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安徽宿州发现高级首领墓 2000年前就有熨斗

发布时间:2009-09-10文章出处:江淮晨报作者:向贤峰

 

有新的发现,旁边可见陶器

 

 

部分出土文物


    这是安徽省首次发现龙山时期的部族高级首领墓葬。而墓葬的水平也说明,4000年前我省北部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已经相当之高。  

    昨天,考古人员在挖掘过程中发现,该墓内积石积炭,一棺一椁,墓室构造十分讲究,说明该墓主人当时身份很高。下午4时,考古人员对发现的陶器判断,该墓可能是龙山时期的一位高级首领的墓。因为该墓采用积石积炭的处理方式,而能造“积石墓”的不是一般人。同时,在棺和椁之间采用的青膏泥,该泥能够封闭空间,减缓空气对尸体的氧化,而且可以防盗,说明主人生前应该是地位显赫。

    有关人士介绍,已考古发掘过的固始墓、曾侯乙墓、中山王陵和魏王陵均属大型墓葬,这些墓都有椁室,有的为重棺。椁内外大都积石、积沙、积炭。经过对出土文物的逐步清理考证,可初步认定这是一处龙山时期的墓。
抢救发掘

    新发现的龙山古墓就位于大吴村芦城孜自然村东南部一个庄稼地周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贾庆元说:“在大量调查、勘探的基础上,我们在该遗址发掘面积3500多平方米,发现了内涵丰富的龙山时期遗存,并在遗址区内确认了这座龙山时期的古墓。这座古墓填补了安徽省内没有史前高级别古墓的空白。”

    据负责此次考古的贾庆元介绍,因为皖北矿业集团钱郢孜煤矿要修建的铁路专运线需经过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芦城孜遗址中部,为抢救性发掘,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自今年6月开始,省考古部门便对铁路专运线途经的遗址部分进行抢救性发掘。贾队长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曾经试发掘过一次。

    贾队长告诉记者,芦城孜遗址是个时间跨度非常大的遗址,其最早追溯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随着地层的延续,经过商、周、汉、唐直到近现代,是个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的遗址.

    据贾庆元介绍,经过数月的紧张发掘,皖北矿业集团钱郢孜煤矿待修的铁路专运线途经的芦城孜遗址发掘已接近尾声。不仅发掘面积达到3500多平方米,而且已经出土各种文物600件。这些文物中除了铜器、铁器、陶器外,还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及打磨精细的骨器和蚌器。

 

 

蚌镰

 

 

捉鱼使用的骨刺

 

 

铜熨斗

    有关人士认为,蚌镰的发现,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用“镰刀”进行收割。

    在众多出土铜器中,一前端呈平底碟状,后端有手柄的铜器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原来这是一款古老的熨斗。贾队长说,古人一般在前端平底碟状物中添加木炭等热源,然后手执长长的把柄对衣服进行熨烫。考古人员说,按照史料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熨斗应该是3000多年前,古人用陶土制作的熨斗。此次发现的汉代铜质熨斗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起来效果要比陶土熨斗效果好很多,这也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据了解,发现距今2000多年的铜质熨斗,这在安徽考古史上还不多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安徽宿州发现高级首领墓 2000年前就有熨斗

发布时间:2009-09-10

 

有新的发现,旁边可见陶器

 

 

部分出土文物


    这是安徽省首次发现龙山时期的部族高级首领墓葬。而墓葬的水平也说明,4000年前我省北部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已经相当之高。  

    昨天,考古人员在挖掘过程中发现,该墓内积石积炭,一棺一椁,墓室构造十分讲究,说明该墓主人当时身份很高。下午4时,考古人员对发现的陶器判断,该墓可能是龙山时期的一位高级首领的墓。因为该墓采用积石积炭的处理方式,而能造“积石墓”的不是一般人。同时,在棺和椁之间采用的青膏泥,该泥能够封闭空间,减缓空气对尸体的氧化,而且可以防盗,说明主人生前应该是地位显赫。

    有关人士介绍,已考古发掘过的固始墓、曾侯乙墓、中山王陵和魏王陵均属大型墓葬,这些墓都有椁室,有的为重棺。椁内外大都积石、积沙、积炭。经过对出土文物的逐步清理考证,可初步认定这是一处龙山时期的墓。
抢救发掘

    新发现的龙山古墓就位于大吴村芦城孜自然村东南部一个庄稼地周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贾庆元说:“在大量调查、勘探的基础上,我们在该遗址发掘面积3500多平方米,发现了内涵丰富的龙山时期遗存,并在遗址区内确认了这座龙山时期的古墓。这座古墓填补了安徽省内没有史前高级别古墓的空白。”

    据负责此次考古的贾庆元介绍,因为皖北矿业集团钱郢孜煤矿要修建的铁路专运线需经过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芦城孜遗址中部,为抢救性发掘,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自今年6月开始,省考古部门便对铁路专运线途经的遗址部分进行抢救性发掘。贾队长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曾经试发掘过一次。

    贾队长告诉记者,芦城孜遗址是个时间跨度非常大的遗址,其最早追溯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随着地层的延续,经过商、周、汉、唐直到近现代,是个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的遗址.

    据贾庆元介绍,经过数月的紧张发掘,皖北矿业集团钱郢孜煤矿待修的铁路专运线途经的芦城孜遗址发掘已接近尾声。不仅发掘面积达到3500多平方米,而且已经出土各种文物600件。这些文物中除了铜器、铁器、陶器外,还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及打磨精细的骨器和蚌器。

 

 

蚌镰

 

 

捉鱼使用的骨刺

 

 

铜熨斗

    有关人士认为,蚌镰的发现,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用“镰刀”进行收割。

    在众多出土铜器中,一前端呈平底碟状,后端有手柄的铜器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原来这是一款古老的熨斗。贾队长说,古人一般在前端平底碟状物中添加木炭等热源,然后手执长长的把柄对衣服进行熨烫。考古人员说,按照史料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熨斗应该是3000多年前,古人用陶土制作的熨斗。此次发现的汉代铜质熨斗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起来效果要比陶土熨斗效果好很多,这也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据了解,发现距今2000多年的铜质熨斗,这在安徽考古史上还不多见。

 

作者:向贤峰

文章出处: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