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河南上蔡郭庄楚墓发掘工作已进入尾声

发布时间:2005-11-21文章出处:河南报业网-大河报作者:张体义

 

 

 

 
    经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人员连日来的辛勤工作,上蔡郭庄楚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已进入尾声。备受关注的“棺内情况”也已初露端倪:墓主人的尸骨已经被盗墓贼“扰乱”,主棺内发现了少量精美的玉器,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墓主人生前佩带的一柄青铜剑劫后尚存。

收获

“意外”之剑意外出现

主棺的清理工作是从19日正式开始的,果然不出考古工作者的所料,主棺内已经有早期的盗墓贼“光顾”。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赶到郭庄楚墓发掘现场的时候,现场发掘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工作。主棺内用白纸覆盖着,工作人员介绍说,发现了少数的几件玉器,还有零散的骨头,没有发现完整的人骨架。

下午3时许,工作人员揭去白纸,继续清理棺内。记者看到了非常明显的两重棺,内棺不是在正中间,而是稍稍偏向北侧。棺壁内外都是朱红色的,反而没有外椁板上精美的漆器图案和海贝、金箔等装饰物,非常朴素。考古领队马俊才对记者说:豪华的外椁内是双重的素棺,这个现象确实非常奇怪。棺不在正中而偏向一侧,有两种可能,一是葬时就这样,内棺和外棺之间形成一个厢室,放随葬品;还有一种可能是盗墓贼进来后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把内棺推向了一边。

棺内底部隐隐约约能看到玉琮、玉璧等随葬品,“墓主人”反而看不到踪影。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能看出的还有龙形佩、玉璜等玉器,都非常精美,可能还有别的。记者发现棺的东北角有一个缺口,缺口外的地上散放着一堆海贝,是原来就放在这里还是盗墓贼从棺内盗出嫌不珍贵而遗留下来的,恐怕谁也说不清了。

记者问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贵族墓地一般要随葬主人生前使用的一两把佩剑,这个墓里为什么没见到呢?他解释说,可能盗走了。

在很多人以为剑已经被盗走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临近傍晚快收工的时候,一位考古工作人员在内棺靠南壁的地方突然清理出来了一柄青铜剑,虽然锈蚀很严重,但毕竟剑还在。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大家高兴了好一阵子。

随着继续往下清理,还会有新的发现吗?大家心里都在打着问号。

陪葬

殉人到底有几多

古代有个时期曾盛行殉葬,级别越高殉葬人数越多。记者第一次来工地采访的时候,已经发现了两个殉葬棺,其中一具因佩戴玛瑙环而被确认为女性殉葬者。

昨天下午,马俊才介绍说,在主棺的两侧目前已经发现了四个殉葬棺,因为扰乱,有些骨架已经凌乱,还因为边角没有完全清理出来,殉葬人数还有可能再增加。

根据随葬品多放在墓主人脚头儿的“惯例”,墓主人的头向应该向西。记者同时发现目前清理出来的殉葬人骨却是头向东的。是不敢和主人“比肩而立”还是有别的深意?

一个年轻的民工正在认真地清理着骨架,记者发现他的手腕上非常醒目地挂着一串民间传说能辟邪的檀木珠。旁边两个民工也在议论这具骨架:可能是活埋的,你没听见正嗷嗷叫?从骨头上看年龄不大,多嫩啊。一个说:个子很高。另一个说:那当然,你没听刘兰芳的评书中古人都是身高过丈嘛。记者和他们开玩笑说:在工地上干了半年活儿,你们也成考古学家了。大家都笑了。

鼎形

中原为副楚为主

郭庄楚墓所在的地方春秋时曾是蔡国的地盘儿,蔡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过渡地带,两种文化都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蔡国故城附近发现的墓葬被定为楚墓,是因为墓葬中出土了典型的楚文化青铜器升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秦文生研究员介绍说,楚国文化是极具扩张性的文化,楚王曾经“问鼎中原”。中原文化一般以圆鼎、方鼎定级别,楚国自成一体,以细腰的升鼎为标志。有专家曾说,升鼎的出现标志着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分道扬镳了。

在这个墓葬中,除了楚文化因素的青铜器,还有明显中原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前者繁缛,后者质朴,外观差别非常大,还有一些明显是两种文化的“杂交品种”,但明显以楚国的东西为主。

看着一排修长、装饰繁缛的升鼎,记者不禁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典故:楚王好细腰。

乐器

缺员严重编制仍在

像大多数贵族墓葬一样,郭庄楚墓曾多次被盗,所幸的是防盗措施起了作用,留下了不少的宝贝。用考古领队马俊才的话说是:“缺员严重编制仍在。”

马俊才介绍说,这是战国早期楚国的高级贵族墓应该是可信的,级别应该在封君以上。盗墓贼从东南、东北两个角进来,然后从椁的中间摸向主棺,因此这一路上的随葬品大多被盗了。损失最严重的是乐器,高级贵族墓有的是镼钟、甬钟、钮钟三套齐全,有人形容为“九钟八镼十三磬”。现在只剩下了三件甬钟和两个铜铃。地上散落了不少编钟支架上的装饰物和钟钩,十三件磬倒是够数。发现了一件瑟,也只剩漆痕了。

看升鼎的位置,应该能放7个,现在只有4个半,说明被盗走了一部分,其他配套的器物如簋、鬲、盘等都有。只是铜禁、尊缶还没有发现。

马俊才说:这些青铜器虽然数量不够,但编制还在,为研究楚国贵族的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魅力

一座诡秘的墓葬

在郭庄楚墓考古现场已经坚持了半年的马俊才谈到对这座墓的整体印象时说:这是一座诡秘的墓葬。

马俊才解释说,这座墓的防盗措施非常严密而科学,墓道打到墓坑半腰,在墓道口平铺一层石头,上放置两座棺,还有一些随葬品,给人一种这就是墓底的感觉。下面是厚厚的积石积沙,而且是大石块,通过考古发掘,发现椁下面还有两米深的细沙,沙子里一点土都不带,从下面也不容易进棺。这座墓葬时代前后的高级贵族墓也有不同程度的防盗措施,但都没有这个墓“高级”,该墓的防盗技术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专家推测:这座墓的设计师可能是个具有丰富盗墓经验的人物,因此才能如此“高明”。

墓主人是谁目前仍然是个谜。甬钟上的铭文已经拓出了三个字,带有吴越“鸟虫书”的风格,但因为字数太少,也不是铭文的开篇和结尾,所以墓主人是谁还有待研究。

一个谜团解开了又有新的谜团产生,有些谜团能解开有些永远也猜不透,这也许就是考古工作的魅力吧。

考古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应该不会有太多惊人的发现了。但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在椁底的积沙中发现了新的宝藏,那这个墓就“诡秘”到底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河南上蔡郭庄楚墓发掘工作已进入尾声

发布时间:2005-11-21

 

 

 

 
    经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人员连日来的辛勤工作,上蔡郭庄楚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已进入尾声。备受关注的“棺内情况”也已初露端倪:墓主人的尸骨已经被盗墓贼“扰乱”,主棺内发现了少量精美的玉器,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墓主人生前佩带的一柄青铜剑劫后尚存。

收获

“意外”之剑意外出现

主棺的清理工作是从19日正式开始的,果然不出考古工作者的所料,主棺内已经有早期的盗墓贼“光顾”。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赶到郭庄楚墓发掘现场的时候,现场发掘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工作。主棺内用白纸覆盖着,工作人员介绍说,发现了少数的几件玉器,还有零散的骨头,没有发现完整的人骨架。

下午3时许,工作人员揭去白纸,继续清理棺内。记者看到了非常明显的两重棺,内棺不是在正中间,而是稍稍偏向北侧。棺壁内外都是朱红色的,反而没有外椁板上精美的漆器图案和海贝、金箔等装饰物,非常朴素。考古领队马俊才对记者说:豪华的外椁内是双重的素棺,这个现象确实非常奇怪。棺不在正中而偏向一侧,有两种可能,一是葬时就这样,内棺和外棺之间形成一个厢室,放随葬品;还有一种可能是盗墓贼进来后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把内棺推向了一边。

棺内底部隐隐约约能看到玉琮、玉璧等随葬品,“墓主人”反而看不到踪影。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能看出的还有龙形佩、玉璜等玉器,都非常精美,可能还有别的。记者发现棺的东北角有一个缺口,缺口外的地上散放着一堆海贝,是原来就放在这里还是盗墓贼从棺内盗出嫌不珍贵而遗留下来的,恐怕谁也说不清了。

记者问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贵族墓地一般要随葬主人生前使用的一两把佩剑,这个墓里为什么没见到呢?他解释说,可能盗走了。

在很多人以为剑已经被盗走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临近傍晚快收工的时候,一位考古工作人员在内棺靠南壁的地方突然清理出来了一柄青铜剑,虽然锈蚀很严重,但毕竟剑还在。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大家高兴了好一阵子。

随着继续往下清理,还会有新的发现吗?大家心里都在打着问号。

陪葬

殉人到底有几多

古代有个时期曾盛行殉葬,级别越高殉葬人数越多。记者第一次来工地采访的时候,已经发现了两个殉葬棺,其中一具因佩戴玛瑙环而被确认为女性殉葬者。

昨天下午,马俊才介绍说,在主棺的两侧目前已经发现了四个殉葬棺,因为扰乱,有些骨架已经凌乱,还因为边角没有完全清理出来,殉葬人数还有可能再增加。

根据随葬品多放在墓主人脚头儿的“惯例”,墓主人的头向应该向西。记者同时发现目前清理出来的殉葬人骨却是头向东的。是不敢和主人“比肩而立”还是有别的深意?

一个年轻的民工正在认真地清理着骨架,记者发现他的手腕上非常醒目地挂着一串民间传说能辟邪的檀木珠。旁边两个民工也在议论这具骨架:可能是活埋的,你没听见正嗷嗷叫?从骨头上看年龄不大,多嫩啊。一个说:个子很高。另一个说:那当然,你没听刘兰芳的评书中古人都是身高过丈嘛。记者和他们开玩笑说:在工地上干了半年活儿,你们也成考古学家了。大家都笑了。

鼎形

中原为副楚为主

郭庄楚墓所在的地方春秋时曾是蔡国的地盘儿,蔡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过渡地带,两种文化都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蔡国故城附近发现的墓葬被定为楚墓,是因为墓葬中出土了典型的楚文化青铜器升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秦文生研究员介绍说,楚国文化是极具扩张性的文化,楚王曾经“问鼎中原”。中原文化一般以圆鼎、方鼎定级别,楚国自成一体,以细腰的升鼎为标志。有专家曾说,升鼎的出现标志着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分道扬镳了。

在这个墓葬中,除了楚文化因素的青铜器,还有明显中原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前者繁缛,后者质朴,外观差别非常大,还有一些明显是两种文化的“杂交品种”,但明显以楚国的东西为主。

看着一排修长、装饰繁缛的升鼎,记者不禁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典故:楚王好细腰。

乐器

缺员严重编制仍在

像大多数贵族墓葬一样,郭庄楚墓曾多次被盗,所幸的是防盗措施起了作用,留下了不少的宝贝。用考古领队马俊才的话说是:“缺员严重编制仍在。”

马俊才介绍说,这是战国早期楚国的高级贵族墓应该是可信的,级别应该在封君以上。盗墓贼从东南、东北两个角进来,然后从椁的中间摸向主棺,因此这一路上的随葬品大多被盗了。损失最严重的是乐器,高级贵族墓有的是镼钟、甬钟、钮钟三套齐全,有人形容为“九钟八镼十三磬”。现在只剩下了三件甬钟和两个铜铃。地上散落了不少编钟支架上的装饰物和钟钩,十三件磬倒是够数。发现了一件瑟,也只剩漆痕了。

看升鼎的位置,应该能放7个,现在只有4个半,说明被盗走了一部分,其他配套的器物如簋、鬲、盘等都有。只是铜禁、尊缶还没有发现。

马俊才说:这些青铜器虽然数量不够,但编制还在,为研究楚国贵族的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魅力

一座诡秘的墓葬

在郭庄楚墓考古现场已经坚持了半年的马俊才谈到对这座墓的整体印象时说:这是一座诡秘的墓葬。

马俊才解释说,这座墓的防盗措施非常严密而科学,墓道打到墓坑半腰,在墓道口平铺一层石头,上放置两座棺,还有一些随葬品,给人一种这就是墓底的感觉。下面是厚厚的积石积沙,而且是大石块,通过考古发掘,发现椁下面还有两米深的细沙,沙子里一点土都不带,从下面也不容易进棺。这座墓葬时代前后的高级贵族墓也有不同程度的防盗措施,但都没有这个墓“高级”,该墓的防盗技术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专家推测:这座墓的设计师可能是个具有丰富盗墓经验的人物,因此才能如此“高明”。

墓主人是谁目前仍然是个谜。甬钟上的铭文已经拓出了三个字,带有吴越“鸟虫书”的风格,但因为字数太少,也不是铭文的开篇和结尾,所以墓主人是谁还有待研究。

一个谜团解开了又有新的谜团产生,有些谜团能解开有些永远也猜不透,这也许就是考古工作的魅力吧。

考古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应该不会有太多惊人的发现了。但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在椁底的积沙中发现了新的宝藏,那这个墓就“诡秘”到底了。 

作者:张体义

文章出处:河南报业网-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