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共克时艰,奋勇向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田野考古主要收获(一)

发布时间:2021-02-10文章出处:“山东考古”公众号作者:考宣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在坚决打好防疫工作攻坚战的前提下,在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坚强领导大力支持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省内率先复工的考古队伍,发挥能吃苦、善战斗、敢冲锋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山东省的文物考古事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统计,2020年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承担配合基本建设、抢救性考古等项目100余项,主动性考古项目共计9项。全年共完成考古调查面积约46平方公里,考古勘探面积750万平方米,线路勘探700公里,考古发掘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除完成艰巨的田野考古任务之外,在资料整理、成果转化、文物保护、公众考古、人才培训等方面亦取得了不俗成果。

  辞旧迎新之际,也是山东考古工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节点,一年一度的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也于近期如约举办,这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传统,现将会上汇报的重要田野考古成果摘选如下。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时恭祝全国考古同仁阖家团圆,新春快乐!

  沂水跋山水库旧石器时代遗址

  沂水跋山水库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沂城街道河奎村东约300米处。当地文博部门反映跋山水库溢洪闸放水后有化石及石英发现,后被确认为一处旧石器遗址。

  通过对流水冲刷后显露的地层及剖面观察,堆积可区分为南北两区。总文化层堆积厚度超过4米。其中南区可划分为5个文化层,均包含动物化石及石制品。尤其第⑤层发育黑褐色黏土质沼泽相透镜体,地表可见数量丰富的古棱齿象、鹿、牛等化石及大量石制品,初步推测存在古人类原始活动面。此类遗迹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极为稀少。目前采集石制品5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及制作精美的各类工具。

  跋山水库遗址的发现十分重要,是近年来山东省旧石器考古发现的堆积最好、遗物最丰富的一处。因此前水库溢洪闸泄水已将遗址冲去绝大部分,剩余面积不足200平米,且地层已不完整。南区文化遗物最为丰富的④、⑤层已被全面冲蚀揭露,石制品及化石一览无余。山东地区已发现旧石器遗存多无原生地层,跋山水库遗址保存有巨厚文化层,且包含丰富的石制品及动物化石,就山东地区目前旧石器考古遗址和考古资源现状来说极为重要。该遗址的顺利发掘和研究,将为揭示沂沭河流域乃至山东地区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面貌提供重要材料,具有无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绝对意义。(李罡)

  沂南里宏遗址

  里宏遗址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里宏村东,处沂河右堤之上,现存遗址残余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为配合沂南汶河三期治理工程汶河滨河西路修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里宏遗址进行发掘。

  遗址时代自北辛文化,经龙山、岳石、商、周至魏晋时期。其中以北辛文化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此次清理北辛文化小型环壕一段(环壕聚落西北部),房址3个,灰沟1条,灰坑若干。小环壕分布于发掘区北部,平面近圆弧形,根据环壕弧度测算,环壕内面积约4000平方米。沟内填土上层以废弃堆积为主,出土了较多陶片,可辨器型以乳头形三足釜、三足钵、红顶钵、小口双耳罐、鼎为主,有大型支脚及蒜头壶的发现;下层较纯净,可见明显淤积痕迹。房址共三座,分布于壕沟边缘位置,均为近方形,现仅存垫土,未见明显活动面及柱洞。另有少量北辛文化灰坑,多为圆形圜底状。

  沂南里宏遗址堆积较为丰富,文化内涵多且连续。此次发现的北辛文化遗存是沂南县境内乃至整个临沂地区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环壕聚落的揭露为建立和完善该地区文化谱系,了解沂沭河流域北辛文化早期聚落面貌、文化特征及区域类型特点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朱超、张强)

  滕州岗上遗址

  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遗址总面积约 80 万平方米,以大汶口文化堆积为主,发现面积约 40 万平米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本年度发掘分为南北两个区,北区为居址区,位于城圈内东南角,南区为墓葬区,位于遗址最南端,发掘总面积约1000平米。

  北区居址区在完成晚期堆积清理后暴露出大面积红烧土块堆积,面积超300平米,堆积内包含墙体拐角及带有白灰面的房屋残余构件,初步推测为房屋废弃后倒塌形成。南部墓葬区北距城址南墙约240米,共发现墓葬14座,呈排分布,均为土坑竖穴墓,方向近90度,头向东。发现的四人合葬大墓,葬具结构较为特殊,大盖板下为并排联棺,首次发现边箱及头箱。大中型墓葬有大量陶器及较多玉器出土,陶器主要堆放于二层台上及棺内南侧。有随葬大口缸、猪头、猪蹄骨的习俗。大、中型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鲁南地区大汶口文化社会上层组织结构、葬俗及礼制起源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岗上遗址考古新发现丰富了对鲁南地区乃至整个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中心性聚落内涵的认识,对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岗上遗址是海岱地区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随着高等级墓葬及玉器的出土,区域中心地位尤为凸显。本年度居址区与墓葬区的发掘对考察聚落布局,了解聚落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研究当时社会组织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朱超、房书玉、张强)

  滕州唐村西南遗址

  唐村西南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唐村西南。为配合滕州市东城、东新社区(二期)B.C 区项目建设,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900平方米,以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存为主。

  共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灰坑15个,墓葬8座,房址2座,陶窑1座。墓葬均为小型墓,大部分位于发掘区西南部,没有发现较为集中的墓地。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头向东南,仅3座墓有木棺,其他墓葬没有使用葬具,随葬品数量在5~10件左右,包括罐形小鼎、小高足杯、镂空豆、背壶、平底尊、石锛、石镞、磨石和猪下颌等。房址位于发掘区东南部,均为柱坑套柱洞式的单间地面建筑,形状为圆形,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门道可能朝东南。灰坑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陶窑尚保留有火膛、火道、火门及小型的操作间。

  唐村西南遗址应是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到晚期阶段的一处较低等级的小型聚落,通过本次发掘,对该遗址的聚落布局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墓葬区可能位于遗址的西部,居住区应该位于遗址的东部,为滕州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王杰)

  滕州前大庙遗址

  前大庙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前大庙村以西,遗址面积约 2.6万平方米。为配合滕州市龙泉街道西大庙改造区域回迁安置住宅的建设,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

  龙山遗迹发现5座灰坑,遗物种类包括中口罐、罐形鼎、深腹盆、器盖、高柄杯、陶鬶、石锛等。岳石遗迹仅分布在发掘区北部,发现2座灰坑及1座房址,房址为半地穴式建筑,近长方形,仅在东北角保存灶的底部。周代和宋元时期遗迹主要是灰坑,另有清代2座夫妻合葬墓。

  前大庙遗址文化内涵较丰富,应是区域内一处重要的古代人类活动地点,本次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宋元时期及清代多个时期的遗存,为研究滕州地区的史前历史及古代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证据。(王杰)

  曲阜郑家村遗址

  郑家村遗址位于曲阜市时庄街道郑家村北,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本次发掘位于遗址南部边缘区域,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

  遗址可分龙山早期、春秋早中期、宋元时期三个阶段。龙山早期文化遗存分布较为零散,多为窑、窖穴、灰坑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蚌器,但数量较少。春秋早中期遗迹分布在发掘区中西部。遗迹分布相对密集,包括窑、井、墓葬、灰坑等。晚期地层中出土大量宋、金、元时代瓷片,器型有敞口碗、钵形碗、盘、瓷俑等,窑口有鲁南当地窑口、磁州窑、景德镇湖田窑、龙泉窑等。

  郑家村遗址发现了龙山早期、春秋早中期的文化堆积,宋元瓷器虽没有原生地层,但数量较大,文化内涵较为丰富。通过此次发掘,对遗址的内涵有了较为清楚地认识。其中龙山早期遗迹的发现,对于泗河流域同时期文化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春秋早中期遗迹对于廓清周代鲁文化的分布范围,探讨该遗址与鲁国故城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刘文涛、郑商)

  菏泽孙大园堌堆遗址

  孙大园堌堆遗址位于菏泽市高新区吕陵镇,是魏楼水库建设过程中通过考古勘探新发现的一处堌堆遗址,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保存较好的遗址部分文化层堆积厚度可达6.5-7米。

  目前共清理汉墓156座,东周墓葬9座、灰坑31个、水井2座,商代灰坑5个,龙山文化灰坑27个。

  汉墓可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其中土坑墓多为土坑砖椁,均设有脚箱,陶俑陪葬之风盛行。砖室墓多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夫妻合葬墓,盗扰严重。东周墓葬多设有二层台,盛行腰坑并放置陶礼器。商代遗存较少,时代为晚商,属于安丘堌堆类型。龙山文化遗存较丰富,以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为主,陶片多饰绳纹、篮纹及方格纹,磨光黑陶较少。另外,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北辛文化遗存的线索,还需要做进一步工作。

  孙大园堌堆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为研究菏泽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汉代的文化面貌、交流融合、发展演变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孙启锐)

  博兴北营遗址

  北营遗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北营村村北约100米的小清河北岸,遗址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为配合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800平方米,揭露出丰富的龙山时期和汉代遗存。

  遗址龙山时期遗存堆积较厚,遗迹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是本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已发掘灰坑110余座,房址柱洞40余处,墓葬19座,窑1座,沟1条。柱洞主要分布在发掘区的南部和东部,内填细碎的陶片、红烧土块、蚌壳等,经仔细分层加工,质地坚硬。柱洞附近成排或成组分布着同时期的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头向以东南为主,普遍没有随葬品。龙山时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质和蚌质工具。陶器胎质轻薄、形制规整,器形有鼎、罐、鬶、甗、杯、器盖等。

  本次发掘的龙山时期遗存,以早、中期为主,为研究鲁北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特征、聚落形态、社会生业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尤其是数量较多的柱洞遗迹,为研究龙山时期的房屋建筑方式提供了珍贵资料。(张恒、房书玉)

  高青县胥家村南墓地

  胥家村南墓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胥家村南约500米小清河河道北岸,为配合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约1900平方米。

  共清理龙山时期、战国、北魏、唐代墓葬35座、东汉水井1口,唐代道路1条。龙山时期墓葬共清理8座,皆为竖穴土坑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墓向皆东南。陪葬器物有鬶、豆、鼎、罐、杯、器盖等。唐代墓葬共清理25座、皆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墓室形状以长方形带弧边和舟形为主,另有扇形1座,马蹄形3座。墓向南,基本为双人仰身直肢葬,M09为三人合葬。另有战国时期瓮棺墓和北魏砖室墓各1座(北魏墓残存墓志砖),已破坏。墓地东侧清理汉代水井一口,唐代道路一条。

  龙山文化墓葬时代以龙山早期为主,随葬品较多,器型多样,为鲁北地区龙山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北魏墓葬中出土的《窦玄秀墓志》砖、《孙敬仙等墓志》砖,为研究北朝中后期东平原郡、临济城的侨治、位置等问题提供了难得文字资料。唐代墓葬尤其是“扇形”、“马蹄形”墓室墓,在山东唐墓形制中较少见,丰富了山东地区唐墓形制,为研究区域文化、贸易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刘文涛、房书玉)

  济南钢城区乔店遗址

  乔店遗址位于济南钢城区辛庄镇乔店村南约300米处,为配合济莱高铁建设工程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本次发掘除宋代墓葬和东周时期遗迹外,最重要的收获在于发现了一处岳石文化小型聚落。受环境影响,岳石文化堆积保存较差,遗迹现象较为简单,主要为多层垫土,垫土以上为人类活动遗迹,包括少量灰坑、房址、柱洞等,垫土以下多为大片洼坑。出土遗物主要以陶器残片和石器工具为主。陶器可辨有陶甗、陶罐、陶盆、陶鬲、器盖等。石器工具有双孔石刀、石镢、石镞等,另外还发现了数件石器坯料,均经过简单加工,初具雏形。

  乔店遗址的发掘确认此处为小型岳石文化聚落,是以莱芜为中心的鲁中山区所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岳石文化遗址之一。遗址地处低山丘陵腹地,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其聚落性质的判定也十分重要。目前看来,乔店遗址堆积较薄、遗迹简单,人类活动并不明显,可能是一处临时性或季节性营地。乔店遗址的发现为探究岳石文化分布、面貌和交流提供了新线索。(梅圆圆)

  曲阜西陈遗址

  西陈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陈村村西,面积约7万平方米。为配合世界铭筑、东方御府项目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抢救发掘。

  共发现商周时期灰坑及窖穴1700余个,沟10余条,房址53座,墓葬16座。已出土大量陶器,另见有铜爵腹部残片、铜刀、铜镞、骨簪、石戈、石璜、石钺等遗物。

  该遗址自商文化洹北早期延续至至西周中期,殷墟四期至商周之际最为发达,由居住区、窖藏区、祭祀区、取排水系统、公共活动地带等不同的功能区组成,聚落布局和功能区划最为清晰。发现了除殷墟之外目前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晚商时期殉祭遗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殉祭人和完整动物数量超过五十具,动物种类以牛、羊最为常见,另殉葬有2匹马。洹北期遗存发现有大量大型灰坑,出土有大量硫渣和红烧土块,出有陶鼓风嘴一件,疑与冶铸活动有关,其陶器表现的文化面貌与中原高度一致。总而言之,该遗址遗存丰富,延续时间长,揭示了商、周文化在奄地(鲁地)发展轨迹,为南庚、阳甲居奄和周人灭奄提供了线索,为早期鲁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意义重大。(韩辉、徐深)

  兖州张刘遗址

  张刘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张刘村东南约400米处,面积约5万平方米。为配合327国道济宁市兖州段工程建设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遗址中部,发掘面积800平方米。

  此次发掘以商代和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为主,少量西汉、唐代和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其中发现商代遗存灰坑40个、房址8座、窑1座;战国遗存共发现灰坑25个、井1眼;西汉灰坑1个;唐代墓葬1个。

  商代遗存发现房址、窑等重要遗迹,较为清楚的反映了该聚落的内部微观结构,商代遗存从中商延续至殷墟三期,与济宁潘庙、凤凰台遗址时代相当。战国时期陶豆、盂等器物及陶器标本,从战国早期延续至战国晚期。(赵国靖)

(图文转自:“山东考古”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共克时艰,奋勇向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田野考古主要收获(一)

发布时间:2021-02-10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在坚决打好防疫工作攻坚战的前提下,在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坚强领导大力支持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省内率先复工的考古队伍,发挥能吃苦、善战斗、敢冲锋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山东省的文物考古事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统计,2020年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承担配合基本建设、抢救性考古等项目100余项,主动性考古项目共计9项。全年共完成考古调查面积约46平方公里,考古勘探面积750万平方米,线路勘探700公里,考古发掘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除完成艰巨的田野考古任务之外,在资料整理、成果转化、文物保护、公众考古、人才培训等方面亦取得了不俗成果。

  辞旧迎新之际,也是山东考古工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节点,一年一度的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也于近期如约举办,这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传统,现将会上汇报的重要田野考古成果摘选如下。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时恭祝全国考古同仁阖家团圆,新春快乐!

  沂水跋山水库旧石器时代遗址

  沂水跋山水库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沂城街道河奎村东约300米处。当地文博部门反映跋山水库溢洪闸放水后有化石及石英发现,后被确认为一处旧石器遗址。

  通过对流水冲刷后显露的地层及剖面观察,堆积可区分为南北两区。总文化层堆积厚度超过4米。其中南区可划分为5个文化层,均包含动物化石及石制品。尤其第⑤层发育黑褐色黏土质沼泽相透镜体,地表可见数量丰富的古棱齿象、鹿、牛等化石及大量石制品,初步推测存在古人类原始活动面。此类遗迹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极为稀少。目前采集石制品5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及制作精美的各类工具。

  跋山水库遗址的发现十分重要,是近年来山东省旧石器考古发现的堆积最好、遗物最丰富的一处。因此前水库溢洪闸泄水已将遗址冲去绝大部分,剩余面积不足200平米,且地层已不完整。南区文化遗物最为丰富的④、⑤层已被全面冲蚀揭露,石制品及化石一览无余。山东地区已发现旧石器遗存多无原生地层,跋山水库遗址保存有巨厚文化层,且包含丰富的石制品及动物化石,就山东地区目前旧石器考古遗址和考古资源现状来说极为重要。该遗址的顺利发掘和研究,将为揭示沂沭河流域乃至山东地区旧石器中晚期文化面貌提供重要材料,具有无可比拟和不可替代的绝对意义。(李罡)

  沂南里宏遗址

  里宏遗址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里宏村东,处沂河右堤之上,现存遗址残余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为配合沂南汶河三期治理工程汶河滨河西路修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里宏遗址进行发掘。

  遗址时代自北辛文化,经龙山、岳石、商、周至魏晋时期。其中以北辛文化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此次清理北辛文化小型环壕一段(环壕聚落西北部),房址3个,灰沟1条,灰坑若干。小环壕分布于发掘区北部,平面近圆弧形,根据环壕弧度测算,环壕内面积约4000平方米。沟内填土上层以废弃堆积为主,出土了较多陶片,可辨器型以乳头形三足釜、三足钵、红顶钵、小口双耳罐、鼎为主,有大型支脚及蒜头壶的发现;下层较纯净,可见明显淤积痕迹。房址共三座,分布于壕沟边缘位置,均为近方形,现仅存垫土,未见明显活动面及柱洞。另有少量北辛文化灰坑,多为圆形圜底状。

  沂南里宏遗址堆积较为丰富,文化内涵多且连续。此次发现的北辛文化遗存是沂南县境内乃至整个临沂地区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环壕聚落的揭露为建立和完善该地区文化谱系,了解沂沭河流域北辛文化早期聚落面貌、文化特征及区域类型特点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朱超、张强)

  滕州岗上遗址

  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遗址总面积约 80 万平方米,以大汶口文化堆积为主,发现面积约 40 万平米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本年度发掘分为南北两个区,北区为居址区,位于城圈内东南角,南区为墓葬区,位于遗址最南端,发掘总面积约1000平米。

  北区居址区在完成晚期堆积清理后暴露出大面积红烧土块堆积,面积超300平米,堆积内包含墙体拐角及带有白灰面的房屋残余构件,初步推测为房屋废弃后倒塌形成。南部墓葬区北距城址南墙约240米,共发现墓葬14座,呈排分布,均为土坑竖穴墓,方向近90度,头向东。发现的四人合葬大墓,葬具结构较为特殊,大盖板下为并排联棺,首次发现边箱及头箱。大中型墓葬有大量陶器及较多玉器出土,陶器主要堆放于二层台上及棺内南侧。有随葬大口缸、猪头、猪蹄骨的习俗。大、中型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鲁南地区大汶口文化社会上层组织结构、葬俗及礼制起源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岗上遗址考古新发现丰富了对鲁南地区乃至整个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中心性聚落内涵的认识,对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岗上遗址是海岱地区已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随着高等级墓葬及玉器的出土,区域中心地位尤为凸显。本年度居址区与墓葬区的发掘对考察聚落布局,了解聚落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研究当时社会组织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朱超、房书玉、张强)

  滕州唐村西南遗址

  唐村西南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唐村西南。为配合滕州市东城、东新社区(二期)B.C 区项目建设,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900平方米,以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存为主。

  共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灰坑15个,墓葬8座,房址2座,陶窑1座。墓葬均为小型墓,大部分位于发掘区西南部,没有发现较为集中的墓地。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头向东南,仅3座墓有木棺,其他墓葬没有使用葬具,随葬品数量在5~10件左右,包括罐形小鼎、小高足杯、镂空豆、背壶、平底尊、石锛、石镞、磨石和猪下颌等。房址位于发掘区东南部,均为柱坑套柱洞式的单间地面建筑,形状为圆形,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门道可能朝东南。灰坑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陶窑尚保留有火膛、火道、火门及小型的操作间。

  唐村西南遗址应是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到晚期阶段的一处较低等级的小型聚落,通过本次发掘,对该遗址的聚落布局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墓葬区可能位于遗址的西部,居住区应该位于遗址的东部,为滕州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王杰)

  滕州前大庙遗址

  前大庙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前大庙村以西,遗址面积约 2.6万平方米。为配合滕州市龙泉街道西大庙改造区域回迁安置住宅的建设,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

  龙山遗迹发现5座灰坑,遗物种类包括中口罐、罐形鼎、深腹盆、器盖、高柄杯、陶鬶、石锛等。岳石遗迹仅分布在发掘区北部,发现2座灰坑及1座房址,房址为半地穴式建筑,近长方形,仅在东北角保存灶的底部。周代和宋元时期遗迹主要是灰坑,另有清代2座夫妻合葬墓。

  前大庙遗址文化内涵较丰富,应是区域内一处重要的古代人类活动地点,本次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宋元时期及清代多个时期的遗存,为研究滕州地区的史前历史及古代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证据。(王杰)

  曲阜郑家村遗址

  郑家村遗址位于曲阜市时庄街道郑家村北,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本次发掘位于遗址南部边缘区域,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

  遗址可分龙山早期、春秋早中期、宋元时期三个阶段。龙山早期文化遗存分布较为零散,多为窑、窖穴、灰坑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蚌器,但数量较少。春秋早中期遗迹分布在发掘区中西部。遗迹分布相对密集,包括窑、井、墓葬、灰坑等。晚期地层中出土大量宋、金、元时代瓷片,器型有敞口碗、钵形碗、盘、瓷俑等,窑口有鲁南当地窑口、磁州窑、景德镇湖田窑、龙泉窑等。

  郑家村遗址发现了龙山早期、春秋早中期的文化堆积,宋元瓷器虽没有原生地层,但数量较大,文化内涵较为丰富。通过此次发掘,对遗址的内涵有了较为清楚地认识。其中龙山早期遗迹的发现,对于泗河流域同时期文化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春秋早中期遗迹对于廓清周代鲁文化的分布范围,探讨该遗址与鲁国故城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刘文涛、郑商)

  菏泽孙大园堌堆遗址

  孙大园堌堆遗址位于菏泽市高新区吕陵镇,是魏楼水库建设过程中通过考古勘探新发现的一处堌堆遗址,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保存较好的遗址部分文化层堆积厚度可达6.5-7米。

  目前共清理汉墓156座,东周墓葬9座、灰坑31个、水井2座,商代灰坑5个,龙山文化灰坑27个。

  汉墓可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其中土坑墓多为土坑砖椁,均设有脚箱,陶俑陪葬之风盛行。砖室墓多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夫妻合葬墓,盗扰严重。东周墓葬多设有二层台,盛行腰坑并放置陶礼器。商代遗存较少,时代为晚商,属于安丘堌堆类型。龙山文化遗存较丰富,以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为主,陶片多饰绳纹、篮纹及方格纹,磨光黑陶较少。另外,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北辛文化遗存的线索,还需要做进一步工作。

  孙大园堌堆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为研究菏泽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汉代的文化面貌、交流融合、发展演变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孙启锐)

  博兴北营遗址

  北营遗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北营村村北约100米的小清河北岸,遗址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为配合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800平方米,揭露出丰富的龙山时期和汉代遗存。

  遗址龙山时期遗存堆积较厚,遗迹类型多样,内涵丰富,是本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已发掘灰坑110余座,房址柱洞40余处,墓葬19座,窑1座,沟1条。柱洞主要分布在发掘区的南部和东部,内填细碎的陶片、红烧土块、蚌壳等,经仔细分层加工,质地坚硬。柱洞附近成排或成组分布着同时期的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头向以东南为主,普遍没有随葬品。龙山时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质和蚌质工具。陶器胎质轻薄、形制规整,器形有鼎、罐、鬶、甗、杯、器盖等。

  本次发掘的龙山时期遗存,以早、中期为主,为研究鲁北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特征、聚落形态、社会生业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尤其是数量较多的柱洞遗迹,为研究龙山时期的房屋建筑方式提供了珍贵资料。(张恒、房书玉)

  高青县胥家村南墓地

  胥家村南墓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胥家村南约500米小清河河道北岸,为配合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约1900平方米。

  共清理龙山时期、战国、北魏、唐代墓葬35座、东汉水井1口,唐代道路1条。龙山时期墓葬共清理8座,皆为竖穴土坑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墓向皆东南。陪葬器物有鬶、豆、鼎、罐、杯、器盖等。唐代墓葬共清理25座、皆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墓室形状以长方形带弧边和舟形为主,另有扇形1座,马蹄形3座。墓向南,基本为双人仰身直肢葬,M09为三人合葬。另有战国时期瓮棺墓和北魏砖室墓各1座(北魏墓残存墓志砖),已破坏。墓地东侧清理汉代水井一口,唐代道路一条。

  龙山文化墓葬时代以龙山早期为主,随葬品较多,器型多样,为鲁北地区龙山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北魏墓葬中出土的《窦玄秀墓志》砖、《孙敬仙等墓志》砖,为研究北朝中后期东平原郡、临济城的侨治、位置等问题提供了难得文字资料。唐代墓葬尤其是“扇形”、“马蹄形”墓室墓,在山东唐墓形制中较少见,丰富了山东地区唐墓形制,为研究区域文化、贸易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刘文涛、房书玉)

  济南钢城区乔店遗址

  乔店遗址位于济南钢城区辛庄镇乔店村南约300米处,为配合济莱高铁建设工程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本次发掘除宋代墓葬和东周时期遗迹外,最重要的收获在于发现了一处岳石文化小型聚落。受环境影响,岳石文化堆积保存较差,遗迹现象较为简单,主要为多层垫土,垫土以上为人类活动遗迹,包括少量灰坑、房址、柱洞等,垫土以下多为大片洼坑。出土遗物主要以陶器残片和石器工具为主。陶器可辨有陶甗、陶罐、陶盆、陶鬲、器盖等。石器工具有双孔石刀、石镢、石镞等,另外还发现了数件石器坯料,均经过简单加工,初具雏形。

  乔店遗址的发掘确认此处为小型岳石文化聚落,是以莱芜为中心的鲁中山区所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岳石文化遗址之一。遗址地处低山丘陵腹地,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其聚落性质的判定也十分重要。目前看来,乔店遗址堆积较薄、遗迹简单,人类活动并不明显,可能是一处临时性或季节性营地。乔店遗址的发现为探究岳石文化分布、面貌和交流提供了新线索。(梅圆圆)

  曲阜西陈遗址

  西陈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陈村村西,面积约7万平方米。为配合世界铭筑、东方御府项目工程建设对遗址进行抢救发掘。

  共发现商周时期灰坑及窖穴1700余个,沟10余条,房址53座,墓葬16座。已出土大量陶器,另见有铜爵腹部残片、铜刀、铜镞、骨簪、石戈、石璜、石钺等遗物。

  该遗址自商文化洹北早期延续至至西周中期,殷墟四期至商周之际最为发达,由居住区、窖藏区、祭祀区、取排水系统、公共活动地带等不同的功能区组成,聚落布局和功能区划最为清晰。发现了除殷墟之外目前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晚商时期殉祭遗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殉祭人和完整动物数量超过五十具,动物种类以牛、羊最为常见,另殉葬有2匹马。洹北期遗存发现有大量大型灰坑,出土有大量硫渣和红烧土块,出有陶鼓风嘴一件,疑与冶铸活动有关,其陶器表现的文化面貌与中原高度一致。总而言之,该遗址遗存丰富,延续时间长,揭示了商、周文化在奄地(鲁地)发展轨迹,为南庚、阳甲居奄和周人灭奄提供了线索,为早期鲁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意义重大。(韩辉、徐深)

  兖州张刘遗址

  张刘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张刘村东南约400米处,面积约5万平方米。为配合327国道济宁市兖州段工程建设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位于遗址中部,发掘面积800平方米。

  此次发掘以商代和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为主,少量西汉、唐代和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其中发现商代遗存灰坑40个、房址8座、窑1座;战国遗存共发现灰坑25个、井1眼;西汉灰坑1个;唐代墓葬1个。

  商代遗存发现房址、窑等重要遗迹,较为清楚的反映了该聚落的内部微观结构,商代遗存从中商延续至殷墟三期,与济宁潘庙、凤凰台遗址时代相当。战国时期陶豆、盂等器物及陶器标本,从战国早期延续至战国晚期。(赵国靖)

(图文转自:“山东考古”公众号)

作者:考宣

文章出处:“山东考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