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讲座回顾 | 宋江宁:《无角度、不学术——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6-03文章出处:“NWU文化遗产”公众号作者:陆佳辰

  5月30日上午,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之一,题为《无角度、不学术——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思考》的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主讲人是社科院考古所的宋江宁老师,主持人为文化遗产学院豆海锋教授。

  宋江宁老师以四个研究案例为例,说明了考古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研究对象时不具有特定的视角,考古学的视角是无限的,可以从生物、化学、地质、社会学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因此考古学理应是一门综合学科。而从学科化的角度来看,考古学者也应该至少具备田野考古学和其他一个具体学科本科教育的知识结构。

  (一)关中平原史前到秦汉时期的中心区转移现象的地貌学解释

  宋江宁老师以这一地区水资源和地貌为视角,通过仰韶、龙山、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这一地区聚落分布的对比,发现了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区从漆水河以西地区向西安地区转移的现象。并给出了学科化解释:直接原因是郑国渠的修建。从韩与秦双方的各自考量与郑国渠的决策取胜推测到渭河水位下降,河漫滩变为最新冲积地,或地面仅存留极少量的水面,因此具备了修建水利工程的条件,而这一水利工程直接影响了聚落分布的变迁。

  (二)城市兴衰的一个物证—周原遗址水遗存的研究

   宋江宁老师以淤土的形成机制——埋藏学为视角,通过对水渠反映的西周时期河流水位和遗址自然环境、渠内堆积的埋藏学观察、水资源管理机构存在的分析(清淤行为的存在、水渠中的储水遗存渠内堆积反映的管理机构职能履行情况),得出了水遗存研究对理解周原遗址兴废的指示作用,即水资源管理部门在西周早期时职责履行到位,中期时逐渐懈怠,直至晚期完全失效是对西周灭亡和平王东迁的直观反映并提出了对西周以后周原遗址至今农村化的理解——水资源恶化,无法支撑大遗址的存在。

  (三)对西周灭亡原因的新考察

  宋江宁老师首先通过不同时期关中地区聚落分布图观察到了西周时期国土的分离(西土与东土之间约600里近似空白地带)这一现象,基于考古学研究成果和方法,以水资源和地理景观为视角,利用聚落考古方法解释了西周王朝地理结构上存在国土分离这个先天缺陷。而这种格局影响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格局就导致王室不仅要征战东方,更要独抗西戎,因此其衰败是必然的。西周末期天灾人祸频繁,城市近乎崩溃,贵族又生出出逃之心,因此王室贵族才会在一场战争后放弃西土,迁往东方。

  (四)秦雍城持久置都原因与其地貌学观察

  宋江宁老师利用地貌学原理,构建出了雍城遗址分布图重要遗存和水系,并从地貌学角度分析雍城城址的选址的具体原因并讨论了雍城遗址的空间结构,从一个新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秦雍城持久置都原因。

  最后,正如宋老师所说,他的这些研究也只是在探索考古学科发展新方向的一个开始,如何更好地利用其它学科方法来进行考古学研究,考古学者如何才能具备综合学科的能力,这都是所有考古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探索的问题。

(图文转自:“NWU文化遗产”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讲座回顾 | 宋江宁:《无角度、不学术——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6-03

  5月30日上午,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之一,题为《无角度、不学术——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思考》的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主讲人是社科院考古所的宋江宁老师,主持人为文化遗产学院豆海锋教授。

  宋江宁老师以四个研究案例为例,说明了考古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研究对象时不具有特定的视角,考古学的视角是无限的,可以从生物、化学、地质、社会学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因此考古学理应是一门综合学科。而从学科化的角度来看,考古学者也应该至少具备田野考古学和其他一个具体学科本科教育的知识结构。

  (一)关中平原史前到秦汉时期的中心区转移现象的地貌学解释

  宋江宁老师以这一地区水资源和地貌为视角,通过仰韶、龙山、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这一地区聚落分布的对比,发现了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区从漆水河以西地区向西安地区转移的现象。并给出了学科化解释:直接原因是郑国渠的修建。从韩与秦双方的各自考量与郑国渠的决策取胜推测到渭河水位下降,河漫滩变为最新冲积地,或地面仅存留极少量的水面,因此具备了修建水利工程的条件,而这一水利工程直接影响了聚落分布的变迁。

  (二)城市兴衰的一个物证—周原遗址水遗存的研究

   宋江宁老师以淤土的形成机制——埋藏学为视角,通过对水渠反映的西周时期河流水位和遗址自然环境、渠内堆积的埋藏学观察、水资源管理机构存在的分析(清淤行为的存在、水渠中的储水遗存渠内堆积反映的管理机构职能履行情况),得出了水遗存研究对理解周原遗址兴废的指示作用,即水资源管理部门在西周早期时职责履行到位,中期时逐渐懈怠,直至晚期完全失效是对西周灭亡和平王东迁的直观反映并提出了对西周以后周原遗址至今农村化的理解——水资源恶化,无法支撑大遗址的存在。

  (三)对西周灭亡原因的新考察

  宋江宁老师首先通过不同时期关中地区聚落分布图观察到了西周时期国土的分离(西土与东土之间约600里近似空白地带)这一现象,基于考古学研究成果和方法,以水资源和地理景观为视角,利用聚落考古方法解释了西周王朝地理结构上存在国土分离这个先天缺陷。而这种格局影响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格局就导致王室不仅要征战东方,更要独抗西戎,因此其衰败是必然的。西周末期天灾人祸频繁,城市近乎崩溃,贵族又生出出逃之心,因此王室贵族才会在一场战争后放弃西土,迁往东方。

  (四)秦雍城持久置都原因与其地貌学观察

  宋江宁老师利用地貌学原理,构建出了雍城遗址分布图重要遗存和水系,并从地貌学角度分析雍城城址的选址的具体原因并讨论了雍城遗址的空间结构,从一个新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秦雍城持久置都原因。

  最后,正如宋老师所说,他的这些研究也只是在探索考古学科发展新方向的一个开始,如何更好地利用其它学科方法来进行考古学研究,考古学者如何才能具备综合学科的能力,这都是所有考古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探索的问题。

(图文转自:“NWU文化遗产”公众号)

作者:陆佳辰

文章出处:“NWU文化遗产”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