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童明康在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09-08-12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各位先生、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值此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代表单霁翔局长对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先生和考古界的广大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年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努力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对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国考古学会成立至今,已走过了整整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学会始终秉承其立会宗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紧密团结全国考古工作者,为中国考古学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一次年会上,新一届理事会顺利产生。在新理事会的领导下,学会协助国家文物局成功举办了“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评选活动”,使广大公众更多、更及时的了解和享受到考古工作成果。同时,积极参与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多次组织专家赴河南、河北等省考古工地现场指导相关工作,给予专业意见和建议。此外,学会还十分关注当前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今年下半年拟筹备召开关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多个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活动将对相关考古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东北地区考古”和“考古学区系类型的理论与实践”。早在20世纪70年代,苏秉琦先生就提出了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80年代,随着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重要遗址相继被发现,苏秉琦先生又提出中国国家形成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东北地区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更是取得了累累硕果。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吉林、辽宁两省的考古工作者  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为确保申遗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渤海上京龙泉府、辽宁朝阳牛河梁等大遗址保护工程顺利开展,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和支持力度,考古和文物保护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东北地区三省一校的学术交流非常活跃,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窗口与平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学会和各位先生的关注与支持。
    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和发展并存。如何在新形势下妥善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推动考古学学科不断进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道路,是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里,我也想借此机会,对学会和广大的考古工作者提几点建议和希望: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涌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近现代建筑等等都已被纳入学术讨论范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不断丰富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为国家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广大考古工作者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积极参与、承担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科研项目和前瞻性研究课题,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最新科技手段和科研成果,以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带动考古学的发展。作为我国考古学界的重要学术团体,学会更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不断拓展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措施和方式,为完善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关注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工作。
    当前,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大遗址保护、考古资料整理与报告出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等,都是我国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广大考古工作者应树立全局观、大局观,提高自己对大时代、大趋势的把握能力。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应关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关注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术和科研优势,为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在杭州市召开了“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论坛期间,张忠培先生也就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大遗址考古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希望学会和各位先生能够继续关注、支持大遗址保护、第三次文物普查等当前我局的重点工作,研提意见和建议,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奉献一份心力。
    第三,参加本次年会的代表很多是考古所的主要负责同志,在这里,我也就加强考古科研机构自身建设问题提几点要求。考古科研机构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抢救、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但是,仍有一些考古科研机构因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在经费使用、工地安全、资料保管等方面暴露出种种问题。各考古科研机构应引以为戒,深刻吸取教训,全面加强自身建设。首先,树立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尤其是经费、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将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加强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整理场地、工作站、保护实验室等,做好文物标本、考古记录、档案资料的保存工作,为考古资料的利用和共享提供平台;再次,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工作质量。今年,新修订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已正式颁布,并将于10月施行。为保证新《规程》顺利推广,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培训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各考古科研单位应以此为契机,抓紧组织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新《规程》,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执行相关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田野考古工作水平。
 
    我衷心希望,与会的各位先生、专家和考古界的各位同仁能够在本次年会上畅所欲言,共商大计,为推进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出谋划策。国家文物局也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支持学会的各项工作,为学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生活愉快!预祝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童明康在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09-08-12

 
 
各位先生、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值此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代表单霁翔局长对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先生和考古界的广大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年会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努力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对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国考古学会成立至今,已走过了整整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学会始终秉承其立会宗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紧密团结全国考古工作者,为中国考古学的健康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一次年会上,新一届理事会顺利产生。在新理事会的领导下,学会协助国家文物局成功举办了“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评选活动”,使广大公众更多、更及时的了解和享受到考古工作成果。同时,积极参与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多次组织专家赴河南、河北等省考古工地现场指导相关工作,给予专业意见和建议。此外,学会还十分关注当前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今年下半年拟筹备召开关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多个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活动将对相关考古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东北地区考古”和“考古学区系类型的理论与实践”。早在20世纪70年代,苏秉琦先生就提出了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80年代,随着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重要遗址相继被发现,苏秉琦先生又提出中国国家形成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东北地区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更是取得了累累硕果。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吉林、辽宁两省的考古工作者  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为确保申遗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渤海上京龙泉府、辽宁朝阳牛河梁等大遗址保护工程顺利开展,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和支持力度,考古和文物保护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东北地区三省一校的学术交流非常活跃,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窗口与平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学会和各位先生的关注与支持。
    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和发展并存。如何在新形势下妥善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推动考古学学科不断进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道路,是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里,我也想借此机会,对学会和广大的考古工作者提几点建议和希望: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涌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近现代建筑等等都已被纳入学术讨论范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不断丰富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为国家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广大考古工作者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积极参与、承担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科研项目和前瞻性研究课题,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最新科技手段和科研成果,以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带动考古学的发展。作为我国考古学界的重要学术团体,学会更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不断拓展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措施和方式,为完善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关注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工作。
    当前,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大遗址保护、考古资料整理与报告出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等,都是我国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广大考古工作者应树立全局观、大局观,提高自己对大时代、大趋势的把握能力。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应关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关注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术和科研优势,为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在杭州市召开了“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论坛期间,张忠培先生也就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大遗址考古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希望学会和各位先生能够继续关注、支持大遗址保护、第三次文物普查等当前我局的重点工作,研提意见和建议,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奉献一份心力。
    第三,参加本次年会的代表很多是考古所的主要负责同志,在这里,我也就加强考古科研机构自身建设问题提几点要求。考古科研机构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抢救、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但是,仍有一些考古科研机构因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在经费使用、工地安全、资料保管等方面暴露出种种问题。各考古科研机构应引以为戒,深刻吸取教训,全面加强自身建设。首先,树立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尤其是经费、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将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其次,加强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整理场地、工作站、保护实验室等,做好文物标本、考古记录、档案资料的保存工作,为考古资料的利用和共享提供平台;再次,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工作质量。今年,新修订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已正式颁布,并将于10月施行。为保证新《规程》顺利推广,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培训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各考古科研单位应以此为契机,抓紧组织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新《规程》,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执行相关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田野考古工作水平。
 
    我衷心希望,与会的各位先生、专家和考古界的各位同仁能够在本次年会上畅所欲言,共商大计,为推进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出谋划策。国家文物局也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支持学会的各项工作,为学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生活愉快!预祝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