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浙江杭州:彭公水坝遗迹可能与良渚古城外围防洪系统有关

发布时间:2011-03-04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2009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彭公村在彭公岗公岭土山取土时发现一处人工堆筑的遗迹。2009年12月,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良渚遗址管理所现场调查,发现并确认多达6处人工堆积现象,顶宽现存约10-18米,底宽现存约50-80米,高约10-20米。均是利用自然山体之间凹地的最突出部位堆筑。堆筑平面呈条形,剖面呈梯形。初步判断岗公岭、秋坞、石坞、老虎岭等遗迹应为良渚时期人工堆筑的水坝,这些水坝实际上是在几座山体的山谷位置进行人工堆筑,使这些分散的山头连成一体,形成一道长达数公里的屏障。推测它们应该与良渚古城外围的防洪治水系统有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0年初经过对岗公岭遗址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堆筑营建方式为:下部用草裹青淤泥堆筑,上部用黄土堆筑,这种营建的方式是莫角山等遗址普遍采用的方法,因此对认识和复原良渚人的大型工程的营建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反证岗公岭等遗迹应该是良渚文化的营建工程。2010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良渚遗址管理所将草裹泥样品送北京大学14C实验室进行了测年,经测定年代为距今4800年左右,进一步确认该水坝遗迹为良渚文化中期营建。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余杭区普查队  刘斌  王宁远  费国平  兰廷成)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1年2月25日4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浙江杭州:彭公水坝遗迹可能与良渚古城外围防洪系统有关

发布时间:2011-03-04

    2009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彭公村在彭公岗公岭土山取土时发现一处人工堆筑的遗迹。2009年12月,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良渚遗址管理所现场调查,发现并确认多达6处人工堆积现象,顶宽现存约10-18米,底宽现存约50-80米,高约10-20米。均是利用自然山体之间凹地的最突出部位堆筑。堆筑平面呈条形,剖面呈梯形。初步判断岗公岭、秋坞、石坞、老虎岭等遗迹应为良渚时期人工堆筑的水坝,这些水坝实际上是在几座山体的山谷位置进行人工堆筑,使这些分散的山头连成一体,形成一道长达数公里的屏障。推测它们应该与良渚古城外围的防洪治水系统有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0年初经过对岗公岭遗址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其堆筑营建方式为:下部用草裹青淤泥堆筑,上部用黄土堆筑,这种营建的方式是莫角山等遗址普遍采用的方法,因此对认识和复原良渚人的大型工程的营建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反证岗公岭等遗迹应该是良渚文化的营建工程。2010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良渚遗址管理所将草裹泥样品送北京大学14C实验室进行了测年,经测定年代为距今4800年左右,进一步确认该水坝遗迹为良渚文化中期营建。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余杭区普查队  刘斌  王宁远  费国平  兰廷成)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1年2月25日4版)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