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兴隆塔周边或有更多宝贝 千年风情待大规模考古

发布时间:2008-10-09文章出处:大众网-生活日报作者:

国内部分著名佛舍利分布

   【记者手记】

    一座塔与一个城 

    此次兴隆塔考古发现,除了地宫中的珍贵文物外,考古专家还在兴隆塔北侧意外发现了一个小塔基,以及大量宋代的砖瓦和瓷片。有专家认为,这里在某个时期属于皇家寺院。兴隆塔北侧小塔基的发现以及安葬舍利碑刻表明,兴隆塔周边应该还有大规模的寺院建筑群,下一步将进行更大规模发掘。

    “根据安葬舍利碑刻记载,兴隆寺曾下设28个僧院,规模比少林寺还要大,兴隆塔塔基与周边应该有大规模寺院遗址。”省文物局副局长王永波介绍,目前文物局已经对小塔基进行了现场保护,并对兴隆塔塔基进行加固。“新的考古发掘将与整个城市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整治相结合。”王永波表示。

    据了解,整个兴隆塔地宫考古过程从9月1日开始,至9月14日结束,考古发掘从塔北侧进行。考古人员先是打开地宫北侧甬道入口,然后通过甬道进入地宫进行清理测绘。

    “北甬道入口在兴隆塔北侧正中,距地面210厘米,开口为长方形竖井,内设7级台阶。”省博物馆副研究员肖贵田全程参与了考古发掘过程,他还记得第一次进入甬道的情景。他说,刚挖开时甬道口填有泥土和碎砖,沿阶梯而下,进入6米长的甬道,甬道内有4道封堵砖墙。地宫面积狭小,只有6平方米,顶部有16排斗拱。

    肖贵田介绍,在打开地宫甬道入口的过程中,在兴隆塔北侧约6米处还发现了一座外边长约180厘米的八角形小塔基。最高处保存6层砖墙。内墙边长110厘米,八角各有一完整的基础石块。塔心上层保留少部分铺地砖,下部为夯土层,在土层中发现1件珍贵的力士头像。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明清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琉璃瓦,甚至是鎏金琉璃龙纹瓦构件,说明该寺院在明清时期仍在延续,而且级别甚高。考古发掘发现说明,这里一直是寺院的建筑区,在某个时期属于皇家寺院。 

     10月7日下午,我在兖州博物馆门外遇到了50多岁的刘大爷,听说兴隆塔出土了珍贵文物,他特意到这里来打探消息。“兴隆塔最早是隋朝建的,宋朝的时候又重新修过。”说起兴隆塔,刘大爷如数家珍,他说年轻时曾上到过第七层塔顶,整个兖州城尽收眼底,风光好极了。说话间,刘大爷老兖州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8日上午,我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兴隆塔地宫,穿过狭窄的甬道,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千年地宫的砖墙里透出穿越时空的气息。地宫中的天井上,精美的斗拱造型令人惊叹。特藏室里,鎏金银棺静静地躺在玻璃罩中,历经千年的沉睡依然光彩照人。

    此时,博物馆门外已经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市民,他们希望能亲眼目睹兴隆塔内的神秘珍宝。时空更迭,我仿佛看到在那个遥远的宋朝,善男信女风尘仆仆赶来,只为瞻仰一下兴隆塔,也像现在这些市民一样,充满了好奇和神秘之感。

    好在这些宝贝会留在兖州市,也会与兴隆塔相距不远,用不了多久,当兖州市民再提起这座兴隆塔时,将有更多的佳话。

    兴隆塔考古过程中,专家在北侧意外发现一个小塔基,这表明兴隆塔周围应该还有大规模的寺庙建筑群。地宫宫顶的三层券顶。兴隆塔北侧小塔基。

    兴隆塔地宫惊现通天接地奇观
    

    地宫中心水井与天井垂直,井水仍能源源上涌 

    在考古过程中,兴隆塔地宫中新发现一眼水井,位于地宫中心,直冲兴隆塔中心的天井,形成通天接地奇观。

     8日,记者跟随兖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兴隆塔北侧,沿北甬道进入地宫。穿过低矮的甬道,是一个4面封堵的地宫,面积约有五六平方米,高3米多。由于石函、碑刻等珍贵文物已经被保存到兖州市博物馆特藏室,这里只有一个空空的石室。在地宫的正中心,工作人员挪开地面上的石盖,出现了一眼圆形的水井。水井直径26厘米,深170厘米,水质清澈。工作人员介绍,考古人员曾试图用水泵抽干井里的水,但20分钟后,井水仍然源源不断地向上涌出,专家判断,深井里有一处泉眼。

    看完水井,再抬头望天,地宫的天井是由16个斗拱形成的三层券顶,非常精美。而且天井的中心与地井相对,并且与整个兴隆塔的中心连成一线,形成通天接地的奇观,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兴隆塔顶骨真身舍利之谜

    在兴隆塔重大考古发现中,除了石函、鎏金银棺和金瓶等珍贵宋代文物外,还发现了众多的舍利和两颗“佛牙”,安葬舍利碑刻上清晰地记录着石函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祖顶骨真身舍利,从顶骨真身舍利的寓意来看,是最智慧头脑的象征,这一发现对于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有专家认为,兴隆塔是一座典型的佛舍利塔,它是继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塔、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杭州(雷峰塔)髻发舍利塔、辽宁朝阳(北塔)血舍利塔面世之后的顶骨真身舍利塔。

    在兖州市博物馆特藏室,记者见到了石函内供奉的大宗舍利,这些舍利大小不一,色彩斑斓,在一个大型的玻璃容器里还有呈粉末状的舍利,工作人员介绍是由于地宫受潮,出土时部分舍利已经分辨不出形状,包括安葬舍利碑刻里记载的顶骨真身舍利也无法分辨。

    “除了安葬舍利碑刻,兖州地区的史料中没有相关兴隆塔供奉安葬顶骨真身舍利的记载。”省博物馆副研究员肖贵田介绍,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和实物,还无法考证出土的舍利是否就是顶骨真身舍利,这也是此次考古发现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那么,地宫中供奉的顶骨真身舍利和2颗“佛牙”是从哪里得来的,又是由谁安葬在兴隆塔内供奉的呢?只有立在地宫中的安葬舍利碑文可以解释。据兖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安葬舍利碑刻记载,宋朝天宝三年,于阗国的光正大师取得了“西天世尊金顶骨金身舍利”,然后云游四方,年长后来到兖州寄宿,一直希望建塔供奉舍利,但至死未能如愿。他曾经把舍利托付给一个叫怀秀的院士,他也未能遂愿,又托付给一个叫和德的高僧,和德在嘉佑八年,修建了兴隆塔用以供奉舍利。仅凭安葬舍利碑刻就能断定舍利是佛祖顶骨真身舍利吗?而这么重大的供奉仪式为何府志上没有记载,光正大师又是如何取得这些舍利的?出土的舍利中哪些是顶骨真身舍利?这些都有待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和鉴定,也是出土文物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兴隆塔周边或有更多宝贝 千年风情待大规模考古

发布时间:2008-10-09

国内部分著名佛舍利分布

   【记者手记】

    一座塔与一个城 

    此次兴隆塔考古发现,除了地宫中的珍贵文物外,考古专家还在兴隆塔北侧意外发现了一个小塔基,以及大量宋代的砖瓦和瓷片。有专家认为,这里在某个时期属于皇家寺院。兴隆塔北侧小塔基的发现以及安葬舍利碑刻表明,兴隆塔周边应该还有大规模的寺院建筑群,下一步将进行更大规模发掘。

    “根据安葬舍利碑刻记载,兴隆寺曾下设28个僧院,规模比少林寺还要大,兴隆塔塔基与周边应该有大规模寺院遗址。”省文物局副局长王永波介绍,目前文物局已经对小塔基进行了现场保护,并对兴隆塔塔基进行加固。“新的考古发掘将与整个城市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整治相结合。”王永波表示。

    据了解,整个兴隆塔地宫考古过程从9月1日开始,至9月14日结束,考古发掘从塔北侧进行。考古人员先是打开地宫北侧甬道入口,然后通过甬道进入地宫进行清理测绘。

    “北甬道入口在兴隆塔北侧正中,距地面210厘米,开口为长方形竖井,内设7级台阶。”省博物馆副研究员肖贵田全程参与了考古发掘过程,他还记得第一次进入甬道的情景。他说,刚挖开时甬道口填有泥土和碎砖,沿阶梯而下,进入6米长的甬道,甬道内有4道封堵砖墙。地宫面积狭小,只有6平方米,顶部有16排斗拱。

    肖贵田介绍,在打开地宫甬道入口的过程中,在兴隆塔北侧约6米处还发现了一座外边长约180厘米的八角形小塔基。最高处保存6层砖墙。内墙边长110厘米,八角各有一完整的基础石块。塔心上层保留少部分铺地砖,下部为夯土层,在土层中发现1件珍贵的力士头像。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明清时代的地层中发现了琉璃瓦,甚至是鎏金琉璃龙纹瓦构件,说明该寺院在明清时期仍在延续,而且级别甚高。考古发掘发现说明,这里一直是寺院的建筑区,在某个时期属于皇家寺院。 

     10月7日下午,我在兖州博物馆门外遇到了50多岁的刘大爷,听说兴隆塔出土了珍贵文物,他特意到这里来打探消息。“兴隆塔最早是隋朝建的,宋朝的时候又重新修过。”说起兴隆塔,刘大爷如数家珍,他说年轻时曾上到过第七层塔顶,整个兖州城尽收眼底,风光好极了。说话间,刘大爷老兖州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8日上午,我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兴隆塔地宫,穿过狭窄的甬道,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千年地宫的砖墙里透出穿越时空的气息。地宫中的天井上,精美的斗拱造型令人惊叹。特藏室里,鎏金银棺静静地躺在玻璃罩中,历经千年的沉睡依然光彩照人。

    此时,博物馆门外已经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市民,他们希望能亲眼目睹兴隆塔内的神秘珍宝。时空更迭,我仿佛看到在那个遥远的宋朝,善男信女风尘仆仆赶来,只为瞻仰一下兴隆塔,也像现在这些市民一样,充满了好奇和神秘之感。

    好在这些宝贝会留在兖州市,也会与兴隆塔相距不远,用不了多久,当兖州市民再提起这座兴隆塔时,将有更多的佳话。

    兴隆塔考古过程中,专家在北侧意外发现一个小塔基,这表明兴隆塔周围应该还有大规模的寺庙建筑群。地宫宫顶的三层券顶。兴隆塔北侧小塔基。

    兴隆塔地宫惊现通天接地奇观
    

    地宫中心水井与天井垂直,井水仍能源源上涌 

    在考古过程中,兴隆塔地宫中新发现一眼水井,位于地宫中心,直冲兴隆塔中心的天井,形成通天接地奇观。

     8日,记者跟随兖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兴隆塔北侧,沿北甬道进入地宫。穿过低矮的甬道,是一个4面封堵的地宫,面积约有五六平方米,高3米多。由于石函、碑刻等珍贵文物已经被保存到兖州市博物馆特藏室,这里只有一个空空的石室。在地宫的正中心,工作人员挪开地面上的石盖,出现了一眼圆形的水井。水井直径26厘米,深170厘米,水质清澈。工作人员介绍,考古人员曾试图用水泵抽干井里的水,但20分钟后,井水仍然源源不断地向上涌出,专家判断,深井里有一处泉眼。

    看完水井,再抬头望天,地宫的天井是由16个斗拱形成的三层券顶,非常精美。而且天井的中心与地井相对,并且与整个兴隆塔的中心连成一线,形成通天接地的奇观,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兴隆塔顶骨真身舍利之谜

    在兴隆塔重大考古发现中,除了石函、鎏金银棺和金瓶等珍贵宋代文物外,还发现了众多的舍利和两颗“佛牙”,安葬舍利碑刻上清晰地记录着石函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祖顶骨真身舍利,从顶骨真身舍利的寓意来看,是最智慧头脑的象征,这一发现对于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有专家认为,兴隆塔是一座典型的佛舍利塔,它是继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塔、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杭州(雷峰塔)髻发舍利塔、辽宁朝阳(北塔)血舍利塔面世之后的顶骨真身舍利塔。

    在兖州市博物馆特藏室,记者见到了石函内供奉的大宗舍利,这些舍利大小不一,色彩斑斓,在一个大型的玻璃容器里还有呈粉末状的舍利,工作人员介绍是由于地宫受潮,出土时部分舍利已经分辨不出形状,包括安葬舍利碑刻里记载的顶骨真身舍利也无法分辨。

    “除了安葬舍利碑刻,兖州地区的史料中没有相关兴隆塔供奉安葬顶骨真身舍利的记载。”省博物馆副研究员肖贵田介绍,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和实物,还无法考证出土的舍利是否就是顶骨真身舍利,这也是此次考古发现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那么,地宫中供奉的顶骨真身舍利和2颗“佛牙”是从哪里得来的,又是由谁安葬在兴隆塔内供奉的呢?只有立在地宫中的安葬舍利碑文可以解释。据兖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安葬舍利碑刻记载,宋朝天宝三年,于阗国的光正大师取得了“西天世尊金顶骨金身舍利”,然后云游四方,年长后来到兖州寄宿,一直希望建塔供奉舍利,但至死未能如愿。他曾经把舍利托付给一个叫怀秀的院士,他也未能遂愿,又托付给一个叫和德的高僧,和德在嘉佑八年,修建了兴隆塔用以供奉舍利。仅凭安葬舍利碑刻就能断定舍利是佛祖顶骨真身舍利吗?而这么重大的供奉仪式为何府志上没有记载,光正大师又是如何取得这些舍利的?出土的舍利中哪些是顶骨真身舍利?这些都有待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和鉴定,也是出土文物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

文章出处:大众网-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