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杰出的中国学者 中国文物的守护神-----送别苹芳兄

发布时间:2011-06-03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作者:张忠培

   

    2011年5月22日早晨7时55分,我正准备出门去看望昨夜近10时才得知已处于病危状态的苹芳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我提起电话,电话中传出了徐光冀的声音,他说:徐苹芳已于今晨5时40分离开我们了。这一噩耗使我茫然,陷入了悲痛之中。我极力从茫然中沉静下来,提起了电话,以一通通的电话将苹芳已离开我们这一不幸的讯息,传给了我和他共同亲近的一些朋友,然后乘车直奔苹芳家,去慰问徐宝善姐……
    苹芳是我的学长、战友和朋友。他早我一年于1955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在南开大学工作一年后即进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直到不幸逝世前,一直担任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考古学科规划组组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成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古迹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成员等要职。他在这些岗位上认真负责,坚持不懈,忘我奋斗,为发展中国考古学及培养人才,为推进考古学科建设及坚持中国考古学会的健康进步,和为增进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苹芳在考古学教学岗位上,担任宋元考古学等历史考古学主干课程,并单独或协助宿白先生培养了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有的还在校,有的即将奔赴工作岗位,有的正在健康成长,有的已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与教学的骨干,有的还是某一领域的领头人。苹芳终生致力于中国历史考古学研究,兼通历史文献学,涉及领域广博,堪称他所涉及领域的活字典。苹芳在广泛的中国历史考古研究领域中,投入精力最大、关注时间最长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他曾主持北京金中都、元大都、唐宋扬州城、杭州南宋临安城田野考古工作,成绩卓越,为宋元都城的研究作出奠基性的贡献。在20世纪60年代,苹芳在清华大学赵正之先生勘查和研究元大都的基础上,主持了北京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这是中国第一次对一座古今重叠式的古代城市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和田野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前辈的工作基础上,结合考古新材料以及古代的地图和文献,最后绘制出了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历史地图,这是迄今唯一的把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并以科学方法绘制的古代城市历史地图,使北京成为古今重叠式城市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典范。“元大都”也成了和徐苹芳一生事业相伴的一个重要名词。他曾经说过,在中国古代文化遗存中没有哪项比城市更能涵盖中国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没有任何一个课题涵义涉及的广度可与此相提并论,所以他花了最多的精力去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他以元大都研究为基点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体观察,提出了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与演进的规律性、体系性的认识。他是一位于古代城市研究中的得道者,但他将自己得到的“道”仅视为引向人们走进新道的一段路程,这也是他传道的目的。苹芳一生实践并倡导着调查和研究这类“古今重叠式”的中国古代城市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在他的晚年,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令人担忧的保护现状,苹芳对中国古代城市抢救性考古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及其迫切性做过全面系统的重新考虑,写作了大量著作。我深感遗憾的是,这些凝集了他最多心血和最多忧虑的文稿,大多还没有来得及刊布。
    苹芳是一位关注的问题远远多于研究的问题、被他研究的问题又远远多于他阐述自己见识写出论著以探索问题的严谨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中国历史考古学诸多门类和重大课题,除上述古代城市外,还有汉代简牍、天文文物、东西文化交流和宋元考古等诸多领域,发表了《居延汉简甲乙编》(合著)、《明清北京城图》、《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领衔主编)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合作主编)等重要专著和一些重要论文。这些专著与论文是构建现代中国考古学学术平台的不可或缺的构件。
    苹芳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岗位上,尊重国家文物局行政职权,协调好了和省市文物考古研究单位的关系,加强了和地方的联系,扩大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田野考古地域,强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的课题意识,将一些所内和省市研究人员组织起来,对苏秉琦倡导的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进行联合攻关。所有这些举措,不仅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也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现了新的面貌,在所内外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苹芳是一位具有史学眼光的考古学者,生前努力倡导考古学的史学研究,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考古学学科规划组组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的岗位上,他通过领衔著作《考古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考古学课题指南》和坚持以历史、科学和艺术三大标准评审《十大考古新发现》,为考古学的健康发展导航。同时,为增强田野考古课题意识,提高考古水平和倡导编写田野考古报告呐喊,并作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付出了心血。还要提到的是,他首先著文倡导凡古建修缮均应如考古学那样,完工之后均应编写、出版古建修缮报告。这一建言,意义深远,影响广泛,被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纳为决策,在单局长大力推动下,我们看到有些古建修缮报告,已经面世。

    苹芳坚守作为一个学术性群众团体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职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为反对有关单位制定的土法土规,坚持遵守民政部颁布的社团管理办法,为贯彻民政部颁布的社团管理规定,为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与人格尊严,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韧性战斗,取得了成果。这一成果为中国考古学会组织建设和学会依法活动构建了新的平台。
    自上世纪80年代晚期起,苹芳投入了文物保护事业。他深入钻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积极维护、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坚守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顾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顾问、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成员的职责。他为保护好地下与地上文物,几乎走遍了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在三江平原、松花江畔、辽河流域、黄河两岸、长江上下、珠江三角洲和新疆的戈壁与绿洲,以及坐落在这广袤地域内的平原、山间、绿洲上的城市与村落,无不留下了他的足迹,留下了他嘶哑的声音。他为文物保护竭尽全力,奋力拼搏,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进行了超力的鼓与呼,为文物保护作出了杰出贡献。苹芳是我国考古界的一尊中国文物守护神。
    2011年5月11日,苹芳抱病参加了在北京鑫海锦江大酒店举行的故宫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他接着我的发言之后,提出故宫的文物决不能被分割,要坚决地保护故宫的完整性!这是他最后的努力——为加强故宫的文物保护——这是他正气人生的最后一吼!这强有力的声音,穿透会议室的屋顶。传向天空,响彻大地!
    不少的人是靠头衔增添自己的光辉,增加自己的荣誉,苹芳不仅不靠头衔增添光辉与荣誉,反而给头衔增添了光辉,增添了荣誉,增添了荣光。苹芳的逝世,是继邹衡、俞伟超之后中国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事业的又一巨大损失,因他的逝世,我不仅见到中国文物守护神殿堂中少了一尊文物守护神,也看到中国考古学这座大厦的一角已向下沉沦。
    苹芳是苏秉琦、夏鼐和宿白等老一代学者亲自培育,从50年代北京大学走出来,成就起来的一位杰出的学人。我因这位学长、战友和朋友逝世,增添了本已感受到的孤单。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科建设未来要走的路依然漫长、漫长,我盼望我们中国考古学会的学人学习苹芳,将苹芳未走完的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苹芳在这世上已走过的路既坎坷,又荆棘丛生,但终被他走出来了。我希望他在另一世界中所走的路较为平坦,没有荆棘,让他走得愉快一些,欢乐一些,一边走,还能一边哼着他那家乡的小调……
    这是我送别苹芳的话。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1年5月27日第3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杰出的中国学者 中国文物的守护神-----送别苹芳兄

发布时间:2011-06-03

   

    2011年5月22日早晨7时55分,我正准备出门去看望昨夜近10时才得知已处于病危状态的苹芳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我提起电话,电话中传出了徐光冀的声音,他说:徐苹芳已于今晨5时40分离开我们了。这一噩耗使我茫然,陷入了悲痛之中。我极力从茫然中沉静下来,提起了电话,以一通通的电话将苹芳已离开我们这一不幸的讯息,传给了我和他共同亲近的一些朋友,然后乘车直奔苹芳家,去慰问徐宝善姐……
    苹芳是我的学长、战友和朋友。他早我一年于1955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在南开大学工作一年后即进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直到不幸逝世前,一直担任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考古学科规划组组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成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古迹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成员等要职。他在这些岗位上认真负责,坚持不懈,忘我奋斗,为发展中国考古学及培养人才,为推进考古学科建设及坚持中国考古学会的健康进步,和为增进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诸方面的健康发展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苹芳在考古学教学岗位上,担任宋元考古学等历史考古学主干课程,并单独或协助宿白先生培养了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有的还在校,有的即将奔赴工作岗位,有的正在健康成长,有的已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与教学的骨干,有的还是某一领域的领头人。苹芳终生致力于中国历史考古学研究,兼通历史文献学,涉及领域广博,堪称他所涉及领域的活字典。苹芳在广泛的中国历史考古研究领域中,投入精力最大、关注时间最长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他曾主持北京金中都、元大都、唐宋扬州城、杭州南宋临安城田野考古工作,成绩卓越,为宋元都城的研究作出奠基性的贡献。在20世纪60年代,苹芳在清华大学赵正之先生勘查和研究元大都的基础上,主持了北京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这是中国第一次对一座古今重叠式的古代城市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和田野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前辈的工作基础上,结合考古新材料以及古代的地图和文献,最后绘制出了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历史地图,这是迄今唯一的把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并以科学方法绘制的古代城市历史地图,使北京成为古今重叠式城市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典范。“元大都”也成了和徐苹芳一生事业相伴的一个重要名词。他曾经说过,在中国古代文化遗存中没有哪项比城市更能涵盖中国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没有任何一个课题涵义涉及的广度可与此相提并论,所以他花了最多的精力去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他以元大都研究为基点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体观察,提出了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与演进的规律性、体系性的认识。他是一位于古代城市研究中的得道者,但他将自己得到的“道”仅视为引向人们走进新道的一段路程,这也是他传道的目的。苹芳一生实践并倡导着调查和研究这类“古今重叠式”的中国古代城市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在他的晚年,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令人担忧的保护现状,苹芳对中国古代城市抢救性考古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及其迫切性做过全面系统的重新考虑,写作了大量著作。我深感遗憾的是,这些凝集了他最多心血和最多忧虑的文稿,大多还没有来得及刊布。
    苹芳是一位关注的问题远远多于研究的问题、被他研究的问题又远远多于他阐述自己见识写出论著以探索问题的严谨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中国历史考古学诸多门类和重大课题,除上述古代城市外,还有汉代简牍、天文文物、东西文化交流和宋元考古等诸多领域,发表了《居延汉简甲乙编》(合著)、《明清北京城图》、《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领衔主编)和《中国文明的形成》(合作主编)等重要专著和一些重要论文。这些专著与论文是构建现代中国考古学学术平台的不可或缺的构件。
    苹芳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岗位上,尊重国家文物局行政职权,协调好了和省市文物考古研究单位的关系,加强了和地方的联系,扩大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田野考古地域,强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的课题意识,将一些所内和省市研究人员组织起来,对苏秉琦倡导的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进行联合攻关。所有这些举措,不仅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也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现了新的面貌,在所内外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苹芳是一位具有史学眼光的考古学者,生前努力倡导考古学的史学研究,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考古学学科规划组组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的岗位上,他通过领衔著作《考古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考古学课题指南》和坚持以历史、科学和艺术三大标准评审《十大考古新发现》,为考古学的健康发展导航。同时,为增强田野考古课题意识,提高考古水平和倡导编写田野考古报告呐喊,并作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付出了心血。还要提到的是,他首先著文倡导凡古建修缮均应如考古学那样,完工之后均应编写、出版古建修缮报告。这一建言,意义深远,影响广泛,被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纳为决策,在单局长大力推动下,我们看到有些古建修缮报告,已经面世。

    苹芳坚守作为一个学术性群众团体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职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为反对有关单位制定的土法土规,坚持遵守民政部颁布的社团管理办法,为贯彻民政部颁布的社团管理规定,为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与人格尊严,进行了长达数年的韧性战斗,取得了成果。这一成果为中国考古学会组织建设和学会依法活动构建了新的平台。
    自上世纪80年代晚期起,苹芳投入了文物保护事业。他深入钻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积极维护、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坚守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顾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顾问、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成员的职责。他为保护好地下与地上文物,几乎走遍了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在三江平原、松花江畔、辽河流域、黄河两岸、长江上下、珠江三角洲和新疆的戈壁与绿洲,以及坐落在这广袤地域内的平原、山间、绿洲上的城市与村落,无不留下了他的足迹,留下了他嘶哑的声音。他为文物保护竭尽全力,奋力拼搏,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进行了超力的鼓与呼,为文物保护作出了杰出贡献。苹芳是我国考古界的一尊中国文物守护神。
    2011年5月11日,苹芳抱病参加了在北京鑫海锦江大酒店举行的故宫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他接着我的发言之后,提出故宫的文物决不能被分割,要坚决地保护故宫的完整性!这是他最后的努力——为加强故宫的文物保护——这是他正气人生的最后一吼!这强有力的声音,穿透会议室的屋顶。传向天空,响彻大地!
    不少的人是靠头衔增添自己的光辉,增加自己的荣誉,苹芳不仅不靠头衔增添光辉与荣誉,反而给头衔增添了光辉,增添了荣誉,增添了荣光。苹芳的逝世,是继邹衡、俞伟超之后中国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事业的又一巨大损失,因他的逝世,我不仅见到中国文物守护神殿堂中少了一尊文物守护神,也看到中国考古学这座大厦的一角已向下沉沦。
    苹芳是苏秉琦、夏鼐和宿白等老一代学者亲自培育,从50年代北京大学走出来,成就起来的一位杰出的学人。我因这位学长、战友和朋友逝世,增添了本已感受到的孤单。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科建设未来要走的路依然漫长、漫长,我盼望我们中国考古学会的学人学习苹芳,将苹芳未走完的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苹芳在这世上已走过的路既坎坷,又荆棘丛生,但终被他走出来了。我希望他在另一世界中所走的路较为平坦,没有荆棘,让他走得愉快一些,欢乐一些,一边走,还能一边哼着他那家乡的小调……
    这是我送别苹芳的话。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1年5月27日第3版)

 

作者:张忠培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