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浙江安吉上马山墓地发掘

发布时间:2010-04-01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上马山古墓群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安吉县良朋镇,南偏东约3.5公里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吉古城遗址,因天子湖开发区良朋工业园区的建设,2007年4月起,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安吉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连续不间断的发掘工作,截止到2009年10月底,共发掘土墩57座,清理墓葬328座,出土随葬器物2821件(部分墓葬因墓上土墩早年及现代人为取土破坏无法以墩计算),依墓葬类型划分包括土坑竖穴墓、券顶及穹窿顶砖室墓、土墩墓几种,随葬品依质地划分可分为陶瓷器、铜铁器、玉石器、漆木器等。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占墓葬总数的80%以上,在土色易辨的较大型土墩中可明显看到先筑墩后挖墓坑的建墓过程。依墓坑规模的大小,土坑竖穴墓大体可分为甲、乙两类,甲类墓墓坑长3米以上,宽2米以上,其中D27共发现墓葬19座,大部分都是墓坑平面近方形、边长4米以上的大型墓,甲类墓基本均为一棺一椁,个别墓椁内有并列的双棺及前后双椁,出土的随葬器物较为丰富,少则20件左右,多的有40多件,有少数墓葬在墓坑的一端有一条斜坡墓道,有几座为平面呈凸字形的特大型墓;乙类墓葬墓坑长2米左右,宽1米左右,多仅见一棺或很小的棺椁紧密相套,该类墓中有少数在一端设龛摆放器物,也有部分坑底两侧有生土二层台,乙类墓随葬器物较少,大多仅随葬1~2件泥质陶器,少数墓葬甚至无任何随葬品。两类墓葬分布均相对集中,大墓多集中在较大型的土墩内,而小墓也都集中成片分布,无论墓坑规模大小均见有较多同一土墩下双墓异穴并列合葬的现象。

    从墓坑的填筑、墓底木结构及随葬品的组成情况来看,土坑竖穴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墓的墓坑自上而下普遍填筑以黄、红等色土为主的花土,墓底木结构均朽烂严重,仅能根据土色确定棺椁的平面范围,墓底的随葬器物以典型的汉代高温釉陶及火候较高的硬陶器占绝大多数,我们称这类墓为本地典型的汉墓;另一类墓墓坑填土中夹杂部分青膏泥,且越靠近底部青膏泥的成分越重,墓坑底部的清理往往在泥烂不堪的状态下进行,墓底棺椁结构清晰,部分墓的木质棺椁甚至保存完好,墓底随葬品基本均为泥质陶礼器,保存较好的墓还有精美的漆木器和彩绘陶礼器,少见共存的个别硬陶或高温釉陶器,我们称这类墓为带有强烈楚墓特点的楚式墓,显然,该类墓葬应略早于前一类墓,它是战国后期楚人强势统治越地后楚文化因素的短暂延续。

    土坑墓中有四座墓葬的规模明显高出其他墓葬(D27M9、D49M6、D53M5、D72M2),这几座墓葬的墓坑平面均呈凸字形,除常见的棺椁结构外,在墓坑前端有一凸出的部分,我们通常认为是墓道,发掘表明,其底部与后端墓坑底处于同一平面,无法起到墓道的作用,同时,这里还都发现了另一个单纯放置随葬器物的专用器物箱(有朽烂后的平面封闭的木结构痕迹),它和后端墓坑部分的椁室分列前后,或可称之为外藏椁,同时这几座墓葬的椁内均有并列的双棺,可能是夫妻同穴合葬墓。

    除土坑竖穴墓外,上马山墓地还有小部分汉六朝时期的砖室墓(包括券顶砖室墓和穹窿顶砖室墓)及极少数西周至春秋时期平地掩埋的土墩墓,除个别土墩墩内墓葬均为纯粹的土墩墓外,其余土墩墓零散分布在有汉墓的土墩下层。

    上马山墓地出土的随葬器物十分丰富,土坑墓中出土的器物包括釉陶器、硬陶器、泥质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尤以釉陶及硬陶器占绝大多数,陶瓷器的器物种类有鼎、豆、盒、壶、钫、瓿、罍、罐、熏、杯、勺、耳杯、灶、井等,个别墓还随葬了成套的鸡、狗、牛、马等釉陶冥器,出土的铜器有铜镜、洗、壶、釜、甗、樽、勺、耳杯、剑、戈、印章、铜钱(半两钱、五铢钱)等,铁器包括釜、剑、刀、戟、矛、削、镞、钩镶等,玉、石器数量不多,种类有玉璧、玉璜、玉唅、玉耳鼻塞、玉剑格、玉剑璏及小的珠管饰件等,部分墓葬有用玉器打碎散布在棺内随葬的现象,在个别墓葬中还出土了罕见的滑石质地的壶、钫、罐、石磨、石臼等,部分楚式墓葬因墓坑填筑青膏泥,墓底箱式棺椁结构保存较好,边箱内出土了保存完好的精美的漆木器及彩绘陶礼器,漆木器的种类有盒、奁、耳杯、梳、篦、木俑等,具有鲜明的楚式墓葬风格,个别楚式墓中还出土铜半两钱。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器物判断,上马山土坑墓的时代大多为西汉,少数可晚至两汉之交或东汉早期。

    西周—春秋时期的土墩墓普遍较小,墓中出土的器物数量不多,器物种类有原始瓷豆、碗、盅、碟、罐、印纹硬陶罐、瓿等,东汉—六朝时期的砖室墓多为单室券顶墓,也有少数前后双室的券顶墓、穹窿顶砖室墓,个别墓葬还带有耳室,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青瓷碗、罐、壶、堆塑罐、虎子、唾壶、狮形烛台等。

    安吉上马山墓群墓葬数量较多,分布集中,出土遗物丰富,所清理的三百多座墓葬集中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时墓群内墓葬的时代比较集中,多属于西汉,从较大的范围来考察,墓群南偏东距离安吉古城仅3.5公里,属于古城的辐射范围之内,是古城外围的主要墓葬群之一,墓葬时代与古城相对应(安吉古城的初步试掘表明,古城始建于战国,城内主要堆积属汉代,沿用至西晋),它与古城外围分属于不同时期的龙山墓群、笔架山墓群一起与古城形成一个联动的整体,上马山古墓葬的发掘为安吉古城遗址的综合研究,为研究战国、西汉时期的墓葬制度和埋葬习俗,建立本地区西汉墓葬详尽的分期标尺等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
    执笔:田正标、黄昊德、刘建安、郎剑锋、程亦胜、许新民等)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浙江安吉上马山墓地发掘

发布时间:2010-04-01


 

    上马山古墓群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安吉县良朋镇,南偏东约3.5公里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吉古城遗址,因天子湖开发区良朋工业园区的建设,2007年4月起,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安吉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连续不间断的发掘工作,截止到2009年10月底,共发掘土墩57座,清理墓葬328座,出土随葬器物2821件(部分墓葬因墓上土墩早年及现代人为取土破坏无法以墩计算),依墓葬类型划分包括土坑竖穴墓、券顶及穹窿顶砖室墓、土墩墓几种,随葬品依质地划分可分为陶瓷器、铜铁器、玉石器、漆木器等。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占墓葬总数的80%以上,在土色易辨的较大型土墩中可明显看到先筑墩后挖墓坑的建墓过程。依墓坑规模的大小,土坑竖穴墓大体可分为甲、乙两类,甲类墓墓坑长3米以上,宽2米以上,其中D27共发现墓葬19座,大部分都是墓坑平面近方形、边长4米以上的大型墓,甲类墓基本均为一棺一椁,个别墓椁内有并列的双棺及前后双椁,出土的随葬器物较为丰富,少则20件左右,多的有40多件,有少数墓葬在墓坑的一端有一条斜坡墓道,有几座为平面呈凸字形的特大型墓;乙类墓葬墓坑长2米左右,宽1米左右,多仅见一棺或很小的棺椁紧密相套,该类墓中有少数在一端设龛摆放器物,也有部分坑底两侧有生土二层台,乙类墓随葬器物较少,大多仅随葬1~2件泥质陶器,少数墓葬甚至无任何随葬品。两类墓葬分布均相对集中,大墓多集中在较大型的土墩内,而小墓也都集中成片分布,无论墓坑规模大小均见有较多同一土墩下双墓异穴并列合葬的现象。

    从墓坑的填筑、墓底木结构及随葬品的组成情况来看,土坑竖穴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墓的墓坑自上而下普遍填筑以黄、红等色土为主的花土,墓底木结构均朽烂严重,仅能根据土色确定棺椁的平面范围,墓底的随葬器物以典型的汉代高温釉陶及火候较高的硬陶器占绝大多数,我们称这类墓为本地典型的汉墓;另一类墓墓坑填土中夹杂部分青膏泥,且越靠近底部青膏泥的成分越重,墓坑底部的清理往往在泥烂不堪的状态下进行,墓底棺椁结构清晰,部分墓的木质棺椁甚至保存完好,墓底随葬品基本均为泥质陶礼器,保存较好的墓还有精美的漆木器和彩绘陶礼器,少见共存的个别硬陶或高温釉陶器,我们称这类墓为带有强烈楚墓特点的楚式墓,显然,该类墓葬应略早于前一类墓,它是战国后期楚人强势统治越地后楚文化因素的短暂延续。

    土坑墓中有四座墓葬的规模明显高出其他墓葬(D27M9、D49M6、D53M5、D72M2),这几座墓葬的墓坑平面均呈凸字形,除常见的棺椁结构外,在墓坑前端有一凸出的部分,我们通常认为是墓道,发掘表明,其底部与后端墓坑底处于同一平面,无法起到墓道的作用,同时,这里还都发现了另一个单纯放置随葬器物的专用器物箱(有朽烂后的平面封闭的木结构痕迹),它和后端墓坑部分的椁室分列前后,或可称之为外藏椁,同时这几座墓葬的椁内均有并列的双棺,可能是夫妻同穴合葬墓。

    除土坑竖穴墓外,上马山墓地还有小部分汉六朝时期的砖室墓(包括券顶砖室墓和穹窿顶砖室墓)及极少数西周至春秋时期平地掩埋的土墩墓,除个别土墩墩内墓葬均为纯粹的土墩墓外,其余土墩墓零散分布在有汉墓的土墩下层。

    上马山墓地出土的随葬器物十分丰富,土坑墓中出土的器物包括釉陶器、硬陶器、泥质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尤以釉陶及硬陶器占绝大多数,陶瓷器的器物种类有鼎、豆、盒、壶、钫、瓿、罍、罐、熏、杯、勺、耳杯、灶、井等,个别墓还随葬了成套的鸡、狗、牛、马等釉陶冥器,出土的铜器有铜镜、洗、壶、釜、甗、樽、勺、耳杯、剑、戈、印章、铜钱(半两钱、五铢钱)等,铁器包括釜、剑、刀、戟、矛、削、镞、钩镶等,玉、石器数量不多,种类有玉璧、玉璜、玉唅、玉耳鼻塞、玉剑格、玉剑璏及小的珠管饰件等,部分墓葬有用玉器打碎散布在棺内随葬的现象,在个别墓葬中还出土了罕见的滑石质地的壶、钫、罐、石磨、石臼等,部分楚式墓葬因墓坑填筑青膏泥,墓底箱式棺椁结构保存较好,边箱内出土了保存完好的精美的漆木器及彩绘陶礼器,漆木器的种类有盒、奁、耳杯、梳、篦、木俑等,具有鲜明的楚式墓葬风格,个别楚式墓中还出土铜半两钱。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及随葬器物判断,上马山土坑墓的时代大多为西汉,少数可晚至两汉之交或东汉早期。

    西周—春秋时期的土墩墓普遍较小,墓中出土的器物数量不多,器物种类有原始瓷豆、碗、盅、碟、罐、印纹硬陶罐、瓿等,东汉—六朝时期的砖室墓多为单室券顶墓,也有少数前后双室的券顶墓、穹窿顶砖室墓,个别墓葬还带有耳室,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青瓷碗、罐、壶、堆塑罐、虎子、唾壶、狮形烛台等。

    安吉上马山墓群墓葬数量较多,分布集中,出土遗物丰富,所清理的三百多座墓葬集中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时墓群内墓葬的时代比较集中,多属于西汉,从较大的范围来考察,墓群南偏东距离安吉古城仅3.5公里,属于古城的辐射范围之内,是古城外围的主要墓葬群之一,墓葬时代与古城相对应(安吉古城的初步试掘表明,古城始建于战国,城内主要堆积属汉代,沿用至西晋),它与古城外围分属于不同时期的龙山墓群、笔架山墓群一起与古城形成一个联动的整体,上马山古墓葬的发掘为安吉古城遗址的综合研究,为研究战国、西汉时期的墓葬制度和埋葬习俗,建立本地区西汉墓葬详尽的分期标尺等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
    执笔:田正标、黄昊德、刘建安、郎剑锋、程亦胜、许新民等)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