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手工业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以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为例”纪要

发布时间:2018-11-02文章出处:“广州考古”微信号作者:林莉琼

  2018年10月31日下午,“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18年第6讲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研究员应邀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做了题为“手工业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以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朱海仁院长主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全体业务人员及部分文博单位同行、高校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回顾

  讲座内容分六部分。白云翔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手工业考古的提出及要义,包括定义、年代、分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随后,白云翔研究员集中阐述了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研究,介绍其研究意义及背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具体以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为例,详细地介绍其考古研究历程及初步认识。最后总结了目前汉代临淄铸镜业手工业考古研究的进展与问题,以及对手工业考古的思考与期待。

  什么是手工业考古?

  白云翔研究员指出,手工业考古(Archaeology of Traditional Industry)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指近代工业革命前各种加工制造业和矿业等传统工业的考古学研究。手工业考古研究的年代上限为人类文化的产生,下限一般以公元18世纪欧洲近代工业革命发生为界。在中国,下限暂定在19世纪末。

  史前时代至近代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业,根据其生产内容,结合产品用途大致可分为石器(包括玉器加工)工业、木器加工业、骨角蚌器加工业、陶瓷烧造业、采矿业等25个大的门类。研究内容包括10个方面:原材料研究、生产工具和生产设施研究、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研究、产品研究、产品流通和应用研究、生产者研究、生产经营方式研究、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研究、社会经济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关于手工业考古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强调考古学基本研究,即通过田野考古获取手工业遗迹、遗物和其他有关信息,运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法、考古遗物产地推定法等基本方法,对各种实物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另一方面强调多学科合作,包括与文献史学、现代科技分析、科技史、人类学等结合以及开展模拟实验研究。

  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的历程与进展

  第二至五部分展开介绍了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研究。

  白云翔研究员介绍了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的意义与背景。他指出,铜镜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汉代铜镜铸造技术是当时青铜冶铸技术的代表,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门类。但是,铜镜铸造和生产相关的遗迹和遗物长期没有发现。汉代铜镜铸造工艺技术在总体上长期若明若暗,铜镜生产的研究也长期处于空白。因此,要科学地、实证性地解决汉代铜镜的制造过程、工艺技术、产地、经营、流通和传播等问题,关键在于铸镜遗迹和遗物的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尤其是铸镜作坊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是以镜范的收集整理和铸镜作坊址的考古发掘为基础,对汉代镜范以及其他铸镜遗物和铜镜进行多学科技术手段的分析,同时进行汉代陶范铸镜的模拟实验等。最后整合考古发现、科技分析和模拟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汉代铸镜业的综合研究。

  讲座中,白云翔研究员回顾了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的历程,以具体事例详细介绍了1998年以来从汉代镜范的发现到阚家寨铸镜作坊址的调查与发掘的过程。

  随后,白云翔研究员阐述了对汉代临淄铜镜铸造业的初步认识:

  1. 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制范、浇铸、铸件加工等三个环节。铸镜采用陶质双合范技术,镜范的制作和使用是铸铜镜工艺的关键。

  2. 汉代临淄产铜镜主要有素面镜、蟠螭纹镜、四乳弦纹镜、四乳龙纹镜、四乳草叶纹镜、博局草叶纹镜、星云纹镜等,其中草叶纹镜颇具特色。产品以西汉前期为主,上限可到秦代或战国末年。产品具有独特的产地风格——“临淄风格”。

  3. “临淄风格”铜镜分布范围以临淄为中心,同时南至广西,西到关中,北达辽东半岛,可能还传播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应用社会阶层广泛,上至王侯,下至平民。

  4. 产业布局及生产经营方式:西汉时期临淄城内的铸镜作坊主要分布在临淄城的“手工业园区”,且在“手工业园区”呈点状分布。作坊的性质应当属于民营。

  5. 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临淄是汉代铜镜制造中心之一,作坊集中,并且规模巨大。

  手工业考古的思考与期待

  讲座第六部分,白云翔研究员审视了汉代临淄铸镜业手工业考古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对照手工业考古研究的10个方面内容,白云翔研究员认为,1998年以来,他和诸位同行围绕汉代临淄铸镜业手工业考古课题坚守了20年,总体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部分研究内容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一些新问题有待解决。

  最后,白云翔研究员指出: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具有根本性意义。对汉代铸镜业乃至整个手工业考古研究来说,基于产品和基于生产遗迹和遗物考古工作和研究要并重,不同材料的研究结论需要有机整合。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古发掘需要更加重视,工作理念和方法有待细化和深化。手工业考古的要点主要有四方面,即资源、技术、产业、社会(文明·人)。资源是手工业的物质基础,技术是手工业生产的关键,产业是人利用技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平台,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在人类文明或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总目标。

  讲座中,现场人员就古代手工业分类、相关手工业作坊遗存的发现、临淄汉代铜镜铸造业的时代下限等问题与白云翔研究员进行了交流互动。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内容经白云翔研究员审阅。关于讲座的详细内容,还可以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网官方微信  撰文:林莉琼;摄影:郑立华;审核:易西兵;审定:朱海仁)

编辑: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手工业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以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为例”纪要

发布时间:2018-11-02

  2018年10月31日下午,“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18年第6讲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研究员应邀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做了题为“手工业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以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朱海仁院长主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全体业务人员及部分文博单位同行、高校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回顾

  讲座内容分六部分。白云翔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手工业考古的提出及要义,包括定义、年代、分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随后,白云翔研究员集中阐述了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研究,介绍其研究意义及背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具体以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为例,详细地介绍其考古研究历程及初步认识。最后总结了目前汉代临淄铸镜业手工业考古研究的进展与问题,以及对手工业考古的思考与期待。

  什么是手工业考古?

  白云翔研究员指出,手工业考古(Archaeology of Traditional Industry)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指近代工业革命前各种加工制造业和矿业等传统工业的考古学研究。手工业考古研究的年代上限为人类文化的产生,下限一般以公元18世纪欧洲近代工业革命发生为界。在中国,下限暂定在19世纪末。

  史前时代至近代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业,根据其生产内容,结合产品用途大致可分为石器(包括玉器加工)工业、木器加工业、骨角蚌器加工业、陶瓷烧造业、采矿业等25个大的门类。研究内容包括10个方面:原材料研究、生产工具和生产设施研究、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研究、产品研究、产品流通和应用研究、生产者研究、生产经营方式研究、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研究、社会经济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关于手工业考古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强调考古学基本研究,即通过田野考古获取手工业遗迹、遗物和其他有关信息,运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法、考古遗物产地推定法等基本方法,对各种实物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另一方面强调多学科合作,包括与文献史学、现代科技分析、科技史、人类学等结合以及开展模拟实验研究。

  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的历程与进展

  第二至五部分展开介绍了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研究。

  白云翔研究员介绍了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的意义与背景。他指出,铜镜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汉代铜镜铸造技术是当时青铜冶铸技术的代表,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门类。但是,铜镜铸造和生产相关的遗迹和遗物长期没有发现。汉代铜镜铸造工艺技术在总体上长期若明若暗,铜镜生产的研究也长期处于空白。因此,要科学地、实证性地解决汉代铜镜的制造过程、工艺技术、产地、经营、流通和传播等问题,关键在于铸镜遗迹和遗物的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尤其是铸镜作坊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是以镜范的收集整理和铸镜作坊址的考古发掘为基础,对汉代镜范以及其他铸镜遗物和铜镜进行多学科技术手段的分析,同时进行汉代陶范铸镜的模拟实验等。最后整合考古发现、科技分析和模拟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汉代铸镜业的综合研究。

  讲座中,白云翔研究员回顾了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的历程,以具体事例详细介绍了1998年以来从汉代镜范的发现到阚家寨铸镜作坊址的调查与发掘的过程。

  随后,白云翔研究员阐述了对汉代临淄铜镜铸造业的初步认识:

  1. 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制范、浇铸、铸件加工等三个环节。铸镜采用陶质双合范技术,镜范的制作和使用是铸铜镜工艺的关键。

  2. 汉代临淄产铜镜主要有素面镜、蟠螭纹镜、四乳弦纹镜、四乳龙纹镜、四乳草叶纹镜、博局草叶纹镜、星云纹镜等,其中草叶纹镜颇具特色。产品以西汉前期为主,上限可到秦代或战国末年。产品具有独特的产地风格——“临淄风格”。

  3. “临淄风格”铜镜分布范围以临淄为中心,同时南至广西,西到关中,北达辽东半岛,可能还传播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应用社会阶层广泛,上至王侯,下至平民。

  4. 产业布局及生产经营方式:西汉时期临淄城内的铸镜作坊主要分布在临淄城的“手工业园区”,且在“手工业园区”呈点状分布。作坊的性质应当属于民营。

  5. 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临淄是汉代铜镜制造中心之一,作坊集中,并且规模巨大。

  手工业考古的思考与期待

  讲座第六部分,白云翔研究员审视了汉代临淄铸镜业手工业考古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对照手工业考古研究的10个方面内容,白云翔研究员认为,1998年以来,他和诸位同行围绕汉代临淄铸镜业手工业考古课题坚守了20年,总体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部分研究内容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一些新问题有待解决。

  最后,白云翔研究员指出: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具有根本性意义。对汉代铸镜业乃至整个手工业考古研究来说,基于产品和基于生产遗迹和遗物考古工作和研究要并重,不同材料的研究结论需要有机整合。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古发掘需要更加重视,工作理念和方法有待细化和深化。手工业考古的要点主要有四方面,即资源、技术、产业、社会(文明·人)。资源是手工业的物质基础,技术是手工业生产的关键,产业是人利用技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平台,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在人类文明或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总目标。

  讲座中,现场人员就古代手工业分类、相关手工业作坊遗存的发现、临淄汉代铜镜铸造业的时代下限等问题与白云翔研究员进行了交流互动。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内容经白云翔研究员审阅。关于讲座的详细内容,还可以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网官方微信  撰文:林莉琼;摄影:郑立华;审核:易西兵;审定:朱海仁)

编辑:韩翰

作者:林莉琼

文章出处:“广州考古”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