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提要3--中国古代陵墓神道石刻探论

发布时间:2009-08-2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刘毅
 
 
    神道石刻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重要标识物之一,也是墓主生前身份等级的主要象征物之一。历代神道石刻的内容,主要包括石柱、石禽兽、石人(内含文武官员、客使、守陵将军、宫人宦官等)、石碑等,而以石像生为主,门兽有时也可以作为研究参照。神道石刻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发展变化的某些侧面,是古代陵墓分期断代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神道石刻起源于秦汉:“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象仪卫耳”。结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其他文献记载来分析,汉光武帝原陵前可能已经有了神道石刻,但迄今为止还缺乏东汉皇陵神道石刻的确切实物佐证。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古代陵墓神道石刻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晰的发展序列。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调查、发掘资料来看,追封梁文帝建陵(江苏丹阳)、北魏孝文帝长陵(河南洛阳)、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陕西乾县)、宋太祖永昌陵(河南巩义)、明太祖孝陵(江苏南京)-明成祖长陵(北京昌平)等,分别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神道石刻发展变化的重要关节点。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逐步复兴阶段,它上承东汉,陵墓神道石刻制度法相初具;自东汉到南北朝应该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的滥觞期。唐代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鼎盛时期,帝王陵墓制度亦于此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唐朝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特别是石像生制度的基本定型时期,确立了望柱、禽兽、石人的基本组合方式和前后排列顺序,为后代所尊奉。唐以后,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经历了停滞徘徊(五代至元)和创新发展(明清)两个历史阶段,前后大约一千年的时间是陵墓石刻的完善期,在此期间陵墓石刻的组合和排列方式不断调整完善,至明成祖长陵基本形成固定的模式。
 
 
 
(作者系南开大学 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提要3--中国古代陵墓神道石刻探论

发布时间:2009-08-26

 
 
    神道石刻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重要标识物之一,也是墓主生前身份等级的主要象征物之一。历代神道石刻的内容,主要包括石柱、石禽兽、石人(内含文武官员、客使、守陵将军、宫人宦官等)、石碑等,而以石像生为主,门兽有时也可以作为研究参照。神道石刻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发展变化的某些侧面,是古代陵墓分期断代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神道石刻起源于秦汉:“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象仪卫耳”。结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等其他文献记载来分析,汉光武帝原陵前可能已经有了神道石刻,但迄今为止还缺乏东汉皇陵神道石刻的确切实物佐证。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古代陵墓神道石刻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晰的发展序列。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调查、发掘资料来看,追封梁文帝建陵(江苏丹阳)、北魏孝文帝长陵(河南洛阳)、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陕西乾县)、宋太祖永昌陵(河南巩义)、明太祖孝陵(江苏南京)-明成祖长陵(北京昌平)等,分别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神道石刻发展变化的重要关节点。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逐步复兴阶段,它上承东汉,陵墓神道石刻制度法相初具;自东汉到南北朝应该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的滥觞期。唐代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鼎盛时期,帝王陵墓制度亦于此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唐朝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特别是石像生制度的基本定型时期,确立了望柱、禽兽、石人的基本组合方式和前后排列顺序,为后代所尊奉。唐以后,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经历了停滞徘徊(五代至元)和创新发展(明清)两个历史阶段,前后大约一千年的时间是陵墓石刻的完善期,在此期间陵墓石刻的组合和排列方式不断调整完善,至明成祖长陵基本形成固定的模式。
 
 
 
(作者系南开大学 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刘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