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召开

发布时间:2008-11-12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赵志军、赵原

    2008年10月27 -30日,由江西省万年县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共同筹办的“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万年县召开,共有50余位学者参加,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研讨会由赵志军教授主持。
    会议包括三个议题:(1)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理论与实践,(2)考古出土稻谷遗存的鉴定标准(稻粒形态、小穗轴和基盘、稻米胚芽、植硅体等),(3)DNA分析与栽培稻起源。研讨会的形式以讨论为主,每个议题仅安排了少数主题发言,然后由与会者围绕主题发言进行相互提问和讨论。例如,如何界定在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概念?什么是稻作农业起源的标志?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与稻作农业起源的关系,考古出土稻谷遗存以及古代水田遗迹的鉴定标准和方法,如何利用DNA技术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籼粳分化的途径和时间,等等。
    会议期间,学者们参观了著名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并前往江西万年特有的“野禾”原产地——菲梅镇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这种带有显著野生稻特性的原始栽培稻品种的生长习性和特殊环境。会后,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与会学者又前往湖南北部澧阳平原参观了八十垱、城头山、鸡叫城等与早期稻作农业密切相关的重要考古遗址。
    此次研讨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对有关稻作农业起源的理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针对一些焦点问题交换了意见。对如何鉴别考古出土稻谷遗存的诸多方法进行了交流。另外,分子生物学与考古学的研究者们就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和争论,有助于这两个不同学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
    通过本次会议,大家都认为有关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仍需各国和各地区的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共同努力,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另外,本次会议借鉴了在我们在大连举行“东北亚早期农业的交流与传播”座谈会的经验,采用以讨论为主的形式,尽量减少主题发言的人数和时间,给所有与会者充足的时间相互探讨,也得到了参会人员的赞誉。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会议

“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召开

发布时间:2008-11-12

    2008年10月27 -30日,由江西省万年县政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共同筹办的“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万年县召开,共有50余位学者参加,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研讨会由赵志军教授主持。
    会议包括三个议题:(1)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理论与实践,(2)考古出土稻谷遗存的鉴定标准(稻粒形态、小穗轴和基盘、稻米胚芽、植硅体等),(3)DNA分析与栽培稻起源。研讨会的形式以讨论为主,每个议题仅安排了少数主题发言,然后由与会者围绕主题发言进行相互提问和讨论。例如,如何界定在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概念?什么是稻作农业起源的标志?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与稻作农业起源的关系,考古出土稻谷遗存以及古代水田遗迹的鉴定标准和方法,如何利用DNA技术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籼粳分化的途径和时间,等等。
    会议期间,学者们参观了著名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并前往江西万年特有的“野禾”原产地——菲梅镇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这种带有显著野生稻特性的原始栽培稻品种的生长习性和特殊环境。会后,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与会学者又前往湖南北部澧阳平原参观了八十垱、城头山、鸡叫城等与早期稻作农业密切相关的重要考古遗址。
    此次研讨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对有关稻作农业起源的理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针对一些焦点问题交换了意见。对如何鉴别考古出土稻谷遗存的诸多方法进行了交流。另外,分子生物学与考古学的研究者们就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和争论,有助于这两个不同学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
    通过本次会议,大家都认为有关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仍需各国和各地区的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共同努力,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另外,本次会议借鉴了在我们在大连举行“东北亚早期农业的交流与传播”座谈会的经验,采用以讨论为主的形式,尽量减少主题发言的人数和时间,给所有与会者充足的时间相互探讨,也得到了参会人员的赞誉。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赵志军、赵原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