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老师:考古学中的陶器研究
2020年7月20日下午,考古夏令营以“陶器研究”为专题,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涛副教授为全体营员作专题报告。
王涛副教授以《考古学中的陶器研究》为题,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1)陶器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陶器研究历史与现状;3)陶器研究实例;4)陶器考古与古代社会。
王老师指出,关于陶器这个考古学中最常见的名词,不管是《辞海》《牛津简明考古辞典》等中外辞书,还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经典记录,其实并没有形成科学精准的定义;“陶器”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学术概念,国内外学者柴尔德、王昌燧等先生围绕原料、成分、温度等指标对陶器的科学界定值得重视。
随后,王老师介绍了陶器的分类和陶器各部位的名称,并结合图片一一对应。
“陶器研究为何重要”,王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认为,陶器是考古学中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大、最为主要的考古资料门类;陶器形态复杂多变又是各种考古遗存中最为“敏感”的门类,极其适应于类型学作业;陶器与人们的大多数活动息息相关,其中所包含的古代人类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信息极为丰富。因此,陶器研究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也是考古学家最为关注和开展相关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
接着,王老师通过回顾学术史,简单梳理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的陶器研究,他指出,从某方面讲,中国考古学的一百年,也是陶器研究的一百年。早期阶段,他重点介绍吴金鼎先生的Prehistoric Pottery in China、苏秉琦先生的《瓦鬲的研究》和李济先生的《殷墟陶器研究》,这些都是中国考古学早期阶段陶器研究的典范之作。
△吴金鼎1938
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代表性的陶器研究文献包括牟永抗先生的《关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术的若干问题》、李文杰先生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研究》等。这一时期,中国考古学家围绕陶器制作技术有不少总结。
新世纪以来,陶器研究涉及更多方面。2018年,赵辉先生在屈家岭陶器会议上做出全面总结,据他讲话形成的文章《当今考古学的陶器研究》是陶器研究重要的指导性文献。
王老师还列举了国内外从科技角度研究陶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国内学位论文等。他指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学者有关制陶工艺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尤其是不少本科生、研究生也将制陶工艺相关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显示出陶器研究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随后,王老师详细介绍了陶器研究的“操作链”模式,并结合“东胡林遗址陶器分析”的实际案例,进一步阐述了陶器研究的过程。
在重点阐述陶器考古与古代文化、经济、技术、社会的关系之后;王老师介绍了目前陶器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1)早期陶器的起源与发展、2)器物功能与生计方式、3)手工业考古、4)交换分配等。
最后王老师讲到,当前的陶器研究尚有不少空白,希望有志于此的同学能认真学习,投身于中国考古学陶器研究的研究中来。
报告结束后,营员们就陶器工艺技术、陶器纹与饰、陶器与人群的对应等方面与王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王老师对营员们的问题也一一作答。
撰稿:龙天一、刘瑶、张冰俏(营员)
整理:秦昱(助教)
审定:王涛副教授
责编: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