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广州发现完整东汉砖室墓

发布时间:2012-09-17文章出处:广州日报作者:黄丹彤

 

    一座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地区考古发现规模较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东汉砖室墓近日在广州动物园犀牛馆场地被发现。昨天,广州考古所副研究员易西兵现场向媒体通报了这座东汉砖室墓结构和随葬物品情况,据悉,这也是广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最直观的墓室之一。同时发现的还有分属南朝、隋和明代另外3座砖室墓。

    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考古专家麦英豪到现场考察了这座砖室墓。他说,虽然墓室早已被盗,但这是目前广州发现的一座最完整的1900多年前的岭南建筑,说明早在东汉晚年,广州人砖头砌拱建筑技巧已和西方古罗马人共享了。麦英豪建议将这一砖室墓作为动物园一个景点建成陈列室,另外调拨相关时期广州的考古发掘文物建成汉代文物陈列馆对外开放。

    广州动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真能建成陈列馆,将是广州动物园内一道重要的景点,园方可以将目前的犀牛馆迁移他处腾出空间。据悉,涉及这座东汉砖室墓的保护方案目前正在制定中。

 

    考古人员

    这是一座迄今广州发现结构最完整东汉砖室墓

    记者现场看到,东汉砖室墓在地下不到3米深位置,总建筑面积近60平方米,其中墓室面积近30平方米。有两座并排的坐东朝西的主墓室。墓坑平面略呈“中”字形。

    易西兵介绍,墓室全长9.74米,横前堂长7.13米。墓坑前有斜坡式墓道。墓室分甬道、横前堂和并列双后室(即主墓室)。封门保存完好。甬道、横前堂和双后室的券顶也保存完整。甬道和后室券顶内高1.7米,横前堂内更是高达2.8米,成年人在内可以自由穿行。整个墓室结砌工整,也是当时建筑风格的重要体现。

    墓内被严重盗扰,盗洞在横前堂左侧。两个后室的底砖绝大多数被撬走,随葬器物不存。横前堂清出陶屋、仓、灶、井和陶俑、鸡、鸭、牛、猪、狗等模型,以及碗、罐、盂和较多的陶器盖。其中5件陶俑烧制火候高,形态各异,面部表情十分细腻,为广州地区考古发掘少见。

    “从墓内的残存随葬器物,加上整个墓室规模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易西兵说。据介绍,这是一对夫妻墓葬。“根据东汉墓葬的格局,可以看出东汉人的生死观念,生前有阳宅,死后也有阴宅。”

    记者看到,从墓室内清出一座完整陶屋可见,陶屋内大院左侧养着畜牲,右侧是几个正在活动的人,二楼窗台还站着一个人。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至今动物园一带挖出古墓逾40座

    易西兵透露,广州动物园附近一带是广州古墓的重点保护区,仅仅1956年、1957年就在附近一带挖掘了20多座古墓。迄今这里共发掘古墓40多座。

    “从1953年开始,广州地区考古发掘的东汉砖室墓超过400座,其中绝大多数被盗扰,结构保存不全。其中也有部分墓葬保存较好,经考古发掘后原址保护。”易西兵列数了其中案例。

    1993年,番禺龟岗沙头发现东汉砖室墓22座,清理12座,对其实施原址回填保护,其中2座墓室上盖保护棚,公众可以参观墓室结构,一座十字形砖室墓保存较完整,分甬道、前室、左右侧室和后室,除前室为穹隆顶结构外,其余为券顶,此墓现在原址保护并展示。另外10座墓葬原地保留。在此基础上,建设番禺博物馆。

    1999年,广州先烈中路一工地发掘东汉砖室墓一座,规模不大,为横前堂带单后室结构,后室券顶保存较好,发掘结束后采取回填保护。

    2003年,在广州大学城山文头岗发掘一大型东汉墓,东西长12米、南北宽14米,平面略呈“井”字形,为两座墓并列连通组成,券顶不存。发掘结束后,在原址回填保护。

    2006年,在官洲国际生物岛发掘东汉砖室墓一座,墓室长约10米,分甬道、前室、过道和后室,前、后室均为穹隆顶结构,顶部被破坏。发掘结束后,在原址回填保护。

 

    名词解释

    封门:墓葬的大门。古代有钱人家往往生前先将墓地建好,然后先将墓门封死,主人离世时其家人再将墓门打开,埋葬之后将墓门封死。夫妻合葬者封门要打开两次。在东汉,墓葬最大特点是厚葬,随葬品很丰厚;墓内还建有排场的阴宅等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现场传真历史文章

广州发现完整东汉砖室墓

发布时间:2012-09-17

 

    一座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地区考古发现规模较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东汉砖室墓近日在广州动物园犀牛馆场地被发现。昨天,广州考古所副研究员易西兵现场向媒体通报了这座东汉砖室墓结构和随葬物品情况,据悉,这也是广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最直观的墓室之一。同时发现的还有分属南朝、隋和明代另外3座砖室墓。

    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考古专家麦英豪到现场考察了这座砖室墓。他说,虽然墓室早已被盗,但这是目前广州发现的一座最完整的1900多年前的岭南建筑,说明早在东汉晚年,广州人砖头砌拱建筑技巧已和西方古罗马人共享了。麦英豪建议将这一砖室墓作为动物园一个景点建成陈列室,另外调拨相关时期广州的考古发掘文物建成汉代文物陈列馆对外开放。

    广州动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真能建成陈列馆,将是广州动物园内一道重要的景点,园方可以将目前的犀牛馆迁移他处腾出空间。据悉,涉及这座东汉砖室墓的保护方案目前正在制定中。

 

    考古人员

    这是一座迄今广州发现结构最完整东汉砖室墓

    记者现场看到,东汉砖室墓在地下不到3米深位置,总建筑面积近60平方米,其中墓室面积近30平方米。有两座并排的坐东朝西的主墓室。墓坑平面略呈“中”字形。

    易西兵介绍,墓室全长9.74米,横前堂长7.13米。墓坑前有斜坡式墓道。墓室分甬道、横前堂和并列双后室(即主墓室)。封门保存完好。甬道、横前堂和双后室的券顶也保存完整。甬道和后室券顶内高1.7米,横前堂内更是高达2.8米,成年人在内可以自由穿行。整个墓室结砌工整,也是当时建筑风格的重要体现。

    墓内被严重盗扰,盗洞在横前堂左侧。两个后室的底砖绝大多数被撬走,随葬器物不存。横前堂清出陶屋、仓、灶、井和陶俑、鸡、鸭、牛、猪、狗等模型,以及碗、罐、盂和较多的陶器盖。其中5件陶俑烧制火候高,形态各异,面部表情十分细腻,为广州地区考古发掘少见。

    “从墓内的残存随葬器物,加上整个墓室规模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易西兵说。据介绍,这是一对夫妻墓葬。“根据东汉墓葬的格局,可以看出东汉人的生死观念,生前有阳宅,死后也有阴宅。”

    记者看到,从墓室内清出一座完整陶屋可见,陶屋内大院左侧养着畜牲,右侧是几个正在活动的人,二楼窗台还站着一个人。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至今动物园一带挖出古墓逾40座

    易西兵透露,广州动物园附近一带是广州古墓的重点保护区,仅仅1956年、1957年就在附近一带挖掘了20多座古墓。迄今这里共发掘古墓40多座。

    “从1953年开始,广州地区考古发掘的东汉砖室墓超过400座,其中绝大多数被盗扰,结构保存不全。其中也有部分墓葬保存较好,经考古发掘后原址保护。”易西兵列数了其中案例。

    1993年,番禺龟岗沙头发现东汉砖室墓22座,清理12座,对其实施原址回填保护,其中2座墓室上盖保护棚,公众可以参观墓室结构,一座十字形砖室墓保存较完整,分甬道、前室、左右侧室和后室,除前室为穹隆顶结构外,其余为券顶,此墓现在原址保护并展示。另外10座墓葬原地保留。在此基础上,建设番禺博物馆。

    1999年,广州先烈中路一工地发掘东汉砖室墓一座,规模不大,为横前堂带单后室结构,后室券顶保存较好,发掘结束后采取回填保护。

    2003年,在广州大学城山文头岗发掘一大型东汉墓,东西长12米、南北宽14米,平面略呈“井”字形,为两座墓并列连通组成,券顶不存。发掘结束后,在原址回填保护。

    2006年,在官洲国际生物岛发掘东汉砖室墓一座,墓室长约10米,分甬道、前室、过道和后室,前、后室均为穹隆顶结构,顶部被破坏。发掘结束后,在原址回填保护。

 

    名词解释

    封门:墓葬的大门。古代有钱人家往往生前先将墓地建好,然后先将墓门封死,主人离世时其家人再将墓门打开,埋葬之后将墓门封死。夫妻合葬者封门要打开两次。在东汉,墓葬最大特点是厚葬,随葬品很丰厚;墓内还建有排场的阴宅等等。

 

作者:黄丹彤

文章出处: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