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武大科研队测绘遥感克隆莫高窟 迄今国内最精准

发布时间:2008-10-31文章出处:楚天都市报作者:记者 谈海亮 实习生范

    现代测绘遥感镜头,聚焦历经2000年风尘的壁画和佛像,

    10多名师生潜心研究两年,是迄今国内最精准的石窟数字化保护行动。

    雄伟的佛像,美丽的飞天……历经约2000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最辉煌和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但在大自然的侵蚀下,该如何保存这一艺术瑰宝?

    昨日,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透露,由该实验室李德仁院士、朱宜萱教授领衔的10余人科研团队,两年多来,在与敦煌研究院、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对敦煌莫高窟进行数字化“克隆”,以将其现貌保存下来。据悉,这是国内迄今对敦煌莫高窟做得最精准的一次数字化“备份”保护行动。

    形象逼真——三维模型宛如石窟真迹

    一道斑驳的木门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瑰丽神秘的壁画,宝石蓝的主色调下,一个个姿势各异的飞天,衣袂飘飘,栩栩如生。三尊佛像面门而坐,中间的一尊脸部虽已模糊不堪,却仍看得出他曾经的姿态,另两尊小佛,正安详地闭目合掌。视角转换,整个石窟内的景象一览无遗,恍惚间,历史正迎面走来……

    这里不是敦煌,而是在武汉大学一间实验室里。昨日,该校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黄先锋博士、杜志强博士,轻点鼠标,在投影仪上演示了部分已完成“克隆”的敦煌石窟三维模型。

    具有代表性的是第158窟和第285窟的模型,真迹照片中的壁画和佛像精美绝伦,在三维模型中几乎无一遗漏或改变。

    价值巨大——数字化“克隆”让艺术永存

    “三维模型跟真迹相比差别很小,可精确到针眼大小的面积。”参与该工程的武大教师杜志强说,“将石窟原貌复制下来,最大的意义是,即使哪天它们不幸被彻底损坏了,数字模型还可为文物考古、历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团队领导之一、李平湘教授介绍,具体工作大概分为三步:首先是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将石窟里的所有壁画、佛像结构的位置数据测定,然后将数据进行整理组合,组建成模型,最后在电脑上对壁画和佛像进行着色,形成最终的三维模型。其中,最难的是着色程序,为此,实验室特意为这项工程开发了一套软件。

    工作精细——两年只“克隆”了3个洞窟

    对敦煌莫高窟进行数字化“克隆”,这是一项繁复而浩大的工程。从2006年8月开始动工,两年多来,武大科研人员共花去六七个月的时间,多次往返敦煌,也只完整“克隆”了1个石窟,另有2个洞窟也只克隆了一部分。而所有的敦煌石窟加起来有700多个。

    历经岁月侵蚀,石窟里的壁画和佛像都非常脆弱,但测绘又需要许多大型设备,每次在洞中安放仪器时,科研人员都百倍小心。“壁画的许多地方本来已斑驳不堪,稍稍大意就可能造成破坏。”该团队的黄先锋博士说。

    而工作时间的限定,又使得他们的工作异常紧张。因保护需要,许多石窟并未开放,光线、风以及人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都会对洞内文物造成破坏。每次进洞,都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并严格控制时间,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抓紧取得所要的测绘数据。

    李平湘说:“工作时压力特别大,进度较慢,生怕弄坏哪怕是一块泥土,石窟里所有的壁画和佛像,都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如果不小心弄坏了,我们就成千古罪人了。”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武大科研队测绘遥感克隆莫高窟 迄今国内最精准

发布时间:2008-10-31

    现代测绘遥感镜头,聚焦历经2000年风尘的壁画和佛像,

    10多名师生潜心研究两年,是迄今国内最精准的石窟数字化保护行动。

    雄伟的佛像,美丽的飞天……历经约2000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最辉煌和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但在大自然的侵蚀下,该如何保存这一艺术瑰宝?

    昨日,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透露,由该实验室李德仁院士、朱宜萱教授领衔的10余人科研团队,两年多来,在与敦煌研究院、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对敦煌莫高窟进行数字化“克隆”,以将其现貌保存下来。据悉,这是国内迄今对敦煌莫高窟做得最精准的一次数字化“备份”保护行动。

    形象逼真——三维模型宛如石窟真迹

    一道斑驳的木门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瑰丽神秘的壁画,宝石蓝的主色调下,一个个姿势各异的飞天,衣袂飘飘,栩栩如生。三尊佛像面门而坐,中间的一尊脸部虽已模糊不堪,却仍看得出他曾经的姿态,另两尊小佛,正安详地闭目合掌。视角转换,整个石窟内的景象一览无遗,恍惚间,历史正迎面走来……

    这里不是敦煌,而是在武汉大学一间实验室里。昨日,该校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黄先锋博士、杜志强博士,轻点鼠标,在投影仪上演示了部分已完成“克隆”的敦煌石窟三维模型。

    具有代表性的是第158窟和第285窟的模型,真迹照片中的壁画和佛像精美绝伦,在三维模型中几乎无一遗漏或改变。

    价值巨大——数字化“克隆”让艺术永存

    “三维模型跟真迹相比差别很小,可精确到针眼大小的面积。”参与该工程的武大教师杜志强说,“将石窟原貌复制下来,最大的意义是,即使哪天它们不幸被彻底损坏了,数字模型还可为文物考古、历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团队领导之一、李平湘教授介绍,具体工作大概分为三步:首先是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将石窟里的所有壁画、佛像结构的位置数据测定,然后将数据进行整理组合,组建成模型,最后在电脑上对壁画和佛像进行着色,形成最终的三维模型。其中,最难的是着色程序,为此,实验室特意为这项工程开发了一套软件。

    工作精细——两年只“克隆”了3个洞窟

    对敦煌莫高窟进行数字化“克隆”,这是一项繁复而浩大的工程。从2006年8月开始动工,两年多来,武大科研人员共花去六七个月的时间,多次往返敦煌,也只完整“克隆”了1个石窟,另有2个洞窟也只克隆了一部分。而所有的敦煌石窟加起来有700多个。

    历经岁月侵蚀,石窟里的壁画和佛像都非常脆弱,但测绘又需要许多大型设备,每次在洞中安放仪器时,科研人员都百倍小心。“壁画的许多地方本来已斑驳不堪,稍稍大意就可能造成破坏。”该团队的黄先锋博士说。

    而工作时间的限定,又使得他们的工作异常紧张。因保护需要,许多石窟并未开放,光线、风以及人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都会对洞内文物造成破坏。每次进洞,都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并严格控制时间,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抓紧取得所要的测绘数据。

    李平湘说:“工作时压力特别大,进度较慢,生怕弄坏哪怕是一块泥土,石窟里所有的壁画和佛像,都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如果不小心弄坏了,我们就成千古罪人了。”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记者 谈海亮 实习生范

文章出处: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