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岛土山屯墓群和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课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十九)

发布时间:2021-10-2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秦溪苑 岳天懿

  2021年9月5日,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继续举行学术研讨课。来自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学员于超主讲《青岛土山屯墓群和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发现》。

  于超介绍的第一部分是土山屯墓群的考古新收获。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与周边的琅琊台皇家秦汉皇家祭祀遗址、祝家庄汉代居址、王家楼和安子沟墓群共同构成了庞大的遗址群。2016-2017年,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文物部门对土山屯墓群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土山屯地表原存有封土15座,此次采用十字探沟法解剖了其中7座的封土,对封土的改建现象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在部分封土南侧发现了可能与“露祭”有关的砖构祭祀平台,是汉代考古中的重要发现。此外还新发现封土8处,对墓地的整体布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次发掘汉墓125座,墓葬形制主要为岩坑竖穴砖木混椁墓,棺椁结构多样,以M177的木椁顶和堂寝结构最为复杂。出土珍贵文物一千余件,包括原始青瓷、釉陶器、漆木器、纺织物、墨书玉印、玉席、玉温明等。出土木牍二十余枚,包括衣物疏10枚、上计文书牍6枚、名刺2枚,总字数超过5000字。

  土山屯墓群的发掘,为汉代中低级贵族墓葬制度和南北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新出土的木牍则成为近年来秦汉史研究的新热点。

  第二部分是胶州板桥镇遗址的发现。板桥镇始建于唐武德六年,北宋元祐年间于此复置胶西县,设板桥镇市舶司,是当时全国八大市舶司中唯一地处北方者。宋金对峙时期,此地曾设两朝互市的胶西榷场。元时以胶西县置胶州,由于河道的变化,板桥镇逐渐不再作为港口使用,于周边另设新港。遗址位于今胶州市老城区,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镇的城市考古工作可以上溯至1996年,在胶州市政府宿舍工地建设中发现了一大批宋代遗存,包括30余吨铁钱,均为徽宗朝铸币。2003年,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于湖州路南端的疑似码头遗址发现了大量宋至清代瓷片。2008年,在城隍庙区域的勘探和试掘中,确认了地下的宋代文化层。

  系统的工作始自2009年。该年度,文物部门在1996年铁钱出土区域东部展开了大规模发掘,揭露出多座大型建筑基址,出土大批器物。根据建筑形制和出土文物的年代特征,认为该建筑基址群时代以宋金时期为主,下限可到元代。考虑到建筑规格较高,且瓷器和钱币出土量大,应是与商贸关系密切的衙署或官邸设施,推测为北宋舶司和金榷场所在。2011-2019年,为完成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考古人员对板桥镇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和调查,明确了遗址范围,为未来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提问环节中,师生们就板桥镇为例探讨了古今重叠型城址中考古工作的方法,同时对出土的漆器、瓷器遗物的定名和断代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研讨课,师生们一方面领略了近年来汉代考古重要新发现的风采、拓宽了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剖析了唐宋以降叠压型地方城镇的考古工作。而在对胶东地区不同时段考古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时,更能深刻感受到地理环境和交通路线的变化对这一区域物质文化面貌的深远影响。

  文图:秦溪苑、岳天懿

  审核:于超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青岛土山屯墓群和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课纪要——2021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十九)

发布时间:2021-10-21

  2021年9月5日,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继续举行学术研讨课。来自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学员于超主讲《青岛土山屯墓群和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发现》。

  于超介绍的第一部分是土山屯墓群的考古新收获。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与周边的琅琊台皇家秦汉皇家祭祀遗址、祝家庄汉代居址、王家楼和安子沟墓群共同构成了庞大的遗址群。2016-2017年,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文物部门对土山屯墓群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土山屯地表原存有封土15座,此次采用十字探沟法解剖了其中7座的封土,对封土的改建现象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在部分封土南侧发现了可能与“露祭”有关的砖构祭祀平台,是汉代考古中的重要发现。此外还新发现封土8处,对墓地的整体布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次发掘汉墓125座,墓葬形制主要为岩坑竖穴砖木混椁墓,棺椁结构多样,以M177的木椁顶和堂寝结构最为复杂。出土珍贵文物一千余件,包括原始青瓷、釉陶器、漆木器、纺织物、墨书玉印、玉席、玉温明等。出土木牍二十余枚,包括衣物疏10枚、上计文书牍6枚、名刺2枚,总字数超过5000字。

  土山屯墓群的发掘,为汉代中低级贵族墓葬制度和南北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新出土的木牍则成为近年来秦汉史研究的新热点。

  第二部分是胶州板桥镇遗址的发现。板桥镇始建于唐武德六年,北宋元祐年间于此复置胶西县,设板桥镇市舶司,是当时全国八大市舶司中唯一地处北方者。宋金对峙时期,此地曾设两朝互市的胶西榷场。元时以胶西县置胶州,由于河道的变化,板桥镇逐渐不再作为港口使用,于周边另设新港。遗址位于今胶州市老城区,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镇的城市考古工作可以上溯至1996年,在胶州市政府宿舍工地建设中发现了一大批宋代遗存,包括30余吨铁钱,均为徽宗朝铸币。2003年,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于湖州路南端的疑似码头遗址发现了大量宋至清代瓷片。2008年,在城隍庙区域的勘探和试掘中,确认了地下的宋代文化层。

  系统的工作始自2009年。该年度,文物部门在1996年铁钱出土区域东部展开了大规模发掘,揭露出多座大型建筑基址,出土大批器物。根据建筑形制和出土文物的年代特征,认为该建筑基址群时代以宋金时期为主,下限可到元代。考虑到建筑规格较高,且瓷器和钱币出土量大,应是与商贸关系密切的衙署或官邸设施,推测为北宋舶司和金榷场所在。2011-2019年,为完成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考古人员对板桥镇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和调查,明确了遗址范围,为未来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提问环节中,师生们就板桥镇为例探讨了古今重叠型城址中考古工作的方法,同时对出土的漆器、瓷器遗物的定名和断代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研讨课,师生们一方面领略了近年来汉代考古重要新发现的风采、拓宽了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剖析了唐宋以降叠压型地方城镇的考古工作。而在对胶东地区不同时段考古材料进行比较阅读时,更能深刻感受到地理环境和交通路线的变化对这一区域物质文化面貌的深远影响。

  文图:秦溪苑、岳天懿

  审核:于超

作者:秦溪苑 岳天懿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