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内蒙古扎鲁特旗发现新石器晚期墓葬群(12月29日)

发布时间:2006-12-29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作者:塔拉 吉平

    6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通辽市文物管理部门报告,位于扎鲁特旗东南道老杜苏木境内发现一批古代墓葬,且遭盗掘破坏。8—11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辽市博物馆和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对这一地区展开调查,并着手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清理古墓葬142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350余件,其中陶器近150件。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西临304国道,属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嘎查。墓地所处地貌呈半沙化草甸景观,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接地带,地面起伏平缓,附近多见季节性河流和小面积湖泊。墓地南区现存面积4000平方米,北区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相距280米。本次发掘南区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清理墓葬120座,北区揭露面积1100平方米,清理墓葬22座。

    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开口于表土层下。墓葬深浅不一,距地表0.4—1.5米。墓葬规模参差不齐,墓圹长1—3.1、宽0.5—1米。个别墓葬发现有头龛或脚龛,内置少量随葬品。墓内填土黑褐色,经夯实处理十分坚硬,内含少量细石器、碎陶片。墓向皆为头东南,脚西北。葬式常见仰身直肢单人葬,极少侧身(M49)或俯身葬,未见屈肢葬。仅见一例双人合葬墓(M85),且为仰身上下叠葬。南区个别墓葬明显为2次葬(M72、M95等)。整个墓地骨骼保存情况不好,约1/4墓葬骨骼腐朽殆尽,多数情况仅存部分头骨和肢骨。

    随葬陶器有筒形罐、双耳高领罐、尊、钵、豆以及异形器。最常见的陶器组合是筒形罐和双耳高领罐或叠唇弧腹罐。陶质绝大多数为细砂质,极少见泥质陶。火候一般,胎质较薄,器形大多规整。陶色多黄褐或褐色,有少量磨光黑陶,灰褐色陶极少。纹饰一种是附加堆纹,或呈泥条状或呈粗麦粒状;另一种是划或压印形成的三角形或回形几何纹。附加堆纹横向或竖向多施于筒形罐上腹部,而压印几何纹多施于双耳高领罐腹部。尚有少量网状细线纹和戳印纹。彩陶见有黑彩、紫红彩和白彩,纹样有几何纹或草兽纹。随葬石器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打制石器皆为细石器,有石镞、石钻、石叶和刮削器。磨制石器有石锛、石斧、石凿、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大型工具,还有松石、玉等小型饰件,如管状珠、环形坠、片状坠以及璧、镯等饰件,M58出土一件璇玑形白玉佩。骨蚌类随葬品大多朽蚀,见有少量古锥、骨刀、蚌环、蚌珠等。石刃骨刀是骨蚌类随葬品中数量最多的,其中M58出土的一件双石刃骨刀十分精美。此外随葬品中还发现玉或石质饰件半成品以及红或绿色颜料块。

    根据以往对东北地区史前原始文化的一般认识,初步认为南宝力皋吐墓地随葬器物既有某些小河沿文化的因素,同时又与辽宁高台山文化偏堡子类型具有十分相似的器物。因此,初步推断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群,它的发掘对东北地区史前原始文化的搭建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内蒙古扎鲁特旗发现新石器晚期墓葬群(12月29日)

发布时间:2006-12-29

    6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通辽市文物管理部门报告,位于扎鲁特旗东南道老杜苏木境内发现一批古代墓葬,且遭盗掘破坏。8—11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辽市博物馆和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对这一地区展开调查,并着手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清理古墓葬142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350余件,其中陶器近150件。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公里,西临304国道,属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嘎查。墓地所处地貌呈半沙化草甸景观,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接地带,地面起伏平缓,附近多见季节性河流和小面积湖泊。墓地南区现存面积4000平方米,北区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相距280米。本次发掘南区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清理墓葬120座,北区揭露面积1100平方米,清理墓葬22座。

    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开口于表土层下。墓葬深浅不一,距地表0.4—1.5米。墓葬规模参差不齐,墓圹长1—3.1、宽0.5—1米。个别墓葬发现有头龛或脚龛,内置少量随葬品。墓内填土黑褐色,经夯实处理十分坚硬,内含少量细石器、碎陶片。墓向皆为头东南,脚西北。葬式常见仰身直肢单人葬,极少侧身(M49)或俯身葬,未见屈肢葬。仅见一例双人合葬墓(M85),且为仰身上下叠葬。南区个别墓葬明显为2次葬(M72、M95等)。整个墓地骨骼保存情况不好,约1/4墓葬骨骼腐朽殆尽,多数情况仅存部分头骨和肢骨。

    随葬陶器有筒形罐、双耳高领罐、尊、钵、豆以及异形器。最常见的陶器组合是筒形罐和双耳高领罐或叠唇弧腹罐。陶质绝大多数为细砂质,极少见泥质陶。火候一般,胎质较薄,器形大多规整。陶色多黄褐或褐色,有少量磨光黑陶,灰褐色陶极少。纹饰一种是附加堆纹,或呈泥条状或呈粗麦粒状;另一种是划或压印形成的三角形或回形几何纹。附加堆纹横向或竖向多施于筒形罐上腹部,而压印几何纹多施于双耳高领罐腹部。尚有少量网状细线纹和戳印纹。彩陶见有黑彩、紫红彩和白彩,纹样有几何纹或草兽纹。随葬石器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打制石器皆为细石器,有石镞、石钻、石叶和刮削器。磨制石器有石锛、石斧、石凿、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大型工具,还有松石、玉等小型饰件,如管状珠、环形坠、片状坠以及璧、镯等饰件,M58出土一件璇玑形白玉佩。骨蚌类随葬品大多朽蚀,见有少量古锥、骨刀、蚌环、蚌珠等。石刃骨刀是骨蚌类随葬品中数量最多的,其中M58出土的一件双石刃骨刀十分精美。此外随葬品中还发现玉或石质饰件半成品以及红或绿色颜料块。

    根据以往对东北地区史前原始文化的一般认识,初步认为南宝力皋吐墓地随葬器物既有某些小河沿文化的因素,同时又与辽宁高台山文化偏堡子类型具有十分相似的器物。因此,初步推断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群,它的发掘对东北地区史前原始文化的搭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塔拉 吉平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