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发布时间:2005-11-15文章出处:中国广播网作者:洪波

    中广网合肥11月14日消息  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讨论会”传出讯息: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境内发掘出的双墩文化遗址,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丰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双墩遗址出土的7300年前陶塑

 

    这次讨论会有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历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科学出版社、中国文物报社以及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文博考古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双墩遗址,观摩了双墩遗址及侯家 寨遗址等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陈列,听取了关于双墩及相关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汇报,就上述有关问题作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双墩文化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在1985年11月的文物大普查中发现,现存面积约12000平方米。1986、1991、1992年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蚌埠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三次发掘,均位于遗址东南的一条凹沟内,共揭露面积375平方米,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取得重要收获。

   与会专家们认为,双墩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的年代特征与碳14年代测定数据基本吻合,距今约7000年左右,这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对建立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分期框架和谱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双墩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丰富多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的螺蚌壳等,种类繁多,内涵多样,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又有大批的刻划符号和泥塑艺术品等,为探索7000年前先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大量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

 

双墩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


 

  根据对出土遗物及刻划符号的分析,与会专家们认为,作为一处聚落遗址,双墩氏族存在着多种经济结构。当时双墩一带温暖湿润,河湖湿地广布,螺蚌鱼类资源丰富,双墩先民定居于水泽之畔的台地之上,附近丘陵台地林莽丛生,动植物资源繁多。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籼、粳稻壳表明,双墩人当时已开始经营稻作农业,并饲养家猪,同时捕捞、渔猎、采集在双墩人的经济生活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外,还有制陶业、石器、骨角器制作,以及养蚕等手工业。

  

双墩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

 

  专家们认为,双墩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各类繁多的刻划符号,就同时期国内外文化遗存来说,都十分罕见,是惊人的发现。这些符号大都刻划在器底部位,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日月山川、动植物、房屋等写实类,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纺织、饲养家畜等生产与生活类,记事与记数类等,反映了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广泛的内涵,构成了双墩文化遗存极其重要的内容。
  这类刻划符号表明它是一定地域范围氏族群落之间表达特定含义的记录符号。正像中华文明曾经历起源、孕育、形成的长期过程,文明的因子曾如满天星斗多处散布一样,中国文字也经历了起源、孕育、形成的长期过程,文字在起源过程中也曾自不同的地方汇聚于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由于文明形成的需要,经一定程度的整合从而形成文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墩刻划符号可以说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于探索中国文字乃至整个人类文字起源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墩遗址发掘地

 


  专家们认为,虽然目前由于对双墩遗址发掘面积较小,还缺乏一些遗迹、地层资料,但是从发现的丰富多彩的遗物和刻划符号,已能够科学地分析当时双墩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基本能反映其文化面貌。特别是侯家寨遗址一期等出土的遗物及刻划符号与双墩遗址文化内涵一致,并且有一定的年代跨度,说明已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不同遗址形成同一种文化。这类遗址的生活陶器,以各类釜、灶、鼎、罐、盆、碗、且形支脚为主,流行各类耳、服饰。在器物群组合与造型上,虽然包含中原、海岱等地区原始文化的成分,但主体因素与周围地区同期原始文化面貌有着明显不同,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内涵。现有考古发现表明,以双墩遗址为代表的同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淮河中游地区。这类文化遗存以双墩遗址最为典型,具有淮河流域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兼蓄南北方早中期原始文化的一些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时代跨度和地域分布,具备了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基本要素,因此,可确定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双墩文化。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作学术演讲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发布时间:2005-11-15

    中广网合肥11月14日消息  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讨论会”传出讯息: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境内发掘出的双墩文化遗址,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丰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双墩遗址出土的7300年前陶塑

 

    这次讨论会有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历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科学出版社、中国文物报社以及河南、江苏、山东、安徽等文博考古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双墩遗址,观摩了双墩遗址及侯家 寨遗址等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陈列,听取了关于双墩及相关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汇报,就上述有关问题作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双墩文化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在1985年11月的文物大普查中发现,现存面积约12000平方米。1986、1991、1992年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蚌埠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三次发掘,均位于遗址东南的一条凹沟内,共揭露面积375平方米,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取得重要收获。

   与会专家们认为,双墩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的年代特征与碳14年代测定数据基本吻合,距今约7000年左右,这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对建立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分期框架和谱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双墩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丰富多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的螺蚌壳等,种类繁多,内涵多样,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又有大批的刻划符号和泥塑艺术品等,为探索7000年前先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大量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

 

双墩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


 

  根据对出土遗物及刻划符号的分析,与会专家们认为,作为一处聚落遗址,双墩氏族存在着多种经济结构。当时双墩一带温暖湿润,河湖湿地广布,螺蚌鱼类资源丰富,双墩先民定居于水泽之畔的台地之上,附近丘陵台地林莽丛生,动植物资源繁多。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籼、粳稻壳表明,双墩人当时已开始经营稻作农业,并饲养家猪,同时捕捞、渔猎、采集在双墩人的经济生活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外,还有制陶业、石器、骨角器制作,以及养蚕等手工业。

  

双墩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

 

  专家们认为,双墩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各类繁多的刻划符号,就同时期国内外文化遗存来说,都十分罕见,是惊人的发现。这些符号大都刻划在器底部位,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日月山川、动植物、房屋等写实类,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纺织、饲养家畜等生产与生活类,记事与记数类等,反映了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广泛的内涵,构成了双墩文化遗存极其重要的内容。
  这类刻划符号表明它是一定地域范围氏族群落之间表达特定含义的记录符号。正像中华文明曾经历起源、孕育、形成的长期过程,文明的因子曾如满天星斗多处散布一样,中国文字也经历了起源、孕育、形成的长期过程,文字在起源过程中也曾自不同的地方汇聚于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由于文明形成的需要,经一定程度的整合从而形成文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墩刻划符号可以说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于探索中国文字乃至整个人类文字起源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墩遗址发掘地

 


  专家们认为,虽然目前由于对双墩遗址发掘面积较小,还缺乏一些遗迹、地层资料,但是从发现的丰富多彩的遗物和刻划符号,已能够科学地分析当时双墩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基本能反映其文化面貌。特别是侯家寨遗址一期等出土的遗物及刻划符号与双墩遗址文化内涵一致,并且有一定的年代跨度,说明已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不同遗址形成同一种文化。这类遗址的生活陶器,以各类釜、灶、鼎、罐、盆、碗、且形支脚为主,流行各类耳、服饰。在器物群组合与造型上,虽然包含中原、海岱等地区原始文化的成分,但主体因素与周围地区同期原始文化面貌有着明显不同,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内涵。现有考古发现表明,以双墩遗址为代表的同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淮河中游地区。这类文化遗存以双墩遗址最为典型,具有淮河流域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兼蓄南北方早中期原始文化的一些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时代跨度和地域分布,具备了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基本要素,因此,可确定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双墩文化。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作学术演讲

作者:洪波

文章出处: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