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四川广汉狮象村发现南宋小型石室墓
2021年9月16日,接群众举报,广汉市新鸥鹏教育小镇工地施工中发现古墓,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经初步勘查,该墓除墓圹上部及墓顶部已被施工取土扰乱破坏,墓室内被落下的覆顶石和浮土填满外,墓室保存基本完整。
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立即将发现情况上报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经多部门会商,决定由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编号为2021GWSM1(以下简称M1)。
图1 广汉市狮象村南宋石室墓位置图
M1位于新鸥鹏教育小镇2期工地,地处汉州街道翰翔社区。距广汉市区约4-5公里,北临广大路,南边与凤凰湖相望,东靠金凤路(图1)。该地域为原广汉市万福乡狮象村9社农田,地势较为平坦。现将清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1、墓葬形制
图2 广汉市狮象村南宋石室墓平剖视图
M1为单室石室墓,由墓顶、后龛、封门石、侧龛、墓底、排水沟以及腰坑等组成。西南至东北走向,墓向140°,保存基本完整(图2)。
图3 M1清理情况及墓室结构
长方形墓圹(图3),直壁、平底。长3.55米、宽2.07米、残高1.7米。未发现墓道。M1墓室由红砂石条石及石板垒砌而成,呈长方形,长3.05米、宽1.67米、高1.54米。墓顶覆顶石为条石,每根长1.67米、宽0.3米、厚0.22米。有后龛,宽1.3米、深0.22米、高0.65米。平面呈“八”字形,后龛略高于墓底0.23米。后龛龛顶石呈梯形,内侧斜面装饰有简单莲花刻画纹。封门石由五块条石砌成,长1.67米、宽0.18米、厚0.22米。封门石最上面一块条石内侧同样也装饰有简单莲花刻画纹。两侧墓壁均由四根方形条石为石柱(中间两根、两侧各一根)和上下壁额、壁基石构成框架,中间嵌入石板形成二侧龛,石柱与嵌入石板榫扣相接。墓底铺地石前后两端各由一块长方形石板横砌,中间由三块长方形石板纵砌而成。铺地石中间厚,两侧薄,上部略带弧形。铺地石两侧与壁基石间凹下,形成排水沟,长2.42米、宽0.06米、高0.06米。正方形腰坑位于墓室中部铺地石下,腰坑由五块青砖砌成。长0.2米、宽0.2米、高0.2米。腰坑内未放置随葬器物。清理过程中仅发现有少量腐朽骨渣,葬式不明,未发现葬具。
2、随葬器物
M1共出土11件随葬器物,均放置墓室西南铺地石上和后龛内。其中铜器2件,瓷器6件,陶器1件,方形砖2件。
图4 广汉市狮象村南宋石室墓出土器物图
①三足影青瓷炉(M1:1) ②③双耳影青瓷瓶(M1:2;M1:3)④褐釉双耳罐(M1:4) ⑤⑥⑦豆青瓷碗(M1:5;M1:6;M1:7)⑧铜勺(M1:8) ⑨铜箸(M1:9) ⑩手印方形砖(M1:10)
三足影青瓷炉 1件。M1:1,青白瓷。敞口,直领,鼓腹,腹上部饰一周云纹,下部饰一周莲瓣纹,腹下有三兽首短足。口径14.8厘米、腹径16.6厘米、高12.4厘米(图4:①;图5)。
图5 三足影青瓷炉(M1:1)
双耳影青瓷瓶 2件。M1:2;M1:3,两件双耳瓶造型、尺寸一致,青白瓷。莲瓣口,敞口,束颈,颈中部两侧对称贴有“S”形耳,颈部下端凸出于肩部上,呈莲瓣状,溜肩,鼓腹,腹下部斜收,高圈足底外撇,全身施影青釉,足端露胎,通身饰竖凸线纹,近瓜棱式。口径9厘米、腹径9.8厘米、底径7.4厘米、高20.8厘米(图4:②③;图6)。
图6 双耳影青瓷瓶(M1:2;M1:3)
褐釉双耳罐 1件。M1:4,砖红色陶胎。圆唇,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肩部两侧各有一桥形耳,器最大径在腹中部,罐身上部施褐釉,有明显流釉痕迹。内侧仅在颈部及以上施釉,肩部到底部有数道平行凸弦纹。口径8.8厘米、腹径18.5厘米、底径9.2厘米、高24厘米(图4:④)。
豆青瓷碗 3件。M1:5;M1:6;M1:7,三件瓷碗造型、尺寸一致,浅灰色胎,豆青釉。敞口,深腹下收,圈足底,呈斗笠状,圈足底下端无釉,腹身外壁饰一周莲瓣纹,内壁光素无纹。口径11厘米、底径2.9厘米、高5.2厘米(图4:⑤⑥⑦;图7)。
图7 豆青瓷碗(M1:5)
铜勺 1件。M1:8。舌形勺身,浅腹,长柄,柄扁平略带弧形,上宽下窄。长29厘米、宽4厘米、高14厘米(图4:⑧;图8)。
图8 铜勺(M1:8)
铜箸 1双。M1:9。两根铜箸形制相同,尺寸一致。呈圆柱状,箸头稍粗。长26厘米、直径0.4-0.6厘米(图4:⑨;图9)。
图9 铜箸(M1:9)
方形砖 2件。M1:10;M1:11。两块方砖尺寸一致。青灰色,正方形,长37厘米、宽37厘米、厚4.2厘米。其中M1:10一面有右手按压印迹(图4:⑩;图10)。
图10 方形砖(M1:10)
3、结语
据考古资料,四川宋墓多为砖室墓、石室墓,少量为砖石混筑墓、火葬墓等。本次清理发掘的石室墓为小型石室墓。清理过程中未发现买地券、钱币等与该墓葬相关的纪年材料,不能直接判定该墓的具体年代。但从M1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的随葬器物结合考古材料分析,该石室墓形制简单,为平顶单室石室墓,有后龛,并带有简单莲花石刻和仿木结构,是宋代石室墓的典型形制;出土器物双耳陶罐、三足影青瓷炉、豆青瓷碗是比较常见的宋墓随葬品[1]。故将M1时代断定为宋代。
具体而言,陈云洪先生对四川地区宋墓研究,将宋代墓葬分为四期。从墓葬形制分析,M1符合石室墓甲类Ⅱ类Bc型特征,墓室平面形制呈长方形、规模不大,带有简单的石刻浮雕和仿木结构,年代属于四期晚段。从随葬品类型学分析,首先M1出土的碗符合A型V式特征,腹部略弧,高圈足,年代属于四期晚段;其次M1出土的褐釉双耳罐符合Ⅱ式特征,鼓腹,最大径在中腹,年代属于三期;再则M1出土的三足影青瓷炉符合III式特征,直口,三足很短,年代属于四期晚段。上述材料,除M1出土的褐釉双耳罐年代被判定为三期外,M1墓葬形制和出土的豆青瓷碗、三足影青瓷炉等随葬品年代均被判定为四期晚段,即南宋中晚期,大致相当于光宗至端宗时期。[2]
从赵忠波先生将四川盆地宋墓分为三期六段来看。M1比较符合第三期晚段特征:形制上石室墓以长方形单室墓居多,结构简单;随葬品方面,种类和数量大量缩减。与前段相比,该阶段墓葬总体上体现出衰退趋势。第三期晚段为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至卫王祥兴末年(公元1279年)。[3]
另外M1墓葬形制与岳池县坪滩镇出土8座宋代石室墓[4]、武胜县沿口镇周家院子M1[5]大体一致,且M1出土的釉陶双耳罐也与岳池县坪滩镇宋代石室墓出土釉陶罐、武胜县沿口镇宋代石室墓出土釉陶罐类同。岳池县坪滩镇宋代石室墓年代被判断为南宋晚期-末期,武胜县沿口镇宋代石室墓的年代被判断为南宋晚期。
M1出土的3件豆青瓷碗造型与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莲瓣纹碗I型3式[6]和金鱼村二号南宋窖藏出土青釉莲瓣碗类同[7],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青瓷年代为南宋晚期。原文提到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青釉瓷器具有龙泉窑典型特征,M1出土的豆青瓷碗同样应出自于龙泉窑。
综上,文本将该M1时代推测为南宋晚期。
M1出土器物极大丰富了四川盆地地区宋代墓葬随葬品实物资料,为宋代石室墓及随葬品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参考。另外M1出土的瓷器精美程度之高,是德阳地区乃至整个四川省同时期墓葬随葬品中少见的精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出土手印方形砖,更为少见,弥补了德阳地区该类器物的空白。M1的清理发掘为研究四川盆地地区的宋代葬制、葬俗以及同时期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注释:
[1]李庆玲.西南地区宋代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13-36.
[2]陈云洪.四川地区宋代墓葬研究[J].南方民族考古,2011(7):280-296.
[3]赵忠波.从葬制葬俗变革看社会变迁——四川盆地宋墓的考古学观察[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3-58.
[4]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广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岳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四川岳池县坪滩镇宋代石室墓发掘简报[J].四川文物,2006增刊:72-78.
[5]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广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武胜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四川武胜县沿口镇宋代石室墓清理简报[J].四川文物,2006增刊:67-71.
[6]遂宁市博物馆 遂宁市文物管理所.四川遂宁金鱼镇南宋窖藏[J].文物,1994(4).
[7]四川宋瓷博物馆.四川遂宁金鱼村二号南宋窖藏[J].文物,2011(7):4.
作者:刘章泽 徐伟 刘军 周金山 陈燕(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绘图:徐伟
摄影:刘军 刘毓
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