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多措并举提升水下考古作业水平 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22-09-16文章出处:“国家文物局”公众号作者:梁国庆 陈浩 阮永好

  9月8日,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在福建省漳州市圣杯屿海域正式启动,本年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船载文物的发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和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牵头组建了一支多学科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队。

水下队员入水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古雷半岛东侧圣杯屿海域水下28-31米,2014年首次发现,2016年和2021年先后进行两次调查。经调查,该沉船遗址目前发现的水下堆积主要为瓷器和船体,其中瓷器散落面积较大,密集区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发现有木质船体,船体遗存艏西北艉东南,约310°方向,残长13.07米,残宽约3.7米,发现隔舱板6道。2021年采集出水文物696件套,主要为龙泉青瓷瓷器,器类包括碗、盏、盘、洗、高足杯和香炉等,根据出水器物特征推测年代为元代晚期。2022年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考古发掘计划。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水下散落文物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精细发掘

  本年度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将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水下考古作业水平。

  多学科合作,获取沉船遗址埋藏数据。前期准备阶段,水下考古队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合成孔径声呐”“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海洋物探设备,围绕遗址及周边海域开展海洋地质物探调查,并结合科技部重大专项——水下考古探测关键技术研发课题开展实验考古。目前,已获取最新的海洋海底地形地貌数据,明确了沉船的埋藏位置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为进一步开展水下考古作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海洋环境参考,并为分析沉船沉没、埋藏原因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采用新技术,提升水下考古作业安全水平。前期准备阶段,水下考古队完成了水下考古实时定位监测系统和水下考古队员水下导航定位系统的调试工作。水下考古实时定位监测系统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发的一种针对水下考古队员定位及水流监测的实时系统,通过对“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应用,建立起对整个遗址海流剖面的实时监控,实时获取遗址海域2米级水流方向及流速数据,为科学选择水下作业时间窗口提供了依据,同时,采用 “超短基线+海底多波束声呐底图”实时定位水下考古队员的位置和动态。另外,项目还首次在水下考古领域使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声学系统,可以实现水下队员的时时相对定位、导航以及水下队员之间、水下队员与水面平台间的三方交流。通过采用以上设备,可以有效地保障水下考古队员作业安全,极大程度降低了潜水作业风险。

  改良水下考古发掘设备,提升水下遗址清理精细化水平。前期准备阶段,水下考古队针对考古发掘设备进行了小型化改造,完成了3寸小型抽泥设备、单瓶气枪吹沙设备和多层筛选箱等设备的改造,提高了装备便携性,减轻了潜水员装备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水下遗存清理的精细化程度,减少发掘期间对遗址和文物的二次伤害。

  发掘与保护并举,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出水文物现场保护水平。脆弱文物、破碎文物的提取一直是水下考古现场保护的难点。项目的出水文物保护人员依托科技部重大专项——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发课题,研发了使用环氧树脂和碳纤维布的一种复合文物保护体系,实现了水下文物的打包提取。

  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元代海船遗址,出水瓷器不乏精品,研究价值高,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高峰期——元代中晚期海上贸易的典型代表。该遗址的发掘将为研究我国元代航海史、造船史、海洋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图文转自:“国家文物局”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多措并举提升水下考古作业水平 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22-09-16

  9月8日,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在福建省漳州市圣杯屿海域正式启动,本年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船载文物的发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和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牵头组建了一支多学科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队。

水下队员入水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古雷半岛东侧圣杯屿海域水下28-31米,2014年首次发现,2016年和2021年先后进行两次调查。经调查,该沉船遗址目前发现的水下堆积主要为瓷器和船体,其中瓷器散落面积较大,密集区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发现有木质船体,船体遗存艏西北艉东南,约310°方向,残长13.07米,残宽约3.7米,发现隔舱板6道。2021年采集出水文物696件套,主要为龙泉青瓷瓷器,器类包括碗、盏、盘、洗、高足杯和香炉等,根据出水器物特征推测年代为元代晚期。2022年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并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考古发掘计划。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水下散落文物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精细发掘

  本年度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将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水下考古作业水平。

  多学科合作,获取沉船遗址埋藏数据。前期准备阶段,水下考古队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合成孔径声呐”“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海洋物探设备,围绕遗址及周边海域开展海洋地质物探调查,并结合科技部重大专项——水下考古探测关键技术研发课题开展实验考古。目前,已获取最新的海洋海底地形地貌数据,明确了沉船的埋藏位置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为进一步开展水下考古作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海洋环境参考,并为分析沉船沉没、埋藏原因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采用新技术,提升水下考古作业安全水平。前期准备阶段,水下考古队完成了水下考古实时定位监测系统和水下考古队员水下导航定位系统的调试工作。水下考古实时定位监测系统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发的一种针对水下考古队员定位及水流监测的实时系统,通过对“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应用,建立起对整个遗址海流剖面的实时监控,实时获取遗址海域2米级水流方向及流速数据,为科学选择水下作业时间窗口提供了依据,同时,采用 “超短基线+海底多波束声呐底图”实时定位水下考古队员的位置和动态。另外,项目还首次在水下考古领域使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声学系统,可以实现水下队员的时时相对定位、导航以及水下队员之间、水下队员与水面平台间的三方交流。通过采用以上设备,可以有效地保障水下考古队员作业安全,极大程度降低了潜水作业风险。

  改良水下考古发掘设备,提升水下遗址清理精细化水平。前期准备阶段,水下考古队针对考古发掘设备进行了小型化改造,完成了3寸小型抽泥设备、单瓶气枪吹沙设备和多层筛选箱等设备的改造,提高了装备便携性,减轻了潜水员装备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水下遗存清理的精细化程度,减少发掘期间对遗址和文物的二次伤害。

  发掘与保护并举,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出水文物现场保护水平。脆弱文物、破碎文物的提取一直是水下考古现场保护的难点。项目的出水文物保护人员依托科技部重大专项——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发课题,研发了使用环氧树脂和碳纤维布的一种复合文物保护体系,实现了水下文物的打包提取。

  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元代海船遗址,出水瓷器不乏精品,研究价值高,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高峰期——元代中晚期海上贸易的典型代表。该遗址的发掘将为研究我国元代航海史、造船史、海洋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图文转自:“国家文物局”公众号)

作者:梁国庆 陈浩 阮永好

文章出处:“国家文物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