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3项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29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高莹

  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发布23项重大科研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高培勇指出,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聚焦新时代新阶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作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研究、阐释、宣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完成系列中央交办任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三大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组建“全面依法治国智库”“宗教研究智库”,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中心”。在新的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继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介绍,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共完成专著近400部,学术论文5000余篇,研究报告近2000份,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普及读物、教材等百余种,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推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发布的23项重大科研成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展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历程与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至第三卷)《马克思思想年编》等成果,进一步发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和党的意识形态重镇作用,以坚定之决心与不变之初心,致敬党的百年华诞。

  围绕传统文化与人文基础学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积极同国外学术界开展交流合作,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合作推出《克尔凯郭尔文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推出《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上、下编)《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发掘报告(2010—2012)》等成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不惧艰难、不计得失,“一剑甘作十年磨”,推出《古本戏曲丛刊十集》《白居易资料新编》《今注本二十四史》(第二批《史记》等六种)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传承意义的学术经典。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以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己任,践行国家高端智库的使命担当,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推出了《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成长的烦恼: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及应对》《面向制造强国的中国产业政策》《债法总则:历史、体系与功能》等成果,为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积极回应当代国际关系变动中的重大问题,推出《China's Major Country Diplomacy——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notations, and Paths》(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涵与路径,英文版)《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2)》《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研究》等成果,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深入总结国家治理经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实践,产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等成果,为世界其他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启迪和借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在学术评价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制定了《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GB/T 40108-2021)》《人文社会科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GB/T 40106-2021)》,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及智库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在科研服务方面,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公益性学术信息服务。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承办。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3项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29

  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发布23项重大科研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高培勇指出,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聚焦新时代新阶段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作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研究、阐释、宣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完成系列中央交办任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三大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组建“全面依法治国智库”“宗教研究智库”,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中心”。在新的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继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砥砺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介绍,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共完成专著近400部,学术论文5000余篇,研究报告近2000份,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普及读物、教材等百余种,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推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发布的23项重大科研成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展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历程与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至第三卷)《马克思思想年编》等成果,进一步发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和党的意识形态重镇作用,以坚定之决心与不变之初心,致敬党的百年华诞。

  围绕传统文化与人文基础学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积极同国外学术界开展交流合作,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合作推出《克尔凯郭尔文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推出《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上、下编)《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发掘报告(2010—2012)》等成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不惧艰难、不计得失,“一剑甘作十年磨”,推出《古本戏曲丛刊十集》《白居易资料新编》《今注本二十四史》(第二批《史记》等六种)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传承意义的学术经典。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始终以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己任,践行国家高端智库的使命担当,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推出了《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成长的烦恼: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及应对》《面向制造强国的中国产业政策》《债法总则:历史、体系与功能》等成果,为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积极回应当代国际关系变动中的重大问题,推出《China's Major Country Diplomacy——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notations, and Paths》(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涵与路径,英文版)《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2)》《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研究》等成果,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深入总结国家治理经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实践,产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等成果,为世界其他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启迪和借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在学术评价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制定了《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GB/T 40108-2021)》《人文社会科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GB/T 40106-2021)》,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及智库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在科研服务方面,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公益性学术信息服务。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承办。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莹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