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高星教授谈“考古探秘—揭开远古的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18-12-06文章出处:“山大考古”微信号作者:王群星

  2018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高星先生做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学院师生带来“考古探秘—揭开远古的神秘面纱”的学术报告。

  高星教授从五个方面展开讲解,分别是“人类直立行走发生的机理及其影响”、“现代人起源研究”、“打制石器的功能解析”、“人类用火行为的起源与演化”、“雪域高原的重大考古发现”。

  关于人类直立行走的原因,高星教授认为400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导致人类的大脚趾发生了变化,进而引发了人类身体机制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改变,最终结果是人类直立行走并向着现代的身形和心智不断迈进。

高星教授

  随后,高星教授谈到现代人起源问题,他先是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两种看法——“多地区进化”和“出自非洲”。然后,他从分子生物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等方面入手,介绍了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他指出现代人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更全面、更具包容性、更辩证的理论体系。

  紧接着,高星教授以北京猿人的石器为例介绍了打制石器的功能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微痕分析和残留物分析。微痕分析,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然后观察石器刃部的细小痕迹,进而判断石器的用途和加工对象;残留物分析是通过对石器表面残存的加工对象进行提取、分析,进而揭示器物的功能和古人类行为。

  然后,高星教授对人类的用火行为进行了简要的讲解,他认为判断人类用火痕迹重要的是要找到确切的证据。他为我们总结了一句话的经验:看不见未必不存在,看得见未必就真实。他还介绍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人类用火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高星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雪域高原的重大考古发现——尼阿底遗址。该遗址海拔4600米左右,书写了史前人类探索、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纪录;该遗址出土丰富的以石叶技术生产的石制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显示与我国北方和西伯利亚地区密切的文化联系,对研究早期现代人群迁徙、融合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学术报告由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栾丰实教授主持,学院100余名师生到场参加。

文/王群星

图/赵清坡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高星教授谈“考古探秘—揭开远古的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18-12-06

  2018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高星先生做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学院师生带来“考古探秘—揭开远古的神秘面纱”的学术报告。

  高星教授从五个方面展开讲解,分别是“人类直立行走发生的机理及其影响”、“现代人起源研究”、“打制石器的功能解析”、“人类用火行为的起源与演化”、“雪域高原的重大考古发现”。

  关于人类直立行走的原因,高星教授认为400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导致人类的大脚趾发生了变化,进而引发了人类身体机制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改变,最终结果是人类直立行走并向着现代的身形和心智不断迈进。

高星教授

  随后,高星教授谈到现代人起源问题,他先是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两种看法——“多地区进化”和“出自非洲”。然后,他从分子生物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等方面入手,介绍了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他指出现代人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更全面、更具包容性、更辩证的理论体系。

  紧接着,高星教授以北京猿人的石器为例介绍了打制石器的功能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微痕分析和残留物分析。微痕分析,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然后观察石器刃部的细小痕迹,进而判断石器的用途和加工对象;残留物分析是通过对石器表面残存的加工对象进行提取、分析,进而揭示器物的功能和古人类行为。

  然后,高星教授对人类的用火行为进行了简要的讲解,他认为判断人类用火痕迹重要的是要找到确切的证据。他为我们总结了一句话的经验:看不见未必不存在,看得见未必就真实。他还介绍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人类用火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高星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雪域高原的重大考古发现——尼阿底遗址。该遗址海拔4600米左右,书写了史前人类探索、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纪录;该遗址出土丰富的以石叶技术生产的石制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显示与我国北方和西伯利亚地区密切的文化联系,对研究早期现代人群迁徙、融合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学术报告由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栾丰实教授主持,学院100余名师生到场参加。

文/王群星

图/赵清坡

责编:韩翰

作者:王群星

文章出处:“山大考古”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