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河北徐水金元时期墓地取得重要收获(11月17日)

发布时间:2006-11-1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董新林

 

 

 

 

 

 

 

 

 

 

 

 

 

20065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北省徐水县大王店镇西黑山村,较为完整地揭露了一处金元时期的平民墓地,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该墓地位于一处西高东低的台地上,南北长约60,东西宽约40米,此次发掘面积约2200多平方米,较为全面地揭露了整个墓地。在清理的62座金元时期墓葬中,砖或石筑类屋式墓48座,砖圹或石圹墓4座,土坑竖穴墓10座。因为多数墓葬没有被破坏,所以我们获得了一批成组的随葬品,有瓷器、陶器、玉器、铜器、铁器、漆器,以及铜钱等,为金元时期墓葬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砖筑或石筑类屋式墓,是西黑山墓地的主要墓葬形制。墓葬由墓道、墓门、短甬道和墓室组成,均为南向。墓室平面形状几乎都是圆形,仅各有一例船形墓和方形墓。其中船形墓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宋代墓葬形制,推测其墓主人应是迁居这里的南方人。墓室的墓顶有穹窿顶和券顶两种,墓道多为斜坡式,也有阶梯式。

类屋式墓的墓室内较为流行砖雕或石砌的灯檠,并多伴出瓷灯盏。仿木结构雕砖墓内,题材较为简单,常见有灯檠和假门。有的墓门也有简单的仿木结构雕砖,通常雕有瓦当、滴水、门簪等。其中M25内的雕砖较为丰富,墓室西壁为灯檠,南壁为假门,东壁雕一桌二椅。M10内的灯檠等器具为花砖雕成,较为精美。宋金元时期在晋南豫西地区,流行精美繁缛的雕砖。在华北平原,金元时期的雕砖较为简单,反映了时代和区域的特点。

西黑山墓地流行尸骨葬,仅见个别火葬。有单人葬、双人合葬,还有三人合葬。合葬墓中,有的同为一次葬,有的一个为一次葬,其它为二次葬。多种多样的丧葬姿势,构成了本墓地的重要特点。其中一些葬式较为特殊。如M18,为二成人和一个儿童的三人合葬墓。二成人为一次葬,儿童为二次葬。南侧成人仰身直肢,两臂和两腿伸开,成大字形,左手置于北侧成人头下,左腿压在北侧成人的双腿之上;北侧成人也是仰身直肢,下肢平伸,右臂做抱儿童状;儿童的骨架,有意摆放在北侧成人的胸侧。

西黑山墓地的随葬品以民窑烧造的粗瓷器和陶器为主,但也不乏精品。重要的是,我们清理了20余组较为完整的随葬品组合。有的墓葬以瓷缸、双耳瓷(或陶)罐、瓷碗、瓷盘、瓷盏为组合;有的墓葬器物组合中则不见瓷缸。无疑这是研究金元时期平民墓葬习俗和进行考古学编年的重要资料。瓷器有磁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等窑系的产品,为研究民间陶瓷烧造工艺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金元时期祭台和坟丘的确认,是本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西黑山墓地金元时期的墓葬,多掩埋在1多厚的明清时期堆积层下。我们按照考古发掘规程,较好地清理出金元时期当时的活动面和祭台、坟丘,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实例。有些祭台附近发现有残存的祭祀用器,可能与毁器习俗有关。这些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民间丧葬习俗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有关金元时期的平民墓地,全面发掘的资料尚不多见。本墓地的发掘,是近年元代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为研究金元时期北方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实例,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促进金元时期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河北徐水金元时期墓地取得重要收获(11月17日)

发布时间:2006-11-17

 

 

 

 

 

 

 

 

 

 

 

 

 

20065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北省徐水县大王店镇西黑山村,较为完整地揭露了一处金元时期的平民墓地,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该墓地位于一处西高东低的台地上,南北长约60,东西宽约40米,此次发掘面积约2200多平方米,较为全面地揭露了整个墓地。在清理的62座金元时期墓葬中,砖或石筑类屋式墓48座,砖圹或石圹墓4座,土坑竖穴墓10座。因为多数墓葬没有被破坏,所以我们获得了一批成组的随葬品,有瓷器、陶器、玉器、铜器、铁器、漆器,以及铜钱等,为金元时期墓葬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砖筑或石筑类屋式墓,是西黑山墓地的主要墓葬形制。墓葬由墓道、墓门、短甬道和墓室组成,均为南向。墓室平面形状几乎都是圆形,仅各有一例船形墓和方形墓。其中船形墓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宋代墓葬形制,推测其墓主人应是迁居这里的南方人。墓室的墓顶有穹窿顶和券顶两种,墓道多为斜坡式,也有阶梯式。

类屋式墓的墓室内较为流行砖雕或石砌的灯檠,并多伴出瓷灯盏。仿木结构雕砖墓内,题材较为简单,常见有灯檠和假门。有的墓门也有简单的仿木结构雕砖,通常雕有瓦当、滴水、门簪等。其中M25内的雕砖较为丰富,墓室西壁为灯檠,南壁为假门,东壁雕一桌二椅。M10内的灯檠等器具为花砖雕成,较为精美。宋金元时期在晋南豫西地区,流行精美繁缛的雕砖。在华北平原,金元时期的雕砖较为简单,反映了时代和区域的特点。

西黑山墓地流行尸骨葬,仅见个别火葬。有单人葬、双人合葬,还有三人合葬。合葬墓中,有的同为一次葬,有的一个为一次葬,其它为二次葬。多种多样的丧葬姿势,构成了本墓地的重要特点。其中一些葬式较为特殊。如M18,为二成人和一个儿童的三人合葬墓。二成人为一次葬,儿童为二次葬。南侧成人仰身直肢,两臂和两腿伸开,成大字形,左手置于北侧成人头下,左腿压在北侧成人的双腿之上;北侧成人也是仰身直肢,下肢平伸,右臂做抱儿童状;儿童的骨架,有意摆放在北侧成人的胸侧。

西黑山墓地的随葬品以民窑烧造的粗瓷器和陶器为主,但也不乏精品。重要的是,我们清理了20余组较为完整的随葬品组合。有的墓葬以瓷缸、双耳瓷(或陶)罐、瓷碗、瓷盘、瓷盏为组合;有的墓葬器物组合中则不见瓷缸。无疑这是研究金元时期平民墓葬习俗和进行考古学编年的重要资料。瓷器有磁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等窑系的产品,为研究民间陶瓷烧造工艺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金元时期祭台和坟丘的确认,是本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西黑山墓地金元时期的墓葬,多掩埋在1多厚的明清时期堆积层下。我们按照考古发掘规程,较好地清理出金元时期当时的活动面和祭台、坟丘,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实例。有些祭台附近发现有残存的祭祀用器,可能与毁器习俗有关。这些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的民间丧葬习俗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有关金元时期的平民墓地,全面发掘的资料尚不多见。本墓地的发掘,是近年元代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为研究金元时期北方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实例,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促进金元时期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董新林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