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8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交流会纪要(一)

发布时间:2019-02-21文章出处:“山东考古”公众号作者:

  1月22-23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8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在临淄工作站举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人员集中汇报了2018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成果,同时也藉此机会介绍工作方法、经验体会,以期通过汇报交流共同促进提高业务水平。现将汇报内容简介如下:

  临沂箭眼石旧石器地点的新发现
  孙倩倩
  马陵山箭眼石地点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集子村北1公里处,石器分布地点位于马陵山东坡、样山南麓东坡,海拔高度在62-82米之间,东侧紧邻沭河。根据此次系统调查,共采集到石制品测点1082件,遗址分布面积约18000平方米,核心区域约1200平方米。石料以石英、水晶、玛瑙、蛋白石、燧石、泥岩、石英岩为主。采集的石制品包括石核、刮削器、细石叶、石片、碎屑、断块等。石制品中存在典型的细石核(船型石核、柱状石核)、细石叶、两面加工的石制品(镞形器)、端刮器、钻器、使用石片、石片等,应属细石器工业类型。箭眼石地点是马陵山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地点,补充了马陵山地区的细石器地点群。此外,箭眼石地点在试掘过程中,还发现地层中出土的石制品,已经选取土样正在等待测年数据。箭眼石地层的发现也为此次调查和以往调查的细石器遗存提供了一定的地层依据。


调查过程

箭眼石地点

石器标本

  山东汶上县小石器地点调查新发现
  孙倩倩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对贾柏遗址保护范围的勘探调查中,对原分布在贾柏遗址保护范围内的24处石器地点进行了复查,采石制品556件。其中岗子地点石器分布较为密集,共发现石制品456件。石料种类单一,以黑色燧石为主、少量灰色燧石、极少量玛瑙。石制品包括石核、刮削器、石片、碎屑等。其中刮削器包括凹缺刮器、双刃刮削器、凸刃刮削器、单直刃刮削器,以凹缺刮器最具特色。石核中未见典型的细石器石核,未采集到明显的细石叶。以汶上岗子地点为代表的汶、泗河流域石器地点群呈现出和临沂马陵山地区不同的工艺特征和文化面貌,为山东地区的旧石器晚期石器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考古材料。


小石器地点分布图

岗子地点石器标本分布示意

石器标本

  定陶何楼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高明奎
  何楼遗址位于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东距仿山遗址约400米,西南距十里铺北遗址约800米。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定陶区文物局联合组队发掘,揭露面积600平方米,对该遗址的埋藏保存状况、文化内涵有了初步把握。最主要发现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及60余座汉代小型土坑竖穴墓。汉墓分布密集,均有封土,长方形砖椁,多单人葬,也有同穴合葬墓,遭破坏严重,多迁出或盗扰;新石器文化堆积厚1-1.5米,惜被大量汉墓破坏,清理灰坑9座、墓葬2座及灰沟、柱洞等,出土大量陶片,其中红陶(红顶)钵最多,还有鼎、双耳壶、釜、支脚、盆等。该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为鲁西南、鲁西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该地区史前文化发现的空白。


遗址航拍

红顶钵

双耳壶

  汶上县贾柏遗址的考古勘探
  梅圆圆
  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中都街道东贾柏村东南的台地上,北距255省道(兖梁公路)约0.5公里,西距国道G105约1.5公里,南距南泉河约1.5公里。2006年,贾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本次全新勘探,基本探清了贾柏遗址的分布、形状、面积和聚落结构。根据勘探结果显示,贾柏遗址现存形状略呈西北-东南向长椭圆形,东西长度约260米,南北宽度约170米,现存面积约3.5万平方米。因遗址北部被破坏,其原生形状和面积应大于现存状况。
  遗址的主体为北辛文化堆积。除此之外,局部地区分布有一层较薄的东周时期文化层,遗址北部靠近断崖处有一批战国或汉代时期的墓葬。北辛文化堆积保存较好,现存堆积厚度0.5-2m不等,目前勘探到的北辛文化遗迹主要有灰坑、房址、窑址、墓葬、壕沟和洼地等。遗址外围发现有一圈外壕沟及洼地,将遗址形成环抱之势,中部发现一圈内壕沟,遗址的核心区位于内圈壕沟以内,遗迹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内圈壕沟与外圈壕沟之间有少量遗迹,外圈壕沟以外则鲜有文化堆积发现。



贾柏遗址航拍

勘探遗迹分布图

壕沟内土样

  滕州西孟庄遗址的考古发掘
  梅圆圆
  西孟庄遗址位于滕州市界河镇西孟庄村南约120米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在此处取土烧砖等,对遗址造成严重破坏。现遗址仅残存保留底部。通过勘探,遗址范围较小,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残存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
  新建枣菏高速公路恰东西穿过遗址中北部,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西孟庄遗址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布5×10米探方28个,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
  发掘共揭露围墙基槽1道、房址15座、灰坑21个、墓葬1座以及洼地1片,时代多属龙山文化早期,若干灰坑为龙山文化中期。围墙的地上部分已不存在,现仅存基槽和柱坑。围墙基槽及柱坑在发掘区内的范围呈半圆形,直径约35米,半圆周长约110米。可分为两期,Ⅱ期打破Ⅰ期基槽,宽50—75厘米,基槽内有一排近乎等距离的粗大柱坑,共37个。多为圆形,少数椭圆形和近圆形,直径60—85厘米。在围墙基槽内侧还有一排柱坑,与基槽内的每一个柱坑一一对应,到基槽内边线的距离有50—70厘米,多为圆形,只有南部的为椭圆形,直径40—70厘米。Ⅰ期围墙基槽位于Ⅱ期的外侧(北侧),被Ⅱ期打破所剩无几,只在北部,西部有残存,残长约105米,口部残宽1—30厘米,斜壁内收,平底。房址均分布于围墙内侧,其中1座为半地穴式建筑、1座为圆形地面式建筑,4座为方形连间地面式建筑、其余均为方形单间地面式建筑。根据房址形制和叠压打破关系判断大致可分为三期。围墙外围则为成片分布的洼地,范围较大,环绕围墙,接近半圆,形状不规则,洼地内填土为黑褐色黏土,从解剖探沟观察,底部较平缓,但高低不平,深10—55厘米。
  通过发掘可知,西孟庄遗址是一处结构较为完整的龙山聚落单元,聚落内建造有一道围墙将内部居址区与外围洼地分开,内部居址区房址叠压打破关系较多,应为多次利用反复建筑而成。


遗址航拍

F3

出土陶器

  滕州岗上遗址的考古勘探
  孙启锐
  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北,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高台地,小漷河由南向北经过遗址的东、北两侧,呈半环绕之势。岗上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最初发现地点,现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普”时确定遗址面积约70余万平方米,曾出土大量精美玉器。
  勘探之前我们确立了“总-分-总”的工作思路,本次勘探先把握遗址范围、堆积状况和大型遗迹搞清;利用专业航拍技术形成遗址的DOM和DEM图像,再使用GIS系统结合探孔数据进行分析。
  本次勘探自2018年11月初开始,目前勘探工作暂告一段落,共计勘探面积约11万平方米。 遗址以大汶口文化堆积为绝大多数,时代较单纯,大汶口堆积一般含较多烧土颗粒、夹白色或褐色斑点,呈灰褐或浅灰褐色。以小漷河以东面积计算,遗址面积达53万平方米。勘探发现了遗址外围的城壕,其围成的区域东西长620-730,南北宽470-520米,面积约33万平方米。城壕宽11-25米,最深2.8米。在城壕内侧,发现城墙迹象。通过在西壕沟位置开挖探沟,确认了城壕和城墙的存在。
  岗上遗址的勘探工作仅仅是一个开始,但通过短暂的工作,从遗迹的面积、城壕城墙围成的面积看,岗上遗址无疑是大汶口文化鲁中南地区的中心聚落。

遗址航拍

壕沟走向示意图


城墙夯土土样

  城子崖遗址岳石文化晚期北门址发掘
  朱超

  2018年8月至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7年度发掘区南侧偏东位置继续扩大对岳石晚期城址北门址的揭露,旨在全面了解岳石晚期北门址整体轮廓及结构特征。
  发掘面积约1600余平米,揭露隔墙2处,门道夯土基坑2个,门塾性质房址1座,各期灰坑12个,龙山及岳石墓葬各1座,东周水井2口,近现代道路2条,近现代坑沟若干。
  北门址位于遗址北部凸舌区域东北,在西北—东南向近100米范围内由南、北两段相对独立的隔墙可分割成三个相毗邻的豁口,豁口应为开设门道位置,根据布局结构可分为北偏门、中门、南偏门三部分。北偏门豁口宽约8米,南偏门豁口宽约5米,中门豁口宽约25米。其中中门豁口又由两个2米余长的近椭圆形夯土基坑等分为三个门道,即北门道、中门道、南门道,每个门道宽约7.5米左右。北隔墙西侧发现警卫性质的门塾建筑。
  初步认识:
  1.岳石晚期城址北门形制轮廓基本清晰、布局较为规整,结构略显复杂,功能建筑较为齐全,特别是中门“一门三道”结构的发现最为重要。结构上虽较历史时期城门略显原始,但应是此类城门结构的雏形,是目前发现最早“一门三道”城门遗迹。
  2.从中门“一门三道”及两侧偏门形制布局特点分析,其无论功能及使用方式如何,都不能排除岳石文化晚期它可能具有一定的政治礼仪功能,侧面反映出城内居民构成可能已经出现明确的等级化。


北门址航拍

F2门塾

夯土基坑

  齐故城河崖头西南遗址的发掘
  赵益超
  河崖头村西南遗址位于临淄齐故城大城东北,地处河崖头村西南部,是为配合临淄齐故城国家遗址公园河崖头殉马坑展示项目拆迁安置工程而开展的发掘项目。发掘工作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实施,临淄区文物管理局配合相关工作。目的为搞清东西干道的结构、分期和年代问题,并搞清周边的地层堆积情况,为临淄齐故城的城市建设年代、城内布局及规划研究提供新的资料,采用探沟解剖的方式,发掘开设正南北向探沟一条,南北长50米,东西宽3米。
  地层堆积相对简单。遗迹堆积丰富,相互叠压打破关系复杂。共发现遗迹单位160余处,其中灰坑109处,水井9眼,墓葬34座,道路11条,沟13条,夯土台基1座。道路是本次发掘的主体,主干道厚约1.5米,最宽约12米,道路分期明显,最晚至唐宋时期,最早可到战国-西汉时期,道路两侧多有边沟,也可能存在路肩,早期道路南侧利用了城内排水沟作为边沟。在主干道位置分布小孩(瓮棺或砖椁)墓,年代应均为汉代,是值得探讨的社会风俗。灰坑主要分布于道路北侧,以生活垃圾坑为主,以汉代为主,少量战国时期,目前未见更早者。夯土仅存基槽部分,位于发掘区中部。本次发掘既有收获,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探沟航拍

道路痕迹

瓮棺葬

  2018年曲阜鲁故城的发掘
  韩辉

  曲阜鲁国故城2018年考古工作主要有两项,为望父台墓地和老农业局遗址发掘。
  为配合曲阜市城区改造,2018年延续2017年工作,对位于鲁故城西部的老农业局墓地进行考古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东周墓葬34座,车马坑5座。东周至汉代灰坑38个,井4眼,沟2条,路2条。
  遗址北侧为窖穴区。南部为墓地,中小型墓,至少南北3排,东西并列,夫妻并穴。竖穴土坑、多一棺一椁,头向北。年代自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早期,北早南晚。
  墓地南部集中分布车马坑及动物殉坑,应为墓地祭祀区域,有四马一车和两马一车两种形制。墓地北部战、汉东西向大路,路土下部大量儿童墓葬的发现。铜礼器有鼎、盖豆、匜、壶、敦、舟等,其中盖豆、舟较为常见。兵器、车马器多出土于男性墓。陶器以罐、壶、鼎、豆为基本组合;彩绘陶器数量众多,出土较多涂锡陶仿铜陶礼器。偶数同型,呈现甲组墓特征,聚族而居,聚族而葬。
  2017-2018年,配合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对望父台墓地进行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掘有东周至汉代灰坑87座、水井 4眼、沟4条,墓葬33座,马坑2座。灰坑时代为战国到汉代,墓葬时代自西周末期到战国早期,其中大型墓座1座,余为中小型墓。南北成排,东西成列,夫妻并穴现象普遍。墓地经过规划,存在时代稍早的中型墓葬墓葬居中,周边为几座小型墓,或为小的家族墓地单元。
  竖穴土坑,基本头向呈北向。出土青铜器、陶、玉石器、骨器等,铜礼器以舟、匜、盘、鼎、豆、敦为主,其中舟最为常见,陶器以鬲、罐为基本组合,陶鬲每墓多随葬1件。男性墓随葬有兵器和车马器,女性墓葬不随葬兵器,部分随葬车马器。女性墓葬人群构成比较复杂。发现大量祭牲、荒帏遗迹现象。望父台墓地该区域的发掘,填补了城内乙组春秋时期墓葬的缺环,进一步推动了鲁国“邦墓”墓地布局及葬制葬俗研究。
  2018年度望父台墓地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是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基址(基址一),夯土平面形状呈“L”形,已知面积约500平方米。在基址一东南部考古勘探发现大型夯土基址二。复原面积约770平方米。这两座夯土基址应与望父台春秋墓地时代大体同时,性质目前不明。
  2018年上述两处甲乙组墓地的发掘,虽然破坏严重,但仍获得了较为重要的收获,进一步推动了鲁国墓地布局及葬制葬俗研究,为研究春秋时期鲁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宝贵资料。


老农业局墓地布局

老农业局墓地车马坑

望父台墓地布局

望父台墓地典型墓葬

  曲阜杏坛学校东周墓地的发掘
  董文斌

  曲阜杏坛学校墓地位于曲阜市区东南部,距鲁国故城东南角约500米。发掘墓葬267座,时代多为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中期。
  东周时期墓向多为南北和东西向,多为一棺一椁和单棺,少量同穴双室墓。器物多在棺椁之间,少数置棺内及棺上,个别墓葬有腰坑。
  出土器物总计1000余件,以陶器为主,器型多样,还发现有大量红彩陶和锡衣陶等彩绘器;铜器以舟、戈、剑、镞为主,少量盖豆、马衔、矛、环等;玉石骨器有玛瑙环、玛瑙串饰、骨蓖、马镳、骨珠等。
  杏坛学校墓地是曲阜地区目前发掘规模最大,揭露较完整的一处大型东周墓地。墓主人多属下层士级贵族和平民。此次发掘极大丰富了鲁文化的整体认识,对鲁国的礼制及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鲁文化以及周边区域的研究走向深入。


墓地航拍

墓葬举例

出土器物

  滕州于山遗址的发掘
  孙启锐

  于山遗址位于滕州市大坞镇于山村南,东距345省道约300米。北依染山,地势北高南低,南距北界河约700米。该遗址2003年被公布为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9月-2019年1月,为配合枣菏高速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遗址进行了发掘。
  发掘面积为2700平方米,就发掘区而言,文化堆积较为简单,可分为3层,分别为①层耕土层,②层明清文化层,③层汉代文化层。
  共清理灰坑502个、陶窑2座、灶址1座、灰沟(冲沟)20条、墓葬5座、水井6座,水工设施一座。从时代讲,主要为东周、汉代,最早可至西周晚期,也有唐宋瓷片及更晚的遗物
  曾发现大汶口遗物,但均为采集及晚期灰坑中出土;西周晚期遗存以M5为代表,为土坑竖穴墓,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随葬品组合为鬲、罐、豆、盆 ;东周遗存为遗址主体,主要发现有灰坑与水井等。灰坑大致可分为圆形与椭圆形两类,其中圆形占大部分。圆形灰坑绝大多数为袋状坑,形制非常规矩,在废弃之前应作为窖穴使用。另外也有比较特殊的灰坑,如方形坑,内填狗骨架一具;还有的底部明显过火烧结的灰坑等;汉代遗存主要有窑、沟、灰坑等。其中G20为汉代始建的冲沟,主要用以沟通水系。在G20北侧发现一处汉代水工设施,为石板垒砌而成,由引水道、水池、出水口组成,水池一侧有台阶上下,推测与遗址以北不远处的池头泉有关。
  本次发掘,了解了于山遗址的时代、文化内涵、堆积状况等,搞清了遗址堆积形成过程,但对于遗址性质和聚落等级,尤其是G20及水工设施的发现,仍要进一步研究。


遗址航拍   


东周陶文

汉代窑址

  滕州大韩东周墓地2018年发掘收获  

  郝导华


2018年二期发掘区航拍

大中型墓葬

大中型墓葬器物箱

出土铜器

  大韩墓地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村东,墓地北临小魏河,西北距罗汉山约2000米,东南距新薛河约3000米。经过勘探,墓地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70米,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经过清理,共有大、中型墓49座,其中3座为未完工墓葬。小型墓葬100余座。小型葬多为战国末期平民墓。大、中型墓葬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当地的贵族墓葬。大韩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枣滕地区东周文化遗存,完善区域文化谱系,深入研究泗上十二诸侯及其与周边古国关系,研究墓葬制度与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图文转自:“山东考古”公众号)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8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交流会纪要(一)

发布时间:2019-02-21

  1月22-23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8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在临淄工作站举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人员集中汇报了2018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成果,同时也藉此机会介绍工作方法、经验体会,以期通过汇报交流共同促进提高业务水平。现将汇报内容简介如下:

  临沂箭眼石旧石器地点的新发现
  孙倩倩
  马陵山箭眼石地点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集子村北1公里处,石器分布地点位于马陵山东坡、样山南麓东坡,海拔高度在62-82米之间,东侧紧邻沭河。根据此次系统调查,共采集到石制品测点1082件,遗址分布面积约18000平方米,核心区域约1200平方米。石料以石英、水晶、玛瑙、蛋白石、燧石、泥岩、石英岩为主。采集的石制品包括石核、刮削器、细石叶、石片、碎屑、断块等。石制品中存在典型的细石核(船型石核、柱状石核)、细石叶、两面加工的石制品(镞形器)、端刮器、钻器、使用石片、石片等,应属细石器工业类型。箭眼石地点是马陵山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地点,补充了马陵山地区的细石器地点群。此外,箭眼石地点在试掘过程中,还发现地层中出土的石制品,已经选取土样正在等待测年数据。箭眼石地层的发现也为此次调查和以往调查的细石器遗存提供了一定的地层依据。


调查过程

箭眼石地点

石器标本

  山东汶上县小石器地点调查新发现
  孙倩倩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对贾柏遗址保护范围的勘探调查中,对原分布在贾柏遗址保护范围内的24处石器地点进行了复查,采石制品556件。其中岗子地点石器分布较为密集,共发现石制品456件。石料种类单一,以黑色燧石为主、少量灰色燧石、极少量玛瑙。石制品包括石核、刮削器、石片、碎屑等。其中刮削器包括凹缺刮器、双刃刮削器、凸刃刮削器、单直刃刮削器,以凹缺刮器最具特色。石核中未见典型的细石器石核,未采集到明显的细石叶。以汶上岗子地点为代表的汶、泗河流域石器地点群呈现出和临沂马陵山地区不同的工艺特征和文化面貌,为山东地区的旧石器晚期石器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考古材料。


小石器地点分布图

岗子地点石器标本分布示意

石器标本

  定陶何楼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高明奎
  何楼遗址位于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东距仿山遗址约400米,西南距十里铺北遗址约800米。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定陶区文物局联合组队发掘,揭露面积600平方米,对该遗址的埋藏保存状况、文化内涵有了初步把握。最主要发现有: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及60余座汉代小型土坑竖穴墓。汉墓分布密集,均有封土,长方形砖椁,多单人葬,也有同穴合葬墓,遭破坏严重,多迁出或盗扰;新石器文化堆积厚1-1.5米,惜被大量汉墓破坏,清理灰坑9座、墓葬2座及灰沟、柱洞等,出土大量陶片,其中红陶(红顶)钵最多,还有鼎、双耳壶、釜、支脚、盆等。该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为鲁西南、鲁西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该地区史前文化发现的空白。


遗址航拍

红顶钵

双耳壶

  汶上县贾柏遗址的考古勘探
  梅圆圆
  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中都街道东贾柏村东南的台地上,北距255省道(兖梁公路)约0.5公里,西距国道G105约1.5公里,南距南泉河约1.5公里。2006年,贾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本次全新勘探,基本探清了贾柏遗址的分布、形状、面积和聚落结构。根据勘探结果显示,贾柏遗址现存形状略呈西北-东南向长椭圆形,东西长度约260米,南北宽度约170米,现存面积约3.5万平方米。因遗址北部被破坏,其原生形状和面积应大于现存状况。
  遗址的主体为北辛文化堆积。除此之外,局部地区分布有一层较薄的东周时期文化层,遗址北部靠近断崖处有一批战国或汉代时期的墓葬。北辛文化堆积保存较好,现存堆积厚度0.5-2m不等,目前勘探到的北辛文化遗迹主要有灰坑、房址、窑址、墓葬、壕沟和洼地等。遗址外围发现有一圈外壕沟及洼地,将遗址形成环抱之势,中部发现一圈内壕沟,遗址的核心区位于内圈壕沟以内,遗迹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内圈壕沟与外圈壕沟之间有少量遗迹,外圈壕沟以外则鲜有文化堆积发现。



贾柏遗址航拍

勘探遗迹分布图

壕沟内土样

  滕州西孟庄遗址的考古发掘
  梅圆圆
  西孟庄遗址位于滕州市界河镇西孟庄村南约120米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在此处取土烧砖等,对遗址造成严重破坏。现遗址仅残存保留底部。通过勘探,遗址范围较小,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残存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
  新建枣菏高速公路恰东西穿过遗址中北部,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西孟庄遗址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布5×10米探方28个,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
  发掘共揭露围墙基槽1道、房址15座、灰坑21个、墓葬1座以及洼地1片,时代多属龙山文化早期,若干灰坑为龙山文化中期。围墙的地上部分已不存在,现仅存基槽和柱坑。围墙基槽及柱坑在发掘区内的范围呈半圆形,直径约35米,半圆周长约110米。可分为两期,Ⅱ期打破Ⅰ期基槽,宽50—75厘米,基槽内有一排近乎等距离的粗大柱坑,共37个。多为圆形,少数椭圆形和近圆形,直径60—85厘米。在围墙基槽内侧还有一排柱坑,与基槽内的每一个柱坑一一对应,到基槽内边线的距离有50—70厘米,多为圆形,只有南部的为椭圆形,直径40—70厘米。Ⅰ期围墙基槽位于Ⅱ期的外侧(北侧),被Ⅱ期打破所剩无几,只在北部,西部有残存,残长约105米,口部残宽1—30厘米,斜壁内收,平底。房址均分布于围墙内侧,其中1座为半地穴式建筑、1座为圆形地面式建筑,4座为方形连间地面式建筑、其余均为方形单间地面式建筑。根据房址形制和叠压打破关系判断大致可分为三期。围墙外围则为成片分布的洼地,范围较大,环绕围墙,接近半圆,形状不规则,洼地内填土为黑褐色黏土,从解剖探沟观察,底部较平缓,但高低不平,深10—55厘米。
  通过发掘可知,西孟庄遗址是一处结构较为完整的龙山聚落单元,聚落内建造有一道围墙将内部居址区与外围洼地分开,内部居址区房址叠压打破关系较多,应为多次利用反复建筑而成。


遗址航拍

F3

出土陶器

  滕州岗上遗址的考古勘探
  孙启锐
  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北,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高台地,小漷河由南向北经过遗址的东、北两侧,呈半环绕之势。岗上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最初发现地点,现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普”时确定遗址面积约70余万平方米,曾出土大量精美玉器。
  勘探之前我们确立了“总-分-总”的工作思路,本次勘探先把握遗址范围、堆积状况和大型遗迹搞清;利用专业航拍技术形成遗址的DOM和DEM图像,再使用GIS系统结合探孔数据进行分析。
  本次勘探自2018年11月初开始,目前勘探工作暂告一段落,共计勘探面积约11万平方米。 遗址以大汶口文化堆积为绝大多数,时代较单纯,大汶口堆积一般含较多烧土颗粒、夹白色或褐色斑点,呈灰褐或浅灰褐色。以小漷河以东面积计算,遗址面积达53万平方米。勘探发现了遗址外围的城壕,其围成的区域东西长620-730,南北宽470-520米,面积约33万平方米。城壕宽11-25米,最深2.8米。在城壕内侧,发现城墙迹象。通过在西壕沟位置开挖探沟,确认了城壕和城墙的存在。
  岗上遗址的勘探工作仅仅是一个开始,但通过短暂的工作,从遗迹的面积、城壕城墙围成的面积看,岗上遗址无疑是大汶口文化鲁中南地区的中心聚落。

遗址航拍

壕沟走向示意图


城墙夯土土样

  城子崖遗址岳石文化晚期北门址发掘
  朱超

  2018年8月至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7年度发掘区南侧偏东位置继续扩大对岳石晚期城址北门址的揭露,旨在全面了解岳石晚期北门址整体轮廓及结构特征。
  发掘面积约1600余平米,揭露隔墙2处,门道夯土基坑2个,门塾性质房址1座,各期灰坑12个,龙山及岳石墓葬各1座,东周水井2口,近现代道路2条,近现代坑沟若干。
  北门址位于遗址北部凸舌区域东北,在西北—东南向近100米范围内由南、北两段相对独立的隔墙可分割成三个相毗邻的豁口,豁口应为开设门道位置,根据布局结构可分为北偏门、中门、南偏门三部分。北偏门豁口宽约8米,南偏门豁口宽约5米,中门豁口宽约25米。其中中门豁口又由两个2米余长的近椭圆形夯土基坑等分为三个门道,即北门道、中门道、南门道,每个门道宽约7.5米左右。北隔墙西侧发现警卫性质的门塾建筑。
  初步认识:
  1.岳石晚期城址北门形制轮廓基本清晰、布局较为规整,结构略显复杂,功能建筑较为齐全,特别是中门“一门三道”结构的发现最为重要。结构上虽较历史时期城门略显原始,但应是此类城门结构的雏形,是目前发现最早“一门三道”城门遗迹。
  2.从中门“一门三道”及两侧偏门形制布局特点分析,其无论功能及使用方式如何,都不能排除岳石文化晚期它可能具有一定的政治礼仪功能,侧面反映出城内居民构成可能已经出现明确的等级化。


北门址航拍

F2门塾

夯土基坑

  齐故城河崖头西南遗址的发掘
  赵益超
  河崖头村西南遗址位于临淄齐故城大城东北,地处河崖头村西南部,是为配合临淄齐故城国家遗址公园河崖头殉马坑展示项目拆迁安置工程而开展的发掘项目。发掘工作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实施,临淄区文物管理局配合相关工作。目的为搞清东西干道的结构、分期和年代问题,并搞清周边的地层堆积情况,为临淄齐故城的城市建设年代、城内布局及规划研究提供新的资料,采用探沟解剖的方式,发掘开设正南北向探沟一条,南北长50米,东西宽3米。
  地层堆积相对简单。遗迹堆积丰富,相互叠压打破关系复杂。共发现遗迹单位160余处,其中灰坑109处,水井9眼,墓葬34座,道路11条,沟13条,夯土台基1座。道路是本次发掘的主体,主干道厚约1.5米,最宽约12米,道路分期明显,最晚至唐宋时期,最早可到战国-西汉时期,道路两侧多有边沟,也可能存在路肩,早期道路南侧利用了城内排水沟作为边沟。在主干道位置分布小孩(瓮棺或砖椁)墓,年代应均为汉代,是值得探讨的社会风俗。灰坑主要分布于道路北侧,以生活垃圾坑为主,以汉代为主,少量战国时期,目前未见更早者。夯土仅存基槽部分,位于发掘区中部。本次发掘既有收获,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探沟航拍

道路痕迹

瓮棺葬

  2018年曲阜鲁故城的发掘
  韩辉

  曲阜鲁国故城2018年考古工作主要有两项,为望父台墓地和老农业局遗址发掘。
  为配合曲阜市城区改造,2018年延续2017年工作,对位于鲁故城西部的老农业局墓地进行考古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东周墓葬34座,车马坑5座。东周至汉代灰坑38个,井4眼,沟2条,路2条。
  遗址北侧为窖穴区。南部为墓地,中小型墓,至少南北3排,东西并列,夫妻并穴。竖穴土坑、多一棺一椁,头向北。年代自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早期,北早南晚。
  墓地南部集中分布车马坑及动物殉坑,应为墓地祭祀区域,有四马一车和两马一车两种形制。墓地北部战、汉东西向大路,路土下部大量儿童墓葬的发现。铜礼器有鼎、盖豆、匜、壶、敦、舟等,其中盖豆、舟较为常见。兵器、车马器多出土于男性墓。陶器以罐、壶、鼎、豆为基本组合;彩绘陶器数量众多,出土较多涂锡陶仿铜陶礼器。偶数同型,呈现甲组墓特征,聚族而居,聚族而葬。
  2017-2018年,配合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对望父台墓地进行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掘有东周至汉代灰坑87座、水井 4眼、沟4条,墓葬33座,马坑2座。灰坑时代为战国到汉代,墓葬时代自西周末期到战国早期,其中大型墓座1座,余为中小型墓。南北成排,东西成列,夫妻并穴现象普遍。墓地经过规划,存在时代稍早的中型墓葬墓葬居中,周边为几座小型墓,或为小的家族墓地单元。
  竖穴土坑,基本头向呈北向。出土青铜器、陶、玉石器、骨器等,铜礼器以舟、匜、盘、鼎、豆、敦为主,其中舟最为常见,陶器以鬲、罐为基本组合,陶鬲每墓多随葬1件。男性墓随葬有兵器和车马器,女性墓葬不随葬兵器,部分随葬车马器。女性墓葬人群构成比较复杂。发现大量祭牲、荒帏遗迹现象。望父台墓地该区域的发掘,填补了城内乙组春秋时期墓葬的缺环,进一步推动了鲁国“邦墓”墓地布局及葬制葬俗研究。
  2018年度望父台墓地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是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基址(基址一),夯土平面形状呈“L”形,已知面积约500平方米。在基址一东南部考古勘探发现大型夯土基址二。复原面积约770平方米。这两座夯土基址应与望父台春秋墓地时代大体同时,性质目前不明。
  2018年上述两处甲乙组墓地的发掘,虽然破坏严重,但仍获得了较为重要的收获,进一步推动了鲁国墓地布局及葬制葬俗研究,为研究春秋时期鲁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宝贵资料。


老农业局墓地布局

老农业局墓地车马坑

望父台墓地布局

望父台墓地典型墓葬

  曲阜杏坛学校东周墓地的发掘
  董文斌

  曲阜杏坛学校墓地位于曲阜市区东南部,距鲁国故城东南角约500米。发掘墓葬267座,时代多为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中期。
  东周时期墓向多为南北和东西向,多为一棺一椁和单棺,少量同穴双室墓。器物多在棺椁之间,少数置棺内及棺上,个别墓葬有腰坑。
  出土器物总计1000余件,以陶器为主,器型多样,还发现有大量红彩陶和锡衣陶等彩绘器;铜器以舟、戈、剑、镞为主,少量盖豆、马衔、矛、环等;玉石骨器有玛瑙环、玛瑙串饰、骨蓖、马镳、骨珠等。
  杏坛学校墓地是曲阜地区目前发掘规模最大,揭露较完整的一处大型东周墓地。墓主人多属下层士级贵族和平民。此次发掘极大丰富了鲁文化的整体认识,对鲁国的礼制及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鲁文化以及周边区域的研究走向深入。


墓地航拍

墓葬举例

出土器物

  滕州于山遗址的发掘
  孙启锐

  于山遗址位于滕州市大坞镇于山村南,东距345省道约300米。北依染山,地势北高南低,南距北界河约700米。该遗址2003年被公布为枣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9月-2019年1月,为配合枣菏高速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遗址进行了发掘。
  发掘面积为2700平方米,就发掘区而言,文化堆积较为简单,可分为3层,分别为①层耕土层,②层明清文化层,③层汉代文化层。
  共清理灰坑502个、陶窑2座、灶址1座、灰沟(冲沟)20条、墓葬5座、水井6座,水工设施一座。从时代讲,主要为东周、汉代,最早可至西周晚期,也有唐宋瓷片及更晚的遗物
  曾发现大汶口遗物,但均为采集及晚期灰坑中出土;西周晚期遗存以M5为代表,为土坑竖穴墓,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随葬品组合为鬲、罐、豆、盆 ;东周遗存为遗址主体,主要发现有灰坑与水井等。灰坑大致可分为圆形与椭圆形两类,其中圆形占大部分。圆形灰坑绝大多数为袋状坑,形制非常规矩,在废弃之前应作为窖穴使用。另外也有比较特殊的灰坑,如方形坑,内填狗骨架一具;还有的底部明显过火烧结的灰坑等;汉代遗存主要有窑、沟、灰坑等。其中G20为汉代始建的冲沟,主要用以沟通水系。在G20北侧发现一处汉代水工设施,为石板垒砌而成,由引水道、水池、出水口组成,水池一侧有台阶上下,推测与遗址以北不远处的池头泉有关。
  本次发掘,了解了于山遗址的时代、文化内涵、堆积状况等,搞清了遗址堆积形成过程,但对于遗址性质和聚落等级,尤其是G20及水工设施的发现,仍要进一步研究。


遗址航拍   


东周陶文

汉代窑址

  滕州大韩东周墓地2018年发掘收获  

  郝导华


2018年二期发掘区航拍

大中型墓葬

大中型墓葬器物箱

出土铜器

  大韩墓地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村东,墓地北临小魏河,西北距罗汉山约2000米,东南距新薛河约3000米。经过勘探,墓地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70米,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经过清理,共有大、中型墓49座,其中3座为未完工墓葬。小型墓葬100余座。小型葬多为战国末期平民墓。大、中型墓葬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当地的贵族墓葬。大韩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枣滕地区东周文化遗存,完善区域文化谱系,深入研究泗上十二诸侯及其与周边古国关系,研究墓葬制度与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图文转自:“山东考古”公众号)

责编:荼荼

 

 

作者:

文章出处:“山东考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