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荆州发现四千年前人类遗骸 初步判断去世仅10余岁

发布时间:2012-06-18文章出处:楚州晚报作者:


  昨日,荆州区郢城镇海湖村黄家台遗址传出消息,此处发现了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人类遗骸。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荆州博物馆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发掘。
  昨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郢城镇海湖村黄家台遗址。据现场负责的荆州博物馆馆员田勇介绍,该遗址属于石家河文化,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于2010年3月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目前正在工程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抓紧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现场。

 

 

记者(右一)现场采访。

 

 

发掘出来的骸骨。

 

  田勇介绍,石家河文化时代距今约4600─4000年,因最早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豫西南、湘北等地,属于长江中游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上承屈家岭文化,下启江汉平原先商土著文化,与辉煌灿烂的楚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记者发现,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田勇说,现在可以基本确认,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生产的地方,通俗地说,就是生活小区,已经发现了大量的陶盘、陶杯、陶碗、纺纶、石斧等遗物,还有陶塑品。

  在一个5米见方的发掘探方内,记者看到,考古队员罗忠武正在对一座狭窄土坑墓里的一具人类遗骸进行清理,该具遗骸保存较完整,约1.4米,通过骨骼初步推断,墓主去世时仅有10余岁,距今已有4500多年!确切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要通过科学检测后才能得出结论。

  在探方里,记者还发现坑状和沟状遗迹,考古队员袁中楠分析,探方所处是当时的一处房址,这些坑可用稳固房屋支架并可堆放垃圾,当时的房子是“木骨泥墙”结构,即平地起建或把地面挖成“地穴”及“半地穴”状,在外围栽以竹木棍并敷以草拌泥,用竹木搭成屋架并盖上茅草,房子便建成了,房外还有排水沟。

  田勇介绍,考古发掘既要抢救和保护好国家文物,也要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黄家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将在6月下旬结束,之后将在荆州博物馆内进行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荆州发现四千年前人类遗骸 初步判断去世仅10余岁

发布时间:2012-06-18


  昨日,荆州区郢城镇海湖村黄家台遗址传出消息,此处发现了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人类遗骸。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荆州博物馆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发掘。
  昨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郢城镇海湖村黄家台遗址。据现场负责的荆州博物馆馆员田勇介绍,该遗址属于石家河文化,是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于2010年3月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目前正在工程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抓紧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现场。

 

 

记者(右一)现场采访。

 

 

发掘出来的骸骨。

 

  田勇介绍,石家河文化时代距今约4600─4000年,因最早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豫西南、湘北等地,属于长江中游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上承屈家岭文化,下启江汉平原先商土著文化,与辉煌灿烂的楚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记者发现,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田勇说,现在可以基本确认,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生产的地方,通俗地说,就是生活小区,已经发现了大量的陶盘、陶杯、陶碗、纺纶、石斧等遗物,还有陶塑品。

  在一个5米见方的发掘探方内,记者看到,考古队员罗忠武正在对一座狭窄土坑墓里的一具人类遗骸进行清理,该具遗骸保存较完整,约1.4米,通过骨骼初步推断,墓主去世时仅有10余岁,距今已有4500多年!确切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要通过科学检测后才能得出结论。

  在探方里,记者还发现坑状和沟状遗迹,考古队员袁中楠分析,探方所处是当时的一处房址,这些坑可用稳固房屋支架并可堆放垃圾,当时的房子是“木骨泥墙”结构,即平地起建或把地面挖成“地穴”及“半地穴”状,在外围栽以竹木棍并敷以草拌泥,用竹木搭成屋架并盖上茅草,房子便建成了,房外还有排水沟。

  田勇介绍,考古发掘既要抢救和保护好国家文物,也要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黄家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将在6月下旬结束,之后将在荆州博物馆内进行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作者:

文章出处:楚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