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6-05-30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刘彬彬 李泽群
  2016年5月20日至22日,由欧亚大陆-太平洋大学联盟牵头,南京大学和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及奥地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来自奥地利、俄罗斯、伊朗、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国内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考古和文物保护方向的学者和学生7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虽然本次会议的时间正好与希腊的世界科技考古大会和我国的首届考古学大会冲突,但是参会人数仍然出乎意料。
图一  合影
 
  在开幕式上,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谭树林分别向与会代表表示了欢迎。南京大学已经启动了在俄罗斯和伊朗的国际合作项目,他们希望借此次会议能够结交同行,共同做好这些项目。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Gabriela Krist介绍了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强调本联盟目的在于推动欧亚各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伊朗考古研究中心主任Hamideh Choubak博士是南京大学在伊朗发掘项目的合作伙伴,她希望伊朗同南京大学签订的合作协议能够扩充丝绸之路的内涵。阿尔泰国立大学副校长Alexei Tishkin是南京大学在俄罗斯发掘项目的共同负责人,他表达了两国以考古为中心,开展多学科合作的愿望。
 
  随后三十八位学者分组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发言围绕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工作、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与技术传播、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保护、丝绸之路辐射范围内其它地方所做的文物保护和古代工艺研究成果、跨区域的东西交流、土耳其艾菲索斯古城等专题报告等方面展开。内容既涉及DNA和同位素等新兴技术,也涉及化学成分等传统手段;地域覆盖广阔,既有中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也有伊朗和土耳其;学科也非常多样,既有传统考古学,也有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还有新兴的实验室考古。本次会议的组织者张良仁教授和Gabriela Krist教授有意识地召集了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专家,目的在于打破地域和学科壁垒,进一步拓宽学术合作的空间。会议成功地实现了预定目标,最后在历史学院副院长水涛教授和张良仁教授的致谢词中落下帷幕。

 图二  会议现场
 
  除学术报告外,与会学者在会议第三天还集体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南京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南京博物院的历史馆展示了江苏省1950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中东周时期的无锡鸿山大墓和镇江宝顶山大墓体现了本地文化特色。此外,水下考古展厅陈列了近十年来我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发现的不少文物。六朝时期南京是个大都会,中亚、东南亚、南亚、东亚的使者和僧人云集于此,带来了佛教和佛教艺术,也带走了中国的文化和产品。六朝博物馆展现了六朝南京城的一段城墙、竹林七贤砖拼壁画和一些陶瓷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闻名世界,宝船厂遗址已经发掘,现在向游人开放。与会学者看到了经过复原的一艘宝船,认识了我国明代的造船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会议

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6-05-30

  2016年5月20日至22日,由欧亚大陆-太平洋大学联盟牵头,南京大学和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及奥地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来自奥地利、俄罗斯、伊朗、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国内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考古和文物保护方向的学者和学生7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虽然本次会议的时间正好与希腊的世界科技考古大会和我国的首届考古学大会冲突,但是参会人数仍然出乎意料。
图一  合影
 
  在开幕式上,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谭树林分别向与会代表表示了欢迎。南京大学已经启动了在俄罗斯和伊朗的国际合作项目,他们希望借此次会议能够结交同行,共同做好这些项目。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Gabriela Krist介绍了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强调本联盟目的在于推动欧亚各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伊朗考古研究中心主任Hamideh Choubak博士是南京大学在伊朗发掘项目的合作伙伴,她希望伊朗同南京大学签订的合作协议能够扩充丝绸之路的内涵。阿尔泰国立大学副校长Alexei Tishkin是南京大学在俄罗斯发掘项目的共同负责人,他表达了两国以考古为中心,开展多学科合作的愿望。
 
  随后三十八位学者分组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发言围绕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工作、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与技术传播、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保护、丝绸之路辐射范围内其它地方所做的文物保护和古代工艺研究成果、跨区域的东西交流、土耳其艾菲索斯古城等专题报告等方面展开。内容既涉及DNA和同位素等新兴技术,也涉及化学成分等传统手段;地域覆盖广阔,既有中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也有伊朗和土耳其;学科也非常多样,既有传统考古学,也有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还有新兴的实验室考古。本次会议的组织者张良仁教授和Gabriela Krist教授有意识地召集了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专家,目的在于打破地域和学科壁垒,进一步拓宽学术合作的空间。会议成功地实现了预定目标,最后在历史学院副院长水涛教授和张良仁教授的致谢词中落下帷幕。

 图二  会议现场
 
  除学术报告外,与会学者在会议第三天还集体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南京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南京博物院的历史馆展示了江苏省1950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中东周时期的无锡鸿山大墓和镇江宝顶山大墓体现了本地文化特色。此外,水下考古展厅陈列了近十年来我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发现的不少文物。六朝时期南京是个大都会,中亚、东南亚、南亚、东亚的使者和僧人云集于此,带来了佛教和佛教艺术,也带走了中国的文化和产品。六朝博物馆展现了六朝南京城的一段城墙、竹林七贤砖拼壁画和一些陶瓷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闻名世界,宝船厂遗址已经发掘,现在向游人开放。与会学者看到了经过复原的一艘宝船,认识了我国明代的造船技术。
 
 

作者:刘彬彬 李泽群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