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湖北十堰焦家院墓地宋墓发掘记述

发布时间:2010-08-13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焦家院墓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黄龙滩村五组,堵河东南岸的一处台地上。2004年文物调查时发现该墓地。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2009年7月15日至2009年9月10日,中山大学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宋代墓葬20座。墓葬均为小型石室墓和砖室墓。

    石室墓9座,平面均呈梯形,墓圹长约3米,墓室长约2.1~2.65米;窄端靠南倚山,墓圹宽约0.7~1.1米,墓室内宽0.4~0.65米;宽端向北临河,墓圹宽约1.1~1.5米,墓室内宽0.6~1米;东西侧壁用4-5排高约10余厘米的石块累砌,墓室内高通常只有0.5米。前壁(北壁)或用石块累砌,或用青砖叠砌;后壁或用石块累砌,或无壁。墓底或铺以青砖,或用光滑的河卵石平铺,或无任何装饰。墓顶以较大的石块或石板覆盖。墓底填土中发现红色漆皮及棺钉,说明原应有棺木存在。一般出土一个陶罐或陶壶,置于墓室前部;个别墓还出土一个瓷碗;大部分墓均出土有铜钱,铜钱好孔大多穿以方形铁钉。

    砖室墓11座,大多数墓北部(临河一端)已毁。根据墓室结构,可将砖室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平面呈梯形的砖室墓,另一种为仿木构砖室墓,后者的规模比前者大。

    平面呈梯形的砖室墓有6座,皆用青砖错缝平铺叠砌墓壁,墓壁无任何装饰;墓底亦用青砖错缝平铺;墓室残长约2米,宽0.4~0.8米,高约0.5米。此类墓葬室内空间狭小,形制及大小与前述石室墓相似,只不过砌墓材料不同而已。

    仿木构砖室墓有5座,这种墓形制较大。墓圹长约3.8米,宽约1.8米,深约1.6米。墓室内长2米有余,宽1米多,高约1.2~1.6米,墓室内部空间比较大。墓室四壁用青砖砌出窗棂、大门、斗拱、灯台、桌椅等。

    M13,仿木构砖室墓,前部、墓门及墓顶已不存。墓圹平面为长方形,残长约2.7米,宽约1.6米,残深约1.05米。因东西两侧壁中部略向外弧而使整个墓室平面略呈椭圆形;墓室长2.4米,宽0.9-1.1米,残高1米。后壁上部砌出一斗拱,下部砌一大门。东壁中部砌二柱,柱头各砌一斗拱;两柱之间的上部砌直棂窗,下部正中置一方桌,桌两旁各设一椅。西壁中部与东壁相对应的位置亦砌二柱,柱头设斗拱。此二柱之间下方有一小门,两扇门均有雕刻图案:一为剪刀,一为熨斗。西壁后部砌一灯台,灯台座上有雕刻图案祥云二朵。M13墓圹之上有一个方形茔圈,系用青砖斜铺而成。M13出土白瓷碗1个,铜钱7枚。铜钱均用铁钉穿孔,钱文不明。

    M20,仿木构砖室墓,除墓顶垮塌外,其余部分基本保存完整。墓圹长3.8米,宽1.8米,深1.3米。墓底交错平铺青砖,在铺地砖上直接砌四壁。墓室基本呈长方形,但左右壁稍向外弧,长2.3米,宽1.2米。后壁和左、右壁皆用青砖错缝叠砌。后壁下部砌一大门,左、右两壁分别在前部和后部各砌一柱。东壁(左壁)两柱之间砌二椅一桌,西壁(右壁)前部砌一灯台,后部砌一直棂窗。自墓底上数第11层砖稍向外突,形成梁架,第13层砖外突较多而构成房屋楼层,再往上为四顺二丁,丁砖之上开始内收起横券。墓室内填土有较多石块,估计这些石块原先压在券顶之上。墓门为拱券,拱门内宽1.05米,高0.75米。拱券外用二道砖墙封门。出土陶罐一个,铜钱4枚,钱文为“皇宋通宝”、“祥符通宝”。
    所有宋墓墓向均呈倚山临河分布,临河一端比靠山一端大;与之相应,所有有骨架的墓葬,墓主头部均朝向低端,即头临河,脚踩山。此一埋葬习俗颇为特殊,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山大学  郭立新)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8月13日第4版)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湖北十堰焦家院墓地宋墓发掘记述

发布时间:2010-08-13

    焦家院墓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黄龙滩村五组,堵河东南岸的一处台地上。2004年文物调查时发现该墓地。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2009年7月15日至2009年9月10日,中山大学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宋代墓葬20座。墓葬均为小型石室墓和砖室墓。

    石室墓9座,平面均呈梯形,墓圹长约3米,墓室长约2.1~2.65米;窄端靠南倚山,墓圹宽约0.7~1.1米,墓室内宽0.4~0.65米;宽端向北临河,墓圹宽约1.1~1.5米,墓室内宽0.6~1米;东西侧壁用4-5排高约10余厘米的石块累砌,墓室内高通常只有0.5米。前壁(北壁)或用石块累砌,或用青砖叠砌;后壁或用石块累砌,或无壁。墓底或铺以青砖,或用光滑的河卵石平铺,或无任何装饰。墓顶以较大的石块或石板覆盖。墓底填土中发现红色漆皮及棺钉,说明原应有棺木存在。一般出土一个陶罐或陶壶,置于墓室前部;个别墓还出土一个瓷碗;大部分墓均出土有铜钱,铜钱好孔大多穿以方形铁钉。

    砖室墓11座,大多数墓北部(临河一端)已毁。根据墓室结构,可将砖室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平面呈梯形的砖室墓,另一种为仿木构砖室墓,后者的规模比前者大。

    平面呈梯形的砖室墓有6座,皆用青砖错缝平铺叠砌墓壁,墓壁无任何装饰;墓底亦用青砖错缝平铺;墓室残长约2米,宽0.4~0.8米,高约0.5米。此类墓葬室内空间狭小,形制及大小与前述石室墓相似,只不过砌墓材料不同而已。

    仿木构砖室墓有5座,这种墓形制较大。墓圹长约3.8米,宽约1.8米,深约1.6米。墓室内长2米有余,宽1米多,高约1.2~1.6米,墓室内部空间比较大。墓室四壁用青砖砌出窗棂、大门、斗拱、灯台、桌椅等。

    M13,仿木构砖室墓,前部、墓门及墓顶已不存。墓圹平面为长方形,残长约2.7米,宽约1.6米,残深约1.05米。因东西两侧壁中部略向外弧而使整个墓室平面略呈椭圆形;墓室长2.4米,宽0.9-1.1米,残高1米。后壁上部砌出一斗拱,下部砌一大门。东壁中部砌二柱,柱头各砌一斗拱;两柱之间的上部砌直棂窗,下部正中置一方桌,桌两旁各设一椅。西壁中部与东壁相对应的位置亦砌二柱,柱头设斗拱。此二柱之间下方有一小门,两扇门均有雕刻图案:一为剪刀,一为熨斗。西壁后部砌一灯台,灯台座上有雕刻图案祥云二朵。M13墓圹之上有一个方形茔圈,系用青砖斜铺而成。M13出土白瓷碗1个,铜钱7枚。铜钱均用铁钉穿孔,钱文不明。

    M20,仿木构砖室墓,除墓顶垮塌外,其余部分基本保存完整。墓圹长3.8米,宽1.8米,深1.3米。墓底交错平铺青砖,在铺地砖上直接砌四壁。墓室基本呈长方形,但左右壁稍向外弧,长2.3米,宽1.2米。后壁和左、右壁皆用青砖错缝叠砌。后壁下部砌一大门,左、右两壁分别在前部和后部各砌一柱。东壁(左壁)两柱之间砌二椅一桌,西壁(右壁)前部砌一灯台,后部砌一直棂窗。自墓底上数第11层砖稍向外突,形成梁架,第13层砖外突较多而构成房屋楼层,再往上为四顺二丁,丁砖之上开始内收起横券。墓室内填土有较多石块,估计这些石块原先压在券顶之上。墓门为拱券,拱门内宽1.05米,高0.75米。拱券外用二道砖墙封门。出土陶罐一个,铜钱4枚,钱文为“皇宋通宝”、“祥符通宝”。
    所有宋墓墓向均呈倚山临河分布,临河一端比靠山一端大;与之相应,所有有骨架的墓葬,墓主头部均朝向低端,即头临河,脚踩山。此一埋葬习俗颇为特殊,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山大学  郭立新)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8月13日第4版)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