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河南安阳韩琦墓发掘

发布时间:2010-04-20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韩琦墓及韩氏墓陵园,位于安阳城西北约十公里的皇甫屯村西地,距村约300米处,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干渠从陵园中穿过。墓地地处丘陵地带,地形略有起伏,呈缓坡状,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94~96米,墓地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南水北调干渠从墓地中间穿过。

    经过钻探在墓地范围内共发现宋代墓葬9座,建筑基址一处,南水北调干渠渠线内占压墓葬5座。2009年5月韩琦墓地第一期考古工作开始,总布方面积2200平方米,至2009年7月初,五座墓葬及建筑基址发掘清理基本完毕。在考古发掘的同时,对干渠占压范围外的韩氏墓地范围进行了调查,并对整个韩氏墓地进行了测绘。 7月8日至7月20日完成了韩琦墓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的测量、编号、绘图等搬迁安置工作,并进行了妥善保管。

    从发掘清理的情况看,5座墓葬共分为3组,其中M1单独为一组,M2和M3为一组,M4和M5为一组。5座墓葬形制皆为道南+斜坡的砖室或石室墓,墓室平面呈圆形或方形(M2),方向皆为185°;墓道长为15~27.85米,宽为3.5~5.40米,墓室直径为4.7~6.5米之间。

    1、建筑基址  位于T101~T104内,位于此次发掘的南部,东南西北走向,北侧有M2、M3,再远处为M1。建筑基址平面呈长条状,长约25米,最宽处约2.5米,迭压在大片的花土之上,初步被定为“照壁”之类的建筑基础。由于地表的变迁和人为的破坏,只残存有基础部分,表面覆盖了大片的扰土,厚约5厘米,内有大量的白会灰点、墙皮,墙皮为白灰泥,上有彩画(主要为铁红色),推测“照壁”坍塌所致,其下又有一层花土,花土之下便是基址部分,为沙土加红黏土的夯土面,包含有卵石、砖块,厚约15~20厘米。东西两侧各有一大片夯土被“照壁”基址打破,夯打过,夯土呈方形。西侧之夯土上有四个“柱础”, 三圆一方,平面呈方形,且四“柱础”中心距离相近。推测此处应为一四边“亭”状建筑,由于“柱础”内放置的是半砖,所以该建筑也不会很大。综合基址及两侧的夯土和夯土上的“亭”状建筑的关系看,两侧的夯土应为M1时修建“值亭”所用的房基。

    2、韩琦墓,编号M1,形制巨大, 耕土下透口,方向185°。由墓道、砖封门、挡土墙、门楼、甬道、墓室、地宫等组成。墓顶从南向北有三条东西向的“木梁”,疑为地上建筑;墓道口长27.8米,3.5~5.4米,东西两壁加工齐整,墓道壁为黄沙土,墓道壁为黄沙土,内为黄红夯土,夯层20厘米左右,见夯窝直径8厘米,圜底,近甬道的东西两侧壁及挡土墙有夯土,土色为红色,与墓道壁有明显的区别,显然该墓建成后至少开启过一次;近甬道处的东西两侧有人物彩画(保存一般,只是随意的画出人的脸部轮廓); 甬道长4.1米,宽2.55米,内高3.54米,上为一立券,券顶上为仿木结构的三辅作斗拱(东恻被一现代盗洞破坏),甬道的正中处为石门(由门框、门坎、门额等组成,均为素面) 外是砖制封门,石门已被推到残为几截,门的正中有一石制倚柱。墓室平面呈圆形,最大直径6.50米,正中有一石砌之地宫,上有16块宽0.5~0.7米,厚0.3米,长2.5米~3米的青石,南北铺砌,条石结合部开有35处束腰形的榫,用铁制的束腰形卯连接;其下为地宫,由一东西的石梁分为南北两室,下有四石柱,东西3.82~3.83米,南宽1.98米,北宽2~2.01米,深1.9米,底为条石铺底(内壁被人为破),总深在9米左右;墓壁为青砖平行错缝垒砌(砖与砖之间有白灰泥)上有一层1厘米的黑色墙皮;砖缝间有锈蚀的铁钉状物。该墓被扰严重,墓内填满各类垃圾,不见葬具,只是在地宫的填土中出有发黑的少量腿骨。在地宫上散落着两通墓志,分属韩琦与其夫人崔氏,其中韩琦之墓志为1.5米见方。    
    3、M2和M3 
    韩琦墓地M2和M3位于M1 (韩琦墓)的南面,两座墓东西并列,应为一组墓。M2被破坏严重,墓室为方形,墓底及墓壁为石砌,但墓壁及墓底的石块大部被盗走,仅在墓室北壁保存有高约0.5墙壁。 M2墓道长16米,墓室南北长6.8米,东西宽7.1米。墓底距地表3.9米。 M3略大于M2。 M3位于M2的东面,方向185°,由墓道、甬道、迎风墙、墓室等组成,墓室为砖砌,穹窿顶,除墓顶被破坏外,大部保存完好。M3墓道为台阶式,南面打破了最南部的建筑基址。墓内为砖砌棺床。墓道长13米(南部一部分因与建筑基址叠压未发掘),宽3.6~4.6米。墓室外圹直径为9.5米,内径为5.2米,棺床距地表6米,总深7.16米。墓内器物被盗一空,仅出土一石盒。

    4、M4和M5    
    M4和M5位于韩琦墓的东侧,与韩琦墓大体东西平行。二座墓东西相邻,一前一后,东边一座墓略偏北,二者应为一组墓。M4斜坡墓道南向,方向185°,墓道长12.16米,宽2.8米,墓室直径4.7米,墓总深4米。M5斜坡墓道南向,方向185°,长15米,发掘13.5米(墓道前段是机井,未清理到头),宽2.42米,墓室直径5.5米,总深4.3米。两座被盗挖严重,仅剩下墓圹,墓葬形制不清。M5出土有“宋故普安郡太君崔夫人墓志铭”,墓志由邓洵仁撰文,范坦书丹,孙斐篆盖。根据出土墓志记载,东边的是韩琦的二夫人崔氏墓,西边的可能是韩琦四子粹彦之墓。崔氏是其生母。

    M4、M5已被盗扰多次,破坏殆尽,只残留土圹; M2只留部分墓室墙基。M1为韩琦墓,墓葬形制存完整。该墓规模巨大,由墓道、砖封门、仿木砖雕门楼、甬道、石门、墓室、地宫等组成,总长在 40米左右,墓顶的覆土内从北往南有三条东西向的“地梁”痕迹,两端都开有榫,应为墓上建筑遗迹。墓前建筑基址位于M2和M3的南面,平面呈长条形,长约25米,最宽处约2.5米,东西两侧有对称的方形建筑遗址,应是 “照壁”之类的建筑基础。

    由于韩琦墓及韩氏墓地历遭盗扰,墓葬均遭不同程度毁坏,出土器物相对少,除出土有个别石像生头部外,在韩琦出土有“宋故司徒兼侍中赠尚书令魏国忠献韩公墓志铭”及“宋故安国夫人崔夫人墓志铭”墓志两通,M4出有“宋故普安郡太君崔夫人墓志铭”墓志一通,非常珍贵。

    韩琦(1008~1075年),相州安阳人,北宋著名的宰相。韩琦墓地的发掘是近期我国宋代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具有较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此次发掘确定了该处为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及其韩氏家族墓地,墓区内墓葬排列有序,墓葬位置、范围、数量等与史料记载相符合。墓地的发掘为宋代家族墓地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其次,韩琦及韩氏家族墓地发掘,对研究宋代宰相一级高级官员墓葬形制、陵园规制、埋葬习俗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韩琦墓地上建筑基址和墓前建筑基址为宋代墓葬中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特别韩琦墓位居墓地的主要位置,规模宏大,独特的砖石结构形制,地宫式的棺室设置,墓道写意式的壁画装饰,是宋代墓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墓地内出土了韩琦及其两位夫人的墓志,特别是韩琦的墓志长宽各1.55米,81行,满行82字,共6000余字,为目前已知我国最大的墓志。记载了当时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墓志由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陈荐撰文,宋敏求书丹,文彦博篆盖,墓志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非常高文学、书法价值。(执笔:孔德铭)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河南安阳韩琦墓发掘

发布时间:2010-04-20

 

    韩琦墓及韩氏墓陵园,位于安阳城西北约十公里的皇甫屯村西地,距村约300米处,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干渠从陵园中穿过。墓地地处丘陵地带,地形略有起伏,呈缓坡状,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94~96米,墓地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南水北调干渠从墓地中间穿过。

    经过钻探在墓地范围内共发现宋代墓葬9座,建筑基址一处,南水北调干渠渠线内占压墓葬5座。2009年5月韩琦墓地第一期考古工作开始,总布方面积2200平方米,至2009年7月初,五座墓葬及建筑基址发掘清理基本完毕。在考古发掘的同时,对干渠占压范围外的韩氏墓地范围进行了调查,并对整个韩氏墓地进行了测绘。 7月8日至7月20日完成了韩琦墓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的测量、编号、绘图等搬迁安置工作,并进行了妥善保管。

    从发掘清理的情况看,5座墓葬共分为3组,其中M1单独为一组,M2和M3为一组,M4和M5为一组。5座墓葬形制皆为道南+斜坡的砖室或石室墓,墓室平面呈圆形或方形(M2),方向皆为185°;墓道长为15~27.85米,宽为3.5~5.40米,墓室直径为4.7~6.5米之间。

    1、建筑基址  位于T101~T104内,位于此次发掘的南部,东南西北走向,北侧有M2、M3,再远处为M1。建筑基址平面呈长条状,长约25米,最宽处约2.5米,迭压在大片的花土之上,初步被定为“照壁”之类的建筑基础。由于地表的变迁和人为的破坏,只残存有基础部分,表面覆盖了大片的扰土,厚约5厘米,内有大量的白会灰点、墙皮,墙皮为白灰泥,上有彩画(主要为铁红色),推测“照壁”坍塌所致,其下又有一层花土,花土之下便是基址部分,为沙土加红黏土的夯土面,包含有卵石、砖块,厚约15~20厘米。东西两侧各有一大片夯土被“照壁”基址打破,夯打过,夯土呈方形。西侧之夯土上有四个“柱础”, 三圆一方,平面呈方形,且四“柱础”中心距离相近。推测此处应为一四边“亭”状建筑,由于“柱础”内放置的是半砖,所以该建筑也不会很大。综合基址及两侧的夯土和夯土上的“亭”状建筑的关系看,两侧的夯土应为M1时修建“值亭”所用的房基。

    2、韩琦墓,编号M1,形制巨大, 耕土下透口,方向185°。由墓道、砖封门、挡土墙、门楼、甬道、墓室、地宫等组成。墓顶从南向北有三条东西向的“木梁”,疑为地上建筑;墓道口长27.8米,3.5~5.4米,东西两壁加工齐整,墓道壁为黄沙土,墓道壁为黄沙土,内为黄红夯土,夯层20厘米左右,见夯窝直径8厘米,圜底,近甬道的东西两侧壁及挡土墙有夯土,土色为红色,与墓道壁有明显的区别,显然该墓建成后至少开启过一次;近甬道处的东西两侧有人物彩画(保存一般,只是随意的画出人的脸部轮廓); 甬道长4.1米,宽2.55米,内高3.54米,上为一立券,券顶上为仿木结构的三辅作斗拱(东恻被一现代盗洞破坏),甬道的正中处为石门(由门框、门坎、门额等组成,均为素面) 外是砖制封门,石门已被推到残为几截,门的正中有一石制倚柱。墓室平面呈圆形,最大直径6.50米,正中有一石砌之地宫,上有16块宽0.5~0.7米,厚0.3米,长2.5米~3米的青石,南北铺砌,条石结合部开有35处束腰形的榫,用铁制的束腰形卯连接;其下为地宫,由一东西的石梁分为南北两室,下有四石柱,东西3.82~3.83米,南宽1.98米,北宽2~2.01米,深1.9米,底为条石铺底(内壁被人为破),总深在9米左右;墓壁为青砖平行错缝垒砌(砖与砖之间有白灰泥)上有一层1厘米的黑色墙皮;砖缝间有锈蚀的铁钉状物。该墓被扰严重,墓内填满各类垃圾,不见葬具,只是在地宫的填土中出有发黑的少量腿骨。在地宫上散落着两通墓志,分属韩琦与其夫人崔氏,其中韩琦之墓志为1.5米见方。    
    3、M2和M3 
    韩琦墓地M2和M3位于M1 (韩琦墓)的南面,两座墓东西并列,应为一组墓。M2被破坏严重,墓室为方形,墓底及墓壁为石砌,但墓壁及墓底的石块大部被盗走,仅在墓室北壁保存有高约0.5墙壁。 M2墓道长16米,墓室南北长6.8米,东西宽7.1米。墓底距地表3.9米。 M3略大于M2。 M3位于M2的东面,方向185°,由墓道、甬道、迎风墙、墓室等组成,墓室为砖砌,穹窿顶,除墓顶被破坏外,大部保存完好。M3墓道为台阶式,南面打破了最南部的建筑基址。墓内为砖砌棺床。墓道长13米(南部一部分因与建筑基址叠压未发掘),宽3.6~4.6米。墓室外圹直径为9.5米,内径为5.2米,棺床距地表6米,总深7.16米。墓内器物被盗一空,仅出土一石盒。

    4、M4和M5    
    M4和M5位于韩琦墓的东侧,与韩琦墓大体东西平行。二座墓东西相邻,一前一后,东边一座墓略偏北,二者应为一组墓。M4斜坡墓道南向,方向185°,墓道长12.16米,宽2.8米,墓室直径4.7米,墓总深4米。M5斜坡墓道南向,方向185°,长15米,发掘13.5米(墓道前段是机井,未清理到头),宽2.42米,墓室直径5.5米,总深4.3米。两座被盗挖严重,仅剩下墓圹,墓葬形制不清。M5出土有“宋故普安郡太君崔夫人墓志铭”,墓志由邓洵仁撰文,范坦书丹,孙斐篆盖。根据出土墓志记载,东边的是韩琦的二夫人崔氏墓,西边的可能是韩琦四子粹彦之墓。崔氏是其生母。

    M4、M5已被盗扰多次,破坏殆尽,只残留土圹; M2只留部分墓室墙基。M1为韩琦墓,墓葬形制存完整。该墓规模巨大,由墓道、砖封门、仿木砖雕门楼、甬道、石门、墓室、地宫等组成,总长在 40米左右,墓顶的覆土内从北往南有三条东西向的“地梁”痕迹,两端都开有榫,应为墓上建筑遗迹。墓前建筑基址位于M2和M3的南面,平面呈长条形,长约25米,最宽处约2.5米,东西两侧有对称的方形建筑遗址,应是 “照壁”之类的建筑基础。

    由于韩琦墓及韩氏墓地历遭盗扰,墓葬均遭不同程度毁坏,出土器物相对少,除出土有个别石像生头部外,在韩琦出土有“宋故司徒兼侍中赠尚书令魏国忠献韩公墓志铭”及“宋故安国夫人崔夫人墓志铭”墓志两通,M4出有“宋故普安郡太君崔夫人墓志铭”墓志一通,非常珍贵。

    韩琦(1008~1075年),相州安阳人,北宋著名的宰相。韩琦墓地的发掘是近期我国宋代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具有较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此次发掘确定了该处为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及其韩氏家族墓地,墓区内墓葬排列有序,墓葬位置、范围、数量等与史料记载相符合。墓地的发掘为宋代家族墓地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其次,韩琦及韩氏家族墓地发掘,对研究宋代宰相一级高级官员墓葬形制、陵园规制、埋葬习俗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韩琦墓地上建筑基址和墓前建筑基址为宋代墓葬中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特别韩琦墓位居墓地的主要位置,规模宏大,独特的砖石结构形制,地宫式的棺室设置,墓道写意式的壁画装饰,是宋代墓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墓地内出土了韩琦及其两位夫人的墓志,特别是韩琦的墓志长宽各1.55米,81行,满行82字,共6000余字,为目前已知我国最大的墓志。记载了当时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墓志由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陈荐撰文,宋敏求书丹,文彦博篆盖,墓志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非常高文学、书法价值。(执笔:孔德铭)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