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沙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怀颖博士《商周之际带墓道大墓与铜器限定创新》的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03-22文章出处:“四川省考古学会”公众号作者:余文倩

  2023年3月13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考古学会在成都考古中心三号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商周考古新进展的学术沙龙。

  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常怀颖博士进行了题为《商周之际带墓道大墓与铜器限定创新》的学术讲座。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考古学会、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成都考古中心,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江章华研究员,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研究员,四川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陈云洪研究员等学会领导出席了会议。四川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剑研究员主持了学术沙龙。

  讲座伊始,常怀颖博士首先指出商周变革的重要意义,中国地缘空间版图构建,礼制确立,基层管理方式和地方经略等重要问题基本形成于西周早期,而带墓道大墓和造型奇特铜器的广泛出现,也是这一历史大变局中物质文化和考古学文化的体现。

  接下来,常怀颖博士系统梳理了历年发掘的带墓道大墓,包括山西闻喜酒务头墓地、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河南济源柴庄墓地等。他认为商周之际带墓道大墓出现在成王到康王时期,集中结束于西周早期。分布则围绕泾河、渭河上游、殷墟以南沿太行山交通线、太行山东、上党盆地等。可能是商周之际,接受了商的礼制的族群迁徙于此所修筑。带墓道大墓反映出的族群变化,在铜器上也有体现,出现特殊器型,如高足鼎、方簋、四耳簋;特殊纹饰,如蜗纹、散羽凤纹。

  从北方地区青铜器研究出发,常怀颖博士提出了对成都平原三星堆-十二桥文化研究中的学术空白的思考:

  01巴蜀青铜文化区在战国前高级墓葬样态不详

  02彭州竹瓦街窖藏,铜器特殊,来源如何,不得而知

  03除青铜器外,成都平原没有殷遗民和周文化遗存,应进一步研究

  在学术讲座的最后,常怀颖博士对成都平原夏商周考古提出建议:

  01持续性发掘,构建文化序列,建立年代标尺

  02研究不能脱离脱离早期国家形成,早期东亚地区青铜文明构建的宏大视野

  03多利用科技考古手段,分析人骨和动物遗存

  学术讲座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家族墓地、青铜器铸造、竹瓦街窖藏性质、成都平原与中原交流以及公众考古等问题,与常怀颖博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

(图文转自:“四川省考古学会”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学术沙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常怀颖博士《商周之际带墓道大墓与铜器限定创新》的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3-03-22

  2023年3月13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考古学会在成都考古中心三号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商周考古新进展的学术沙龙。

  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常怀颖博士进行了题为《商周之际带墓道大墓与铜器限定创新》的学术讲座。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考古学会、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成都考古中心,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江章华研究员,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志清研究员,四川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陈云洪研究员等学会领导出席了会议。四川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剑研究员主持了学术沙龙。

  讲座伊始,常怀颖博士首先指出商周变革的重要意义,中国地缘空间版图构建,礼制确立,基层管理方式和地方经略等重要问题基本形成于西周早期,而带墓道大墓和造型奇特铜器的广泛出现,也是这一历史大变局中物质文化和考古学文化的体现。

  接下来,常怀颖博士系统梳理了历年发掘的带墓道大墓,包括山西闻喜酒务头墓地、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河南济源柴庄墓地等。他认为商周之际带墓道大墓出现在成王到康王时期,集中结束于西周早期。分布则围绕泾河、渭河上游、殷墟以南沿太行山交通线、太行山东、上党盆地等。可能是商周之际,接受了商的礼制的族群迁徙于此所修筑。带墓道大墓反映出的族群变化,在铜器上也有体现,出现特殊器型,如高足鼎、方簋、四耳簋;特殊纹饰,如蜗纹、散羽凤纹。

  从北方地区青铜器研究出发,常怀颖博士提出了对成都平原三星堆-十二桥文化研究中的学术空白的思考:

  01巴蜀青铜文化区在战国前高级墓葬样态不详

  02彭州竹瓦街窖藏,铜器特殊,来源如何,不得而知

  03除青铜器外,成都平原没有殷遗民和周文化遗存,应进一步研究

  在学术讲座的最后,常怀颖博士对成都平原夏商周考古提出建议:

  01持续性发掘,构建文化序列,建立年代标尺

  02研究不能脱离脱离早期国家形成,早期东亚地区青铜文明构建的宏大视野

  03多利用科技考古手段,分析人骨和动物遗存

  学术讲座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家族墓地、青铜器铸造、竹瓦街窖藏性质、成都平原与中原交流以及公众考古等问题,与常怀颖博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

(图文转自:“四川省考古学会”公众号)

作者:余文倩

文章出处:“四川省考古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