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考古最新报告:罕见的意外发现(图)
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透露最新消息:本月内,可能将打开备受海内瞩目的南京大报恩寺考古所得的两套金棺银椁。
备受海内瞩目,是因为这两套金棺银椁之内,可能藏有堪比陕西法门寺舍利的佛教圣物。原本放这两套棺椁、现正在南博展出的一座1.1米高“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就已足有杭州雷峰塔出土的阿育王塔三倍大,是中国迄今所知的最大。
而这些珍奇全都来自中国考古史前所罕见的一次“意外发现”———在对几已成公认的明成祖朱棣为报母恩所建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发掘时,竟发现另一座北宋长干寺地宫。
值得关注的是:“意外发现”之后,包括原已准备遗址开发在内的各方,用什么态度对待?
尊重历史真实、尊重科学精神,事件背后折射时代理念。
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大报恩寺全图 新华日报 图片
掀开这块石板,下面便是地宫的入口 新华日报 图片
4月29日拍摄的七宝阿育王塔。新华社发(韩华 摄)
考古:每个发掘都严密论证
在南京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在大报恩寺遗址近100亩的考古现场,南博考古部周保华清楚记得:“2007年初,春节长假刚休完的第一天,我们考古人员正式进场。”
两年多的考古进程,“每一步每一个发掘都经过严密论证”。
记者现场看到,由于是拆迁区域,地面上大量的砖石还没有清理。根据史料,当年大报恩寺总共占地约400亩,目前的考古集中在遗址北区,“最重要的宗教建筑都集中在北区。史料记载显示,大报恩寺的主要建筑沿北区中轴线东西向分布。我们考证发现,眼前最西面的这两个御碑,一个建于明永乐年间,一个建于明宣德年间,还有这个位于中轴线上的香水河桥,都正好在时间方位上一一对应。”周保华说。
沿着中轴线往东走,周保华还为记者一一指示了目前的主要发掘成果,依次是大报恩寺大殿地基、塔基、观音殿地基和法堂地基,黄色的土地上均可见当时建筑所留下的石柱。他说:“目前我们基本找到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记者同时翻阅了有关大报恩寺最详细的历史记录、民国时期张惠衣撰写的《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发现这些遗迹也均与书中所记所绘十分吻合。
每一处遗址,每一个发掘,论证都讲求科学严密。“比如大报恩寺大殿遗迹,其底部设置大型夯土台基,残存的高度约为5.2米。我们发现,台基夯筑的方法是一层土、一层碎砖瓦片,分层夯筑。这与南京明故宫遗址内宫殿地基的夯筑方法,完全相同。大殿内目前发现两排6个大型石柱基础。据文献记载,该殿‘高七丈一尺五寸、深十一丈四尺三寸、长十六丈七尺五寸’,按现代尺寸换算就是高22.67米、深36.23米、长53.1米。其长宽数据与我们此次发掘的实际状况,也基本吻合。”本次考古领队祁海宁向记者介绍。
也就是说,从大的方面来看,这里有许多考古遗迹与大报恩寺史料吻合。
“意外发现”,是在大殿之后的塔基和地宫。记者看到:塔基平面呈正八边形,最大对径约25米;塔基的中心,为圆形的地宫开口,直径2.2米,深6.74米。“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深的佛塔地宫。去年7月16日,考古队在地宫发掘出一块石函,镌刻了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的铭文。介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金陵长干寺住持演化大师可政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的允许,修建九层宝塔之事,塔高‘二百尺’,而塔内地宫中藏有‘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木郭,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祁海宁说,“目前地宫出土的文物和铭文吻合,并且没有发现明代文物,该塔基和地宫属于北宋长干寺。”
一片明代大报恩寺遗迹中,出现了一处北宋长干寺的地宫与塔基。
那么,大报恩寺史载那座著名的琉璃塔和地宫在哪里?
“考古队继续沿着大报恩寺遗址北区中轴线开展发掘。在塔基之后,又发现了大报恩寺观音殿和法堂的遗存,但没发现另有塔基遗迹存在。”祁海宁说。
专家:目前看像沿用旧塔基
为什么这座塔对确定大报恩寺如此重要?
史料记载显示,大报恩寺是明成祖兴建的大型皇家寺院,工程前后耗时17年,享有类似于皇宫太庙的崇高地位,这在全国所有佛寺之中独一无二。而其中的九级琉璃塔,高达78米,不仅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而且通体装饰五彩琉璃,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两百年高耸,被欧洲前来造访者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美国诗人朗费罗为之写下:“位于南京的近郊,你看/那座瓷塔,奇异而且古老/高耸入云天……”
遗憾的是,清咸丰六年,大报恩寺、塔毁于太平天国兵火,一片废墟。
“大报恩寺考古,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考古项目中时间充足、资金充裕、得到省市大力支持的一次高水平考古。请来了近20位专家,其中包括法门寺、雷峰塔等考古项目的领队,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不下10次,程序严格、科学、规范。”祁海宁认为,“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和新旧石器时代不同,可以依托很多文献资料论证,更何况是古都南京大报恩寺这样一个有名的历史遗迹。发掘之前,我们查阅到有关大报恩寺的史料记载,不下15万字。”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到,大报恩寺遗址所在的古长干里一带,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渊源:
———三国孙吴时期。这里建有佛教精舍和阿育王塔,毁于吴末。有专家认为,它就是江南第一座佛教寺院“建初寺”所在;
———东晋初。在此续建了著名的长干寺,并陆续建起两座阿育王塔。东晋著名僧人慧达在寺内发现了佛祖真身舍利及发、爪等物,轰动一时;
———南朝。梁武帝时期曾对长干寺大规模扩建,并将舍利藏入两座阿育王塔地宫之内;
———唐。长庆四年,时任润州刺史的李德裕,将荒废已久的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打开,从中发现了21枚舍利。李德裕将其中11枚迁往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这些舍利以后一直留在镇江。上世纪50年代,甘露寺地宫经过发掘,这批来自南京长干寺的真身舍利重见天日。另外的10枚,则被留在了原地,估计就藏在此次即将打开的金棺银椁中。”华国荣说。
随后就是北宋了,“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真宗下诏重修长干寺,并兴建佛塔。这座新建的佛塔八面九层,高二百尺,初名‘真身塔’,建成后由宋真宗赐名为‘圣感舍利塔’,便是如今发掘的塔基的前身。”祁海宁介绍,“长干寺后改称‘天禧寺’。元末被毁,唯塔残存。明洪武年间又被修葺一新。然而,明永乐六年,该寺还是毁于火灾。四年之后,明成祖朱棣依照皇宫大内的建筑规制重建寺院,赐为大报恩寺。”
根据这些史料可见,这一带的寺庙建筑,自古都在原址重建。“由此推测,大报恩寺沿用原址塔基和地宫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祁海宁表示,“我们觉得目前的发现,虽然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亦表示认同:“如果没有另外的塔基和地宫,我推测大报恩寺琉璃塔沿用了该塔基,并采用了天宫的方式,也就是在琉璃塔中藏了宝物;或者将宝物藏在了石砌的塔基高台基中。那么,琉璃塔被毁了,这些东西也自然被毁了。”
所以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很可能沿用了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原有的塔基与地宫,而未另选新址。不过,专家们始终强调,这是从现有的情况分析。
重建:等待最终的考古结果
大报恩寺遗址重建规划,早已被当地政府列入计划。考古的意外发现,会不会让重建规划因此而变?
负责该项目开发的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军表示:“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工程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开工。”同时,记者在南京市建委网站公示的《2009年我市城建将重点实施的十四个重大项目》中看到,金陵大报恩寺保护与建设工程在列。
据了解,金陵大报恩寺项目在2001年南京世界华商大会上首次推出,之后年年出现在南京市重大项目洽谈会上。在之前公布的2009年南京市重点招商项目汇总表上,金陵大报恩寺重建项目再度上榜,这次它的总投资已经增加到1.25亿美元,招商意向是总体开发或就单体项目开发。
经过8年的漫长招商,虽然有意前来洽谈的企业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能够把这个项目“嫁出去”。
为了摆脱这一项目久拖不决的局面,由南京市国资集团、秦淮区政府、红花机场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和晨光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于前年成立,负责这一项目的开发。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园区重建项目,早在2007年就已经拿到了立项批文,以后由于资金没有落实便一直无法启动。
北宋长干寺地宫的发现,让这一开发计划一度停顿。
曾有提案表示:由于长干寺地宫出土的佛家圣品意义重大,建议重新规划建设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以“长干里佛教遗址公园”来取而代之,以涵盖长干寺、大报恩寺以及历史上这里曾经有过的其它寺院文化。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建金陵大报恩寺文化园区,最终确定了“明文化”、“佛文化”和“报恩文化”三大建园主题。在此基础上,“中国第一讲寺、琉璃第一宝塔、地宫第一遗址”成了规划蓝图中的三大亮点。
“现在的想法是,先把塔建起来。塔并不在原址上建,所以与地宫并不冲突。大报恩寺以琉璃塔闻名,当时78米的高塔,在明代的一片平房中很壮观。不过如今那高度不稀奇了,因此新建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关键是要做足琉璃特色,希望以华美取胜。”
早期大报恩寺琉璃塔重建的总设计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潘谷西说,“当然,我还在等待最终的考古结果,等待两个地宫重叠一说更有力的证据。”
华国荣透露,大报恩寺考古预计将在今年内结束,“对于考古来说,最重要的是恢复历史原貌,而不是发掘宝物。考古的魅力,正是在于这种逐步解密。在没有最终完成的时候,就不能断言结果是什么。所以,我们期待结果,更尊重过程。”
(责任编辑: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