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湖北丹江库区蔡家渡果茶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

发布时间:2010-03-11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在湖北省文物局、十堰市文物局以及丹江口市文体局的协作下,对湖北丹江口水库区的果茶场2号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战略布局调整、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黄、淮、海平原、胶东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津、京、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特大基础措施。为了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水利科技工作者奋斗了几十年,确定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路线的总布局。考古工作者为抢救珍贵的古人类、旧石器、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历史文物,在调水之前对东线和中线的文物进行了调查、试掘和抢救性发掘。

    丹江口水库区域是中国的南北过渡地区,蕴藏着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1994年和200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特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旧石器、古人类遗址与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分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复查,发现88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制定完成了相应的文物保护规划。在2006年至2009年的抢救性发掘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调查又新发现10处。到目前为止在丹江口水库区域已发现98处旧石器遗址,果茶场2号旧石器地点就是其中的一处重要遗址。在2004年的复查工作中发现的。

    果茶场(蔡家渡果园场)2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汉水左岸三级阶地,土状堆积。行政上隶属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蔡家渡果园场。地理坐标东经111°08'13"北纬:32°42'30"。遗址的分布面积是4500平方米,此次抢救性发掘面积500平方米。遗址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为了保证科学、全面地提取遗址的考古资料与信息,考古队制定了详细的发掘计划和野外工作规章制度,而且在队伍人员组成、业务分工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而细致的安排。发掘领队一直坚守在考古工地,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果茶场2号旧石器地点的抢救性发掘在2009年4月至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在进驻丹江口库区之后,首先组织人员对遗址附近的地质地貌以及文化遗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一次更为细致深入的野外调查和探勘工作。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在此区域的地表以及地层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石制品,其中也不乏手斧工具的出现。在此工作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处重点发掘区域。

    通过野外考察,确定重点发掘区域,清理地表杂草后,按考古通用的布方方法,选择沿地形走势布设了20个5×5米的探方,从南向北、从西向东依次顺序编号。为进行综合研究,在遗址北面布方1个,进行考古发掘和清理剖面了解地层并进行测年及环境信息的样品采集。

    发掘过程中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并结合旧石器考古发掘的特点,收集探方内出土的所有标本;对出土标本的地层位置、三维坐标、保存状况进行记录,绘图,并进行数码、彩色负片、彩色正片、黑白照片的拍摄和录像工作。

    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石制品150件,其中包括备料、石核、人工石块、石片、石屑、手斧、手镐、砍砸器、刮削器和石锤等。加工重型石器的素材主要是用硕大的河卵石,其岩性主要为硅质灰岩、石英岩和砂岩等。加工轻型工具的素材主要采用石片,其岩性主要是脉石英。该遗址石制品的打片技术主要采用锤击法,偶尔使用砸击法。锤击交互方式打片和锤击交互加工石器是这一时期旧石器工业加工的特点。石器第二步加工比较粗糙,但器型比较规整。绝大多数的石制品都保留有砾石面。这些特征与汉水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特征很相似,属我国南方砾石工业传统。

    此次发掘值得关注的是在汉水左岸的果茶场2号旧石器地点考古发掘,从地层中发现手斧。有的残手斧可拼合成完整的手斧。这是继丹江库区双树和杜店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发现手斧后,又一次新的重要发现。手斧是一类用结核、粗砾或大石块两面打制的重型工具,呈梨形、椭圆形或三角形,一端尖薄,一端宽厚,并且有一定的打制程序,故被称为人类最早的标准化工具。手斧工具在研究旧石器文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学者们认为是研究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计划性、认知性、心智发育水平的特殊石器类型。这些标本可与非洲、欧洲和亚洲旧石器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在T18探方发掘中,发现有反映人类行为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发现人类加工石器的遗物,其中包括有石核、人工石块、石片、石屑、刮削器和石锤等。有的标本可以拼合。石屑数量比较多,最小的重量仅为0.05克。在遗址中有6件石制品可以拼合为三组,这有助于了解遗址的性质与人类行为活动。这些信息说明遗址为原地埋藏,是一处旷野遗址,是人类临时加工生产工具与活动的场所。在发掘工作结束后,从研究课题的需要,在遗址的附近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考察。在汉水左岸的第四级阶地新发现蔡家渡砖厂旧石器地点,发现石片和手斧;在汉水左岸的第三级阶地新发现二处旧石器地点。冯家洼地点,获得的石制品包括石核、人工石块、石片、刮削器、砍砸器、薄刃斧、手斧和手镐;常家院地点发现的石制品有石核、人工石块、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和手镐。根据地质地貌和石制品的文化特征,初步确定以上三处旧石器地点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考古学年代是旧石器时代早期。

    通过对果茶场2号旧石器地点的抢救性发掘和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石制品特征的初步观察,说明丹江口库区是我国旧石器文化遗物的富集区,也是我国发现手斧集中的地区之一。汉水流域旧石器地点的不断发现,进一步表明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汉水流域活动频繁,也说明汉水流域的环境适合古人类生活。这些新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南、北旧石器时代文化与中西方旧石器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新的重要资料。对研究汉水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演变,人类生存行为模式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发掘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执笔:李超荣)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湖北丹江库区蔡家渡果茶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

发布时间:2010-03-11


    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在湖北省文物局、十堰市文物局以及丹江口市文体局的协作下,对湖北丹江口水库区的果茶场2号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战略布局调整、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黄、淮、海平原、胶东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津、京、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特大基础措施。为了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水利科技工作者奋斗了几十年,确定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路线的总布局。考古工作者为抢救珍贵的古人类、旧石器、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历史文物,在调水之前对东线和中线的文物进行了调查、试掘和抢救性发掘。

    丹江口水库区域是中国的南北过渡地区,蕴藏着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1994年和200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特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旧石器、古人类遗址与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分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复查,发现88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制定完成了相应的文物保护规划。在2006年至2009年的抢救性发掘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调查又新发现10处。到目前为止在丹江口水库区域已发现98处旧石器遗址,果茶场2号旧石器地点就是其中的一处重要遗址。在2004年的复查工作中发现的。

    果茶场(蔡家渡果园场)2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汉水左岸三级阶地,土状堆积。行政上隶属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蔡家渡果园场。地理坐标东经111°08'13"北纬:32°42'30"。遗址的分布面积是4500平方米,此次抢救性发掘面积500平方米。遗址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为了保证科学、全面地提取遗址的考古资料与信息,考古队制定了详细的发掘计划和野外工作规章制度,而且在队伍人员组成、业务分工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而细致的安排。发掘领队一直坚守在考古工地,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果茶场2号旧石器地点的抢救性发掘在2009年4月至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队在进驻丹江口库区之后,首先组织人员对遗址附近的地质地貌以及文化遗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一次更为细致深入的野外调查和探勘工作。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在此区域的地表以及地层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石制品,其中也不乏手斧工具的出现。在此工作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处重点发掘区域。

    通过野外考察,确定重点发掘区域,清理地表杂草后,按考古通用的布方方法,选择沿地形走势布设了20个5×5米的探方,从南向北、从西向东依次顺序编号。为进行综合研究,在遗址北面布方1个,进行考古发掘和清理剖面了解地层并进行测年及环境信息的样品采集。

    发掘过程中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并结合旧石器考古发掘的特点,收集探方内出土的所有标本;对出土标本的地层位置、三维坐标、保存状况进行记录,绘图,并进行数码、彩色负片、彩色正片、黑白照片的拍摄和录像工作。

    通过考古发掘发现石制品150件,其中包括备料、石核、人工石块、石片、石屑、手斧、手镐、砍砸器、刮削器和石锤等。加工重型石器的素材主要是用硕大的河卵石,其岩性主要为硅质灰岩、石英岩和砂岩等。加工轻型工具的素材主要采用石片,其岩性主要是脉石英。该遗址石制品的打片技术主要采用锤击法,偶尔使用砸击法。锤击交互方式打片和锤击交互加工石器是这一时期旧石器工业加工的特点。石器第二步加工比较粗糙,但器型比较规整。绝大多数的石制品都保留有砾石面。这些特征与汉水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特征很相似,属我国南方砾石工业传统。

    此次发掘值得关注的是在汉水左岸的果茶场2号旧石器地点考古发掘,从地层中发现手斧。有的残手斧可拼合成完整的手斧。这是继丹江库区双树和杜店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发现手斧后,又一次新的重要发现。手斧是一类用结核、粗砾或大石块两面打制的重型工具,呈梨形、椭圆形或三角形,一端尖薄,一端宽厚,并且有一定的打制程序,故被称为人类最早的标准化工具。手斧工具在研究旧石器文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学者们认为是研究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计划性、认知性、心智发育水平的特殊石器类型。这些标本可与非洲、欧洲和亚洲旧石器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在T18探方发掘中,发现有反映人类行为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发现人类加工石器的遗物,其中包括有石核、人工石块、石片、石屑、刮削器和石锤等。有的标本可以拼合。石屑数量比较多,最小的重量仅为0.05克。在遗址中有6件石制品可以拼合为三组,这有助于了解遗址的性质与人类行为活动。这些信息说明遗址为原地埋藏,是一处旷野遗址,是人类临时加工生产工具与活动的场所。在发掘工作结束后,从研究课题的需要,在遗址的附近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考察。在汉水左岸的第四级阶地新发现蔡家渡砖厂旧石器地点,发现石片和手斧;在汉水左岸的第三级阶地新发现二处旧石器地点。冯家洼地点,获得的石制品包括石核、人工石块、石片、刮削器、砍砸器、薄刃斧、手斧和手镐;常家院地点发现的石制品有石核、人工石块、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和手镐。根据地质地貌和石制品的文化特征,初步确定以上三处旧石器地点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考古学年代是旧石器时代早期。

    通过对果茶场2号旧石器地点的抢救性发掘和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石制品特征的初步观察,说明丹江口库区是我国旧石器文化遗物的富集区,也是我国发现手斧集中的地区之一。汉水流域旧石器地点的不断发现,进一步表明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汉水流域活动频繁,也说明汉水流域的环境适合古人类生活。这些新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南、北旧石器时代文化与中西方旧石器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新的重要资料。对研究汉水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演变,人类生存行为模式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发掘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执笔:李超荣)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