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豫东泛滥平原史前水管理与文明化进程平粮台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课程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十四)

发布时间:2022-09-1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杨丙君

  2022年8月18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主题讲座及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张海老师主讲,题目是《豫东泛滥平原史前水管理与文明化进程平粮台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实训班班主任董新林研究员主持。本次张海老师授课内容包括平粮台遗址考古工作缘起、准备工作、初入发掘、再回田野、整理研究五大部分。

  在工作缘起部分,张海老师首先对新石器考古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新石器考古更关注运用科技手段怎样最大化的提取遗址信息;随后介绍了平粮台遗址地理位置,并引申分析了河流上游下切与下游淤积对东、西部新石器遗址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于下游遗址而言由于淤积作用可能埋藏更深;接下来对平粮台遗址早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了回顾与介绍,并提出了一些存疑的问题。

  第二部分准备工作,张海老师重点介绍了平粮台遗址的测绘与勘探思路及工作方法。测绘工作要服务于遗址今后长期田野工作的需要,布设遗址三维坐标控制点,大遗址可以采用高效率的航测;勘探工作采用系统勘探法,通过田野考古钻探系统虚拟布设不同密度探孔,所有探孔做到编号及位置唯一,然后按探孔坐标实地放样,按放样位置勘探、记录,数据输入田野考古勘探管理系统,即可对探孔数据进行数学模型分析。

  第三部分初入发掘,对遗址进行测绘与勘探工作后,基本掌握了遗址地下遗存分布及保存概况,结合早年发掘存疑情况即可对遗址开展有针对性的发掘工作。重点介绍了聚落视角下的田野考古新发掘方法,发掘工作基于互联网的田野考古数字化记录与管理系统,实现了发掘工作的互联网协同、不同权限管理、发掘-记录-采样-管理的一体化。同时指出在聚落考古思想指导下,田野考古发掘现场是考古学研究的第一现场,是遗址保护的第一现场,也是公众教育的第一现场。要依托考古工作站基地建设实现“发掘-保护-研究”一体化的现代田野考古工作理念。

  第四部分再回田野,通过对前一阶段田野工作分析总结并提出问题,如聚落整体布局的形成过程、环境地貌背景、房址发现的长沟用途、城址是否存在中轴线等,解决方法采用地址考古勘探复原了区域地貌格局,环境考古复原了遗址地貌景观,通过年度聚落考古再发掘,发现了平粮台城址中轴线和中轴道路,确定了城市排水系统,并对聚落演变及城址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第五部分整理研究,重点介绍了科技手段在平粮台遗址考古工作中的运用,如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土壤微结构研究,发现房址屋后排水管水动力较弱,包含物少;中轴道路排水沟水动力强,包含物多且杂;城址南门排水管包含物极其复杂。运用全基因组古DNA研究,发现了房址内成员的血缘关系。动植物考古通过对浮选植物标本及动物骨骼研究发现了遗址内不同的动植物种属。

  最后对通过平粮台遗址引申至时庄史前粮仓城,通过区域全面钻探,找出同时期遗址,进而对该区域古聚落形态有了新的认识;对平粮台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进行了展望。

  提问讨论环节,师生们对科技考古应用,平粮台遗址聚落形态演变、田野考古钻探系统使用方法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踊跃的讨论。

文字:杨丙君

图片:陈泽宇

审核:张海 董新林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豫东泛滥平原史前水管理与文明化进程平粮台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课程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十四)

发布时间:2022-09-19

  2022年8月18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主题讲座及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张海老师主讲,题目是《豫东泛滥平原史前水管理与文明化进程平粮台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实训班班主任董新林研究员主持。本次张海老师授课内容包括平粮台遗址考古工作缘起、准备工作、初入发掘、再回田野、整理研究五大部分。

  在工作缘起部分,张海老师首先对新石器考古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新石器考古更关注运用科技手段怎样最大化的提取遗址信息;随后介绍了平粮台遗址地理位置,并引申分析了河流上游下切与下游淤积对东、西部新石器遗址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于下游遗址而言由于淤积作用可能埋藏更深;接下来对平粮台遗址早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了回顾与介绍,并提出了一些存疑的问题。

  第二部分准备工作,张海老师重点介绍了平粮台遗址的测绘与勘探思路及工作方法。测绘工作要服务于遗址今后长期田野工作的需要,布设遗址三维坐标控制点,大遗址可以采用高效率的航测;勘探工作采用系统勘探法,通过田野考古钻探系统虚拟布设不同密度探孔,所有探孔做到编号及位置唯一,然后按探孔坐标实地放样,按放样位置勘探、记录,数据输入田野考古勘探管理系统,即可对探孔数据进行数学模型分析。

  第三部分初入发掘,对遗址进行测绘与勘探工作后,基本掌握了遗址地下遗存分布及保存概况,结合早年发掘存疑情况即可对遗址开展有针对性的发掘工作。重点介绍了聚落视角下的田野考古新发掘方法,发掘工作基于互联网的田野考古数字化记录与管理系统,实现了发掘工作的互联网协同、不同权限管理、发掘-记录-采样-管理的一体化。同时指出在聚落考古思想指导下,田野考古发掘现场是考古学研究的第一现场,是遗址保护的第一现场,也是公众教育的第一现场。要依托考古工作站基地建设实现“发掘-保护-研究”一体化的现代田野考古工作理念。

  第四部分再回田野,通过对前一阶段田野工作分析总结并提出问题,如聚落整体布局的形成过程、环境地貌背景、房址发现的长沟用途、城址是否存在中轴线等,解决方法采用地址考古勘探复原了区域地貌格局,环境考古复原了遗址地貌景观,通过年度聚落考古再发掘,发现了平粮台城址中轴线和中轴道路,确定了城市排水系统,并对聚落演变及城址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第五部分整理研究,重点介绍了科技手段在平粮台遗址考古工作中的运用,如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土壤微结构研究,发现房址屋后排水管水动力较弱,包含物少;中轴道路排水沟水动力强,包含物多且杂;城址南门排水管包含物极其复杂。运用全基因组古DNA研究,发现了房址内成员的血缘关系。动植物考古通过对浮选植物标本及动物骨骼研究发现了遗址内不同的动植物种属。

  最后对通过平粮台遗址引申至时庄史前粮仓城,通过区域全面钻探,找出同时期遗址,进而对该区域古聚落形态有了新的认识;对平粮台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进行了展望。

  提问讨论环节,师生们对科技考古应用,平粮台遗址聚落形态演变、田野考古钻探系统使用方法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踊跃的讨论。

文字:杨丙君

图片:陈泽宇

审核:张海 董新林

作者:杨丙君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