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朱光华老师:考古所见中国古代治玉业

发布时间:2020-07-31文章出处:“首师大考古”公众号作者:

  7月23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朱光华副教授以《考古所见中国古代治玉业》为题,从古代治玉业研究的途径、中国古代治玉业的工艺流程、中国古代治玉业的演进三个方面,为考古夏令营的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治玉手工业的考古学研究理路。

  第一部分研究治玉业的三条途径中,最为根本的是从历史文献着手。我国的治玉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于治玉业较为系统的记载出现较晚,且相关文献的直接联系较少,主要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李澄渊的《玉作图说》等著作。但是自先秦以来许多古文献都或多或少的涉及了治玉业管理机构、玉工事迹、治玉工具以及操作方法、玉器规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献资料都为研究治玉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从事治玉业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文献为依据。串联起琐细的文献资料,才能够还原古代治玉手工业的全貌及发展状况。

  第二条研究途径是器物分析,主要是针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类玉器成品、半成品或废料等进行研究。作为中国古代治玉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实物资料,通过对其进行肉眼观察或借助现代科学仪器进行显微观察,可以分析研究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与工艺特征,并可通过实验考古的方法加以验证和分析。

  第三条途径主要是作坊遗址的考察,治玉业最直观的反映即治玉作坊。在青铜时代的背景下,治玉业的地位难与青铜治炼业相提并论,因此迄今发现的治玉业作坊遗址并不多。近年来发现的史前治玉作坊遗址中发掘得到的玉石原料、玉器成品、半成品、治玉工具等遗物及房屋、废料坑、匠人墓等遗迹,对于认识早期治玉业发展水平及手工业考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朱光华老师以殷墟遗址为例,向大家阐释了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察对于详细了解玉器手工业加工工具、玉器生产操作链的重要性。随后,朱老师还结合浙江的中初鸣遗址简要介绍了如何从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和良渚遗址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得出中初鸣遗址为中等玉器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结论。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朱光华老师结合《玉作图说》中的图示介绍了中国古代治玉的工艺流程。古代玉器制作通常包括:选料、设计、开料、坯工、细工、镂雕、钻孔、打磨、抛光等步骤。朱老师指出,并不是所有工序都会在玉器上有所体现,比如史前时期玉器就无抛光步骤。数千年来,虽然治玉业在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基本的工艺流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讲座的第三部分讨论了中国古代治玉工艺的演进。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察工艺的演进即是考察不同时期工具的演进。治玉的石质工具主要应用于史前与商周早期,商周以后青铜工具正式走上治玉的舞台,时至春秋战国铁质工具的应用逐渐广泛。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砣机的形制不断变革、解玉砂的选取逐渐能够适应不同玉种的加工需求。在讲座的最后,朱光华老师介绍了金刚石在玉器制作中的应用,指出最早的金刚石应当是由西方传入古代中国。

  在讲座的最后,朱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解玉砂的选取、解玉砂如何与砣具配合使用、砣具是否可以用于玉器上纹饰图案等细节部分的雕刻等相关问题逐一耐心解答。

  撰稿:张弛、张奥博、许惠攀(营员)

  整理:冉祥芮(助教)

  审定:朱光华老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朱光华老师:考古所见中国古代治玉业

发布时间:2020-07-31

  7月23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朱光华副教授以《考古所见中国古代治玉业》为题,从古代治玉业研究的途径、中国古代治玉业的工艺流程、中国古代治玉业的演进三个方面,为考古夏令营的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治玉手工业的考古学研究理路。

  第一部分研究治玉业的三条途径中,最为根本的是从历史文献着手。我国的治玉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于治玉业较为系统的记载出现较晚,且相关文献的直接联系较少,主要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李澄渊的《玉作图说》等著作。但是自先秦以来许多古文献都或多或少的涉及了治玉业管理机构、玉工事迹、治玉工具以及操作方法、玉器规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献资料都为研究治玉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从事治玉业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文献为依据。串联起琐细的文献资料,才能够还原古代治玉手工业的全貌及发展状况。

  第二条研究途径是器物分析,主要是针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类玉器成品、半成品或废料等进行研究。作为中国古代治玉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实物资料,通过对其进行肉眼观察或借助现代科学仪器进行显微观察,可以分析研究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与工艺特征,并可通过实验考古的方法加以验证和分析。

  第三条途径主要是作坊遗址的考察,治玉业最直观的反映即治玉作坊。在青铜时代的背景下,治玉业的地位难与青铜治炼业相提并论,因此迄今发现的治玉业作坊遗址并不多。近年来发现的史前治玉作坊遗址中发掘得到的玉石原料、玉器成品、半成品、治玉工具等遗物及房屋、废料坑、匠人墓等遗迹,对于认识早期治玉业发展水平及手工业考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朱光华老师以殷墟遗址为例,向大家阐释了手工业作坊遗址的考察对于详细了解玉器手工业加工工具、玉器生产操作链的重要性。随后,朱老师还结合浙江的中初鸣遗址简要介绍了如何从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和良渚遗址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得出中初鸣遗址为中等玉器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结论。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朱光华老师结合《玉作图说》中的图示介绍了中国古代治玉的工艺流程。古代玉器制作通常包括:选料、设计、开料、坯工、细工、镂雕、钻孔、打磨、抛光等步骤。朱老师指出,并不是所有工序都会在玉器上有所体现,比如史前时期玉器就无抛光步骤。数千年来,虽然治玉业在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基本的工艺流程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讲座的第三部分讨论了中国古代治玉工艺的演进。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察工艺的演进即是考察不同时期工具的演进。治玉的石质工具主要应用于史前与商周早期,商周以后青铜工具正式走上治玉的舞台,时至春秋战国铁质工具的应用逐渐广泛。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砣机的形制不断变革、解玉砂的选取逐渐能够适应不同玉种的加工需求。在讲座的最后,朱光华老师介绍了金刚石在玉器制作中的应用,指出最早的金刚石应当是由西方传入古代中国。

  在讲座的最后,朱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解玉砂的选取、解玉砂如何与砣具配合使用、砣具是否可以用于玉器上纹饰图案等细节部分的雕刻等相关问题逐一耐心解答。

  撰稿:张弛、张奥博、许惠攀(营员)

  整理:冉祥芮(助教)

  审定:朱光华老师

作者:

文章出处:“首师大考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