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纪要

发布时间:2016-04-0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魏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于2016年3月29日上午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论证会专家组与课题组成员合影
 
  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霍志刚主持。吉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安文荣研究员代表合作方致辞,他回顾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近年来的主要合作,对后套木嘎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收获给予了积极肯定,并表示作为项目合作方,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定全力支持和配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以保障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主持开题论证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此次论证会。项目首席专家、长白山学者、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新教授就选题背景与学术意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与研究团队、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前期工作与技术条件、责任分工与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七个方面向专家组作了详细的陈述。随后,专家组成员围绕研究内容、团队架构、经费管理、宣传报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评议。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林沄先生指出以往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对发掘材料的报道较多,对发掘方法的介绍较少。他建议课题组在编写报告时,要注意突出具体发掘方法和重要遗迹的辨识过程。考虑到后套木嘎遗址第一至三期遗存与俄罗斯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他希望课题组能够引进俄文方面的人才,同时增强与俄罗斯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在条件允许下,最好能实地考察材料,以便深入地对比、分析。
 
  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玉冰教授结合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在资料整理方面的经验,对课题组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加强对项目文件的管理,资料要定期汇总成册,避免遗漏和丢失。第二,重视对课题研究进展的报道和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研究动态,了解学界反馈。第三,分工明确,加强子课题负责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做到信息、成果及时共享。第四,注重项目经费的综合管理,做好相应的预案,以保障各项研究的顺利实施。
 
  吉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安文荣研究员认为本课题涉及研究人员范围较广,各自的学科专业也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学科融合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付佳欣教授认为课题组在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地区环境的特性,尤其是白城地区风力搬运作用对遗址的影响。再次确认堆积的丰富程度、重估遗址的人口密度及聚落规模,制定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在立足本遗址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区域古环境及其他社会背景问题的分析。对后套木嘎遗址周邻区域多开展一些田野工作,为日后相关研究积累材料和信息。在报告编写体例上,应增加图片等非文字信息的比重,以更为生动、真实、客观的方式呈现考古资料。与此同时,对农业起源和早期聚落发展模式也要敢于做出合理推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建议课题组在与俄国材料对比时,要注意这些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在分析文化变迁的动因时,要突出环境因素在各类遗存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比如后套木嘎遗址各期聚落形态与环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探讨文化传播和交流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后套木嘎遗址各期遗存受到了周边哪些文化的影响,也要注意后套木嘎遗址各期遗存对周边文化辐射的具体表现。在以陶器为基础的文化谱系研究之外,对石器、骨器、蚌器、玉器等遗存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出当时人类的生业方式和精神信仰。他还建议课题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尝试运用实验考古方法予以解决。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一方面肯定了项目的前期成果及可实施性,另一方面也建议课题组加强宣传和管理,注重成果的中期检查,确保项目计划如期完成。
 
  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宾福教授认为,课题组要提升工作的细致程度,提高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在最终成果发表时,将人工遗存与非人工遗存同等对待,力争在田野考古报告的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 
 
  随后,课题组成员汤卓炜教授、陈全家教授、蔡大伟教授、陈山教授等分别就所关心的问题与专家组成员及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会议的最后,刘国祥研究员代表专家组做总结性发言,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
 
  第一,后套木嘎遗存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十分重要的考古发现。对距今万年以上早期陶器的辨识,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本项目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应当突出创新意识,最终成果一定要系统地刊发和报道。
 
  第二,本项目研究团队阵容强大,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分工、协调,在成果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报告编写体例上的创新。
 
  第三,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在适当时机可以考虑召开以“东北亚史前文化”为核心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使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国际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新教授做开题陈述
 
  王立新教授在听取专家组意见后表示,各位专家的评议都十分中肯,课题组一定会认真地研究和落实各位专家的建议。
 
  作为2015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立项的重大项目之一,“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综合研究”课题主要有两方面研究任务:一是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2011-2015年吉林省大安市后套木嘎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二是围绕考古发掘资料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共设“新石器时代遗存研究”、“青铜时代与辽金时期遗存研究”、“动物遗存研究”、“人骨遗存研究”、“植物遗存与古环境研究”等五个子课题。其研究团队主要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中青年学者组成。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包括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纪要

发布时间:2016-04-0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于2016年3月29日上午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论证会专家组与课题组成员合影
 
  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霍志刚主持。吉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安文荣研究员代表合作方致辞,他回顾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近年来的主要合作,对后套木嘎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收获给予了积极肯定,并表示作为项目合作方,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定全力支持和配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以保障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主持开题论证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此次论证会。项目首席专家、长白山学者、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新教授就选题背景与学术意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与研究团队、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前期工作与技术条件、责任分工与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七个方面向专家组作了详细的陈述。随后,专家组成员围绕研究内容、团队架构、经费管理、宣传报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评议。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林沄先生指出以往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对发掘材料的报道较多,对发掘方法的介绍较少。他建议课题组在编写报告时,要注意突出具体发掘方法和重要遗迹的辨识过程。考虑到后套木嘎遗址第一至三期遗存与俄罗斯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系,他希望课题组能够引进俄文方面的人才,同时增强与俄罗斯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在条件允许下,最好能实地考察材料,以便深入地对比、分析。
 
  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玉冰教授结合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在资料整理方面的经验,对课题组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加强对项目文件的管理,资料要定期汇总成册,避免遗漏和丢失。第二,重视对课题研究进展的报道和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研究动态,了解学界反馈。第三,分工明确,加强子课题负责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做到信息、成果及时共享。第四,注重项目经费的综合管理,做好相应的预案,以保障各项研究的顺利实施。
 
  吉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安文荣研究员认为本课题涉及研究人员范围较广,各自的学科专业也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学科融合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付佳欣教授认为课题组在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地区环境的特性,尤其是白城地区风力搬运作用对遗址的影响。再次确认堆积的丰富程度、重估遗址的人口密度及聚落规模,制定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在立足本遗址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区域古环境及其他社会背景问题的分析。对后套木嘎遗址周邻区域多开展一些田野工作,为日后相关研究积累材料和信息。在报告编写体例上,应增加图片等非文字信息的比重,以更为生动、真实、客观的方式呈现考古资料。与此同时,对农业起源和早期聚落发展模式也要敢于做出合理推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建议课题组在与俄国材料对比时,要注意这些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在分析文化变迁的动因时,要突出环境因素在各类遗存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比如后套木嘎遗址各期聚落形态与环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探讨文化传播和交流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后套木嘎遗址各期遗存受到了周边哪些文化的影响,也要注意后套木嘎遗址各期遗存对周边文化辐射的具体表现。在以陶器为基础的文化谱系研究之外,对石器、骨器、蚌器、玉器等遗存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出当时人类的生业方式和精神信仰。他还建议课题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尝试运用实验考古方法予以解决。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一方面肯定了项目的前期成果及可实施性,另一方面也建议课题组加强宣传和管理,注重成果的中期检查,确保项目计划如期完成。
 
  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宾福教授认为,课题组要提升工作的细致程度,提高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在最终成果发表时,将人工遗存与非人工遗存同等对待,力争在田野考古报告的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 
 
  随后,课题组成员汤卓炜教授、陈全家教授、蔡大伟教授、陈山教授等分别就所关心的问题与专家组成员及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会议的最后,刘国祥研究员代表专家组做总结性发言,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
 
  第一,后套木嘎遗存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十分重要的考古发现。对距今万年以上早期陶器的辨识,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本项目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应当突出创新意识,最终成果一定要系统地刊发和报道。
 
  第二,本项目研究团队阵容强大,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分工、协调,在成果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报告编写体例上的创新。
 
  第三,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在适当时机可以考虑召开以“东北亚史前文化”为核心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使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国际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新教授做开题陈述
 
  王立新教授在听取专家组意见后表示,各位专家的评议都十分中肯,课题组一定会认真地研究和落实各位专家的建议。
 
  作为2015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立项的重大项目之一,“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综合研究”课题主要有两方面研究任务:一是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2011-2015年吉林省大安市后套木嘎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二是围绕考古发掘资料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共设“新石器时代遗存研究”、“青铜时代与辽金时期遗存研究”、“动物遗存研究”、“人骨遗存研究”、“植物遗存与古环境研究”等五个子课题。其研究团队主要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中青年学者组成。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包括来自美国俄勒冈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作者:魏凯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