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白云翔副所长等赴小珠山遗址发掘工地考察

发布时间:2009-09-2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金英熙
 
    2009年9月10日至13日,白云翔副所长在史前考古研究室傅宪国主任、梁中合副主任的陪同下考察了大连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贝丘遗址,并看望了在发掘工地培训的新进所人员。
    小珠山遗址是作为东北亚新石器文化的典型贝丘遗址,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发掘。通过前两次发掘发现了距今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形态的线索和制骨作坊。而且通过浮选工作,得到了粟、黍、荞麦等农作物种子遗存,受到了考古学界的关注。
 
 
 
    在工地上,白副所长认真听取了工地领队金英熙和贾笑冰对工地发掘情况的介绍,并仔细观摩了历年出土的文物标本。在严格检查考古工地以后,对该项目的工作方案与技术路线、发掘技术和管理水平、发掘记录和资料管理、文物与遗址保护理念以及发掘技术和方法的创新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考察期间,白云翔副所长与在工地实习的考古所新进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就为什么要对新进科研人员进行培训,为什么选择小珠山遗址作为今年的培训基地等问题做了说明,并重点谈了培训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他指出:
    第一,是工作作风的培训。要培养艰苦奋斗、踏踏实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生活和科研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艰苦奋斗。考古所有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希望大家能继承下去。
    第二,是学术思维的培训。田野考古是当代考古学的基础,考古调查和发掘都要站在学科前沿、在科学的学术思维和广阔的学术视野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是技术和方法的培训。既要学习和掌握传统的发掘技术,更要熟悉现代的技术和方法。随着考古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引入到考古发掘和研究中来,需要年轻人尽快的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和方法。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白云翔副所长等赴小珠山遗址发掘工地考察

发布时间:2009-09-25

 
    2009年9月10日至13日,白云翔副所长在史前考古研究室傅宪国主任、梁中合副主任的陪同下考察了大连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贝丘遗址,并看望了在发掘工地培训的新进所人员。
    小珠山遗址是作为东北亚新石器文化的典型贝丘遗址,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发掘。通过前两次发掘发现了距今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形态的线索和制骨作坊。而且通过浮选工作,得到了粟、黍、荞麦等农作物种子遗存,受到了考古学界的关注。
 
 
 
    在工地上,白副所长认真听取了工地领队金英熙和贾笑冰对工地发掘情况的介绍,并仔细观摩了历年出土的文物标本。在严格检查考古工地以后,对该项目的工作方案与技术路线、发掘技术和管理水平、发掘记录和资料管理、文物与遗址保护理念以及发掘技术和方法的创新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考察期间,白云翔副所长与在工地实习的考古所新进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就为什么要对新进科研人员进行培训,为什么选择小珠山遗址作为今年的培训基地等问题做了说明,并重点谈了培训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他指出:
    第一,是工作作风的培训。要培养艰苦奋斗、踏踏实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生活和科研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艰苦奋斗。考古所有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希望大家能继承下去。
    第二,是学术思维的培训。田野考古是当代考古学的基础,考古调查和发掘都要站在学科前沿、在科学的学术思维和广阔的学术视野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是技术和方法的培训。既要学习和掌握传统的发掘技术,更要熟悉现代的技术和方法。随着考古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引入到考古发掘和研究中来,需要年轻人尽快的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和方法。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金英熙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