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扬州宋大城北门遗址的发掘

发布时间:2008-04-0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扬州唐城队

    扬州宋大城北门遗址位于扬州城区漕河路和凤凰桥街的交汇处,遗址北临漕河路,凤凰桥街纵穿遗址。遗址在2003年初在漕河路修建过程中被发现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队,于2003年、2004年、2007年先后对其进行了3次发掘,发掘面积合计约5000平方米,清理出了北门的陆门遗址以及位于陆门西侧的水门遗址,揭露出了主城墙和主城门、瓮城和便门、露道、水门边壁和驳岸、河道基础设施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的铭文城砖、唐~清的铜钱和瓷片等遗物。发掘结果表明,宋大城北门始建于五代时期,一直沿用到元末,北宋时期加筑了瓮城,南宋时期扩建加固了瓮城并重修了水门。
    北门瓮城始建于北宋时期,瓮城面宽约52米,进深30米,瓮城内约22米见方,瓮城东墙上开一便门,有出城露道屈曲连通主城门、便门和城外。露道宽约4米,路面拱形,青砖铺就。瓮城城墙内外两侧均有包砖,保存最高的瓮城北墙西面外侧包砖残高1.8米。南宋沿用了北宋时期瓮城的形制,只在北墙外侧加厚约9米,使得其厚度达到19米,瓮城进深达39米。元代基本沿用了南宋末期瓮城的结构。元代末年,北门遗址毁弃。


 
    北门主城门位在瓮城内南侧的主城墙上,南北进深13.6米,宽度略有变化。从已发掘的情况看,主城门建筑可分为3期,始建于南宋时期(未作解剖,南宋之前的遗迹不清楚),在南宋末年有重修,元代亦有修筑。南宋时期的宽度分别为5.5米和4.1米,元代的宽度为3.7米。各个时期的主城门都为砖结构,南宋晚期和元代的主城门沿用了南宋早期主城门的西壁,只在东壁处修补加筑以缩小门洞的宽度。
    水门位于瓮城西侧,东西横跨玉带河(唐宋时期的“官河”)。水门与主城门中心距37米,水门宽7米,南北进深37米(南段未发掘到边)。水门由两侧砌石边壁,边壁南北两侧的摆手(又称“燕尾”)以及两石壁中间的“甃石”、“地钉”木桩等组成。两侧石壁保存最高约3.5米,东侧石壁上残留一限制闸板的滑槽,滑槽约20厘米见方。


 
    北门遗址的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遗物,包括铜钱、铁器、瓷器等,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南宋嘉定六年重新修造水门完工后的石碑。石碑碑文全文987字,详细记述了南宋时期重修北门水门的经过、规模、用料、用工及修造管理等,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旧五代史》、《宋史》、《资治通鉴》等文献都有五代末期韩令坤修筑扬州城的记载。其所筑之城被称为“周小城”,沿用唐罗城西南部分,而两宋“大城”沿用“周小城”的结构。虽发掘中未发现有五代城门设施等遗迹,但北门遗址始建于五代时期并为北宋沿用是有文献确证的。
    宋大城北门遗址扬州宋大城四座城门中唯一发现有水陆并行设施的城门,而宋大城北门水门也是目前全国发现的第二座水门。这些发现对于研究扬州城市建设和城市布局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印证了《嘉靖维扬志•宋大城图》中关于北门的有关记载。北门水门和石碑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扬州城门、城防设施的资料,而且对于探讨扬州水道的变迁、南宋时期建筑技术和河工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点评:五代周小城与宋大城、五代周小城城门与宋大城城门的过渡关系,仅有文献说明,尚缺乏文化层和遗迹的具体论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扬州宋大城北门遗址的发掘

发布时间:2008-04-01

    扬州宋大城北门遗址位于扬州城区漕河路和凤凰桥街的交汇处,遗址北临漕河路,凤凰桥街纵穿遗址。遗址在2003年初在漕河路修建过程中被发现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队,于2003年、2004年、2007年先后对其进行了3次发掘,发掘面积合计约5000平方米,清理出了北门的陆门遗址以及位于陆门西侧的水门遗址,揭露出了主城墙和主城门、瓮城和便门、露道、水门边壁和驳岸、河道基础设施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的铭文城砖、唐~清的铜钱和瓷片等遗物。发掘结果表明,宋大城北门始建于五代时期,一直沿用到元末,北宋时期加筑了瓮城,南宋时期扩建加固了瓮城并重修了水门。
    北门瓮城始建于北宋时期,瓮城面宽约52米,进深30米,瓮城内约22米见方,瓮城东墙上开一便门,有出城露道屈曲连通主城门、便门和城外。露道宽约4米,路面拱形,青砖铺就。瓮城城墙内外两侧均有包砖,保存最高的瓮城北墙西面外侧包砖残高1.8米。南宋沿用了北宋时期瓮城的形制,只在北墙外侧加厚约9米,使得其厚度达到19米,瓮城进深达39米。元代基本沿用了南宋末期瓮城的结构。元代末年,北门遗址毁弃。


 
    北门主城门位在瓮城内南侧的主城墙上,南北进深13.6米,宽度略有变化。从已发掘的情况看,主城门建筑可分为3期,始建于南宋时期(未作解剖,南宋之前的遗迹不清楚),在南宋末年有重修,元代亦有修筑。南宋时期的宽度分别为5.5米和4.1米,元代的宽度为3.7米。各个时期的主城门都为砖结构,南宋晚期和元代的主城门沿用了南宋早期主城门的西壁,只在东壁处修补加筑以缩小门洞的宽度。
    水门位于瓮城西侧,东西横跨玉带河(唐宋时期的“官河”)。水门与主城门中心距37米,水门宽7米,南北进深37米(南段未发掘到边)。水门由两侧砌石边壁,边壁南北两侧的摆手(又称“燕尾”)以及两石壁中间的“甃石”、“地钉”木桩等组成。两侧石壁保存最高约3.5米,东侧石壁上残留一限制闸板的滑槽,滑槽约20厘米见方。


 
    北门遗址的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遗物,包括铜钱、铁器、瓷器等,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南宋嘉定六年重新修造水门完工后的石碑。石碑碑文全文987字,详细记述了南宋时期重修北门水门的经过、规模、用料、用工及修造管理等,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旧五代史》、《宋史》、《资治通鉴》等文献都有五代末期韩令坤修筑扬州城的记载。其所筑之城被称为“周小城”,沿用唐罗城西南部分,而两宋“大城”沿用“周小城”的结构。虽发掘中未发现有五代城门设施等遗迹,但北门遗址始建于五代时期并为北宋沿用是有文献确证的。
    宋大城北门遗址扬州宋大城四座城门中唯一发现有水陆并行设施的城门,而宋大城北门水门也是目前全国发现的第二座水门。这些发现对于研究扬州城市建设和城市布局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印证了《嘉靖维扬志•宋大城图》中关于北门的有关记载。北门水门和石碑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扬州城门、城防设施的资料,而且对于探讨扬州水道的变迁、南宋时期建筑技术和河工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点评:五代周小城与宋大城、五代周小城城门与宋大城城门的过渡关系,仅有文献说明,尚缺乏文化层和遗迹的具体论证。

作者: 扬州唐城队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