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

发布时间:2011-04-26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永顺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地属灵溪镇司城村,为历史上永顺土司数百年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情况最好的土司城址。

    2010年5月,为配合《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维修工程方案》的编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对老司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发掘工作已取得多项重要收获。

    1、城址布局

    通过历年的调查与勘探,基本上弄清了城址各个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宫殿区与衙署区处于城址的中心,其周围分布有街道区、宗教区、墓葬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在城址的河流两端,分别是具有军事护卫性质的军事城堡。以吊井、颗砂为中心的开阔河谷,为老司城的重要经济命脉。

    “宫殿区”和“衙署区”的名称是袭用民间相传的称号。宫殿区周长436米,总面积14000平方米,衙署区周长409米,面积8762平方米。城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宫殿区共有四门,大西门为正门,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各有一门。发掘区位于宫殿区东南部,建筑墙体、道路、水沟互相叠压,从早到晚至少有四次建筑过程。经过勘探,目前已基本确定了宫殿区主体建筑和主干道的大体位置。

    2、宫殿区西城门 

    大西门位于宫殿区西侧,门道由卵石砌成的路面、台级与红石条砌成的路面、台级组成,下接右街的卵石街道,上与宫殿区内的道路相接,门道两侧的城墙以红砂岩错缝平铺叠砌包边,内侧发现有排水沟,西北部城墙保存完整,最高处高达6米,尽显土司宫城的恢宏气势。大西门左侧还发现一处门楼建筑。

    3、南城墙及排水系统

    通过清理南城墙区域的后期废弃堆积,呈现出清晰的城墙、卵石环城道路、环城墙内侧排水系统、水沟上的石桥、城内建筑的保坎等丰富的遗迹,基本弄清了这一区域城址的基本结构。

    4、城址的年代分期

    据清代《永顺县志》记载,老司城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 年),废弃于清雍正四年(1727年)的改土归流。但建城年代一直缺乏考古资料的佐证。根据目前发现的资料,大体上可以把城址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以宫殿城墙下、卵石道路下的堆积层为代表,包含物中有明代早期的青花瓷片,表明建城之前,老司城仍有人居住,年代下限为明代初,上限年代还不能确定。从南宋至元代,老司城是否已经建立了司治,则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第二期:以宫殿城墙及排水设施,L1、G4 、G10、F16等遗迹为代表,其建筑年代约在明代早期。

    第三期:以宫殿区发掘的F2及其保坎、G10的上层卵石、石桥Q1、Q2等遗迹为代表,其建筑年代约在明代中晚期。

    第四期:以宫殿区F1及其他大量晚期遗迹为代表,其年代上限为清雍正六年(1728)的改土归流,老司城作为司治从此废弃。

    5、紫金山墓地   

    紫金山墓地位于老司城东南郊,是明代永顺土司的王室墓地。现已探明墓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土司及眷属墓葬三十余座,这次对其中暴露于地表、已遭盗掘的八座墓葬进行发掘清理。

    整个陵园的地表由墓葬封土、拜台、“八字”山墙、花带缠腰过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遗迹组成,这一发现对于复原明代土司王室陵园整体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这次发掘的彭世麒夫妻合葬墓制作精致、装饰华美,堪称明代土司陵墓的精品之作。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都是永顺土司中功勋卓著的人物,多次征战,屡建奇功,他们曾带领土兵抗击倭寇,为祖国的安宁立下过赫赫战功,是土家民族的英雄。墓地出土的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及一些土司眷属的墓志铭,还是研究土司社会的珍贵史料。

    6、专题调查

    通过对永顺土司核心区域的专题调查,目前发现土司时期的各类遗址已达60多处,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题铭等等,对永顺老司城相关遗址的内涵和空间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对永顺土司辖下三州六洞区域的调查中,通过对九龙蹬古城堡、龙潭城等重要遗址的调查与试掘,也取得许多重要线索,有望在土司早期史迹的认识方面获得突破。

    土司制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永顺老司城遗址城市分区明确,城市功能齐全,充分反映了永顺土司的历史图景,是微观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复原土司社会内部结构和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案例。

    老司城遗址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八百年民族变迁和家国盛衰的实物载体,也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物证。

    老司城建立在一个地势极为峻峭的山地,依山旁水、因地制宜、魅力独具,体现了自然地形和军事防御功能的完美统一,老司城基础设施保存完整,地上地下遗存丰富多样,城墙、砖雕、建筑、街坊重叠变幻,且与周边瑰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极具多元立体的保护与展示价值。发掘后的庞大废墟,将具有惊人的视觉冲击力,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为中国现存城市遗址中所罕见。(执笔:柴焕波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

发布时间:2011-04-26

 
 

    永顺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地属灵溪镇司城村,为历史上永顺土司数百年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情况最好的土司城址。

    2010年5月,为配合《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维修工程方案》的编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对老司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发掘工作已取得多项重要收获。

    1、城址布局

    通过历年的调查与勘探,基本上弄清了城址各个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宫殿区与衙署区处于城址的中心,其周围分布有街道区、宗教区、墓葬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在城址的河流两端,分别是具有军事护卫性质的军事城堡。以吊井、颗砂为中心的开阔河谷,为老司城的重要经济命脉。

    “宫殿区”和“衙署区”的名称是袭用民间相传的称号。宫殿区周长436米,总面积14000平方米,衙署区周长409米,面积8762平方米。城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宫殿区共有四门,大西门为正门,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各有一门。发掘区位于宫殿区东南部,建筑墙体、道路、水沟互相叠压,从早到晚至少有四次建筑过程。经过勘探,目前已基本确定了宫殿区主体建筑和主干道的大体位置。

    2、宫殿区西城门 

    大西门位于宫殿区西侧,门道由卵石砌成的路面、台级与红石条砌成的路面、台级组成,下接右街的卵石街道,上与宫殿区内的道路相接,门道两侧的城墙以红砂岩错缝平铺叠砌包边,内侧发现有排水沟,西北部城墙保存完整,最高处高达6米,尽显土司宫城的恢宏气势。大西门左侧还发现一处门楼建筑。

    3、南城墙及排水系统

    通过清理南城墙区域的后期废弃堆积,呈现出清晰的城墙、卵石环城道路、环城墙内侧排水系统、水沟上的石桥、城内建筑的保坎等丰富的遗迹,基本弄清了这一区域城址的基本结构。

    4、城址的年代分期

    据清代《永顺县志》记载,老司城建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 年),废弃于清雍正四年(1727年)的改土归流。但建城年代一直缺乏考古资料的佐证。根据目前发现的资料,大体上可以把城址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以宫殿城墙下、卵石道路下的堆积层为代表,包含物中有明代早期的青花瓷片,表明建城之前,老司城仍有人居住,年代下限为明代初,上限年代还不能确定。从南宋至元代,老司城是否已经建立了司治,则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第二期:以宫殿城墙及排水设施,L1、G4 、G10、F16等遗迹为代表,其建筑年代约在明代早期。

    第三期:以宫殿区发掘的F2及其保坎、G10的上层卵石、石桥Q1、Q2等遗迹为代表,其建筑年代约在明代中晚期。

    第四期:以宫殿区F1及其他大量晚期遗迹为代表,其年代上限为清雍正六年(1728)的改土归流,老司城作为司治从此废弃。

    5、紫金山墓地   

    紫金山墓地位于老司城东南郊,是明代永顺土司的王室墓地。现已探明墓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土司及眷属墓葬三十余座,这次对其中暴露于地表、已遭盗掘的八座墓葬进行发掘清理。

    整个陵园的地表由墓葬封土、拜台、“八字”山墙、花带缠腰过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遗迹组成,这一发现对于复原明代土司王室陵园整体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这次发掘的彭世麒夫妻合葬墓制作精致、装饰华美,堪称明代土司陵墓的精品之作。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都是永顺土司中功勋卓著的人物,多次征战,屡建奇功,他们曾带领土兵抗击倭寇,为祖国的安宁立下过赫赫战功,是土家民族的英雄。墓地出土的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及一些土司眷属的墓志铭,还是研究土司社会的珍贵史料。

    6、专题调查

    通过对永顺土司核心区域的专题调查,目前发现土司时期的各类遗址已达60多处,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题铭等等,对永顺老司城相关遗址的内涵和空间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对永顺土司辖下三州六洞区域的调查中,通过对九龙蹬古城堡、龙潭城等重要遗址的调查与试掘,也取得许多重要线索,有望在土司早期史迹的认识方面获得突破。

    土司制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永顺老司城遗址城市分区明确,城市功能齐全,充分反映了永顺土司的历史图景,是微观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复原土司社会内部结构和中国城市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案例。

    老司城遗址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八百年民族变迁和家国盛衰的实物载体,也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物证。

    老司城建立在一个地势极为峻峭的山地,依山旁水、因地制宜、魅力独具,体现了自然地形和军事防御功能的完美统一,老司城基础设施保存完整,地上地下遗存丰富多样,城墙、砖雕、建筑、街坊重叠变幻,且与周边瑰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极具多元立体的保护与展示价值。发掘后的庞大废墟,将具有惊人的视觉冲击力,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为中国现存城市遗址中所罕见。(执笔:柴焕波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