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山西新绛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

发布时间:2005-10-16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作者:杨及耘 范文谦

    

本报讯  3月,为配合侯禹高速公路的建设,在位于新绛县城东北方向的仁美村地域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随即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仁美遗址位于仁美村南约200米的一处台地上,东面有汾河自北向南流经,遗址中间被一条大的冲沟分割为南北2片。由于北片的遗址面积较大,因此将发掘区域定在冲沟北侧,面积为400平方米。

    发现有房址、灰坑、墓葬及壕沟。房址:共11座,分布非常密集,平面均为圆形,半地穴式,面积大小不等,直径为1.8—2.5、残存深度为0.1—0.8米。房室都直接挖在生土上。从房址残存的穴壁来看,应为上小底大的袋形坑,穴壁齐整。房址底部情况各异,有的平整如镜,有的中间高、周缘低;房内的踩踏面都较薄,仅少数见红烧土痕迹。唯F3在房内靠墙壁边缘发现有6根间距相仿、粗细不一的柱洞。除F2有门道,余皆无。

    灰坑:2座,均为不规则状,直接挖在生土上。

    壕沟:1条,从发掘范围的中北部自西向东、由高及低至断崖边缘,端面不甚齐整,呈口小底大状。

    遗址内出土的器物类型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以灰陶为主,夹砂和泥质各半;另有少量的泥质红陶和泥质黑陶。从器形看,泥质类有喇叭口尖底瓶、喇叭口平底瓶、盘、豆、钵、折肩深腹罐等,夹砂类有鼎、罐、盆等。陶器的纹饰除素面外,主要是绳纹、附加堆纹和篮纹。陶器的制作以手制为主,口沿采用慢轮修整的方法。石器有石锛、石铲、石刀、石球、盘形器等。

    另外,在揭露范围的中西部还发掘了2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形制均为土圹洞室墓。其中M1长2.5、宽0.8、深1.6米,葬具为单棺。发现人骨架一具,头向西,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全部为陶器。其中有一组5件成套的彩绘陶器,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一致,器物外形类似度量衡中的权,内中空,上部一侧留有小孔,其内贮存的黍类植物种子的碳化物,清晰可见。

    通过对新绛仁美遗址出土遗物器形和纹饰的分析判断,其文化特征与同属山西南部的河津固镇遗址二期及曲沃曲村—天马仰韶文化二期基本一致,其时代应为仰韶文化的中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山西新绛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

发布时间:2005-10-16

    

本报讯  3月,为配合侯禹高速公路的建设,在位于新绛县城东北方向的仁美村地域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随即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仁美遗址位于仁美村南约200米的一处台地上,东面有汾河自北向南流经,遗址中间被一条大的冲沟分割为南北2片。由于北片的遗址面积较大,因此将发掘区域定在冲沟北侧,面积为400平方米。

    发现有房址、灰坑、墓葬及壕沟。房址:共11座,分布非常密集,平面均为圆形,半地穴式,面积大小不等,直径为1.8—2.5、残存深度为0.1—0.8米。房室都直接挖在生土上。从房址残存的穴壁来看,应为上小底大的袋形坑,穴壁齐整。房址底部情况各异,有的平整如镜,有的中间高、周缘低;房内的踩踏面都较薄,仅少数见红烧土痕迹。唯F3在房内靠墙壁边缘发现有6根间距相仿、粗细不一的柱洞。除F2有门道,余皆无。

    灰坑:2座,均为不规则状,直接挖在生土上。

    壕沟:1条,从发掘范围的中北部自西向东、由高及低至断崖边缘,端面不甚齐整,呈口小底大状。

    遗址内出土的器物类型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以灰陶为主,夹砂和泥质各半;另有少量的泥质红陶和泥质黑陶。从器形看,泥质类有喇叭口尖底瓶、喇叭口平底瓶、盘、豆、钵、折肩深腹罐等,夹砂类有鼎、罐、盆等。陶器的纹饰除素面外,主要是绳纹、附加堆纹和篮纹。陶器的制作以手制为主,口沿采用慢轮修整的方法。石器有石锛、石铲、石刀、石球、盘形器等。

    另外,在揭露范围的中西部还发掘了2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形制均为土圹洞室墓。其中M1长2.5、宽0.8、深1.6米,葬具为单棺。发现人骨架一具,头向西,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全部为陶器。其中有一组5件成套的彩绘陶器,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一致,器物外形类似度量衡中的权,内中空,上部一侧留有小孔,其内贮存的黍类植物种子的碳化物,清晰可见。

    通过对新绛仁美遗址出土遗物器形和纹饰的分析判断,其文化特征与同属山西南部的河津固镇遗址二期及曲沃曲村—天马仰韶文化二期基本一致,其时代应为仰韶文化的中期。 

作者:杨及耘 范文谦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