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发现 | 山东淄博城西新村遗址考古收获与初步认识

发布时间:2024-06-27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作者:秦佑鹏、王子孟、王鹏、徐新

  城西新村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城西新村社区南部,地处鲁北地区山前平原地带,西距孝妇河5公里、东距涝淄河3公里。遗址平面近椭圆形,东西长径150、南北短径12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城西新村遗址地形

城西新村遗址位置示意图

城西新村遗址范围图

  2023年4~10月,为配合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建设项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与张店区博物馆联合对城西新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布方32个,发掘面积约2450平方米,所获遗存涵盖龙山、商代、汉代、元代、清代等多个时期。

  一、地层堆积情况

  地表原有楼基,对遗址文化层破坏严重,发掘区内文化层呈割裂分布。整体串联地层,可将文化层堆积分为四层:

  1层:扰土层,分布于整个发掘区。2层:汉代地层,浅灰褐土、间杂少量黄褐土块,出有板瓦、筒瓦等残陶片,分布于发掘区东西两端。3层:商代地层,灰褐色黏土,出土大量绳纹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等,仅分布于发掘区中西部。3层下为黄褐色粉砂生土。

城西新村遗址发掘区全景照 

  二、遗迹遗物情况

  清理各类遗迹249处,包括墓葬93座、灰坑129个、沟8条、井18眼、窑1座。出土陶、石、骨、蚌、铜、铁等各类材质遗物376件(套)。

  龙山文化遗存仅在发掘区见有3个灰坑、2座墓葬,比较支离破碎。因扰动,灰坑平面形状多不规则,内含大量草木灰和红烧土块,应为生活垃圾坑,坑内出有少量陶片,可见器形有盆形鼎、罐形鼎等;墓葬均为小型墓,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头向东,未见葬具,随葬有罐、豆、杯等陶器,器形偏小,应属于明器。从出土陶器形态及器物组合特征判断,遗存时代应属龙山文化早期偏晚阶段。

M63

M63出土器物

  商代遗存集中分布于发掘区中部,数量为最,有灰坑104个、沟5条、井8眼、窑1座。灰坑分布较为密集,平面多为椭圆形及不规则形,多填灰褐色黏土,土质结构疏松,堆积多为生活垃圾;沟5条,多分布于发掘区中部偏东,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形状均不规则;井8眼,平面多呈圆角长方形,筒状,底部近椭圆形,近底壁面略有坍塌。井内多见陶器、骨器、蚌器等。其中,J5出土陶鬲13件、蚌器1件,J7出土有盔形器8件。窑1座,位于发掘区西部。因扰动,仅存部分窑室,窑室平面近半圆形,窑篦及其上的烟道缺失,窑室内壁为已完全烧结的青灰色硬面,最厚可达0.04米。窑壁外有厚0.04~0.06米的红烧土面。陶窑附近的废弃堆积还多见红烧土块,并发现有陶垫。

J7出土陶器

  汉代遗存包括墓葬67座、灰坑17个、井8眼、沟3条。墓葬大部分属于西汉中晚期,部分延续到东汉时期,其中土坑墓34座、砖椁墓22座、积陶墓6座、瓮棺墓3座和瓦棺墓2座。汉代墓葬均为小型墓葬,墓葬规格不大。墓坑填土以浅灰色花土为主。墓葬形制简单,土坑墓多为近长方形竖穴,坑壁有生土二层台,部分墓葬墓壁一角挖修壁龛,放置随葬品。部分较深的墓坑壁上挖有脚窝,多半椭圆或半梯形。砖椁墓为先挖长方形竖穴土坑,后顺坑壁垒砌砖椁。椁壁以顺砖错缝平砌或“人”字形斜铺,铺底为平砖错缝平铺、“人”字斜向平铺或平砖对向平铺。砖椁墓的规格多为小型墓葬,填土为浅灰褐色花土为主。椁室墓壁多为两顺一丁砌法,墓底流行“人”字斜向平铺。积陶墓是指墓内堆积有大量陶片,器型以建筑构件瓦的残片为主,生活类陶器残片不多,可辨器形有盆、壶等。该类型墓葬可细分为土坑和砖椁,数量不多。瓮棺墓多带生土二层台,口对口内置两件陶瓮。瓦棺墓为两片板瓦套接而成,墓葬人骨保存不佳,应为婴幼儿墓葬。墓地流行单棺葬。部分墓葬近墓底时可见近长方形棺灰轮廓,墓底留存有板灰痕迹。墓向有东西向和南北两类,东西向墓墓主头多朝东,南北向墓墓主头多朝北,可明确葬式者全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不多,主要以陶罐、陶壶为主,一件罐或两件壶,另还见铜镜、铜带钩、铜钱等,器物多置于墓主足端棺外、脚箱或壁龛之内。生活类遗迹不多,灰坑数量少且分布不集中,形状多不规则,填浅灰褐色黏土,土质疏松,含零星红烧土颗粒、草木灰等,可辨器形有板瓦、筒瓦等。水井8眼,均为圆筒状,分有井圈和无井圈两种。沟3条,形制为长条形,南北向、斜壁、近平底,与东部4个南北向规则排列的方坑有配套使用迹象,推测为当时人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而专门设计建造使用。

  元代遗存极少,均位于发掘区西部,有灰坑1个、井1眼。灰坑平面呈椭圆形,填浅灰褐黏土,底部平放1灰陶双系罐、罐底不存,内含白釉碗3件,推测为当时人窖藏。井平面近方形,筒状,直壁,可辨器形见白釉碗、器座等。

  清代遗存有墓葬15座,应为一处小型家族墓地。墓葬多为夫妻合葬砖椁墓,少量土坑墓,随葬品多见黑釉瓷罐、酱釉灯盏、铜钱等。

  三、初步认识

  城西新村遗址地处鲁北平原,介于孝妇河与涝淄河之间。遗址最早文化遗存属于龙山文化早期,遗迹数量不多,发现有少量灰坑等生活遗迹和墓葬,未发现居址类相关遗存,可能和商代遗存的破坏有关。从龙山文化墓葬、灰坑等遗迹类型和出土陶器等遗物年代分析,在此地生活的龙山先民有较长时间聚居。结合孝妇河流域先秦遗存流布,古代遗存在龙山时期和商代有两次高峰,城西新村遗址在龙山时代之后,有一段时间的沉寂。

  众所周知,晚商时期商王朝在北方、西方、南方的势力减弱,唯独对东方的控制属于持续加强的状态,该时期孝妇河流域聚落数量剧增,人口密度加大,已经发掘过的史家遗址或为商代重要区域中心所在,城西新村遗址距离史家遗址不足30公里。城西新村遗址西北1.5公里为冢子坡遗址,该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在聚落功能上可能具有政治、经济、宗教祭祀等功能。城西新村遗址是与冢子坡遗址同时并存的聚落单位,在政治上或附属于较高等级的冢子坡遗址,同时承担某种经济功能。城西新村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商代遗存最为丰富,聚落发展较为的稳定和连续,主体时代属于殷墟三、四期。通过发掘,该聚落内部功能区发育不完全,从遗迹之间的组合和功能上能推断应存在取土区、制陶区、垃圾倾倒区。发掘区西北部有一窑址,应为制陶区,其西侧有不规则取土坑,形制较大,可能为制陶取土所用;发掘区北部和东部也有大量灰沟,形状多不规则且规模巨大,推测为取土沟(坑),废弃后当作垃圾沟(坑)。从灰沟打破水井的现象推测,聚落或有两个阶段,以生活区变更为取土区和垃圾堆放区,遗址内部大量取土沟演变为垃圾堆放区,也预示着遗址走向衰亡。此次用水遗存数量较多,发掘区内有商代水井8眼,水井的用途处除提供生活用水外,还可能提供陶器制作生产用水,个别水井中还出土数量较多的盔形器,其形态与鲁北地区制盐盔形器相似、但有区别,或许与盐业生产及贸易有关。城西新村遗址出土商代陶器风格和发展演化轨迹仍以殷墟陶器为蓝本,未呈现出东夷土著文化因素,可能代表该聚落被商王朝直接控制。

  两汉时期聚落结构较为简单,有较为明确的分区,聚落西部为墓葬区,东部为某种生产活动区,墓葬布局成排成组的现象明显,应经过人为规划设计。

城西新村遗址周围同时期遗址分布图

  四、价值与意义

  城西新村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所见时代多元、类型多样的遗迹和遗物,发掘中注重聚落考古理念和多学科合作。本次发掘主要收获初步总结为以下三点:其一,商代灰坑、井、沟、窑等一批遗迹的发现,为鲁北地区商代基层聚落研究积累了资料,丰富了鲁北地区商代文化的内涵。其二,数量丰富的汉代墓葬时代从西汉中晚期延续至东汉,整体有明显分组和分区,丰富了淄博张店地区汉代墓葬遗存材料,也为研究齐文化、当地墓葬分期、葬式葬俗等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其三,龙山墓葬、灰坑的发现,为研究孝妇河流域史前文化序列积累了材料。此外,龙山墓葬打破古河道、河道打破黄褐色粉砂土以及利用墓坑剖面提取的地层序列信息,为构建鲁北地区古环境演变提供了新样本。

  

执笔:秦佑鹏、王子孟、王鹏、徐新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张店区博物馆 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

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

新发现 | 山东淄博城西新村遗址考古收获与初步认识

发布时间:2024-06-27

  城西新村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城西新村社区南部,地处鲁北地区山前平原地带,西距孝妇河5公里、东距涝淄河3公里。遗址平面近椭圆形,东西长径150、南北短径12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城西新村遗址地形

城西新村遗址位置示意图

城西新村遗址范围图

  2023年4~10月,为配合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建设项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与张店区博物馆联合对城西新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布方32个,发掘面积约2450平方米,所获遗存涵盖龙山、商代、汉代、元代、清代等多个时期。

  一、地层堆积情况

  地表原有楼基,对遗址文化层破坏严重,发掘区内文化层呈割裂分布。整体串联地层,可将文化层堆积分为四层:

  1层:扰土层,分布于整个发掘区。2层:汉代地层,浅灰褐土、间杂少量黄褐土块,出有板瓦、筒瓦等残陶片,分布于发掘区东西两端。3层:商代地层,灰褐色黏土,出土大量绳纹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等,仅分布于发掘区中西部。3层下为黄褐色粉砂生土。

城西新村遗址发掘区全景照 

  二、遗迹遗物情况

  清理各类遗迹249处,包括墓葬93座、灰坑129个、沟8条、井18眼、窑1座。出土陶、石、骨、蚌、铜、铁等各类材质遗物376件(套)。

  龙山文化遗存仅在发掘区见有3个灰坑、2座墓葬,比较支离破碎。因扰动,灰坑平面形状多不规则,内含大量草木灰和红烧土块,应为生活垃圾坑,坑内出有少量陶片,可见器形有盆形鼎、罐形鼎等;墓葬均为小型墓,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头向东,未见葬具,随葬有罐、豆、杯等陶器,器形偏小,应属于明器。从出土陶器形态及器物组合特征判断,遗存时代应属龙山文化早期偏晚阶段。

M63

M63出土器物

  商代遗存集中分布于发掘区中部,数量为最,有灰坑104个、沟5条、井8眼、窑1座。灰坑分布较为密集,平面多为椭圆形及不规则形,多填灰褐色黏土,土质结构疏松,堆积多为生活垃圾;沟5条,多分布于发掘区中部偏东,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形状均不规则;井8眼,平面多呈圆角长方形,筒状,底部近椭圆形,近底壁面略有坍塌。井内多见陶器、骨器、蚌器等。其中,J5出土陶鬲13件、蚌器1件,J7出土有盔形器8件。窑1座,位于发掘区西部。因扰动,仅存部分窑室,窑室平面近半圆形,窑篦及其上的烟道缺失,窑室内壁为已完全烧结的青灰色硬面,最厚可达0.04米。窑壁外有厚0.04~0.06米的红烧土面。陶窑附近的废弃堆积还多见红烧土块,并发现有陶垫。

J7出土陶器

  汉代遗存包括墓葬67座、灰坑17个、井8眼、沟3条。墓葬大部分属于西汉中晚期,部分延续到东汉时期,其中土坑墓34座、砖椁墓22座、积陶墓6座、瓮棺墓3座和瓦棺墓2座。汉代墓葬均为小型墓葬,墓葬规格不大。墓坑填土以浅灰色花土为主。墓葬形制简单,土坑墓多为近长方形竖穴,坑壁有生土二层台,部分墓葬墓壁一角挖修壁龛,放置随葬品。部分较深的墓坑壁上挖有脚窝,多半椭圆或半梯形。砖椁墓为先挖长方形竖穴土坑,后顺坑壁垒砌砖椁。椁壁以顺砖错缝平砌或“人”字形斜铺,铺底为平砖错缝平铺、“人”字斜向平铺或平砖对向平铺。砖椁墓的规格多为小型墓葬,填土为浅灰褐色花土为主。椁室墓壁多为两顺一丁砌法,墓底流行“人”字斜向平铺。积陶墓是指墓内堆积有大量陶片,器型以建筑构件瓦的残片为主,生活类陶器残片不多,可辨器形有盆、壶等。该类型墓葬可细分为土坑和砖椁,数量不多。瓮棺墓多带生土二层台,口对口内置两件陶瓮。瓦棺墓为两片板瓦套接而成,墓葬人骨保存不佳,应为婴幼儿墓葬。墓地流行单棺葬。部分墓葬近墓底时可见近长方形棺灰轮廓,墓底留存有板灰痕迹。墓向有东西向和南北两类,东西向墓墓主头多朝东,南北向墓墓主头多朝北,可明确葬式者全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不多,主要以陶罐、陶壶为主,一件罐或两件壶,另还见铜镜、铜带钩、铜钱等,器物多置于墓主足端棺外、脚箱或壁龛之内。生活类遗迹不多,灰坑数量少且分布不集中,形状多不规则,填浅灰褐色黏土,土质疏松,含零星红烧土颗粒、草木灰等,可辨器形有板瓦、筒瓦等。水井8眼,均为圆筒状,分有井圈和无井圈两种。沟3条,形制为长条形,南北向、斜壁、近平底,与东部4个南北向规则排列的方坑有配套使用迹象,推测为当时人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而专门设计建造使用。

  元代遗存极少,均位于发掘区西部,有灰坑1个、井1眼。灰坑平面呈椭圆形,填浅灰褐黏土,底部平放1灰陶双系罐、罐底不存,内含白釉碗3件,推测为当时人窖藏。井平面近方形,筒状,直壁,可辨器形见白釉碗、器座等。

  清代遗存有墓葬15座,应为一处小型家族墓地。墓葬多为夫妻合葬砖椁墓,少量土坑墓,随葬品多见黑釉瓷罐、酱釉灯盏、铜钱等。

  三、初步认识

  城西新村遗址地处鲁北平原,介于孝妇河与涝淄河之间。遗址最早文化遗存属于龙山文化早期,遗迹数量不多,发现有少量灰坑等生活遗迹和墓葬,未发现居址类相关遗存,可能和商代遗存的破坏有关。从龙山文化墓葬、灰坑等遗迹类型和出土陶器等遗物年代分析,在此地生活的龙山先民有较长时间聚居。结合孝妇河流域先秦遗存流布,古代遗存在龙山时期和商代有两次高峰,城西新村遗址在龙山时代之后,有一段时间的沉寂。

  众所周知,晚商时期商王朝在北方、西方、南方的势力减弱,唯独对东方的控制属于持续加强的状态,该时期孝妇河流域聚落数量剧增,人口密度加大,已经发掘过的史家遗址或为商代重要区域中心所在,城西新村遗址距离史家遗址不足30公里。城西新村遗址西北1.5公里为冢子坡遗址,该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在聚落功能上可能具有政治、经济、宗教祭祀等功能。城西新村遗址是与冢子坡遗址同时并存的聚落单位,在政治上或附属于较高等级的冢子坡遗址,同时承担某种经济功能。城西新村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商代遗存最为丰富,聚落发展较为的稳定和连续,主体时代属于殷墟三、四期。通过发掘,该聚落内部功能区发育不完全,从遗迹之间的组合和功能上能推断应存在取土区、制陶区、垃圾倾倒区。发掘区西北部有一窑址,应为制陶区,其西侧有不规则取土坑,形制较大,可能为制陶取土所用;发掘区北部和东部也有大量灰沟,形状多不规则且规模巨大,推测为取土沟(坑),废弃后当作垃圾沟(坑)。从灰沟打破水井的现象推测,聚落或有两个阶段,以生活区变更为取土区和垃圾堆放区,遗址内部大量取土沟演变为垃圾堆放区,也预示着遗址走向衰亡。此次用水遗存数量较多,发掘区内有商代水井8眼,水井的用途处除提供生活用水外,还可能提供陶器制作生产用水,个别水井中还出土数量较多的盔形器,其形态与鲁北地区制盐盔形器相似、但有区别,或许与盐业生产及贸易有关。城西新村遗址出土商代陶器风格和发展演化轨迹仍以殷墟陶器为蓝本,未呈现出东夷土著文化因素,可能代表该聚落被商王朝直接控制。

  两汉时期聚落结构较为简单,有较为明确的分区,聚落西部为墓葬区,东部为某种生产活动区,墓葬布局成排成组的现象明显,应经过人为规划设计。

城西新村遗址周围同时期遗址分布图

  四、价值与意义

  城西新村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所见时代多元、类型多样的遗迹和遗物,发掘中注重聚落考古理念和多学科合作。本次发掘主要收获初步总结为以下三点:其一,商代灰坑、井、沟、窑等一批遗迹的发现,为鲁北地区商代基层聚落研究积累了资料,丰富了鲁北地区商代文化的内涵。其二,数量丰富的汉代墓葬时代从西汉中晚期延续至东汉,整体有明显分组和分区,丰富了淄博张店地区汉代墓葬遗存材料,也为研究齐文化、当地墓葬分期、葬式葬俗等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其三,龙山墓葬、灰坑的发现,为研究孝妇河流域史前文化序列积累了材料。此外,龙山墓葬打破古河道、河道打破黄褐色粉砂土以及利用墓坑剖面提取的地层序列信息,为构建鲁北地区古环境演变提供了新样本。

  

执笔:秦佑鹏、王子孟、王鹏、徐新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张店区博物馆 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

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秦佑鹏、王子孟、王鹏、徐新

文章出处:“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