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疆新源县土墩墓发掘收获

发布时间:2008-01-3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新疆队

    2007年05-09月新疆考古队在新源县那拉提草原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试掘,西天山那拉提草原分布着约4000余座古代墓葬,其中绝大多数为土墩墓。该地区是新疆地区所发现早期青铜器出土器物规格最高、器型最大的典型地带。此地有关新疆草原地带青铜时代的遗迹、出土文物具有极为突出的代表性。本次发掘和调查的目的在于,梳理那拉提草原早期文化线索,为探寻该地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提供考古学依据。
    本次抢救性试掘的6座墓葬,进行全面发掘后发现均在古代已经多次被盗掘,最早的盗掘年代应该在埋葬之后不久。这与草原部落的迁徙变化与一定的关系。最盛的盗墓年代很可能在唐代后期,盗洞内屡次发现这一时期陶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在新疆新源县的三个乡镇——则克台乡(1座)、吐尔根乡(1座)和那拉提乡(4座)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发掘,共发掘古代土墩墓葬6座。

 

                             墓葬封土结构图

    本次发掘墓葬均为被盗墓,地表盗坑痕迹明显。但是现代盗掘活动均未深入到墓室,M1墓室内的绝大部分随葬器物古代时就已经被盗空,仅发现两件器物。

                        M1墓室情况及出土器物

    本次发掘对封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剖,充分掌握了封土结构与墓室关系。墓葬年代根据形制和出土文物推断可能在公元前后。所有墓葬均有古今被盗痕迹,出土文物较少。

    参加本次那拉提草原考古发掘的有:巫新华、肖淮雁、钟建、艾力江、雷然、郑国刚、张丁、王宏章、王从苗、郭淑嫩、郭朝鹏等。同时,发掘得到了汉魏洛阳城队和二里头队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新疆新源县土墩墓发掘收获

发布时间:2008-01-31

    2007年05-09月新疆考古队在新源县那拉提草原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试掘,西天山那拉提草原分布着约4000余座古代墓葬,其中绝大多数为土墩墓。该地区是新疆地区所发现早期青铜器出土器物规格最高、器型最大的典型地带。此地有关新疆草原地带青铜时代的遗迹、出土文物具有极为突出的代表性。本次发掘和调查的目的在于,梳理那拉提草原早期文化线索,为探寻该地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提供考古学依据。
    本次抢救性试掘的6座墓葬,进行全面发掘后发现均在古代已经多次被盗掘,最早的盗掘年代应该在埋葬之后不久。这与草原部落的迁徙变化与一定的关系。最盛的盗墓年代很可能在唐代后期,盗洞内屡次发现这一时期陶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在新疆新源县的三个乡镇——则克台乡(1座)、吐尔根乡(1座)和那拉提乡(4座)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发掘,共发掘古代土墩墓葬6座。

 

                             墓葬封土结构图

    本次发掘墓葬均为被盗墓,地表盗坑痕迹明显。但是现代盗掘活动均未深入到墓室,M1墓室内的绝大部分随葬器物古代时就已经被盗空,仅发现两件器物。

                        M1墓室情况及出土器物

    本次发掘对封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剖,充分掌握了封土结构与墓室关系。墓葬年代根据形制和出土文物推断可能在公元前后。所有墓葬均有古今被盗痕迹,出土文物较少。

    参加本次那拉提草原考古发掘的有:巫新华、肖淮雁、钟建、艾力江、雷然、郑国刚、张丁、王宏章、王从苗、郭淑嫩、郭朝鹏等。同时,发掘得到了汉魏洛阳城队和二里头队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作者: 新疆队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