒、壶
(2)聚落分期与年代
根据地层叠压、打破关系、出土遗物特征以及纪年简牍,可初步将渡头古城聚落遗址分为四期:
第一期:遗址以2017HG7、2023HG2为代表,墓葬以2022年发掘的公公坪M1、M4、M5、M8为代表。遗址出土粗绳纹板瓦、涡纹瓦当以及短颈陶罐。墓葬出土陶器组合有陶鼎、盒、壶、罐、钫等,年代为西汉中晚时期。
第二期:遗址以2017年发掘文化层⑤、⑥、⑦、⑧层以及2017年发掘H40、H41,2022年G10为代表;墓葬以2021年发掘的公公坪M7,三星赶月M1、M2为代表。年代为东汉时期。第三期:遗址以2017HG6、H30、H31、2023HG1为代表,墓葬以周家坪M1、寺冲M1为代表,年代为两晋时期。第四期:以2017年发掘区文化层②、③、④层、2019年发掘区文化层②层,以及2017年发掘G4、H7为代表,出土器物以薄板瓦为主,另有青瓷钵、罐和花瓣纹瓦当,年代为南朝时期。
四、价值阐释
渡头古城遗址是湘粤古道上仅有的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城邑聚落遗址,是汉至六朝时期我国南岭地区古代城市的重要代表,渡头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渡头古城遗址的选址、形制、布局和聚落结构等为研究汉代至南朝时期南方地方城市的发展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包含的多元文化因素等为研究南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例证。
渡头吴简是湖南简牍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是继长沙走马楼吴简之后,国内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吴简,为研究孙吴时期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遗址周边深坪岭矿冶遗址的发现和出土简牍中“锡”等物产的记载,为研究南岭地区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料,为中国古代冶金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渡头古城聚落遗址连续使用时间长、年代跨度大,出土遗物丰富。它的发掘构建了南岭地区汉至六朝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序列,为研究古代中央政权对南岭地区的开发和有效治理提供重要资料。
作者:陈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