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洛阳市瞿家屯发现东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发布时间:2006-02-23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薛 方 徐昭峰

 

    2004年11月—2005年1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泉舜房地产公司盛世唐庄第三期工程中,发现了东周时期大面积的夯土建筑基址。发掘区位于瞿家屯村东南、东周王城南城墙外西南部洛河北岸约500米处的洛河与涧河交汇处。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遗迹现象位于发掘区的北半部分,有夯土墙、夯土台基及与之相关的散水、排水管、水渠、水池、仓窖等。

    此特大型院落由一条南北残长约200米的西墙及东西残长约30米的南墙围成,其东、北侧均出发掘区。

夯土基址(自南向北依次编号)

    1号台基:位于发掘区中部偏西,是院落内最南部的一处夯土台基。平面呈长方形,中间有一天井,四周为散水。东侧约1米处有一条南北向散水,残长约22、宽约1米。北缘有一道东西向夯土墙,西与围墙相连,东出发掘区。

    2号台基:位于池苑北侧东西向夯土墙的北面,应与池苑同处于这组建筑的中轴线上。边缘残存有柱础石。在台基外围约2.2米处发现用鹅卵石铺成的散水。台基北面也有一道东西向夯土墙。

    3号台基:位于2号台基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在台基东部边缘有一排柱础石,在台基东侧1.2米处还发现一处用鹅卵石铺成的散水。台基后缘为夯土墙,其北即2号台基北面东西向夯土墙与3号台基后缘南北向夯土墙相接。从其残存基础部分看,3号台基可能是一面坡的廊庑基址。

    4号台基:位于发掘区北部。残存平面呈曲尺形。台基西部中间偏北处有一小天井,四周用鹅卵石铺成了长方形封闭型的散水。台基南部偏西有一较大的天井,天井的东、西、北面均残存有用鹅卵石铺成的散水。台基边缘残存有柱础石,台基东南部分即大天井的东侧台基向南与2号台基北侧东西向夯土墙相接。从这组建筑的整体布局看,可能是通向大殿的廊坊基址部分。

    5号台基:位于探方的最北部。从发掘情况看,为利用4号台基而形成的稍晚的夯土台基,在4号台基上偏西处,即与4号台基中间散水相对应的位置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侧均残存有夯土墙。台基东夯土墙将4号台基南天井内北侧的散水破坏,向南延伸受晚期破坏;西夯土墙向南延伸与2号台基北侧东西向夯土墙相接。

排水设施

    水渠:位于这组建筑的西部与南部,呈“Z”字形。从残存情况看,西围墙外为用石块砌成的明渠,明渠的两边为夯土,起加固作用。南部向东穿围墙用陶水管连接,沿1号台基南部再用石块砌成暗渠。在水渠南部拐角外发现一个用拐角砖铺成的方形小水池,在其东北角有一水管道入水渠。

    1号水池:位于1号台基东侧,平面为长方形,水池四壁呈斜坡状。内出有较多的瓦钉及板瓦、筒瓦残片,在底部发现较多螺蛳。

    2号水池:位于2号台基西侧中间,破坏3号台基的散水。平面为圆形,内壁垂直。内出有外壁绳纹内壁布纹红陶筒瓦、板瓦残片,纺轮及陶盆口沿、陶缸口沿残片。

    排水管道:除了在1、4号台基旁发现的排水管道外,还在西围墙北部外侧发现一呈南北向排水管道,其北部为双管道,南部现存单管道,两端均受晚期破坏。在3号台基西部发现零星的水管道。另外,4号台基南天井内排水管道西部,在早期管道上层,也有一条管道,打破围墙,向西利用早期管道基槽重铺而成。

出土遗物

    出有米格纹空心砖、大量外壁斜绳纹内壁素面筒瓦、板瓦残片及精美的卷云纹圆瓦当、半瓦当、瓦钉、陶水管等建筑材料。还出有少量陶豆、陶盆口沿残片,“五铢”、“半两”等。

对建筑遗存的初步认识

    所发现的夯土墙和夯土台基,共同组成了这组建筑的一部分。2条东西向夯土墙可能为这组建筑的隔墙,将这组建筑分成了3个院落。晚期4号台基缩小,但仍基本保持这3个院落的基本格局。古代建筑多具有对称性,所发掘出的遗迹现象,很可能只是原有建筑的一半,也就是说,在以1号水池、2和4号台基的东南部分为中轴线的东侧,应该有相同的建筑遗迹与之相对应。

    所发现的夯土台基,大都仅存最早期基础部分,从清理出的整体的遗迹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剖看,至少残存2期遗存。

    1—4号台基及相关的散水、1号水池、水渠、台基散水内的水管道和外围夯土墙、2条东西向夯土墙,组成最早期的建筑遗存。

    4号台基缩小为5号台基,并继续利用早期的其他建筑,为晚期遗存。4号台基南天井内排水管道西部的早期管道上层并利用早期管道基槽的那条管道和2号台基北的东西向夯土墙北部西侧的水管道也属于晚期遗存。

    这组建筑主要的建筑遗存开口于③层即汉代层下,打破④层春秋层。在4号台基东部下叠压一座竖穴土坑墓,随葬品有陶豆、陶罐、铜剑。根据《洛阳中州路》东周墓葬分期,应该属于战国早中期墓葬。另外,在4号台基西部有2座东汉墓葬打破夯土台基。通过几个被夯土墙或夯土台基叠压的灰坑所出土的包含物的特征,根据《洛阳中州路》西工段,这些灰坑的时代应为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所以,这一遗存的年代应该不早于战国早期,延续使用至西汉初期。

    关于这组建筑遗存的性质,从早期建筑遗存的规模及建筑布局来看,绝非一般民居,而应是在建造时有所规划的宫室建筑。尤其是建筑基址西南的水渠,是洛阳东周时期遗址的首次发现。该处宫殿基址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东周王城的城市布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洛阳市瞿家屯发现东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发布时间:2006-02-23

 

    2004年11月—2005年1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泉舜房地产公司盛世唐庄第三期工程中,发现了东周时期大面积的夯土建筑基址。发掘区位于瞿家屯村东南、东周王城南城墙外西南部洛河北岸约500米处的洛河与涧河交汇处。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遗迹现象位于发掘区的北半部分,有夯土墙、夯土台基及与之相关的散水、排水管、水渠、水池、仓窖等。

    此特大型院落由一条南北残长约200米的西墙及东西残长约30米的南墙围成,其东、北侧均出发掘区。

夯土基址(自南向北依次编号)

    1号台基:位于发掘区中部偏西,是院落内最南部的一处夯土台基。平面呈长方形,中间有一天井,四周为散水。东侧约1米处有一条南北向散水,残长约22、宽约1米。北缘有一道东西向夯土墙,西与围墙相连,东出发掘区。

    2号台基:位于池苑北侧东西向夯土墙的北面,应与池苑同处于这组建筑的中轴线上。边缘残存有柱础石。在台基外围约2.2米处发现用鹅卵石铺成的散水。台基北面也有一道东西向夯土墙。

    3号台基:位于2号台基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在台基东部边缘有一排柱础石,在台基东侧1.2米处还发现一处用鹅卵石铺成的散水。台基后缘为夯土墙,其北即2号台基北面东西向夯土墙与3号台基后缘南北向夯土墙相接。从其残存基础部分看,3号台基可能是一面坡的廊庑基址。

    4号台基:位于发掘区北部。残存平面呈曲尺形。台基西部中间偏北处有一小天井,四周用鹅卵石铺成了长方形封闭型的散水。台基南部偏西有一较大的天井,天井的东、西、北面均残存有用鹅卵石铺成的散水。台基边缘残存有柱础石,台基东南部分即大天井的东侧台基向南与2号台基北侧东西向夯土墙相接。从这组建筑的整体布局看,可能是通向大殿的廊坊基址部分。

    5号台基:位于探方的最北部。从发掘情况看,为利用4号台基而形成的稍晚的夯土台基,在4号台基上偏西处,即与4号台基中间散水相对应的位置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侧均残存有夯土墙。台基东夯土墙将4号台基南天井内北侧的散水破坏,向南延伸受晚期破坏;西夯土墙向南延伸与2号台基北侧东西向夯土墙相接。

排水设施

    水渠:位于这组建筑的西部与南部,呈“Z”字形。从残存情况看,西围墙外为用石块砌成的明渠,明渠的两边为夯土,起加固作用。南部向东穿围墙用陶水管连接,沿1号台基南部再用石块砌成暗渠。在水渠南部拐角外发现一个用拐角砖铺成的方形小水池,在其东北角有一水管道入水渠。

    1号水池:位于1号台基东侧,平面为长方形,水池四壁呈斜坡状。内出有较多的瓦钉及板瓦、筒瓦残片,在底部发现较多螺蛳。

    2号水池:位于2号台基西侧中间,破坏3号台基的散水。平面为圆形,内壁垂直。内出有外壁绳纹内壁布纹红陶筒瓦、板瓦残片,纺轮及陶盆口沿、陶缸口沿残片。

    排水管道:除了在1、4号台基旁发现的排水管道外,还在西围墙北部外侧发现一呈南北向排水管道,其北部为双管道,南部现存单管道,两端均受晚期破坏。在3号台基西部发现零星的水管道。另外,4号台基南天井内排水管道西部,在早期管道上层,也有一条管道,打破围墙,向西利用早期管道基槽重铺而成。

出土遗物

    出有米格纹空心砖、大量外壁斜绳纹内壁素面筒瓦、板瓦残片及精美的卷云纹圆瓦当、半瓦当、瓦钉、陶水管等建筑材料。还出有少量陶豆、陶盆口沿残片,“五铢”、“半两”等。

对建筑遗存的初步认识

    所发现的夯土墙和夯土台基,共同组成了这组建筑的一部分。2条东西向夯土墙可能为这组建筑的隔墙,将这组建筑分成了3个院落。晚期4号台基缩小,但仍基本保持这3个院落的基本格局。古代建筑多具有对称性,所发掘出的遗迹现象,很可能只是原有建筑的一半,也就是说,在以1号水池、2和4号台基的东南部分为中轴线的东侧,应该有相同的建筑遗迹与之相对应。

    所发现的夯土台基,大都仅存最早期基础部分,从清理出的整体的遗迹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剖看,至少残存2期遗存。

    1—4号台基及相关的散水、1号水池、水渠、台基散水内的水管道和外围夯土墙、2条东西向夯土墙,组成最早期的建筑遗存。

    4号台基缩小为5号台基,并继续利用早期的其他建筑,为晚期遗存。4号台基南天井内排水管道西部的早期管道上层并利用早期管道基槽的那条管道和2号台基北的东西向夯土墙北部西侧的水管道也属于晚期遗存。

    这组建筑主要的建筑遗存开口于③层即汉代层下,打破④层春秋层。在4号台基东部下叠压一座竖穴土坑墓,随葬品有陶豆、陶罐、铜剑。根据《洛阳中州路》东周墓葬分期,应该属于战国早中期墓葬。另外,在4号台基西部有2座东汉墓葬打破夯土台基。通过几个被夯土墙或夯土台基叠压的灰坑所出土的包含物的特征,根据《洛阳中州路》西工段,这些灰坑的时代应为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所以,这一遗存的年代应该不早于战国早期,延续使用至西汉初期。

    关于这组建筑遗存的性质,从早期建筑遗存的规模及建筑布局来看,绝非一般民居,而应是在建造时有所规划的宫室建筑。尤其是建筑基址西南的水渠,是洛阳东周时期遗址的首次发现。该处宫殿基址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东周王城的城市布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作者:薛 方 徐昭峰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