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良渚与国家社会在中国的起源”——第三届李约瑟纪念演讲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8-11-02文章出处:“李约瑟研究所”微信号作者:

  由李约瑟研究所和剑桥大学凯斯学院、亚洲与中东学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考古学系共同组织的第三届《李约瑟纪念演讲》(Needham Memorial Lecture),于10月26日下午五点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瑞雷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年度邀请到的演讲者是世界著名史前考古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前院长、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伦福儒教授(Professor Colin Renfrew)。他演讲的题目是:“良渚与国家社会在中国的起源”。

  在为时五十分钟的演讲中,今年已是81岁高龄的伦福儒教授始终情绪饱满、思路清晰。在演讲的开始,他首先提到五十多年前的1961年,当他本人还是剑桥大学学生会会长时,他曾邀请时为凯斯学院院士的李约瑟先生和圣约翰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霍伊尔(Sir Fred Hoyle)就“科学进步之处,宗教退却”(Where science advances, religion recedes)这一主题展开辩论。霍伊尔支持正方,认为科学进必致宗教退,而李约瑟则为反方站台,认为科学进步不一定导致宗教的退亡。辩论的结果是李约瑟获胜。伦福儒教授显然为他组织的这场辩论活动感到非常自豪,居然还珍藏着当年这场辩论会的海报以及参与辩论的李约瑟先生的照片,并为大家做了展示,堪称一段佳话。

李约瑟先生1961年参与辩论会的海报

李约瑟先生1961年参与辩论会的照片

  接下来进入演讲的正题,他首先介绍了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包括良渚的王城、宫城以及贯穿全城的河道系统,还有城外的水坝体系,贵族墓葬和随葬的大量精美而造型多样的玉器,以及玉器上刻画的象征符号或图案,展现了良渚文化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结构复杂性。接下来,他介绍了世界范围内早期国家社会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列举了埃及的金字塔、苏美尔文明的城址与文字、英国和美洲的巨石阵、以及地中海爱琴文明的早期大理石雕像等等,说明早期文明社会的发生和发展中,公共性聚集建筑、公共性大型工程和程式化或标准化的象征符号系统具有重要的标识性意义。

伦福儒教授为听众展示良渚文化出土的以人/兽为中心的图像

  伦福儒教授同时指出,传统上认为中国文明的发生始于公元前第二千纪后期的商代或稍早一些,其标志就是城市和宫殿建筑、大量的礼仪性青铜容器、以及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现在,如果从城市和大型公共水利设施的构筑、以精美玉器为标志的社会分层、还有程式化的以人/兽母题为中心的象征符号体系来考察的话,那么可以肯定,良渚社会已经高度复杂化了,所以能够组织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城市、构筑水坝和水道系统,并且形成与权力和财富分层相配合的意识形态系统。基于这样的视角,他认为良渚社会应该已经超越了酋邦阶段,而达到了国家的形态。换言之,在他看来,中国文明的起源应向前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的良渚文化。

琼斯教授主持提问环节

古克礼教授在提问

  伦福儒教授的演讲激起了听众们的极大兴趣。在提问阶段,听众们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尖锐,比如有听众提出如何定义中国文明的问题,尤其是良渚文化与其后的商代青铜文明能否衔接上的问题;也有听众注意到良渚玉器独特的人/兽母题图案,问这与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还有听众问及文明这一概念的定义,提出是否应该考虑修正传统定义中对青铜工艺和书写文字的强调;关于良渚社会的分层现象,也有听众问到为什么演讲中没有谈到社会底层人群的状况,尤其是墓葬及其相应的随葬品。伦福儒教授对每个问题都做了尽可能详细的回答,他承认很多问题非常复杂,比如关于中国、关于文明的概念可能会有很多的争议,答案也会相当复杂。有些问题可能现在还回答不清楚,但他期待中国考古学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必将有助于澄清这些问题。

伦福儒教授与罗界教授在交谈

 

伦福儒教授与布罗厄尔爵士及夫人交谈

  提问阶段结束后,与会的听众还应邀参加了简短的招待会,以增进交流。

  李约瑟纪念演讲创办于2016年,为年度演讲,由劲牌中国科学与文明基金资助,旨在增强学界和公众对东亚文明、社会和历史的认识,也增进对李约瑟知识遗产及其长远影响的认知、反思和深入研究。第一届演讲者为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前院长、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理事罗界教授(Sir Geoffrey Lloyd);第二届演讲于2017年10月举行,演讲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

  此次演讲主持人是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主席琼斯教授(Martin Jones)。剑桥大学前任校长、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理事布罗厄尔爵士(Lord Alec Broers)、李约瑟研究所前所长古克礼教授(Christopher Cullen)、国际科学史学会秘书长詹佳玲教授(Catherine Jami)、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理事罗界教授、伦福儒教授夫人、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艾超世先生(Charles Aylmer)及剑桥大学师生、访问学者共计120多人出席了这一演讲活动。

(注:本文所用图片均为赵静一博士所摄。)

编辑: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良渚与国家社会在中国的起源”——第三届李约瑟纪念演讲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8-11-02

  由李约瑟研究所和剑桥大学凯斯学院、亚洲与中东学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考古学系共同组织的第三届《李约瑟纪念演讲》(Needham Memorial Lecture),于10月26日下午五点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瑞雷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年度邀请到的演讲者是世界著名史前考古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前院长、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伦福儒教授(Professor Colin Renfrew)。他演讲的题目是:“良渚与国家社会在中国的起源”。

  在为时五十分钟的演讲中,今年已是81岁高龄的伦福儒教授始终情绪饱满、思路清晰。在演讲的开始,他首先提到五十多年前的1961年,当他本人还是剑桥大学学生会会长时,他曾邀请时为凯斯学院院士的李约瑟先生和圣约翰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霍伊尔(Sir Fred Hoyle)就“科学进步之处,宗教退却”(Where science advances, religion recedes)这一主题展开辩论。霍伊尔支持正方,认为科学进必致宗教退,而李约瑟则为反方站台,认为科学进步不一定导致宗教的退亡。辩论的结果是李约瑟获胜。伦福儒教授显然为他组织的这场辩论活动感到非常自豪,居然还珍藏着当年这场辩论会的海报以及参与辩论的李约瑟先生的照片,并为大家做了展示,堪称一段佳话。

李约瑟先生1961年参与辩论会的海报

李约瑟先生1961年参与辩论会的照片

  接下来进入演讲的正题,他首先介绍了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包括良渚的王城、宫城以及贯穿全城的河道系统,还有城外的水坝体系,贵族墓葬和随葬的大量精美而造型多样的玉器,以及玉器上刻画的象征符号或图案,展现了良渚文化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结构复杂性。接下来,他介绍了世界范围内早期国家社会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列举了埃及的金字塔、苏美尔文明的城址与文字、英国和美洲的巨石阵、以及地中海爱琴文明的早期大理石雕像等等,说明早期文明社会的发生和发展中,公共性聚集建筑、公共性大型工程和程式化或标准化的象征符号系统具有重要的标识性意义。

伦福儒教授为听众展示良渚文化出土的以人/兽为中心的图像

  伦福儒教授同时指出,传统上认为中国文明的发生始于公元前第二千纪后期的商代或稍早一些,其标志就是城市和宫殿建筑、大量的礼仪性青铜容器、以及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现在,如果从城市和大型公共水利设施的构筑、以精美玉器为标志的社会分层、还有程式化的以人/兽母题为中心的象征符号体系来考察的话,那么可以肯定,良渚社会已经高度复杂化了,所以能够组织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建城市、构筑水坝和水道系统,并且形成与权力和财富分层相配合的意识形态系统。基于这样的视角,他认为良渚社会应该已经超越了酋邦阶段,而达到了国家的形态。换言之,在他看来,中国文明的起源应向前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的良渚文化。

琼斯教授主持提问环节

古克礼教授在提问

  伦福儒教授的演讲激起了听众们的极大兴趣。在提问阶段,听众们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尖锐,比如有听众提出如何定义中国文明的问题,尤其是良渚文化与其后的商代青铜文明能否衔接上的问题;也有听众注意到良渚玉器独特的人/兽母题图案,问这与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还有听众问及文明这一概念的定义,提出是否应该考虑修正传统定义中对青铜工艺和书写文字的强调;关于良渚社会的分层现象,也有听众问到为什么演讲中没有谈到社会底层人群的状况,尤其是墓葬及其相应的随葬品。伦福儒教授对每个问题都做了尽可能详细的回答,他承认很多问题非常复杂,比如关于中国、关于文明的概念可能会有很多的争议,答案也会相当复杂。有些问题可能现在还回答不清楚,但他期待中国考古学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必将有助于澄清这些问题。

伦福儒教授与罗界教授在交谈

 

伦福儒教授与布罗厄尔爵士及夫人交谈

  提问阶段结束后,与会的听众还应邀参加了简短的招待会,以增进交流。

  李约瑟纪念演讲创办于2016年,为年度演讲,由劲牌中国科学与文明基金资助,旨在增强学界和公众对东亚文明、社会和历史的认识,也增进对李约瑟知识遗产及其长远影响的认知、反思和深入研究。第一届演讲者为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前院长、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理事罗界教授(Sir Geoffrey Lloyd);第二届演讲于2017年10月举行,演讲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

  此次演讲主持人是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主席琼斯教授(Martin Jones)。剑桥大学前任校长、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理事布罗厄尔爵士(Lord Alec Broers)、李约瑟研究所前所长古克礼教授(Christopher Cullen)、国际科学史学会秘书长詹佳玲教授(Catherine Jami)、李约瑟研究所董事会理事罗界教授、伦福儒教授夫人、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艾超世先生(Charles Aylmer)及剑桥大学师生、访问学者共计120多人出席了这一演讲活动。

(注:本文所用图片均为赵静一博士所摄。)

编辑:韩翰

作者:

文章出处:“李约瑟研究所”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